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51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百科名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

北航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共建学校。

学校主页:

中文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文名:

BeihangUniversity

简称:

北航

校训: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创办时间:

1952年10月25日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工业与信息化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

怀进鹏院士

知名校友:

姚骏恩李伯虎武哲陶智王德臣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28个

硕士点:

144个

博士点:

49个

院士:

16人

主要奖项:

1个国家实验室

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流动站:

12个

目标定位:

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目录

学校名称

学校概况

组织结构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宇航学院

飞行学院

软件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条件

科研成果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大事年表

学校领导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长江学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

学生活动

冯如杯

网球协会

凌云文学社

近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

学校名称

学校概况

组织结构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宇航学院

飞行学院

软件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条件

科研成果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大事年表

学校领导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长江学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

学生活动

冯如杯

网球协会

凌云文学社

近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名称

  中文名称:

北京航空航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1]

  中文简称:

北航

  英文名称:

BeihangUniversity

  英文简称:

BUAA

  英文曾用名称:

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首批高校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任命校长,校党委书记的大学之一,全国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也是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学校。

作为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校训: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校风: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

  校歌:

《仰望星空》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旧邮政编码:

100083新邮政编码:

100191

编辑本段组织结构

  北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人,其中研究生1.1万人。

共有26个学院,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3]

4个本科专业,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工、理、管、经、文、法、哲和教育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逐步完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的学科布局。

2007年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和增补,北航有8个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由11个增加到28个。

最新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北航有11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名,其中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5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名列第一,力学名列第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名列第三,交通运输工程名列第四,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五名。

北航现有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3个国防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内全景

色学科。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蓝天计划”和“先锋计划”,设立人才特区,使学校真正成为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沃土。

北航现有教职工3680余人,博士生导师568人,教师的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5%。

在北航工作的两院院士16人,长江学者3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6人,国家及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30人,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12人,国家级创新群体15个。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旨在培养材料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现设一个本科专业、六个硕士点、六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每年招收本科生120余名,硕士生200余名(包括本、硕、博连读),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5-8名,近年来还招收来华留学生10余名。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共四个系,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失效分析专家钟群鹏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惠彬教授、张涛教授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王华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尤其是年轻学科带头人的力量非常突出。

现有教授3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6名),67%的教授年龄在50岁以下,副教授3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70余名,其中超过一半拥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本院承担了国家及国防“973”重点项目、“863”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项目、国防预研等多项课题,“九五”期间经费额度超过了3800万元。

“十五”发展速度更明显加快,显示了雄厚的发展潜力。

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

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9项,部委级(省部级奖)一等奖、二等奖40余项。

在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能束流表面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研究方向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一流水平。

张涛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2005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称号。

学院拥有以北京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重点实验室、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东南区

航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服役与失效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多个先进实验室和一大批一流的实验设备。

  学院设置金属与陶瓷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材料设计、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腐蚀与表面工程、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五个培养方向。

本专业按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人才,低年级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除数、理、化、机、电及外语、计算机课程外,还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现代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大类专业基础课。

高年级按以上培养方向组织教学,主要专业课程有: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材料设计与计算机应用、纳米材料、金属与陶瓷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控制与仿真、材料腐蚀与控制技术、复合材料学等。

  材料学院重视人才培养,锐意加强教学改革,“材料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的成果获200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实行教授班主任制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超过了85%。

学院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结合,注重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学风好,2001年应届毕业生上研和出国的比例达到了52.6%。

本院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为全校最高的院系之一。

  材料学院与英国伦敦大学QueenMary学院、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系、英国拉夫堡大学实行联合办学,凡在本院就读的学生,均可采用3+2(国内三年,国外两年)或2+3(国内两年,国外三年)两种模式到QueenMary学院就读,毕业合格后授予伦敦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证书。

  本院为开拓材料学领域,培养跨世纪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实验设施,使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实验、科研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较高的外语水平的目标。

本院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全过程培养条件,同时也为国内、国外一流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荐、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

1954年,北航成立航空无线电专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航空电子类专业,1958年建立航空无线电系。

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1980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1981年建立硕士点,1986年建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点,1998年批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2年10月,为了推动通信与电子学科群的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目前,学院下设3个系,包括: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

与技术系、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1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建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

与其他单位联合建有国家卫星导航工程研究中心。

2005年,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名,包括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院从单一的航空电子专业发展成为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12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和8个本科专业的学科群,并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博士点包括: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以及自主设置的信息网络、集成电路设计、遥感传输与处理。

本科专业包括: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光电通信)专业、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

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10名,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2名.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自动化学院)的前身为飞机设备系,始建于1954年8月。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学院教师秉承了学院奠基者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驹深驭远的师者风范,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学院现由智能系统与控制工程系、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以及先进仿真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学实验中心八个单位组成。

  本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8个,博士点7个。

学院设有“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宽口径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有“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九个二级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为全国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电机与电器”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在课程教学方面,学院一贯注重教学质量,一流的教授走上讲台,开展一流的教学工作,拥有校级优秀主讲教师4名。

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自动控制原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线性系统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为学校建设的精品课程。

  全院共有教职工15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正教授36人,副教授7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杰出青年基金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蓝天学者1人,蓝天新星3人。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270人左右,研究生约260人。

目前在校本科生1006人,研究生944人(不含工程硕士)。

招生生源质量好、状态稳定,每年本科生生源质量均保持在学校前三位;毕业生受欢迎,本科毕业生上研率在40%以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9%以上。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原名动力系,其前身为航空发动机系,是北航1952年建院时最早建立的两个系之一。

2002年10月为了航空推进技术与动力工程学科群的发展,适应学校学科新布局,已纳入校—院—系—项目组的四级管理体制,在动力系基础上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属3个系、一个所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是:

航空推进系、流体机械系、工程热物理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

  

北航校园中停放的中国“北京一号”[4]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重点实验室

  经过五十年的建设,我院从单一的航空发动专业发展成为涉及4个一级学科,拥有8个博士点、9个硕士点和3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群。

博士点有: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低温制冷、化工过程机械、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硕士点还有:

水声工程。

本科专业是:

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目前,国内航空动力系统院士中,有多名毕业自我院,他们是,陈懋章、刘大响、刘兴洲等。

学院著名教授高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宁晃教授的指导下,完成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设计和研究工作,该项成果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钱学森同志称之为“一项为中国人民争气的重大发明”,现已用于我国多种军用航空发动机。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航空学院)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主

文化面貌(17张)

要从事大气层内各类航空器(飞机、直升机、飞艇等)、临近空间飞行器、微小型飞行器等的总体、气动、结构、强度、飞行力学、人机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工程性以及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与教学工作。

  航空学院前身是清华大学航空系和北京理工大学航空系,是1952年北航成立时最早的两个系之一,当时称飞机系(设飞机设计和飞机工艺专业),1958年更名为航空工程力学系,1970年更名为五大队,1972年更名为五系,1989年定名为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2003年成立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早期的航空学院荟萃了一批当时国内著名的航空领域的专家,如屠守锷、王德荣、陆士嘉、沈元、王俊奎、吴礼义、张桂联、徐鑫福、徐华舫、何庆芝、伍荣林、史超礼、叶逢培等教授,屠守锷院士是第一任系主任,他们为本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北航发展史上,航空学院不断输出专业和人才,先后参与组建七系、三系、十四系、宇航学院、飞行学院、无人机所、土木工程系、交通学院等院系。

  自建校以来,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万人,硕士毕业生约1696人,博

其他杂图(15张)

士毕业生725人。

毕业生中涌现出王永志、戚发韧、崔尔杰、乐嘉陵、唐西生、张福泽、王浚、钟群鹏、陶宝祺、郭孔辉等10位两院院士,金壮龙、袁家军、李玉海、吴光辉、孙聪、唐长红、方玉峰、王永庆、孙兵、曲景文、李东等一批航空航天院所的年轻总师、总指挥等负责人,为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计算机学院

  1958年,北航成立了“解算装置教研室”,是我国最早创建计算机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

1975年建立“计算机软件”专业,1978年正式成立北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2002年9月,经学校批准成立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教授27名,副教授57名。

下设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软件工程研究所、系统结构研究所等单位;建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信计算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实验室、先进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北京市计算机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德软件技术联合研究所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计算机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水平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1998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及首批实施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单位之一;2001年获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计算机系统结构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5年获批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群;2007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为基础,形成了计算机科学理论与基础、新一代互联网络下的协同工作环境、软件工程与过程工程、面向领域服务的软件支撑技术与环境、虚拟现实体技术、大规模信息化工程、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多媒体与数字图像处理、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嵌入式与容错计算技术等有特色、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2000年以来,计算机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奖1项及省部级奖等80余项。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院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达40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额超过6亿元。

一批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地申请了一批专利,部分成果已转化为产品。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

承担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6项、863计划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130多项。

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公司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

  计算机学院注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理论基础与科研实践的结合,倡导认真严谨、开拓创新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学院代表队在2001年获得微软公司举办的亚洲大学生软件开发.Net大赛冠军。

2002年,我院许可博士的论文《SAT和CSP的相变现象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4年我院学生代表队获全球GSM和Java智能卡应用开发大赛金奖。

2007年我院学生代表队在第四届GridPlugtests全球网格算法和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银奖。

在北航举办的十七届“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学院曾八次获得团体冠军。

学院毕业生以优良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信息技术时代,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慢进则衰,不进则亡”。

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将继承传统,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的计算机学院而奋斗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成立于1998年4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具实力的学院之一。

学院学科覆盖了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形与控制和工业设计等4个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160余人,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教授47人(其中博导40人),副教授6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跨/新世纪优秀教师10人、国防创新团队2个,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81%。

目前学院在校学生1800余人,其中博士生200余人、硕士生600余人、本科生近1000人。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相关学科与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尤其是近十年来,通过“211工程”学科建设和“985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建立了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学科群基地,完善了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在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先进机器人与微小型系统技术、产品设计与制造系统数字化技术等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学科实力持续增强,人才培养已具规模,学术声誉稳步提高,科研合作不断拓展。

在全国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我院名列第8位;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为航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名列全国第1位做出了贡献;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2006年中国大学工学专业A++级学校排名榜中列第4位,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列第2位。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起源于1956年成立的航空工程经济系,是我国理工科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管理类院系之一。

在几十年的成长历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培养出66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员,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学院现设七个系:

企业管理系、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保险与风险管理系、金融系和会计系。

设有四个校级研究中心:

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复杂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和金融研究中心;九个院级研究中心:

管理与信息系统研发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生产运作管理研究中心、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中心、知识情报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国防科技信息咨询中心、项目管理与价值工程研究发展中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竞争力与风险研究中心;五个实验室:

系统管理与金融工程重点实验室、先进管理与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案例实验室、国际贸易与金融实验室和人因与行为经济学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金融工程(自设)、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管理(自设)、项目管理科学与工程(自设)和循环经济管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