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944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docx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设计

只有全面分析掌握教材,才能更好的为上课服务:

《一天的生活用水》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五课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对环境和资源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我一天用了多少水”、“用水量的比较”、“水资源紧张和我的节水计划”三项活动。

目的是将学生各自认识做较为科学的梳理,引导学生知道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张的具体现实,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节水方法的兴趣,以及把制定的计划变为真正的节水行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科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内容目标中提出:

“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要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人类的活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等。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类与水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淡水资源很紧张的重要性,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污水和污水处理、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命发展等内容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

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第二部分:

用水量的比较

第三部分:

水资源紧张和我的节水计划

二、学生分析

掌握好教材有针对性地再分析学情:

 许多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颗水的星体,六年级学生在节约用水方面学生在讨论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表现在关好水龙头,不玩自来水,提醒家长及时修复渗水的水管,建议家长选用节水的洁具,关键是让学生把制定的计划变为制定的计划变为真正的节水行动。

整节课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就让存在这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为上课打有准备之仗教学为学生准备:

多媒体课件、节水图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2、提高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用水的计划。

【教学难点】

比较科学、准确地测量、统计自己一天的用水量

三、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根据“三六一”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有关生活用水与水资源保护等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

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

根据《一天的生活用水》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用“三六一”教学模式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合作探究法

“引导——探究”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都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科学概念、规律、结论的“小科学家”。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善于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五、根据教学结构得出教学模式。

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延伸探究

【课前活动】

1、布置课前活动任务:

要求每个孩子测出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2、布置部分有条件学生上网或从书本中查阅“我国水资源状况”的有关信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制量杯一个(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于家中测量用水量。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状况的资料。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流 程

多媒体展示内  容

学习水平

媒 体

类 型

时间分钟

资料

来源

媒 体

作 用

媒 体

方 式

确定探究主题

课件片断1——3

出示目标

课件

自制

激发学生兴趣

回忆

汇报

实施探究方案

课件片断4——7

观察、交流

课件

6

自制

培养学生兴趣

边看

操作

交流探究过程

课件片断8——17

观察交流(云南干旱缺水图片、节水标志)

课件

自制

激发学生兴趣

观察

了解

实施探究发现

课件片断18录像

课外拓展(宣传节约用水)

课件

2

自制

挖掘学生兴趣

边看

回味

拓展探究

现状

课件片断19——21(视频)20——23(录像)

开阔思路(有限的淡水资源)

视频、录像

2

自制

拓展学生视野

观察

对比

得出探究结论

课件片断24——25

检测目标

拓展能力

课件

2

自制

提醒学生

意识

边练

拓展

【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一、用家庭停水和缺水创造情景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展示课件片断(1——3)(初用多媒体感知)

谈话: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水,实际生活中,你家里出现过停水的情况吗?

回忆一下,停水或缺水的情况给家里带来了哪些不便?

学生汇报:

(说明:

因为六

(1)班孩子比较活跃,不妨现场让孩子们模拟一下:

突然停水时,人们处在那种情境中的语言和情绪,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结:

由此可见,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那么,我们每人每天到底要用多少水呢?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家做一次认真的测量与统计,下面请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今天看看班上能产生哪几位“小科学”家。

二、“我”一天的用水量?

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展示课件片断(4——7)(再用多媒体疑问)“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1、小组组内交流各人测得自己一天用水量的多少,记录最多的用水量和最少的用水量。

2、每组派一代表汇报,本组当中一天用水量最多的是谁?

用水量最少的又是谁?

3、指名让一两个组当中用水量最多和用水量最少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说自己测量用水量的方法及结果。

设计说明:

这时候要求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做方法及结果的介绍,一是看他们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因为方法的科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度。

而且让用水量差距较大的孩子来进行比较,实则是为后面找原因做铺垫。

注意事项:

每个学生代表汇报的数据老师都应及时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用水量比较提供依据。

还可直接将学生的记录表在实物展台投影仪上呈现。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交流:

哪些方法可以节约用水?

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

组与组合作组长提问?

1、提问:

从同学们汇报的这组数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同学不仅个人用水量不同,他们的家庭用水量也不一样,而且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2、小结:

同学分析出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记录、统计不准确;也有同学认为用水特别少同学可能卫生习惯不好,还有同学认为可能是这些同学的用水习惯不同,才导致了用水量之间这么大的差距。

学生合作探究后组长汇报:

最好的节水方法。

四、节约用水措施的探讨(课内拓展):

自学反馈、精讲点拨:

展示云南缺水干旱课件(8——15)片断。

说明有限的有限的淡水资源。

(再用多媒体说明)

1、资料收集小组关于我国淡水资源状况信息的汇报。

2、说说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地球是一个大水缸,那么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却只有一汤勺!

3、引出节水标志(并相机板书)教师贴节水标志,让孩子们谈谈对这个图标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

(展示课件片断16)节水标志。

老师做对节水标志做精讲点拨。

4、学有所得:

(展示课件片断17),节水计划:

淋浴时,抓紧时间,间断开水。

把洗脸水、淘菜水存起来,冲厕所、拖地。

五:

课外拓展:

(展示课件片断18)(再用多媒体拓展)

1、、学以致用——宣传节约用水:

“水法宣传周”,3月22日至28日。

“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

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

2、淡水资源状况:

展示课件片断(19——21)(视频片断)(实用声像媒体形象)中国淡水资源状况,世界淡水资源状况。

3、介绍政府积极节水的事例:

(展示课件片断(20——23)(录像片断)(实用声像媒体形象)

上海市政府免费为居民调换大容量抽水马桶水箱,节约大量珍贵淡水资源的事例。

说明:

让孩子们意识到:

只有当节水意识转化成为一种积极的节水行为,才能真正达到节水的目的。

六、巧设练习、检测目标;(展示课件片断24)(再用多媒体检测)

(一)、填空。

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

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人均供水量在不断减少

3、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二)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

(三)关注身边人们的用水情况,发现浪费水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

(四)创作一些节水宣传画,张贴在用水处。

(五)学生自画得节水图片贴在板书处。

七、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关注身边人们的用水情况,发现浪费水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

2、创作一些节水宣传画,张贴在用水处。

3、从上课中产生了三位“小科学家”,老师用“节水标志”做奖杯发给小科学家。

八、板书设计意图:

展示课件片断(25)(后用多媒体总结)

用学生平时用的节水的好方法相继板书,使板书一目了然的突出本课的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做到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并用节水标志进一步提醒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节水图片更能直接树立学生节水意识!

附:

板书设计

节水-------好-------办法

选用节水的洁具

及时关水龙头,节

重复利用水

利用雨水浇花水

淋浴间断开水

洗脸水冲厕所图

淘菜水拖地

等…….片

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九、总结课文:

教育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谈话:

伟大的毛主席曾说过:

“贪污和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

师表述:

面对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资源,我们应该树立起节水意识,生命离不开水,淡水资源紧张,我们小学生要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球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天的生活用水》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五课的内容。

这一节总体来说,教学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六

(1)班学生容易接受,思路比较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效果非常好。

学生思维活跃,能够与老师的思维相吻合。

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我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学生在上课前大有兴趣。

总体来说,这一堂课学生们的效率较高,通过各种手段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反复揣摩本课背景与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教案与多媒体课件中的巧妙的电教手段;并针对本课的重难点部分设置了恰当的处理方法。

学生在测量一天的生活用水有差异,老师在上课前先教给学生测量水的方法,教给他们做量杯刻度。

不足之处:

学生在课前学生找淡水资源严重缺乏资料收集不全,有几位学生自制的量杯不符合要求。

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学生辅助找资料,在课中又教学生自制量杯的方法。

在课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节水方法时,教会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做到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渗透了德育教育,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淡水资源很紧张的重要性,学生积极性很高,方法也特别多,效果非常好。

在老师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和节水图片及学生自制和节水图片及用节水标志做得奖杯将给“小科学家”使教学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

学生在丰富的电教手段的激情中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效果把生本教育表现的淋漓尽致!

教学环节把握“三六一”(三个学习阶段,六个教学过程,一份教学反思)的教学模式,突显出高效课堂生本教育的育人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