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544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docx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

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概述

根据浙江省矿产资源的特点和本课题的任务要求,研究涉及的矿种主要有:

铁、铜、钼、钨、锡、金、银、铅、锌、锑、汞、稀土等金属矿产,萤石、膨润土、沸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土(瓷土)、叶蜡石、伊利石、硅藻土、黄铁矿、毒砂等非金属矿产。

研究涉及的矿床,大型26处,中型48处,小型92处,以及一批矿点、矿化点。

其中萤石矿床数量很大,统计上图的仅为实有矿床的一半左右。

各矿床依其成矿作用、控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为22种矿床成因类型。

依据程裕淇、陈毓川院士创立的成矿系列理论,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组合、八个成矿系列类型、十一个成矿系列。

在其中五个系列之下,又进一步划分为13个亚系列。

建立矿床式42个。

研究过程中对各系列的典型矿床(矿床式)进行了逐一分析研究,阐明其成因类型和系列的成矿作用特点,并按专题设计要求编写了典型矿床描述模型。

研究中收集整理了各典型矿床迄今已获得各种测试数据,整理或编制了矿床平剖面或矿床模式图,力求阐明其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浙江矿产资源现代勘查工作已有近五十年历史,矿床研究的资料水平参差不齐。

前三十年所勘查的矿床,基本以矿床勘探资料为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展了部分典型矿床研究,但因各种原因,现代研究技术的运用也相差很大。

现将建立矿床式的五十个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或典型矿床实例)大致按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顺序排列,汇集为第二篇。

个别矿床式因缺乏资料,没有列入。

矿床编号1a-Xq/123,依次表示系列1,a亚系列,Xq典型矿床式西裘的拼音首位字母,分母为上图顺序号。

各成矿系列、亚系列相关的典型矿床是:

1.与晋宁早期岛弧火山作用有关的铜、锌、(金、银)硫、明矾石成矿系列

1a.与海相细碧角斑岩有关的铜、锌、(金、银)、硫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西裘(描述顺序号一)(下同)

1b.与陆相钙碱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有关的明矾石、铜、金、硫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岩山

(二)

2.与华力西期活化区海底热泉活动、叠加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的铜、锌、铅、金、硫成矿系列

典型矿床:

岭后(三)

3.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钼、铅、锌成矿系列

3a.与基底隆起区燕山早期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治岭头(四)、八宝山(五)

3b.与燕山期火山穹状构造有关的钼、金、银、(铅、锌)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石平川(七)、桉树坳(六)、下龙(八)

3c.与燕山期火山喷发—沉积洼地有关的铅、锌、磁铁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孙坑(九)

3d.与燕山期火山喷发盆地边缘断裂有关的银、铅、锌、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五部(十)、大岭口(十一)、后岸(十二)

4.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沸石、膨润土、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成矿系列

4a.与燕山期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内富玻火山岩有关沸石、膨润土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靖岳(十三)、仇山(十五)、平山(十四)

4b.与燕山期破火山—火山构造洼地有关的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峰洞岩(十六)、矾山(十七)、仙岩(十八)、龟湖(十九))、渡船头(二十)

5.与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铁、铜、钨、钼、铅、锌、砷、硫、锑、萤石成矿系列

5a.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类有关的铁、铜、钼、铅、锌、金、钴、锑、汞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漓渚(二十一)、闲林埠(二十二)、上台门(二十三)、三宝台(二十

四)、木瓜岭(二十五)、溪口(二十六)、金田寺(二十七)

5b.与燕山早期中酸性—酸性岩类有关的钨、锡、铍、铅、锌、砷、萤石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千亩田(二十八)、铜山(二十九)、双溪口(三十)、大溪边(三十一)、外际底(三十二)、岩前(四十七)、夏色岭(四十八)

5c.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钼、锡、铜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横塘(三十三)、三枝树(三十四)、洋滨(三十五)

6.与燕山晚期岩浆地热水作用有关萤石成矿系列

6a.与火山期后地热水作用的萤石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后树(三十六)、湖山(四十六)

6b.与岩浆期后地热水作用的萤石成矿亚系列

典型矿床:

新桥(三十七)、八都(三十八)

7.古—中元古代褶皱带与晋宁—加里东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成矿系列

典型矿床:

乌岙(三十九)、七湾(四十)、葛坪(四十九)

8.古陆边缘与多期活动大断裂有关的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列

典型矿床:

璜山(四十一)

9.加里东期与炭硅质岩、碳酸盐建造有关的钒、镍、钼和硫铁矿成矿系列

典型矿床:

安仁(四十二)、合富(四十三)、江龙(四十四)

10.与喜山期玄武岩喷发期后有关的湖相沉积硅藻土成矿系列

典型矿床:

浦桥(四十五)

11.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壳型高岭土、离子型稀土成矿系列

典型矿床:

寺前(五十)

 

一绍兴西裘铜矿

一、编号:

1a-Xq/123

二、名称:

绍兴西裘铜矿床

三、位置:

位于东经120°36′12″,北纬29°53′23″,绍兴市169°12km处。

四、区域地质背景:

矿床产于扬子准地台常山—诸暨台隆与浙东南隆起区接合部位,江山~绍兴断裂带北东段的北西侧。

区域内分布中元古代平水组,其上与震旦系以断层相接触。

平水组厚约5000m,可分四个喷发旋回。

自下而上:

第一旋回为酸性中心式爆发沉积物;第二旋回为中酸性中心式喷发沉积物;第三、第四依次是中性、中基性裂隙式喷发物。

各旋回下部为爆发—喷溢相,上部为喷发—沉积相。

各旋回依次呈喷发不整合接触,成层性好,岩层呈北东走向,倾向西北。

区域还发育与火山岩同源异相的侵入岩和次火山岩。

岩石组合的特点是:

(1)以中酸性为主,基性岩较少;

(2)有海相细碧角斑岩、鲕状灰岩、碧玉、海藻等,又有陆相熔结凝灰岩;(3)各旋回自下向上,自基性向中酸性演化;(4)所见长石均为原生钠更长石(An<14),岩石经绿片岩相浅变质。

岩石化学特点是富钠、低氧化度和饱和水,Na2O>K2O,Na2O/(Na2O+K2O)达0.73~0.89,n80.13~92.8,Fe2O3

CA指数59,AR1.32~2.18,б<1.8,属钙碱性偏钙性系列,认为属于细碧角斑岩系与安山一流纹岩间过度类型。

西裘地区平水组岩石化学特征如下表(表1-1)(图1-1,图1-2)

 

表1-1西裘地区及其它地区岩石化学成分对比表

地区

岩石名称

样数

SiO2

TiO2

Al2O3

Fe2O3

FeO

MnO

MgO

CaO

Na2O

K2O

P2O5

CO2

H2O

烧失量

合计

西

 

细碧岩

6

49.81

1.17

17.04

4.05

6.40

0.15

5.89

7.71

2.65

0.75

0.05

4.23

99.85

角斑岩

9

62.24

0.84

14.63

2.40

4.52

0.10

3.92

3.04

3.35

0.98

0.21

2.99

99.01

石英角斑岩

3

71.47

0.32

14.31

0.68

2.25

0.04

2.47

0.53

4.06

1.46

0.1

2.19

99.85

Ⅰ旋回熔岩

5

69.26

0.45

12.75

1.83

2.43

0.08

1.69

2.57

3.47

1.07

3.65

99.25

Ⅱ旋回熔岩

4

62.44

1.08

14.77

2.47

4.33

0.20

3.53

3.55

2.87

0.87

3.11

99.22

Ⅲ旋回熔岩

5

56.99

0.60

15.62

2.62

5.10

0.11

5.86

4.53

3.15

1.12

2.95

98.65

Ⅳ旋回熔岩

4

52.68

0.91

17.82

3.07

6.39

0.14

5.46

4.51

3.10

1.10

4.34

99.52

斜长花岗岩

6

63.89

0.51

15.02

3.03

2.53

0.11

2.92

4.99

3.02

1.09

斜长花

岗斑岩

4

65.46

0.61

15.06

2.53

2.80

0.07

2.00

3.30

4.76

0.59

里值

玄武岩

49.06

1.36

15.70

5.38

5.37

0.31

6.17

8.95

3.11

1.52

1.62

英安岩

65.68

0.57

16.25

2.38

1.90

0.06

1.41

3.46

3.97

2.67

1.50

流纹岩

72.77

0.29

13.33

1.40

1.02

0.07

0.38

1.22

3.34

4.58

150

白银厂

细碧岩*

43.33

1.04

18.01

4.05

6.54

0.14

4.11

11.27

2.92

1.06

1.70

角斑岩*

64.15

1.01

15.55

2.23

2.58

0.05

1.47

2.30

6.24

1.29

石英角斑岩*

71.11

0.27

12.91

0.77

1.74

0.05

0.52

2.65

5.29

1.55

0.98

勉略

细碧岩**

47.8

1.02

15.12

1.68

8.17

0.17

3.95

7.64

4.04

0.72

0.15

4.65

4.88

角斑岩**

56.81

0.58

15.09

3.91

2.35

0.09

1.35

6.43

6.97

0.20

0.15

4.10

0.76

石英角斑岩**

75.08

0.31

11.7

3.10

0.22

0.03

0.07

0.96

5.50

1.75

0.11

0.03

0.98

**引自夏林昕等《地球化学》1979第1期;*引自《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73第1期

五、成矿地质环境:

矿区内平水组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65~80°,局部倒转(图1-3)。

古火山构造已十分难以辨认。

据研究,在矿区北东段,5~13线附近以及4~6线附近,第一旋回喷发物的上部,存在近火口相至远火口相的堆积,厚度由100m剧减为5m,碎屑由粗变细,构成火山锥体,边缘有爆破角砾岩。

锥体中心产出钠长斑岩,与火山岩呈贯穿或顺层、覆盖关系,并有大量细碧玢岩以及其他脉岩穿插,厘定为—古火山穹丘和火山通道,矿体围绕穹丘产出,由内向外品位由低变高。

(图1-4)

矿体赋存于第一旋回上部火山—沉积岩中,含矿段岩石可分十二层,自上而下为:

(12)角斑质凝灰熔岩9.02m

(11)含铜黄铁矿体,上部为铜矿体,下部为黄铁矿体3m

(10)角斑质熔凝灰岩1.8m

(9)黄铁矿体0.93m

(8)细碧玢岩7.05m

(7)次生石英岩夹0.83m铜矿体2.27m

(6)黄铁矿体4.28m

 

(5)细碧玢岩3.9m

(4)石英绢云片岩夹0.95m铜矿体2.62m

(3)角斑质凝灰岩0.84m

(2)绢云石英片岩夹0.4m铜矿体4.43m

(1)蚀变角斑岩不详

主矿体即属(11)层,与上覆角斑质熔凝灰岩呈微角度不整合,其余下部各矿层均与岩层整合,并有同步褶曲。

矿区东南侧邻近江—绍断裂带地段,为混合花岗岩,边部为混合质平水组,在与正常浅变质平水组间为北东向压性断层接触,倾向南东,其间充填燕山期霏细岩脉。

六、矿体分布和组合:

西裘为一中型铜矿床,共圈定铜硫矿体19个,单硫矿体一个。

均呈似层状产出,1号矿体最为主要,占总储量95%,长1050m,厚0.21~47.95m,平均8.8m,延深最大750m以上,以Cu、Zn为主。

其余矿体均系盲矿,长20~650m不等,厚0.72~10.99m,在下盘与主矿体平行产出。

(图1-5)

七、矿物组分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

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占矿石矿物总量81%,黄铜矿10%,闪锌矿8.8%,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重晶石。

其他少量磁铁矿等、方铅矿、碧玉、萤石、白云石。

以组成的主要硫化物不同,可分三种矿石类型:

铜锌黄铁矿石、含铜黄铁矿石、黄铁矿石。

矿石结构为半自形—他形晶粒状、压碎状、乳浊状、胶状结构,呈块状、条带状、揉皱状、角砾状构造,稠密浸染和浸染构造,具有沉积韵律和微细层纹。

矿石平均品位Cu1%,S14.66%,Zn1.69%,Au0.49g/t,Ag10.96g/t,Se0.0026%,Ba2SO46.58%。

八、矿化分带性和蚀变:

由矿体中心向外,矿石矿物组合呈渐变分带:

闪锌矿、重晶石、黄铜矿、黄铁矿带→黄铜矿、黄铁矿带→黄铁矿带,相应的矿石类型为块状锌、铜、重晶石硫矿石→浸染状铜、硫矿石→浸染状单硫矿石→矿化绢云石英片岩(长英质火山岩)。

碧玉、石英、黄铁矿、磁铁等组合分布于矿层边缘的顶部,围绕矿化中心作半环形分布。

蚀变分布具不对称性,顶盘岩石蚀变轻微,为弱绿泥石化。

底板岩石蚀变强烈,具筒状蚀变。

在矿体中心部位,矿体下盘火山碎屑岩中发育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矿、黄铜矿化筒状蚀变核,向外过渡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远离中心则蚀变渐次减弱。

地球化学分带:

(1)主要成矿元素Cu、Zn、Au及高温元素Co、Ni的浓集中心与主矿体相吻合;

(2)矿体上盘晕不发育,而底盘晕发育。

负Na2O晕在下盘呈漏斗状;(3)水平方向由中心到边部Co、Ni、Mo、Cu、Au→Zn、Pb、Ag→Ba、As、Sb、Hg递变,Cu/Zn渐次减少,与矿物分带一致。

九、成矿物化条件:

(1)成矿温度:

黄铁矿爆裂温度200~300℃,与一般块状硫化物矿床一致。

(2)硫逸度(fs2):

据矿床闪锌矿中FeS分子百分含量平均1.8mol%,换算的硫逸度为-12;

(3)氧逸度(fO2):

据矿床稳定矿物组合黄铜矿、黄铁矿、硬石膏和方铅矿,由图解换算得氧逸度为-43~-38;

(4)PH值:

在矿床中绢云母是稳定矿物,利用lgfO2和lgfS2近似值求得矿床形成时的PH值为4.7~5.2,表明早期溶液为弱酸—弱碱性。

十、矿床成因机理:

1.成矿物质来源

(1)据章邦桐、黄有年分别计算的主矿体与平水组第一旋回火山岩的Cu、Pb、Zn原子百分比分别为0.43:

0.02:

0.55及0.39:

0.05:

0.56,二者十分接近,说明矿石中金属物质与古火山岩同源,同属早晋宁期岩浆作用产物。

(2)矿石中Se17~98×10-6,平均30×10-6,Ni10×10-6~痕量,Co平均>10×10-6,Co/Ni>1(王执钧1981),表明成矿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矿源来自深部。

(3)黄铁矿、黄铜矿硫同位素δ34S-6~2.3‰,变化范围小,总体接近陨石硫,略向负值偏离。

考虑到矿石中有生物残骸交代成因的文石存在,故推测是由于火山气液的幔源硫与生物还原硫混合所致。

(4)铅同位素:

黄铁矿、黄铜矿的铅同位素属正常铅,矿石铅源属幔源岩浆铅,与晋宁期火山作用有关。

(5)氧同位素:

脉石石英、碧玉δ18O为7.82~9.51‰,为热液石英,与平水组同属幔源。

(6)成矿介质来源:

经测定重晶石中(SO3-2)的δ34S为17.8‰,δ18O为19.43‰,与由海水和岩浆水混合而成的热卤水中硫酸盐δ18O=12~23‰(即古雷里,1967)值相当,δ34S也较海水为低(寒武纪海水δ34S±40‰)说明重晶石的硫酸根不是直接来自海水。

脉石方解石(CO3)-2的碳、氧同位素,δ13C为-1.8~2.27‰,与海水相碳酸盐δ13C(-3~2‰)相当,δ18O(PDB)为-23.12~-26.05‰,说明矿石中(CO3)-2主要来自海水,但受火山热液碳混合。

总之成矿介质来源较复杂,初步认为是岩浆水与海水,可能还有同生地层水(大气水)混合而成的热卤水。

2.成矿模式:

见图1-6、图1-7

 

十一、成因类型: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矿床

十二、找矿标志:

1.古火山岛孤边缘,洋壳消减带,重力梯度密集带和正负磁场结合部位。

2.富含Cu、Zn、Au的富钠质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组合。

3.出现与火山岩同源异相的次火山,可能指示古成矿的火山中心存在。

4.在矿体周围可形成Cu、Pb、Zn、Ag、Au、Ba、As、Hg、Sb等地球化学晕。

5.矿体和含矿层具有高极化激发率(6~10%),低至中等电阻率,自然电场异常明显。

6.地表具有铁帽、铁染和浅色蚀变带,蚀变带并向底盘作漏斗状延展。

十三、参考文献:

1.黄有年1992浙江绍兴西裘铜矿成矿模式探讨《浙江地质》No.1.8No.1

2.江一平1994浙西北两种主要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浙江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3月

 

二萧山岩山明矾石、黄铁矿

一、编号:

1b-Ys/17

二、名称:

萧山岩山明矾石、黄铁矿矿床

三、位置:

位于东经120°06′15″,北纬29°53′32″,萧山206°34km处。

四、区域地质背景:

位扬子准地台常山—诸暨台隆、寿昌—章村台拱的北东端。

中元古代双溪坞群组成65°走向,向北东东倾伏的背斜,由核部向两翼依次出露北坞组、岩山组和章村组。

北坞组为片理化英安质玻屑凝灰岩,章村组为片理化流纹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

处于中间的岩山组为赋矿层位,上部是灰绿色沉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细砂岩、粉砂岩、沉凝灰岩互层,

为主要含矿层,形成宽厚的次生石英岩带;中部灰绿色沉凝灰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细砂岩;下部灰绿色蚀变沉凝灰角砾岩夹含集块角砾岩,凝灰质中细粒砂岩、中细粒砂岩。

背斜内岩石普遍片理化,且北西翼倒转。

沿背斜有三条黄铁矿、明矾石次生石英岩带,自北而南有:

大岩山—百药山带,上马坞带和岩山带(图2-1)。

五、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岩山组自上而下主要岩性为:

(7)灰褐黄色含砾千枚岩(泥岩),弱片理化含砾泥质砂岩。

10.27m

(6)紫红色片理化安山质岩屑熔凝灰岩。

15.70m

(5)浅灰白色次生石英岩,片理化绢云母石英岩和片理化石英绢云母岩。

具明矾石化、黄铁矿化。

为明矾石、黄铁矿、铜矿体的主要围岩。

265.86m

(4)灰白色—灰绿色强片理化绢云母石英岩和石英绢云母岩,夹次生石英岩扁豆体。

68.5m

(3)浅灰色绿色强片理化石英绢云母岩。

85.09m

(2)暗紫灰色强片理化蚀变英安质晶屑凝灰岩。

12.56m

(1)浅灰绿色蚀变英安质岩屑玻屑凝灰岩,夹凝灰质砂砾岩薄层。

431.70m

矿区为倾向140°~150°的单斜构造,倾角40~60°,地层产状与片理、矿体产状基本一致。

(图2-2)

断裂二组,一组走向50°,倾向南东,倾角40~70°,为逆冲断层,微微斜切岩层,对成矿有控制作用;另一组为走向280~315°的横断裂。

矿区内脉岩发育,以辉绿玢岩为主,侵入于含矿蚀变带的上下盘,沿走向断裂贯入。

另有少量安山玢岩、石英斑岩、霏细斑岩、闪长玢岩沿断裂侵入,少数顺层贯入。

六、矿体分布、规模、品位:

岩山为一大型明矾石矿床,以明矾石矿体为主,其中包容了含黄铁矿、明矾石矿体、黄铁矿脉,金、铜矿脉等复合组成。

明矾石主矿化体为一大透镜体,中间膨大,厚达159米,平均厚54米,长700m,延深700m,倾角40~50°,矿化体处于数条纵向顺层的压剪性断裂之间,倾向140~160°,其中明矾石表内矿体位主矿化体的底部,长700m,延深510m,平均厚25.7m,SO312.08%,折明矾石31.30%,含S3.49%,K2O2.87%,Na2O0.85%。

黄铁矿明矾石矿体位矿化体的中上部,长600m,延深400m,平均厚27米,平均S6.36%,SO313.62%,折明矾石35.28%,K2O2.68%,Na2O1.08%,Al2O316.22%。

矿区三个明矾石矿体平均SO312.07%,折明矾石31.27%,K2O2.85%,Na2O0.85%,Al2O314.19%,S3.47%。

单黄铁矿矿体呈脉状与上述矿体平行,见于明矾石矿化体上盘,和第3、第4岩性段界面断裂带下盘,有2~6个薄脉,最长300m,单脉2~12m,总厚11~24m,平均13m,已知延深200m左右。

含硫9.39~15.25%,平均11.49%。

金、铜矿体(图2-3):

金、铜矿脉见于明矾石次生石英岩之中,包含在黄铁矿明矾石

 

长150m,斜深126m,宽25m,倾向190~220°,倾角50~70°,其中有四条金、铜矿脉,矿体内。

但与黄铁矿、明矾石矿体走向有明显交角(50~60°)。

一号金矿化体贴近其顶部,平均含金1.35~3.30g/t,含Ag17~88g/t,Cu1.45~3.92%,长25~85m,延深13~127m不等,厚0.5~3.63m。

二号金矿化体贴近底盘断裂带,在占孔中见金矿脉一条厚1.2m,含Au1.40g/t。

脉体倾向南东,倾角60°。

矿床经勘查,探明明矾石矿物量资源储量1184万吨,黄铁矿标矿399万吨,估算金资储量176kg,含Au2.06g/t。

七、矿物组分、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阶段:

依有用矿物的自然组合,分为五类矿石类型:

1.明矾石矿石:

具花岗鳞片变晶结构,块状、片状构造,围岩为次生石英岩、绢云母石英岩。

明矾石含量30~50%,脉石矿物石英(40~50%)、绢云母(10~15%),少量黄铁矿、叶蜡石、绿泥石、高岭石、赤铁矿、镜铁矿等。

呈鳞片、他形粒状镶嵌结构。

2.含黄铁矿明矾石矿石:

成分、结构与明矾石矿石相同,只是黄铁矿含量增多,约20%左右,少数达40~50%。

黄铁矿形成至少有两个世代,早期者半自形—他形粒状居多,晚期以自形—半自形居多,多见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晶形。

3.黄铁矿矿石:

含矿围岩为片理化石英绢云母岩和绢云母石英岩,沿纵向断裂下盘充填交代,有三个世代黄铁矿,从半自形至自形结构,粒度0.1~0.5毫米,大者2~5毫米。

4.黄铜矿石:

呈脉状,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粗浸染至致密块状,少量黝铜矿、硫砷硐矿。

5.含银金黝铜矿、硫砷铜矿石:

主要为黄铁矿(30~60%)、黝铜矿、硫砷铜矿(10~30%),少量黄铜矿、银金矿、辉铋矿、辉铜矿,以及大量明矾石。

具他形粒状结构,块状、粗浸染状、角砾状、团块状构造。

银金矿0.02~0.04毫米微粒状,与黝铜矿有关。

主要矿物生成顺序:

石英→绢云母→黄铁矿(Ⅰ)明矾石→镜铁矿→黄铁矿(Ⅱ)→辉铋矿→黝铜矿、硫砷铜矿、银金矿→辉铜矿→黄铁矿(Ⅲ)→石英、绢云母→明矾石→叶蜡石、高岭石→绿泥石、方解石。

矿化阶段可分为三期:

一期:

石英、绢云母、黄铁矿、明矾石;

二期:

镜铁矿、黄铁矿、辉铋矿、硫砷铜矿、黝铜矿、银、金、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明矾石、叶蜡石;

三期:

高岭土、绿泥石、方解石。

八、蚀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