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997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xx·江苏盐城·5)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答案】B

2.(20xx·山东泰安·13)有学者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

于是,(中国)

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答案】B

3.(20xx·山东泰安[非]·2)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

“(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辙,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答案】B

4.(20xx·浙江丽水·1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甲午战争——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答案】C

5.(20xx·湖南益阳·7)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答案】D

6.(20xx·新疆乌鲁木齐·6)“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侵略与屈辱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答案】B

7.(20xx·河南省·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

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答案】A

8.(20xx·湖北黄石·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

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答案】C

9.(20xx·江西省·4)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10.(20xx·四川成都·8)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B

11.(20xx·四川达州·21)某学校初三

(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

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答案】C

12.(20xx·四川雅安·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表1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组织强学会

揭开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爆发

D

拿破仑建立帝国

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

表1

【答案】C

13.(20xx·贵州黔东南州·5)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

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

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答案】B

14.(20xx·黑龙江齐齐哈尔·8)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张之洞B.李大钊、胡适

C.康有为、梁启超D.曾国藩、奕

【答案】C

15.(20xx·黑龙江牡丹江·7)近代化探索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

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虎门销烟——收复新疆——实业救国

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辛丑条约》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答案】D

16.(20xx·内蒙古通辽·9)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B.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根本目的

C.都向西方学习了生产技术D.都创办了近代工业

【答案】B

17.(20xx·内蒙古通辽·1)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答案】C

18.(20xx·内蒙呼和浩特·8)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

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A.《申报》B.《民报》

C.《南风报》D.《万国公报》

【答案】D

19.(20xx·内蒙赤峰·8)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答案】D

20.(20xx·内蒙古鄂尔多斯·22)关于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措施都涉及土地问题B.都使本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C.改革后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都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D

21.(2017·山东济宁·8)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BCD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22.(20xx·江苏苏州·31)(6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

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

并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特点。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之处。

(2分)

②历史既要记,也要悟,悟出其中道理,方能触类旁通。

比如,欧洲曾出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其他国家,如中国、日本、俄国也会有“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写出中国、日本、俄国出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③历史是人类的活动,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应了社会变化的细节。

比如,哥伦布、瓦特、林肯等。

(3)写出上述三人的主要事迹。

【答案】

(1)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

(2)中国:

戊戌变法;日本:

明治维新;俄国:

1861年改革。

(3)哥伦布:

发现美洲新大陆;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林肯:

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4.(20xx·山东滨州·28)近代以来,民主化、工业化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君主政体)是莾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1)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

“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

“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3分)

材料二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到主要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2)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发明有哪些?

阐述法国大革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是哪

一文献?

哪一位“资产阶级的皇帝”用刺刀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4分)

材料三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吸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

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新全球史》

(3)在19世纪,中国和日本共同面临的外部挑战是什么?

俄、中、日为摆脱危机而启动的改革有哪些?

(4分)

(4)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2分)

【答案】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权利法案》;(1分)君主立宪制。

(1分)

(2)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现代大工厂制度(答出任意两项即可);(2分)《人权宣言》;(1分)拿破仑。

(1分)

(3)西方列强的侵略;(1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分)洋务运动或维新变法运动,(1分)日本明治维新。

(1分)

(4)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政治。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5.(20xx·浙江义乌·24)(14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某校开展“魅力古乌伤,实践大课堂”研学旅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研学是风情体验之旅。

观察图片,简析自然环境对义乌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

(2)研学是历史探索之旅。

概括朱一新所处年代中国陷入“乱世”的国内外原因,并列举一个19世纪末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的史实。

(3)研学是成长感悟之旅。

综合以上信息,谈谈类似研学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答案】

(1)义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因此,义乌的传统民房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

(4分)

(2)清政府政府的腐朽与虚弱;西方列强的侵略。

(4分)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

(2分)

(3)有利于增强责任意识,激发爱国爱乡之情;有利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有利于树立刻苦学习的观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6.(20xx·湖南邵阳·24)(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湖南学者认为:

说一部中国近代史,一半是湖南人的历史,并不为过。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五个重要的人才群体推动着中国近代历史前进:

一是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才群体代表人物;二是19世纪50~60年代洋务派湘军集团代表人物;三是19世纪末维新志士群体代表人物;四是20世纪初辛亥革命志士群体代表人物;五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代表人物等。

有广东学者认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广东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甚至是主导作用,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广东人身影,如洪秀全、康有为、詹天佑、孙中山……

——摘编自红网

(1)将湖南历史名人中的“曾国藩、魏源、谭嗣同、毛泽东、蔡锷”与下列表格中的“人才群体”相对应。

(5分)

人才群体

湖南历史名人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人才群体

洋务派湘军集团

维新志士群体

辛亥革命志士群体

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

(2)近年,就“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湖南人还是广东人”这一问题部分网友展开了激

烈争论。

你对这种争论持何种态度?

为什么?

(3分)

【答案】

(1)①魏源②曾国藩③谭嗣同④蔡锷⑤毛泽东。

(每点1分,共5分)

(2)态度:

支持或反对。

(1分)

理由:

支持——在争论中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历史兴趣,热爱家乡,缅怀家乡先辈等,(任写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反对——这种争论过于突出地域意识,不符合历史事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推动我国近代社会历史前进),不利于团结,耽搁学习时间等。

(任写一点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注:

如答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并说明理由也可得分。

27.(20xx·湖南娄底·57)(12分)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2分)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分)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1分)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

(1分)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1分)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

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1分)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1分)

【新的征程】

材料五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4)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分)

【答案】

(1)60年代:

军事企业;70年代:

民用企业(2分);意义:

引进先进技术,建立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分)

(2)戊戌变法(1分);贡献: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1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1分)。

(3)新文化运动(1分);传播马克思主义(1分)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2分)

(5)先进思想的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言之成理即可,1分)

28.(20xx·湖北孝感·23)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内容包括:

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踢宅。

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七年级历史救学参考岳麓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

(1分)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那一条最重要?

(答案填数字序号即可,不必照抄内容)(1分)

材料二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

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

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

……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

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

……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

……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

(l分)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

(不得照抄原文)(2分)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l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l分)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分)

【答案】(l)商鞅变法(l分)第l条(l分)

(2)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答戊戌维新也对。

(l分)(答维新变法运动不给分。

a.旧式知识分于强烈反对;b.地万各级官员大多持观望态度;c.中央官员多次违抗光绪皇帝的命令;d.改革遇到障碍,始终没有落实。

e.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f.支持和参与变法的人员很少,力量薄弱。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包产到户”或答“大包干”亦可)。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也是正确的)(l分)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4)a.改节的领导者要高瞻远嘱、意志坚定,同时掌握实权,做到政令畅通。

b.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当时的实际。

c.改革要措施得当、配套完备,行之有效。

d.人民群众对改革要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e.要有良好的策略,尽量减少改革中的阻力。

f.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亦可给分。

29.(20xx·陕西省·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图A和图B人物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哪一派别?

与图A人物相比,图B人物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有何不同?

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4分)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开创出怎样的民主革命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实现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全民族抗战兴起的转折?

(3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建设与国际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

(1分)

【答案】

(1)派别: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1分)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1分)不同:

反对孔子和儒家学说。

(1分)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分)转折:

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上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停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始。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认为:

继承传统文明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精华,总结近代以来宝贵经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潮流出发,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对话,思考并承担相应大国责任。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30.(20xx·四川巴中·43)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图1的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

(1分)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

(2分)

(2)图2中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

(1分)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

(1分)

(3)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后,该运动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1分)

(4)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分)

【答案】

(1)洋务运动;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4)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艰难曲折,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中国走封建改良道路行不通,走资本主义道路也行不通。

31.(20xx·四川达州·3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6分)

材料一17-18世纪,他向愚昧和无知宣战,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把教皇比做是“两只脚的禽兽”,指责教士是“文明的恶棍”……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变法失败后,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由此,近代中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他的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能体现该思想的法律文件有哪些?

(3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中的“变法”前,发生的什么事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在“巨变”中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分)

【答案】

(1)伏尔泰(1分);《独立宣言》(1分);《人权宣言》(1分)

(2)公车上书(1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思想维新推动民主革命或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2017·黑龙江大庆·22)(12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

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6分)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中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