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660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及答案

2012年高三历史期中考试

(中国古代——中国近代辛亥革命)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48题,每题1分,共48分)

1.《礼记·礼运》记载: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文中的“制度”是指

A.礼仪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井田制

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这些考古资料可以推测在这些地区战国中晚期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3.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4.下列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C.“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5.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直接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6.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之后,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据此,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是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确立孔孟之道的正统地位D.提高官僚文化素质

7.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据此推测,“水排”主要应用于

A.冶铁B.灌溉C.耕种D.制瓷

8.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约成书于战国

②汇集了包括田亩、粮食、仓窖、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

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均田制和三长制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

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

10.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这部书是

A.《墨子》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1.“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具有此种行政审核功能的机构是

A.汉朝的中朝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D.明朝的内阁

12.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

C.张择端D.郑板桥

13.下列农具或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是

ABCD

14.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

宋代为分割宰相财政权力而设置的是

A.参知政事   B. 三司使    

C.通判   D.转运使

15.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科举制度

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16.王安石变法中,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的政策是()

A.市易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17.“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对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的发展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被废除

18.“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上述场景和右图《纸币铜版拓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早同时出现于

A.春秋时期B.唐代

C.北宋D.明代

19.下列科技成就,属于宋元时期出现并深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是( )

 A造纸术  B.灌钢法  C.雕版印刷  D.活字印刷术

20.元代泉州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一艘运载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对其中一种新品瓷器外销行情甚是忐忑,请问这里所说“新品瓷器”有可能是

A.唐三彩B.哥窑冰裂纹瓷

C.青花瓷D.珐琅彩

21.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皇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22.清朝定鼎北京到康熙中期的近50年间,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其中维护了中国西北疆域完整的重大事件有

①平三藩之乱②在多伦与蒙古首领会盟

③雅克萨之战④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2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下列观点出自顾炎武的是

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25.适应新的社会历史变动,明清文化在沿袭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之时,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

①陆王心学成为正统的官方思想

②形成讲求实际的经世致用学风

③反传统的民主启蒙思想潜滋暗长

④出现对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

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27.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28.《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

从内容上看,两者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29.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30.某同学要研究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的发展情况,可作为史料的是

 

A.同文馆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D.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31.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是指

A.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产生B.在欧风美雨下发展

C.不是手工操作,而是机器生产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32.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33.1882年《申报》载:

“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

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

……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34.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进行资本输出的条款是

A.割台湾及附属岛屿

B.开放苏州杭州富庶地区为商埠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甲午战争后

35.“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6.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托古改制”,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C.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D.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37.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内容丰富,观点纷呈。

下列作品体现了维新思想中的“进化史观”的是

①《劝学篇》②《孔子改制考》

③《天演论》④《海国图志》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今兹合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

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土地问题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9.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  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40.《中华文明史》中写道: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1.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认识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42.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

二者主张的相似点有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产品

43.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在行政权方面拟实行总统制,但《临时约法》最终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A.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皇族内阁”

B.中华民国成立,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

C.孙中山迫于压力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制度,实行独裁统治

44.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未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45.辛亥革命不同于戊戌变法的地方是

A.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D.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46.1912年在山东潍县的某市面店铺出现了一副对联:

“职赞共和,学佛门祝发;名为待诏,代文士修容。

”下列对出现此联背景的表述,最接近历史的是

A.民国政府提倡个人卫生

B.山东潍县的商人支持共和

C.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法令

D.清朝提倡佛儒道三教融合

47.四位学生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你觉得他们的下列命题存在错误的是

A.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明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印刷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源

48.1912年,孙中山感叹到:

“此次革命事业,数十年间屡仆屡起,而卒观成于今日者,实报纸鼓吹之力。

”此处的“报纸”主要是指

A.《时务报》B.《民报》

C.《新青年》D.《国闻报》

二、非选择题:

49.(17分)历史的发展是延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中华文明的发展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但几次重要的历史变革和转型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和发展。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一书中指出:

“西周王室覆亡,平王东迁,号为‘东周’。

从此到秦帝国统一,中国地区经历了500多年的转变期。

这一段历史,传统上被切割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西周覆亡,正如古籍所谓‘礼坏乐崩’,意味着一套文化秩序的崩解。

”与此同时,新的秩序也在逐步的建立起来。

 

(1)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6分)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西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层级;世袭贵族依据家族血缘关系分享政治权力

 

文化教育由官府垄断;天命神学的统治思想

 

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唐宋变革论”是20世纪中外历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

这种观点认为,唐宋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在唐宋之间的社会历史演变中,秦汉至隋唐的门阀贵族没落下去了,而科举官僚兴起;实物经济受到削弱,而货币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上流社会的士大夫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到平民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

(2)任选上述材料所述的两个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6分)

(如果选答内容超过两个方面,只按照回答顺序的前两个方面计分。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1878年8月,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办。

矿务局几次请修铁路,清廷因怕震惊了东陵的先王神灵而禁止使用机车,特别声明,路成之后,火车用骡马拖拉。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正式通车。

右图就是当年该铁路通车的场景之一。

(3)根据材料和图片,请给唐胥铁路起一个别名。

唐胥铁路及其通车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状况?

(从唐胥铁路及其通车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5分)

 

50.(17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1)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分析“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

(6分)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

……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

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

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城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

(4分)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戊戌变法能够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

(3分)

(2)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

目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4分)

原因:

民族危机的加深;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的领导力量;

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3分)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民主化,

(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上述材料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3)表现:

在民主化方面: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

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

提出平均地权等。

(4分)

 

51.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使全国各地方文化之精华在此汇聚、交融、酝酿、沉淀,拥有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地域文化。

清代入主中原近百年,至康乾时期,社会安定,工商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北京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更是豪商云集,富甲天下。

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戏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

民间的戏剧创作和演出非常繁荣,上流社会亦对戏剧趋之若骛。

民间对戏剧的热衷,必然对皇室产生影响。

康熙时期,宫中已设立了管理音乐戏曲的机构。

乾隆皇帝以他深谙诗韵、偏好音律的文化修养对戏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此宫中戏剧活动进入了高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京剧形成的背景和简要过程。

(6分)

 

背景:

(4分)

商品经济繁荣,城市文化生活的需要,统治者的喜好和重视,

过程:

(2分)

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京剧逐渐形成。

52.扬州曾有着令人瞩目的历史辉煌,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

(4分)

 

52.

(1)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2分);

经济因素: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繁荣(1分)、国内最大金融中心(1分)

交通便利(1分)

文化因素:

扬州城娱乐和文化的发展(2分);

(每个因素最少1分,最多2分)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5分)

(2)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上海成为海、陆运输中心。

(2分);

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镇。

(2分)

开埠通商,上海成为和中外商贸中心(1分)

 

扬州的传统建筑中,马头墙像徽派建筑,花园酷似苏州园林,入口空间使人想起北京四合院的福字照壁,高大敦厚的外围清水砖墙又如山西民居城堡空间……。

城中富商巨贾的铜臭不掩书香。

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个园“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楹联比比皆是。

“个”字取了竹字的半边,代表着主人的情趣和心智,展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

近代上海“洋化”的建筑风格影响着扬州,形成“传统扬化”和“近代扬化”的鲜明特征。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其一方面的建筑特征,并阐释。

(3分)

建筑特征一:

(1分)

阐释:

(2分)

建筑特征二:

(1分)

阐释:

(2分)

(3)特征:

融合各地风格;

重商崇儒;

中西文化交汇等。

(1分)

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012年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C

C

B

A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B

C

A

D

C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D

C

B

A

B

D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B

D

C

B

C

D

C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B

A

C

D

A

C

D

B

难易程度

题号(请在自己错题的题号上划圈)

容易(得分率70%以上)

3,4,6,9,10,16,18,29,32,34,35,37,38,40,4615题

中档(得分率40%——70%间)

1,2,5,7,8,11,12,13,14,17,19,21,22,23,24,25,26,27,28,30,31,33,36,39,41,42,43,45,47,48,30题

较难(得分率40%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