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003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5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学习文件114.docx

精编学习文件114

一、选择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C]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A]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D]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A]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A]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C]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B.动力性成份C.非智力成分D.内化了的成份[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B]

一、选择题

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10.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11.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1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加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二、填空题

1.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   )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     )、(    )、(    )、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   )并采取相应的(    ),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    )或(     )。

5.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     )、(     )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    )、(    )三个方面。

7.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    )。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9.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     )、(     )、(    )、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10.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     )、(    )、(    )等。

11.(    )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2.80年代以后,随着(    )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13.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    )之间的交叉学科。

14.教育心理学是(    )的一种。

15.(    )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6.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和(    )。

17.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18.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    )、第三部分讲(    )。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    )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

4.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过程。

四、论述题

1.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请论这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3.有人认为∶“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5.D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因此,答案选D。

6.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答案选A。

7.B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由此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因此,答案选B。

8.D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直到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因此,答案选D。

9.B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所以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选B。

10.A

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因此,答案选A。

11.B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因此,答案选B。

12.D

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因此,答案选D。

13.D

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因此,答案选D。

14.C

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因此,答案选C。

二、填空题

1.学习

2.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3.方向;干预或预防措施

4.原则;技术

5.智力测验;阅读测验

6.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7.《教育心理大纲》

8.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9.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

10.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

11.合作性

l2.皮亚杰

13.心理学;教育学

14.应用心理学

15.布鲁纳

16.教材;课程

17.思维水平

18.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9.学与教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要素。

答∶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2)具体的学习心理

在基本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具体领域的学习心理。

例如,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学习策略及其培养、各类知识和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态度、品德和价值观的学习,以及学校学生的学习和非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学习等等。

(3)教学心理

在基本学习理论和具体学习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心理学进一步研究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些研究有∶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表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应用技术工具、管理课堂行为以及教学测评等。

(4)学生心理与教师心理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许多研究。

例如,学生的心理发展(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的问题,以及教师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发展等。

3.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

答∶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在此后的三十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似乎为大多数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

4.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提供多种方法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出现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原因。

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种变量的影响。

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

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6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6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5.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是(  A)

A.社会实践       B.遗传         C.教育         D.成熟

6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67.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68.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  A)

A.教育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69.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    D.文化

70.文化从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传输到另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指的是(  B)

A.文化传递B.文化传播   C.文化交流  D.文化更新

71.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的(D)

A.生产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历史继承性

72.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

A.客观性B.规范性C.强制性D.历史性

73.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D)

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B.教育思想C.教育管理制度D.学制

74.在中世纪大学的四科中,具有普通教育性质的是(A)

A.文科科B.神学科C.医学科D.法学科

7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

A.任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年颁布的学制

76.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C)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分支型学制

77.在教育目的的结构中,核心部分是(A  )

A.对受教育都身心素质的规定

B.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C.以上二者的统一

78.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是(  C)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

79.教育目的的最终制约因素是(  A)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科学技术

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B.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政治性质的制约

C.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可以决定教育目的

D.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明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81.“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命题告诉我们(  D)

A.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根本不存在对立

B.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始终存在

C.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全统一

D.在目前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对立还是存在的,有时甚至还很尖锐

82.追求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是哪种教育目的观的观点(A)

A.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B.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C.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

84.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内容的是(  C)

A.正规教育  B.非正规教育  C.终身教育  D.非正式的教育

85.学校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  D)

A.教师     B.报刊杂志     C.声像资料     D.教材

86.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的是(A)

A.教育内容   B.教育途径   C.教育过程   D.教育制度

87.制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是(  B)

A.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传统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88.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  A)

A.增强学生的体质              B.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