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52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篇略读课文组成。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江南春》为我们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写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

有限的森林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获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要求根据文中提供的素材确定主题与角色,阐述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看法,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同时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习作《学写倡议书》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学习园地》引导学生掌握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观点。

学会识别公交路线图,选出最佳方案。

积累中国文化常识中的内容:

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我们知道在每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或表达观点时往往会使用一些关键句,能突出表现文章的内涵。

这些关键句,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找到关键句,我们就容易提取关键词。

文中主要观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阐释自己的主要观点,我们往往利用题目直接点明中心。

《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简洁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通俗易懂。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表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学写倡议书。

学写倡议书时,首先要注意格式。

标题要鲜明,正文写清倡议的内容,最后要署名并写上日期。

其次观点明确,抓住内容:

(1)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最后抓住结尾,表明希望。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类如何做才能长治久安,作为六年级学生虽然对环境以及环境的破坏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因此在学生本单元的文章时,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的做法是:

1.利用互联网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们的世界,2.教师紧扣训练点进行有效指导。

【教法建议】

1.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本次习作难度不是很大,需要注意几点:

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倡议书的内容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7古诗三首

2

18只有一个地球

2

19青山不老

1

20三黑和土地

1

口语交际

意见不同怎么办

1

习作

学写倡议书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2

合计

11

17.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簸”。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学习一组写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大地的赞美,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

播放课件:

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3.板书课题:

浪淘沙。

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政治家、改革家。

其诗作,诗中寓理,敢于直面人生,树立思想之风标;其诗风,刚直豪放,短小精干,清新自然,与同期伟大诗人白居易齐名。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三、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四、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是多音字,在这里读(bǒ)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学习汇报。

教师随机答疑。

(板书:

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

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

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

(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

(板书:

直上银河)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读诗句。

(板书:

想象写实)

  方法指导:

了解诗中的典故,古诗中运用典故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古诗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加强平时的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无疑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是很有帮助的。

3.指导朗读。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尝试背诵。

(指名背。

全班背。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黄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六、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的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

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江南春》

1.导入:

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1)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3)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4)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5.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6.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7.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

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

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

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

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2.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1)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继续研究。

(3)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A.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

干净。

畦:

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

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B.理解诗意: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4)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3.诵读诗句,感悟诗境

(1)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教师出示问题)

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B.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C.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

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

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三、总结与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四、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浪淘沙》《钱塘江春行》。

五、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六、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

 

(4)

 

(5)

 

(6)

 

(7)

 

(8)

 

(9)

 

(10)

 

(11)

 

(12-14)

 

(15)

 

(16)

 

(17-18)

 

板书设计

九曲万里

浪淘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气势雄伟

     直上银河同到    向往美好生活                            

千里莺绿红晴朗明丽

江南春 水村山郭酒旗   生机勃勃 春景优美            

     令人神往

寺楼台烟雨 朦胧迷离

净无苔

院内花木成畦洁净清新

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追求自然

门外         

两山排闼 送青来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江南春》。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出示黄河的视频)师:

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

2.朗读古诗。

(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

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

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雄伟)

(4)师:

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3、4句诗)齐读。

展开想象,思考:

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

(同桌交流)

(2)师: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分组读诗句)

3.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

4.尝试背诵。

(指名背,全班背)

四、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恬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如今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黄河被污染的图片)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春天美好景象的图片)师: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

(自由交流)

2.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齐读,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自由诵读古诗,同桌互相交流对“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等词语的理解。

2.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

明确: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其中“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师:

诗歌的后两行还是在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指名答,雨景)

2.默读后两行诗,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诗句。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3.体会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当时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世事变迁,当年的寺庙,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

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也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4.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5.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1.小组交流探讨:

古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

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2.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师:

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了解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诗题可以怎样理解?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课件出示)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

2.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采用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并反馈。

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正音。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

干净。

畦:

读音qí,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

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4.小组讨论,理解诗意。

(1、2小组解释前两句诗,3、4小组解释后两句诗)

明确前两句诗意: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后两句诗意: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出示课件)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课件出示)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全诗哪一句诗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一句诗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重点引导。

①“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

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清除。

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这两句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愉快的心情。

②“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手法。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

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③“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品质。

3.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四、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小结: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庭院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以及对湖阴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情。

2.师:

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的田园风光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教学板书】

17.古诗三首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花木高雅

院外:

一水两山高洁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古诗的内容,去想象诗歌的画面,走入诗歌的情境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不足之处在于,因为时间有限,对诗歌的诵读训练不够,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此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