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716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docx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

《立言》原创练习及答案

双基提要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讷于言(nè)裨谌(bìchén)外人皆称(chēng)

B.恶郑声(wù)瞷良人(jiàn)厩有肥马(jiù)

C.放之菹(jū)施从良人(yǐ)愿受一廛(chán)

D.皆衣褐(yī)蚤起(zǎo)饔飧而治(yōngsū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B.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意也

C.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D.《书》曰:

‘丕显哉,文王谟;丕承者,武王烈。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叔讨论之一个人研究后提意见

B.行人子羽修饰之古代外交官

C.巧言令色美,善

D.闲先圣之道娴熟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B.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

C.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D.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许子奚为不自织

B.何许子之不惮烦

C.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D.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

B.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地震之后,这里迅速盖起了房屋,恢复了生产,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D.关于你们到北京去的事,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怎么批呢?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难道能够否认《黄山记》是一篇热情奔放、大开大合、挥洒自如、色彩缤纷、语言华美的优秀散文吗?

B.现在无论城市及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我们要学习材料,你赶快来。

D.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气候环境模拟试验室的建成,预示我国气候环境仿真试验技术水平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8.下列文字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______________,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A.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一群欢叫的大雁刚刚从高空飞过D.一堆堆积雪刚刚融化

二、名句填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君子坦荡荡,。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

课堂反馈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

“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

“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

“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

“冠。

”曰:

“奚冠?

”曰:

“冠素。

”曰:

“自织之与?

”曰:

“否;以粟易之。

”曰:

“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

“害于耕。

”曰: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

“然。

”“自为之与?

”曰:

“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溢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放勋曰: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孔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曾子曰:

‘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鲁颂》曰: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B.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C.曰:

“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

“害于耕。

D.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2.翻译下列句子

A.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B.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C.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D.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3.说明神农派与孟子的基本观点

4.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合理吗?

请谈谈你对这两派主张的看法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都子曰: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

“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书》曰:

‘洚水警余。

’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

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

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汗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书》曰:

‘丕显哉,文王谟;丕承者,武王烈。

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公明仪曰: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诗》云: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

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太平

B.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作,兴起

C.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膺,痛击

D.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诐行:

偏邪不正当的行为。

2.翻译下列句子

A.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

B.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C.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D.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3.孟子为什么好辩?

4.孟子是如何论证“予岂好辩哉”?

三、对照课文原文,翻译下列语句

1.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2.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3.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4.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

亲迎②,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巩固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

丰富

  B.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侯:

问候,看望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

书信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

位居第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作《师说》以贻之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

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很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

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

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

  了一次,就没有再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

(3)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

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

玠语太祖曰: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

太祖叹曰:

“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玠答曰:

“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初,太祖平柳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

“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馀。

迁右军师。

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

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玠密谏曰:

“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

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

“此古所谓国之司直①,我之周昌②也。

”(选自《三国志·毛玠传》)

【注释】①司直:

官名,职掌君臣直言直行。

②周昌:

汉高祖时任御使大夫,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

后被高祖选中任赵相,辅佐年幼的赵王如意。

高祖死后,赵王被吕后毒杀,他称疾不朝。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临兗州,辟为治中从事辟:

征召

B.与崔琰并典选举典:

主管

C班所获器物班:

分发

D.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诣:

拜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宜奉天子以令不臣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B.①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C.①而临菑侯植有宠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D.①废立大事,非所宜闻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下列各句,全都表明毛玠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②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③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

④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⑤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馀。

⑥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A.①②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玠年轻时做过县吏,凭清廉公正而出名。

后来因为躲避战乱而前往荆州,听到刘表政令不明,就转道去了鲁阳。

太祖来到兖州,他被征召为治中从事。

B.毛玠看见天下四分五裂,人民不能从事劳动,国家没有一年的储备,国事难以持久,就劝谏曹操发展农业生产,积累军费,“挟天子以令诸侯”,太祖十分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C.太祖担任司空丞相时,毛玠与崔琰一起主管官吏推举选拔,为官清正刚直,他录用官吏,不根据名气,那些行事不实在的人,最终不能被提拔;不畏权势,即使文帝推举自己亲近的人,他也不奉命。

太祖赞赏他用人得当。

D.魏国建立后,毛玠又一次主管官吏选拔。

当时,太子还没有确立,曹操有意立幼子曹植,他劝谏太祖不要学袁绍不分嫡庶。

后来的一次群僚聚会上,玠站起来上厕所后,太祖称赞他是周昌那样正直的官。

5、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译文:

(2)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译文:

(3)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东本愿寺

张承志

  看过的佛庙太多了,虽然其中数不清的名寺古刹,但是反而留不住太深的印象。

若数一下,只东本愿寺一座,却一直难以忘怀。

似乎只有它超越了一宗一教的门坎,

给我奠基般的教示。

  在日本京都,一东一西有两座本愿寺。

都是粗大斗拱,古拙石阶,以及素色的

妆画。

都有众多信者和堂皇的大学,都是出名的胜迹。

  那一年,在“花的日本”和世界排行榜上顶尖的旅游天国——红叶锦绣美丽无

穷的京都,我却不是旅游更不是享福,而像是专门去展示中国三好生实况。

一连两

周,每天随着日本最考据派的学究,大步流星地我奔波在京都。

人流迎面来,我却

逆着走,穿过古迹公园,钻进阴森森的研究室,找一些干巴老头子,请教“新疆”。

  那一天去东本愿寺也不例外。

记忆中像是去“见学”大谷探险队的文物藏品。

那一天风清日丽,心情很好。

在人流中进了山门,没想到,就在古色古香的大殿门

口,在砂子铺地的庭院中央,扑面看见一幅巨型的墨字巨牌,白板墨书,写着这样

两排大字:

“只要人遭歧视,吾则不为人”。

  我觉得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这句话的激烈和罕见,使我如被击中,不能再挪动

脚步。

它的字面意思更尖锐:

“只要人被差别,我就不是人”。

“人间”(人)

和“差别”(歧视),一组汉字排列对比,像是宣布着决绝的原则。

  同行朋友发现了我的惊奇,也停下来欣赏。

看着那块黑字标语,他问我,是否

知道所谓部落民差别。

我只知大概,似乎那是日本式的等级和贱民制度。

而差别做

为一个词,却广泛用于我们所讲的歧视范畴。

  在中文里,虽有语义更精确的“歧视”一词,但我们对它感觉迟钝。

差别比中

文的“歧视”含义暧昧些,但语感却重。

在寺庙里读着尤为如此,至少在山门以内,

歧视是为教义禁止的。

  朋友说,因为这两句标语,人聚于旗下,东本愿寺吸引了大批部落民出身的信

者。

望着一些领着两个孩子的中年游客,我暗自猜想,也许它还吸引着失意的、原

来以抗议部落歧视为己任的左翼学生。

兼之建筑本身极具唐风,用漆素淡,石头青

苔,斗拱二分立柱,一派庄重气息,所以寺里香火很盛,人群拥挤。

  奇怪的是,自从那一日起,对这两句话,我再也不能忘怀。

好像正因只有两句,

才是原则。

河西山东,我常以它自警,思考自己对大陆上的各色百姓的态度,与他

们交往相知。

渐渐地,似乎带着这么一个心里原则,我不尽地描写内蒙古,默默地

悼念遇罗克,从土鲁番到西海固,经历了做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一幕一幕。

直至今日,

那墨汁淋漓的标语,依然满视野地挂在我的眼里。

  而那天在京都的主课,西域文物的参观印象,却无影无踪,忘得精光。

有过几

次,同学朋友听说我不单看了大谷藏品,还复印了尚未发表的资料,都羡慕不已。

我结巴着说不清楚;解释是困难的,只那两个词就够绕人的。

我忙说复印件我不要

了,可以白给学兄。

但是回家一翻,已经寻不见了。

  确实,不论北亚西域,在求学路上,我算是歪歪地上了一条不务正业的岔道。

已经很难再争取当好学生了。

不论是敦煌还是哪儿,对那些世纪发现,我已经不愿

顶礼膜拜。

我眼中总映着那震撼我的墨迹巨牌,它虽遥远,有过淡漠,但已经不会

磨灭。

它已然不是日本语,总变幻影像。

有时像浓稠的鲜血,淋漓不干,有时又像

嘶哑的叫声,从心底朝我呼喊。

补记:

此文草就时,正巧日本发生了森喜朗作“神之国”右翼倾向发言的事件。

我在网上读到,日本东本愿寺因首相森喜朗的发言背离了东本愿寺的原则,以一寺之名义,对内阁总理提出批判。

我惊异于事情如此巧合,也更感到东本愿寺原则的重要。

(选自《张承志文集》)

1.东本愿寺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惟有这个寺庙令作者“一直难以忘怀”?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中所说的“宣布着决绝的原则”具体指什么?

 

3.作者在写了东本愿寺的墨字巨牌后,又写了“那天在京都的主课,西域文物的参观印象”等内容,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简要说明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

 

《立言》参考答案

双基提要

一、选择题

1.答案:

Dyī改为yì

2.答案:

B不得已

3.答案:

D捍卫、保卫

4.答案C是因果关系,其余是顺接关系。

5.答案A是特殊句式,倒装句,“许子为奚不自织”。

6.D(A不胜枚举:

一个一个地举不完,强调的是“举”而不是“数”。

B“忍俊不禁”与“笑”重复。

C“不堪设想”,“不堪”多用于不好或不愉快的方面。

7.A(B“无论……还是”,“现在”位置不当,应该放在“都经历”之前。

C“学习材料”有歧义,学习既可以做谓语和可以做定语。

D“水平”和“跨入”不搭配。

8.A

二、名句填空。

答案: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小人长戚戚(3)见贤而思齐焉(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课堂反馈

一、1.A.言,学说。

B.厉民,使人民困苦。

厉,病,使动用法。

C.被种田妨碍了。

D.则,效法。

2.翻译下列句子

A.所以说有的人劳动心力、有的有劳动体力,劳动心力的人治理人,劳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

被人治理的人养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养活,这是普在之下通行的道理。

B.后稷教民从耕种收获,种殖谷物,谷物成熟了才能养育民众。

C.因此,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民众找到贤才难。

D.周公正要痛击他们,你却赞同他们的学说,这真算不上好的变更。

3.参考答案:

所谓“神农之言”,是当时诸子百家中属于农家的一个流派,农家学派的主张,貌似激进,实际上却是反对社会分工,要求退回到原始状态的社会中去。

而孟子则根据社会分工的合理性,论证了劳力和劳心、统治者与被统法者的区别问题。

4.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答案略。

其基本要点:

神农派的主张,貌似激进,实际上却是反对社会分工,是一种倒退。

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孟子的观点有正确的方面。

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近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当然,以今日的眼光来看,孟子把它视为“天下之通义”未免存在片面性,但这是不能苛求他的。

二、1.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太平

B.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作,兴起

C.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膺,痛击

D.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诐行:

偏邪不正当的行为。

2.A.暴君接连出现,毁坏了居室来做池沼,使民众无处安息

B.将使世人了解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

C.邪说兴起在人们的心中,会危害他们所做的事情;兴起在所做的事情里,会危害他所施行的政务。

即使圣人再度兴起,也不会改变我的结论。

D.周公辅佐武王诛杀殷纣、讨伐奄国,与这些暴君征战了三年,把飞廉追逐到海边处死,灭掉的国家有五十个,将虎、豹、犀、象驱赶得远远的,天下的民众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