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914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江淮十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s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s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先进》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术而》曰: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2.(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

“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这一做法.()

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强化垂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C.目的是强化皇权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

这表明()

A.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B.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

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   D.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4.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5.据《全唐文》记载: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6.元朝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由于群官议政和军事、财政等专官提调,其处理各项庶政又是有所分工,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

下列设置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军机处和内阁制D.知州、通判、转运使

7.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赞在狱中自尽身亡。

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卜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8.李鸿章在《直境开办矿物折》中说“窃惟天地自然之别,乃民生日用之资。

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

英之立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丰盛富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

”其上书为了()

A.发展民族工业B.解决军事面临的困境

C.与外国商战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9.1912年6月27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

“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

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几百个样式。

”这反映()

A.当时中国女子服饰趋向简约B.妇女地位提高,获得解放

G.“以夷变夏”在人们的情感中逐渐淡化D.风气开化,国人普遍追求时尚

10.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小学教材“修身课”的目录

这说明当时教育()

①私德、公德并重②造就大批人才

③重点在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④重视继承优秀的精神遗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1.根据统计资料,从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中国战场(不含东北)日

军始终保持37个师团,计111万人,而在东南亚、太平洋战场,日军保持在巧至I7个师团,约

10.9万人。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亚太地区中国战场孤立抗战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客观上配合了苏德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D.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12.毛泽东说: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此时()

A.抗日战争进人大反攻阶段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已经胜利D.即将举行开国大典

13.基辛格说:

“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明确列出双方的分歧……与此同时,《上海公报又具体列出双方的共同立场……”。

与这种做法体现的外交方针一致的外交事件是()

A.废除《中美商约》B.中苏建交

C.1954年中缅联合声明D.亚非万隆会议

14.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5.1979年3月,“瑞士雷达表’气这条外企商业广告在“出卖主权”的非议声中,经过上海广告公司的代理在上海播出了。

这反映出()

A.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B.我国的重工业将面临冲击

C.“左”倾思想被彻底清算D.中国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6.亚里士多德说: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人生来就是上等的,女人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材料反映雅典民主政治()

①范围有限②集体管理卜③直接民主④维护的是奴隶主统治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17.12世纪初,欧洲开始了罗马法的复兴时期,它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被合称为欧洲中世纪的三大运动。

这种说法是基于罗马法()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司法实践中相互妥协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D.天赋人权的自然法则

18:

吴于崖主编的《世界史》说:

“宪法(指《1787年宪法》)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

这个原则非常重要……”。

其目的()

A.防止出现专制统洽B.避免出现军事独裁

C.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D.分权制衡

19.路德曾说:

“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

以下解释符合路德本意的是()

A.宗教信仰是愚蠢的B.神职人员不应存在

C.反对封建君主统治D.现实世界人皆神圣平等

20.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

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21:

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

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2.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A.增加就业B.调整企业关系

C.缓和与列强矛盾D.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竞争力

23.列宁曾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

A.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C.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4.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

“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这表明里根将()

A.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投资B.减少税收和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D.逐步提高进口关税

25.南宋山水画家描绘祖国河山,表达爱国情怀,同时保持着一种将绘画意境更推向心境的创作意识。

这种着重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做法在下列哪幅作品得到体现()

A.《拿破仑加冕》B.《自由引导人民》C.《播种者》D.《格尔尼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由太平洋美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

1945年9月2日,美国发表《对盟国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帅部受降的基本指示》宣布,对日占领的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负责任政府”;并宣称“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利应从属于最高统帅”,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世界当代史讲义

材料二1971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郑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扰太人聚居区。

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扰太人的国家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包含着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

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扰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老照片《世界主要国家/德国》

材料三从1951年吉田茂开始,日本各届首相几乎都曾到过靖国神社参拜,一直到现任

首相安倍晋三。

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他们都极力避开8月巧日这一“战败日”敏感时间,并以私人身份前拄。

1975年,三木武夫首次在8月15日以私人身份参拜。

此后首相及阁僚参拜情况逐渐增多,但在以“公职身份”还是“私人身份”问题上仍含糊其辞。

—中国新闻周刊网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美国是怎样处置日本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联邦德国对战争罪行深刻反省所产生的影响有哪

些。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以来的历史,分析德国和日本对待战争罪行态度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为此,日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8分)

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

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易”。

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

洋商纳税、送礼、上察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

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XX百科

材料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怕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

……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1948年美国出口贾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乃,到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贫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竣视政策。

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

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

15:

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

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

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分别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8分)

 

28.(16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犊……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

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

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

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

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

……(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一总理。

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

”……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

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

学校。

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3种,占56.7%。

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编自栗曦、栗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l)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

(3分)并简要分析其思想文化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

(2分)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4分)

(3)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

(1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

(3分)

 

“江淮十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A

D

A

D

C

B

C

C

A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A

C

B

D

D

B

D

B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和控制日本,(2分)保留天皇制,美国的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2分)

(2)和周边国家恢复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有利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加快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为欧洲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分)

(3)不同原因:

德国:

战后盟国对德国法西斯分子的严厉处置,废除了德国的法西斯体制,德国处于冷战的最前沿并受到美苏的严厉控制,德国政府主动承担责任,对战争罪行深刻反省。

(2分)日本:

由于美国的偏袒和扶植,战后对日本法西斯分子处置和美国在日本的民主改革都不彻底,日本政府未能主动承担责任,深刻反省战争罪行。

(2分)

教训:

和则两利,战则两伤,(1分)主动承担历史责任,(1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分)

27.

(1)清前期:

政府垄断控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说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3分)

清后期:

协定关税,关税主权丧失,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度(3分)。

(2)共同原因:

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4分)

不同:

①美国:

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因此,美国通过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

(4分)②中国:

通过降低关税,积极融入全球化,一方面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4分)

28.

(1)价值取向:

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

(3分)

原因:

儒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宣扬三纲五常;科举制的推行,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社会风气;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轻商贱商思想根深蒂固。

(3分)

(2)理念:

前者,“中体西用”;后者:

全面发展,民主自由,教育救国。

(2分)

影响:

前者,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后者,继续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分)

(3)背景: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

(1分)

启示:

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

(答出三点,即给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