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63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docx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训练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1.AB 2.BC

【解析】1、 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故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故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

2.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读早春短命植物大致分布范围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早春短命植物多分布在内陆地区,这些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②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

③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④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我国伊犁一带短命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是

A.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 B.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

C.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植物种类多 D.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

【答案】3.D  4.C

【解析】3.从图中分布的地区看早春短命植物一部分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这些地区会受到海洋气团控制,①错;植物利用早春融化雪水或雨水生长发育,②对;夏秋季无植物的原因是该区域夏季炎热,短命植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逃避干旱的夏季休眠现象,这些地区不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③错;短命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早春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④对。

选择D。

4.冬季受北冰洋气流影响,降雪量大,早春积雪融化,为植物提供充足水源,这些只能说使植物生长好,不是导致特种多的主要原因,AB错;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区落差大,水热条件差别大,植物种类多,对;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速度快,不是植物种类丰富,D错。

5.(2018年北京卷)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

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

【解析】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

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

6.(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答案】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

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

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7.(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

5.【答案】

(1)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2)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答案】

(1)分布特点:

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

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

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溶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解析】

(1)从材料中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有适宜的水温,水质好,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2)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主要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来分析,白斑狗鱼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繁殖速度慢,所以白斑狗鱼产量低。

8.(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解析】某种生物的数量多少主要受食物多寡、生存空间大小、适不适合繁殖的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合具体情形分析即可。

9.(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

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解析】

(1)首先明白农业生长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等,结合材料提示,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量大。

(2)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可知地势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涝危害危险,土层深厚且疏松,便于茉莉根系发育,离河较近,便于灌溉,满足生长旺季时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管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等待雨季的到来。

非洲的纳马夸兰地区生长着1000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几场冬雨或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数量大且种类多的自然原因。

(2)判断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季节并说明原因。

(3)图中甲地的多肉植物叶片不及纳马夸兰地区的肥厚,试分析其原因。

(3)如果该地大量多肉植物被引进到我国干旱地区,推测可能给两地带来的环境后果。

【答案】

(1)数量大①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②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③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④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⑤适宜地区面积广种类多⑥纬度跨度大,范围广⑦区域内地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

(2)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

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维持生命。

(3)原产地:

加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输入地: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可能会造成病虫害传播。

【解析】

(1)纳马夸兰地区的多肉植物数量大的原因,主要从植物生长习性、当地环境特征分析。

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储存大量水分,可以维持旱季的生存。

该地旱季较长,其他物种难以生存。

冬季受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有利于多肉植物吸收水分。

夏季有短暂的雨季,多肉植物可以吸收水分。

多肉植物适应性强,适宜生长的地区面积广,所以数量大。

种类多的原因,主要从所跨温度带、地形特点分析。

多肉植物分布区纬度跨度大,范围广。

区域内地势起伏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生长,所以种类多。

(2)多肉植物休眠主要季节是夏季。

主要因为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降水少,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进入休眠,生长缓慢,减少水分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分维持生命。

(3)比较两地区的气候差异,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

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光照强,易使叶片灼伤;全年干旱少雨,不能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4)如果该地大量多肉植物被引进到我国干旱地区,可能导致原产地的植被破坏,加剧原产地的荒漠化程度,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于输入地,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可能会造成病虫害传播。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

鲑鱼溯溪跳跃能力极强,每年9月溯流而上,跳跃层层障碍至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砂砾底质的浅水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

实验发现如果让鲑鱼在平稳的河流中游到产卵地,省掉了溯游和腾跃的过程,鲑鱼的产卵率却极低,为此,当地政府在哥伦比亚河上的水库附近的鱼道中修建了增加腾跃过程的鱼梯。

调查发现哥伦比亚河沿岸分布有大量的灰熊,有些灰熊的捕鱼能力极强,且灰熊喜欢脂肪丰富的鱼脑和鱼卵,经常将其余的部分丢弃在周边的地面上。

研究者发现河两岸植物体内有高达80%的N元素与海洋中N元素相吻合。

下图为哥伦比亚河位置图及鱼道、鱼梯示意图。

(1)解释鲑鱼的产卵地选择在河流上游水流湍急的砂砾底质的浅水区的原因。

(2)推断鲑鱼洄游的生态意义。

(3)说明河流沿岸附近灰熊数量多的原因。

【答案】

(1)阳光充足,饵料丰沛,利于鱼苗生长;浅水区水温适宜,盐度低,水质优,利于鱼卵孵化;上游地区天敌少;水流急,水体中氧气含量高(必答);砂砾质河底,利于鱼卵的覆盖(必答)。

(2)实现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养分;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使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开放、联系的有机整体。

(3)鲑鱼洄游为灰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周边植被繁茂,灰熊隐蔽空间大;靠近河流,饮水方便;地形开阔,生存空间大。

【解析】

(1)结合“哥伦比亚河位置图及鱼道、鱼梯示意图”可知,河流上游是山区,水流湍急,水体中氧气含量高;上游地区天敌少;砂砾底质利于鱼卵的覆盖;浅水区阳光充足,水温适宜,盐度低,水质优利于鱼卵孵化。

(2)由材料“研究者发现河两岸植物体内有高达80%的N元素与海洋中N元素相吻合”可知,鲑鱼洄游为灰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鲑鱼洄游可通过食物链把陆地和海洋联系在一起,实现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养分;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使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开放、联系的有机整体。

(3)由材料“灰熊的捕鱼能力极强,且灰熊喜欢脂肪丰富的鱼脑和鱼卵”可知,鲑鱼洄游为灰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周边植被繁茂,灰熊隐蔽空间大;靠近河流,饮水方便;地形开阔,生存空间大。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湟鱼是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6月上旬到8月中旬,湟鱼会离开青海湖,沿着湖泊周围的河流逆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出现“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湟鱼以水生生物刚毛藻和无隔藻为食,一条幼鱼长到1斤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

湟鱼是迁徙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

沿青海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营农场和新兴城镇相继出现。

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2002年之前青海湟鱼的数量一度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近十几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使湟鱼的数量逐渐上升。

下图示意青海图的水系。

(1)分析青海湟鱼生长速度慢的原因。

(2)分析湟鱼资源减少的原因。

(3)青海湟鱼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

(1)青海湖海拔高,冰封期长,水温低;青海湖属于咸水湖,湖中浮游生物数量少,饵料不足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湖泊水域萎缩;人类活动加强,用水量加大,河流水位下降,阻碍湟鱼徊游;在河流上修建的水坝,成为湟鱼徊游的障碍;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  

(3)制定封湖育鱼政策,禁止捕捞;修建洄游通道;人工投放鱼苗;逐步拆除拦水河坝;制定保护措施;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解析】整体分析:

青海湖海拔高,冰封期长,水温低,生物生长慢。

湖泊水域萎缩,鱼类生存空间减小。

人类活动加强,影响鱼类生存、繁殖。

针对问题产生原因,采取治理措施。

(1)青海湖海拔高,冰封期长,水温低,生物生长慢。

青海湖属于咸水湖,湖中浮游生物数量少,饵料不足,导致鱼类生长慢。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湖泊水域萎缩,鱼类生存空间减小。

人类活动加强,用水量加大,河流水位下降,影响湟鱼洄游的安全。

在河流上修建的水坝,成为湟鱼洄游的障碍,影响湟鱼产卵。

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影响了湟鱼的生长繁殖。

(3)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从捕捞、繁殖、意识、法律保护角度分析。

需要制定封湖育鱼政策,禁止捕捞。

修建洄游通道,保障鱼类洄游产卵。

人工投放鱼苗,增加鱼苗数量。

逐步拆除拦水河坝,制定保护措施。

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陇南位于西秦岭,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目光短浅,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下图为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说明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的原因。

(3)紫斑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耐旱耐寒,耐瘠薄,1亩的综合效益可达万元,你是否赞成在陇南山区大力推广紫斑牡丹的种植,请你表明态度,并从土地资源方面说明理由。

【答案】

(1)栖息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体型肥硕可以御寒;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躲避天敌;多山多树,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茂密的竹林,阻挡视线,导致视力不发达而听力灵敏。

(2)陇南位于西秦岭向青藏高原过渡区域和三大自然地区间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因而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3)赞成:

陇南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紫斑牡丹耐瘠薄,地区适应性强。

或不赞成:

山区地形起伏大,大规模种植紫斑牡丹导致土质疏松,植被单一,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解析】

(1)根据材料,大熊猫栖息地陇南海拔2400~3500米,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体型肥硕可以御寒。

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躲避天敌。

多山多树,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

茂密的竹林,阻挡视线,导致视力不发达而听力灵敏。

(2)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陇南位于西秦岭向青藏高原过渡区域和三大自然地区间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多种生物容易找到适宜生长环境,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因而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3)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陇南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紫斑牡丹耐瘠薄,地区适应性强,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提高。

所以赞成。

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地属于山区,地形起伏大,大规模种植紫斑牡丹导致土质疏松,植被单一,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所以不赞成。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

哈德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该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融化后,不得不在陆地上寻找食物。

哈德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并发生过伤害人类的事情,因此曾经设立过“北极熊监狱”。

哈德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

下图示意哈德孙湾在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2)推测纬度较低的哈德孙湾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

(3)与阿拉斯加半岛北部沿海相比,分析哈德孙湾西部海域北极熊生存的不利条件。

(4)说明气候变暖对生活在哈德孙湾地区北极熊的影响。

【答案】

(1)海湾深入内陆,水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2)大量河流人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3)纬度较低,水温相对较高,海水结冰期短,北极熊捕食海豹时间短;人类活动较多,影响北极熊生存环境.导致其栖息地减少 

(4)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北极熊因不能适应变暖的气候而发生变异、退化乃至灭绝。

【解析】

(1)哈得孙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

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

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所以结冰早,结冰期长,蒸发弱。

(2)影响北极熊生存,主要从食物、活动时间分析。

有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动物的食物充足,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

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有利于北极熊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所以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

(3)哈德孙湾西部海域纬度较低,水温相对较高,海水结冰期短,适宜北极熊捕食海豹时间短。

沿岸有丘吉尔港,人类活动较多,不利于北极熊生存,导致其栖息地减少。

(4)气候变暖,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缺乏。

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

北极熊因不能适应变暖的气候而发生变异、退化乃至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