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docx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
高中历史义和团运动
(考试总分:
20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但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完成了反帝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C.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2、(4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3、(4分)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
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
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4、(4分)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5、(4分)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的原因有()
①在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山东开始
③义和拳在山东比较活跃④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活动猖獗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4分)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
“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4分)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8、(4分)“我们在近代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比较突出的‘教案’研究中,往往明显地笔带感情,将一切教民的罪恶均归结于传教士,而对群众反洋教斗争的愚昧、落后、排外的非理性行为加以保护,并笼统地称为爱国主义。
”这表明()
A.反洋教是农民阶级反侵略的最主要形式
B.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不能称为爱国主义
C.这一历史研究有理性的自省精神和勇气
D.农民阶级反侵略具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9、(4分)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
“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
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
”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北伐战争C.五四爱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10、(4分)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B.义和团斗争策略高度灵活
C.义和团已被清政府控制和利用D.义和团背弃了义和拳的宗旨
11、(4分)晚清大学士徐桐撰联:
“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
他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12、(4分)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
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13、(4分)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②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③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14、(4分)莫言在《檀香刑》中描写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时说,义和团成员每人都化身为“岳飞”“关羽”“孙悟空”之类的名将天神,并用人粪尿攻击“害怕污秽”的敌人,结果遭到惨败。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具有封建落后、愚昧迷信的特点B.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的尖锐性
C.盲目排斥近代文明,维护农业文明D.最初认为清政府是农民的主要敌人
15、(4分)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地方民众与基督教会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
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
这一变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
A.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中国人民斗志丧失
16、(4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11月23日宣称他“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我也是义和团”。
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B.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17、(4分)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洋务运动
18、(4分)如图为《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的一幅漫画,名为《官方的礼物》,并写道:
“为纪念中国的这次运动,将要给端郡王载漪送上漂亮的首饰(项链、锁链和手链)”据此判断,“这场运动”是指()
图中枷板上写着:
杀人犯,刽子手
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9、(4分)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
“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B.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20、(4分)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
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21、(4分)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明显不同是()
A.没有科学的斗争纲领B.以反帝为主要目标
C.带有迷信色彩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2、(4分)“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
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23、(4分)《盛世危言》中记载“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为女红失业;洋铁、杨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
”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A.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激化的结果
B.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清朝政府放热统治能力
C.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D.蕴含着以“争权利”为诉求的反抗意识
24、(4分)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2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26、(4分)1900年6月,清廷以光绪帝名义向英、美、法等十一国宣战,而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却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诏令,使列强没有入侵东南的借口。
他们的理由是清廷的宣战诏书,是义和团“矫诏”,胁持朝廷所下的“乱命”。
据此可知()
A.汉族地主官僚抗清排满意识凸显B.清朝中央政府威权下降
C.中央与地方开始出现分歧D.地方督抚缺乏民族精神
27、(4分)法国传教士樊国梁、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19世纪晚期,他们都竭力鼓吹瓜分中国,要求本国政府着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
这反映了()
A.传教士是西方侵华的主导力量B.列强侵华以维护宗教利益为本
C.传教士在中国的作用功过相当D.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具有必然性
28、(4分)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
“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
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9、(4分)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明显不同是()
A.没有明确的斗争纲领B.以反帝为主要目标
C.带有迷信色彩D.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30、(4分)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列史料与史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31、(4分)“在二十世纪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
”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
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B.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
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D.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2、(4分)有关如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33、(4分)读下图,这是1899年在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的漫画《射猪斩羊图》,图中的猪羊喻指传教士。
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运动和斗争策略与此有关的是()
A.太平天国、扶清灭洋B.五四运动、还我河山
C.辛亥革命、驱除鞑虏D.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34、(4分)义和团称“神仙附体,刀枪不入。
”义和团的一份揭帖说: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上述言论体现了义和团()
①将“扶清”与“灭洋”相结合②非科学的世界观
③不能区分列强侵略与外来文明④由自然灾害引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5、(4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辱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有太天平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有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36、(4分)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这说明当时()
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B.能正确区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
C.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
37、(4分)观察下列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图一三元里纪念碑图二“致远”舰撞向“吉野”图三义和团旗帜
A.图二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
B.三图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三图都是围绕维护国家主权这共同历史主题斗争,体现了抵御外辱的爱国精神
D.三图都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精神
38、(4分)“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口号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群众迷信鬼神B.清政府腐败,激起人民反抗
C.清政府已变成帝国主义的朝廷D.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激化
39、(4分)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义和团“反清复明”B.命清军与洋人剿灭义和团
C.取悦侵略者以保证统治地位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
40、(4分)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
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
A.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C.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41、(4分)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
其中,“反西化”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42、(4分)下列符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的典型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43、(4分)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政策的变化历程是()
A.招抚一镇压一利用B.镇压一招抚一镇压
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
44、(4分)义和拳纵火如戏,攻城打仗亦如戏法。
西什库教堂久攻不下,礼部尚书献策端王、庄王,飞檄请来五台山老和尚,施法术攻城。
这一做法反映了义和团()
A.失败的必然性B.反帝的顽强性C.爱国的坚决性D.扶清的愚昧性
45、(4分)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
这反映出()
A.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B.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D.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46、(4分)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
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
”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剿发捻,勤远略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47、(4分)“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盲目与排外B.反帝与反封建C.爱国与保守D.正义与非正义
48、(4分)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
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
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清政府认可东南互保运动B.东南督抚支持义和团运动
C.清末中央集权遭严重削弱D.义和团运动缺乏社会基础
49、(4分)赫德说:
“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
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
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
50、(4分)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中国地图(局部),图中斜线部分的涵义是()
A.19世纪末英国在华势力范围B.义和团运动主要波及的地区
C.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D.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00分)
1、(4分)【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义和团直接给各国的打击,直接导致各国侵略策略的变化,即“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所以,帝国主义改分割为间接统治,故选C。
2、(4分)【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没有体现求民主;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反对外来侵略,故B项正确。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其斗争目标是不可能趋向一致,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目标主要推翻清政府,义和团的目标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故C项错误;D项中“始终”说法错误。
3、(4分)【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
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
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正确;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A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4、(4分)【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有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这说明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D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故A错误;“东南互保”并不能说明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故C错误。
5、(4分)【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在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山东开始,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活动猖獗,民族危机加深,义和拳在山东比较活跃,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6、(4分)【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
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因此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7、(4分)【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八国联军侵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发生,故A项错误;据材料“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亡之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中央集权的效能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8、(4分)【答案】C
【解析】根据“往往明显地笔带感情,将一切教民的罪恶均归结于传教士,而对群众反洋教斗争的愚昧、落后、排外的非理性行为加以保护,并笼统地称为爱国主义”表明认为对帝国主义侵略与义和团的爱国精神有了比较清醒、客观的认识,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表述错误;材料否定义和团反洋教斗争的愚昧、落后、排外的非理性行为,故D错误。
9、(4分)【答案】D
【解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4—1927年,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可以得知,《辛丑条约》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升为外交部,位列六部之上,故此为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根据“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得知是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故D项正确;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1919年,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C项错误。
10、(4分)【答案】A
【解析】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出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故A正确;“扶清灭洋”,扶清说明对清政府的反动面目认识不清,灭洋又存在盲目排外倾向,因此“扶清灭洋”的口号有很大的局限性,B错误;清政府开始是利用义和团,后来是铲除义和团,B表述错误;义和团背弃了义和拳的宗旨,不符合史实,排除D。
11、(4分)【答案】C
【解析】从这幅对联上看,“仗神威以寒夷胆”体现的是一种扶清灭洋的精神,这符合义和团运动的宗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没有体现出对“夷”的态度;B选项主要是地主阶级与“农工商贾”不符;D选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此不符。
12、(4分)【答案】B
【解析】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B正确;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没有涉及反封建,故A错误;选项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也看不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错误。
13、(4分)【答案】A
【解析】①反映的是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进行了抗英斗争,②反映的是1881年左宗棠收复新疆,③反映的是1894年甲午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斗争,④反映的是199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进行英勇抗击,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
14、(4分)【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义和团成员每人都化身为”岳飞“”关羽“”孙悟空“之类的名将天神,并用人粪尿攻击”害怕污秽“的敌人”说明,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