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56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docx

第三单元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整单元教案精品免费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写14个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重点:

会写14个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学习过程: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2.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气喘吁吁”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自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学生扮演“幼龟、嘲鸫”,大家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指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来评议,如幼龟“欲出又止、踌躇”可以看出什么?

指导书写“幼”字。

嘲鸫的动作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怎么样的鸟,当它到嘴的美食被我们抢走后它的表现又怎么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看到幼龟被嘲鸫叼走时,我们和向导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找找相关的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句子分析:

比较下例两句话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

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四、小结及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九课完成

板书

9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

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3.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三、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

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

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

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

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板书:

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

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

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方案:

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课时训练》第十课完成

板书:

摇篮气候温暖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生息繁衍

 

11《蝙蝠和雷达》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学习新字新词,了解“启示、敏锐、模仿、配合、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

4.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教学难点

了解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图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新字新词,了解“启示、敏锐、模仿、配合、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教学重难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图片出示蝙蝠)这是什么?

蝙蝠,齐读正音,蝙蝠是一种什么动物?

(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

二、揭题质疑

1.自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要求:

a.大声各自读课文,生字字音读准确。

B.遇到生字组成的新词多读几遍,并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C.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七位同学读课文,并思考: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在课文中划出关键句。

(原来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板书:

启示)

2.齐读第一大段(1-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那么到底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呢?

请大家自己读一读下面的课文,看看课文哪里到哪里写了这个问题?

(3-6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分析理解。

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主要写什么?

蝙蝠夜间飞行有那些本事?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自己看书,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

(三次)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说出来。

结果怎么样?

证明了什么?

并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蝙蝠飞行的秘密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以及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第二大段(3-6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后来,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现在我们知道了飞机安全夜航靠的什么?

那么,雷达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练习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总结

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课题就叫:

蝙蝠与雷达。

(齐读课题)

四、作业

《作业本》完成

板书:

启 示

嘴 天线

超声波无线电波

 蝙蝠雷达

反射 反射

             障碍物           

       耳朵   荧光屏

 

 

 

 

 

 

 

12大自然的启示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历仿生学科普读物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课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点学法

1.联系引入,板书课题。

请回忆前三篇课文,说说主要讲什么?

你从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2.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如:

围绕“阅读提示”先自学后讨论交流;把课文讲述给别人听;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等等。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读读拼拼:

自由朗读,同桌对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生字多拼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读读说说:

默读课文,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要耐心点拨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及时表扬善于学习和效率高的同学。

三、精读研讨,交流收获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但要以文本为主,不脱离于文本之外。

重点之一:

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

如: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可采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科学课,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

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四、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1.朗读全文,闭眼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与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五.作业

完成《课时训练》第十二课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倾听、应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3.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4.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要求:

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四、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

2.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五.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为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三课时

课时目标:

在口头交际的基础上广开学生的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写出活动经过或心得。

学习过程:

一、写作指导

1.明确写作要求

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师引导:

注意:

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2.自己书写

3.同桌互改

二、习作评改

1.学生自改、互评

2.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3.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4.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三、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四、师总评

五、作业

撰与作文(写在大作文本上)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让学生能背日积月累的知识点,积极鼓励学生去收集谚语。

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

“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

“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3.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2.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3.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4.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

三、展示台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种、三种展示方式。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3.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板书

日积月累

清明前后,种点瓜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农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