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583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20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夏商君主依据当时的“天命说”,宣称自己得天命。

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天对于任何部族都是公平的;周朝建立后,周公又提出周的先祖们长期得到天的信任,因而能配命于天。

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中神权与王权逐步分离

B.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

C.周朝继承了商代的中央政治体制

D.宗法制确保了周朝王权继承的稳定性

2.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

这说明当时

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3.宋代各宗族编写的家训中充斥着大量防止破家的教训和以义田为代表的族内公产的条例。

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流动性的加强B.新兴市民阶层的崛起

C.宗法制的重新建立D.士大夫义利观的转变

4.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5.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

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如果遇有浅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轮(或日轮)行驶该河,但华轮亦应一律禁止”。

上述规定

A.使洋货畅销中国内陆B.扩大了外国的租界管辖权

C.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6.1919年4月,蔡元培说:

“北大不但未提倡‘铲伦常’,而且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

”据此可知,蔡元培

A.改造北大以服务政府的要求B.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认识到西方文化存在的缺陷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7.下表反映的是1924年和1927年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上海、青岛、汉口、天津)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大革命破坏了北方棉纺织业生产

B.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

C.上海棉纺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

D.民族棉纺织业的生存处境迅速恶化

8.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

该画反映了

A.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B.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

9.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表现。

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

A.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B.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

C.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D.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

10.卢梭说:

“如果自然曾经注定了我们是健康的人,我几乎敢于断言,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

”卢梭在此

A.赞赏理性对人类的价值B.倡导浪漫主义的生活态度

C.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D.强调生命权是人的自然权

11.下面是1950—1962年苏联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指标比较表。

这说明当时

A.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

B.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国家

C.冷战的消耗使苏联经济增长的势头减缓

D.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重严重失调

12.2021年,美国认为叙利亚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平民死伤然而,化学武器事件并没有确凿证据,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绕过联合国出兵叙利亚。

这表明当今

A.“一超多强”格局进一步强化B.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泛滥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D.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规定“笃疾、废疾给(田)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

唐太宗奖励那些孝义之家,为高龄老人配侍丁。

当巡幸某地,或碰上遇甘雨、谒献陵等重要事件时,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

五代以后,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

——摘编自赵克尧等《唐太宗传》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还高度重视社会优抚工作,注重保障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边区通过征收救国公粮、救国公债、寒衣募捐等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

由于边区群众文化水平低,边区交通、通讯不发达,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

——摘编自任学岭《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就普及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

出生婴儿死亡率从195。

年的约25%减少到1981年的低于5%,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第一世界人力资本的第三世界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从而形成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摘编自江宇《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的社会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传统思想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14.材料嘉(庆)、道(光)以后,清朝医政日趋颓废,庸医充斤,疾病流行,公共卫生堪忧。

一批官员和知识分子认为,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强民以重医为先”。

与此同时,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

新政实施后,巡警部将医疗卫生纳入职责范围;民政部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

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

然而,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

——据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

15.材料阿尔及利亚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人民曾掀起过五十多次起义。

在二战后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之时,阿尔及利亚也掀起了去法国化的运动。

1954年,阿尔及利亚组建了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民族解放阵线,开始了武装抗法斗争。

1956年,阿尔及利亚共产党也加入阵线。

民族解放军战斗的地区迅速扩大,他们采用游击战术来消耗、打击敌人,粉碎殖民军的攻势。

1955-1959年,法国军费支出巨大,财政极端困难,殖民战争还遭到了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

从1960年起,阿、法经历了近两年半时间的谈判。

在谈判的同时,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斗争继续发展。

1961年,法国要求结束殖民战争的罢工浪潮高涨,戴高乐政府谋求与阿妥协。

1962年3月,双方谈判签订《埃维昂协定》。

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宣告独立。

——摘编自罗洪彰《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6.材料萨迦班智达(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

萨班生活的时代,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藏民福分,如油尽灯昏”。

此时,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蒙古大汗的次子阔端准备在西藏寻找一位堪为诸方导师的藏传佛教人物,以领袖群伦。

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

1244年,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

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

阔端与萨班就西藏归顺蒙古王朝事宜,经协商,达成共识。

会谈之后,萨班留在凉州,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

其中,八思巴以后成为元朝第一位帝师兼管总制院(宣政院)事,恰那多吉被(元)朝廷封为白兰王,兄弟俩返回西藏后,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

——摘编自樊保良《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年鉴是按年度连续出版的工具书。

1550-1700年,年鉴成为英国图书市场主要产品,书中“预言”迷信之风盛行。

1639年,北美出版第一部年鉴。

北美人民常常将年鉴翻到破损。

从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年鉴逐步去除神学巫术的内容,大量增加科学知识。

1767年,英国创刊了《不列颠航海年鉴》,成为航海必备图书。

到19世纪初,英国每7个人当中就有1人拥有年鉴。

1803年,印度出现第一部年鉴《孟加拉年鉴》,到1857年,仅印度的孟加拉地区就出版有19种年鉴。

1864年,英国《政治家年鉴》创刊,内容涉及世界各国各种统计资料,1876年,日本出版第一部年鉴,该年鉴译自《政治家年鉴》。

——摘编自杨永成《15-19世纪英国年鉴的演变发展及其在世界的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据材料夏商君主单纯的依据当时的“天命说”维护统治;而周人认为天命需要德行来相配,从而加强了对统治者的自我约束力,故传统学说维持政权合法性的功能强化的说法符合题意,B正确;材料中夏商周统治者都强调“天命说”,这说明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维护统治,A说法错误;材料中夏商周统治者都强调“天命说”以维护统治,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治体制的内容,C与题意无关;材料中夏商周统治者都强调“天命说”以维护统治,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内容,D错误。

2.C

【详解】

据所学可知,太学是汉朝时期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但“三奸”现象突出,而“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C正确;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太学的学术性降低”,但儒学的影响力并未减弱,A说法错误;材料“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太学的政治地位,B错误;据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D错误。

3.A

【详解】

根据材料“防止破家的教训和以义田为代表的族内公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较为完善,因此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部分望族子弟容易被淘汰,即出现材料所谓的“破家”,因此各宗族在编写家训时会充斥着大量防止破家的教训和以义田为代表的族内公产的条例,选项A正确;市民阶层的崛起不是宗族家训内容变化的原因,排除B;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宗族内部的家训,与士大夫的义利观无关,排除D。

4.B

【详解】

李时珍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说明《本草纲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B;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中心转移”的问题,排除C;材料信息与“市场机制”无关,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5.C

【详解】

据材料“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

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可知,英、日两国的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内地,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A不是材料主旨;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所学可知列强侵略加深,对清政府的财政应该是不利的,故D说法错误。

6.B

【详解】

根据材料“大倡父子有亲,兄弟相连,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可知,这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可见蔡元培肯定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选项B正确;北大当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不是服务政府,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只体现了蔡元培对传统文化中积极部分的支持,并不能得出其以儒学为主兼容其它思想的主张,选项D过度解读材料,排除。

7.C

【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上海1924年、1927年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61%和50%,表明上海生产的棉纱大部分要运离上海销售,而另外几个纺织业中心与上海相比所占比重较小,故上海棉纺织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答案为C;大革命从1926年才开始北伐,1928才进入山东,青岛和天津属于北方棉纺织中心,故A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图表内容不能反映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民族纺织业的生存处境,D错误。

8.D

【详解】

从图中旗帜的字样“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可以看出,此时农民对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充满了热情,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改造,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大跃进、包产到户,故排除ABC。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打破了贵族专权,促进了罗马共和制的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贵族和平民之间始终处于不平等状态,故A不正确;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0.B

【详解】

根据“思考的状态是违反自然的一种状态,而深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可知,卢梭主张“回归自然",强调人的感性,反对理性至上,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选B;材料反映卢梭反对理性至上,并非赞赏理性,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11.A

【详解】

根据图表内容可以看出苏联固定资本年平均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没有优势,说明投入多,产出少,即产出与投入的比与西方国家相比比值最小,表明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答案为A;材料不能显示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国家,B错误;CD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排除。

12.D

【详解】

美国绕过联合国出兵叙利亚,反映了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一超多强”的信息,排除A;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绕过联合国出兵叙利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3.

(1)思想:

仁政思想;民本思想。

作用:

保障了社会弱势人群的基本生活;减轻了弱势群体的家庭负担;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尊老的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了唐太宗时期的社会安定与繁荣;为后世社会保障提供了借鉴。

(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

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

成因:

边区经济、文化、交通相对落后;特殊的战争环境(抗日战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3)意义:

有效服务了工业化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劳动力队伍;促进了社会公平、民族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中国政府的社会保障,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唐太宗保障弱势群体的举措所体现的是仁政和民本思想。

其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七十以上及废疾,既不任徒役”“为高龄老人配侍丁”“他还会赏赐弱势群体”“贞观时期开创的唐朝社会保障措施大多留存下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与唐太宗时期相比陕甘宁边区社会保障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重视因躲避战争而逃难到边区的群众”“保障涉及的人群有工、农、学、兵和公务人员等各个群体”“政府很重视对众多社会保障法规的宣传解释”等信息,分析得出战时性、覆盖面广、法制化、重视宣传等特点。

其成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边区落后状况、战争环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等方面来回答。

(3)中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使得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战略成为可能”“城镇劳动保险制度仍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有效运行,医疗教育、住房的成本较低,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工资水平雇用工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对社会公平和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影响来回答。

14.

(1)有利条件:

清政府希望解决公共卫生危机;社会上逐步形成重视医疗卫生的观念;近代西医的传播,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新政中的官制改革为医疗卫生变革提供助力。

(2)评价:

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政府向西方学习、对民生有所关注的态度,是清政府在特殊政治情境下维护统治所做出的努力。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改革存在诸多不足。

但改革措施在--定范围内得到了实施,取得--定成效,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详解】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清末新政时期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利条件,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批官员和知识分子认为,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民政部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对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改革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等方面来回答。

15.

(1)背景:

阿尔及利亚人民与法国殖民者的民族矛盾尖锐;美苏冷战,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二战后法国相对衰弱;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形成风潮。

(6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

采取以武装斗争为主、政治谈判为辅的策略;组建统--的民族解放阵线;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法国国内反殖民战争声浪高涨。

(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

本题考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阿尔及利亚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人民曾掀起过五十多次起义”“在二战后民族主义风起云涌之时,阿尔及利亚也掀起了去法国化的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的国际形势等有关内容来回答。

(2)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谈判的同时,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斗争继续发展”“法国要求结束殖民战争的罢工浪潮高涨”“殖民战争还遭到了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点睛】

本大题基本上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

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

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如对“概述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的回答,可以首先对相关材料进行层次划分,确定有四个与这一问题相关的材料,然后对每一层次的材料信息进行概括,以较为简洁的语言来回答。

16.

(1)因素:

青藏高原割据混战,给西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蒙古政权以统--中国之势迅速发展;多达那布将军的推荐;阔端的重压;萨班的无所畏惧。

(答出四点即可)

(2)历史功绩:

赴凉州谈判.使民众免遭战争之难,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问题,维护了藏族的根本利益(为西藏纳人元朝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下奠定了基础);注重培育接班人才,推动了西藏行政体制的建立。

【详解】

本题考查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协商,达成共识”“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17.示例一

论题:

英国年鉴向海外传播的过程。

闸释:

17世纪,英国在北美逐步建立殖民地,年鉴由于具有实用性.符合当时英国殖民者的需要,逐步在北美殖民地推广开来。

18~19世纪,英国在东方把殖民扩张的矛头指向印度,逐步确立了在印度的殖民优势,年鉴作为-种记录历史、宣传文化的工具书,在印度殖民地大量出版。

19世纪后期,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年鉴作为介绍西方社会书籍之一,应运而生。

总之,英国年鉴向海外的传播过程.折射出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是英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示例二

论题:

英国年鉴内容的变化与英国社会变动的关系。

闸释:

16~18世纪.英国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精神不断传播;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近代科学获得大发展;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生产技术和科学得到迅猛发展,这--切给年鉴编纂出版带来了全新的空气,逐步使科学与理性成为年鉴关注的重点。

与此同时,随着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航海活动对控制殖民地和推动海外贸易至关重要,航海类年鉴随之问世。

年鉴传播科学、理性与实用知识,又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

总之,英国年鉴的发展,传递着英国社会的脉动两者是互动的关系。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唯-标准答案)

【详解】

示例一

论题:

英国年鉴向海外传播的过程。

闸释:

据材料“1550-1700年,年鉴成为英国图书市场主要产品”可知,年鉴成为英国图书市场主要产品;据材料“1639年,北美出版第一部年鉴。

北美人民常常将年鉴翻到破损。

”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英国在北美逐步建立殖民地,年鉴由于具有实用性.符合当时英国殖民者的需要,逐步在北美殖民地推广开来。

据材料“1803年,印度出现第一部年鉴《孟加拉年鉴》,到1857年,仅印度的孟加拉地区就出版有19种年鉴”并结合所学可知,18~19世纪,英国在东方把殖民扩张的矛头指向印度,逐步确立了在印度的殖民优势,年鉴作为-种记录历史、宣传文化的工具书,在印度殖民地大量出版。

据材料“1864年,英国《政治家年鉴》创刊,内容涉及世界各国各种统计资料,1876年,日本出版第一部年鉴,该年鉴译自《政治家年鉴》”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后期,日本开展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年鉴作为介绍西方社会书籍之一,应运而生。

总之,英国年鉴向海外的传播过程.折射出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是英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示例二

论题:

英国年鉴内容的变化与英国社会变动的关系。

闸释:

据所学可知,16~18世纪,英国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不断传播;据所学可知,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近代科学获得大发展;据材料“从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年鉴逐步去除神学巫术的内容,大量增加科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生产技术和科学得到迅猛发展,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