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33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docx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五首导学案及答案

【篇一:

30《诗五首》导学案答案】

备人:

何楚杰授课时间:

20150422

开篇词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首首诗歌,脍炙人口,我们朗诵着诗歌长大,我们品味着诗歌行走,我们书写着诗歌成长。

【学习目标】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学习重难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

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

“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

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2?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

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

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3?

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

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

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

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称作“诗圣”?

4?

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5?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

文?

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

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陶渊明、李白、杜甫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们的诗个性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吧!

(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2.读准节奏

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

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一课时

学习《饮酒》

读通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

地位?

财富?

荣誉之类了?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

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

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

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

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4、提问:

“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是指什么?

人的自然本性。

具体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

后来多用来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5、提问:

《饮酒》的主旨是什么?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6、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

为什么?

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

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7、赏析“心远地自偏”。

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奸诈,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学习《行路难》

读通诗意

金樽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四周环顾,心里是多么茫然?

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吕尚碧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

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1、诗歌《行路难》可分几层?

三层:

第一层:

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第二层:

仕途受阻,望得重用

第三层:

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

2、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

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

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

投?

拔?

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放还”,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4、诗人引用吕尚?

伊尹的典故有什么用?

借吕尚?

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

5、提问: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

“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饮酒》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这两位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

陶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亦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仕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6、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

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念?

7、诗歌主旨:

抒写了作者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情调?

第二课时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通诗意: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1、你认为这首诗可分为几层?

并概括层意?

第一节五句:

秋风破屋?

第三节八句:

长夜难眠;“夜雨湿屋”

第二节五句:

群童抱茅?

第四节六句:

直抒感慨;“祈求广厦”

2、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3、“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有哪些?

用法有什么好处?

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5、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

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诗人心情着急?

发怒,无可奈何?

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6、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

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7、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

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

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

灾难?

8、“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

归来倚杖自—叹—息。

9、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

10、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提问:

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

这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痛惜——痛心——痛苦——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12、提问:

杜甫同主题的诗歌知多少?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豪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提问:

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杜甫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是身世之慨,而是推己及人的博爱、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这种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从古至今无数人。

这与他从小受儒家仁爱的思想影响有很大关系。

第三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读通诗意: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感觉不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1、理清思路:

第一层(1—10句)“咏雪”第二层(11—18句)“送别”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

“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

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

鲜润的特点?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以春暖显奇寒?

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

【篇二:

25诗五首学案答案】

txt>【预学任务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反复吟诵诗词,结合注释和背景,体会诗歌主旨。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主旨: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对白居易赠诗的和答,

既有对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凄凉感受,又有对时事的豁达,也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

【预学任务4】

请细读诗歌,赏析以下名句。

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该句运用了向秀《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

描写了暮年回归时世事沧桑、

人事全非的现状,抒发谪居时寂寞孤独的凄凉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沧桑之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示例一:

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

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

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

原意是:

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

新意是:

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物。

【当堂检测】

1.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态。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诗词往往给人以启迪。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特点。

2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反复吟诵诗词,结合注释和背景,体会诗歌主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旨:

这是首送别诗。

王勃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

人在送友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劝勉,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及朋友间真挚的

感情。

【预学任务4】

请细读诗歌,赏析以下名句。

1.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①运用夸张、对偶,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一改送别诗

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

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2.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的“望”或“辅”。

①“辅”形象写出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意境开阔。

②“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

之情。

【当堂检测】

1.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2.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往往会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25.夜雨寄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反复吟诵诗词,结合注释和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夜雨寄北》情感:

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

逢的急切心情。

【预学任务4】

请细读诗歌,赏析以下名句。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从炼字的角度)

“涨”字,富于动态的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

愁思之绵绵深重。

“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手法的角度)

示例一:

是虚写,想象着未来相聚时秉烛畅谈的画面,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示例二:

诗人巧妙地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天的苦,而今天的苦又是未来的谈资,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时空上的回环往复,虚实相生。

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剪烛西窗”已成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成语。

【当堂检测】

1.《夜雨寄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离愁是对相聚的期盼,正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所写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雨寄北》中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秋”字点明了季节是秋天,同时烘托了人物凄凉悲伤,远在异乡无法和亲人团聚的孤寂的心情

25.杂诗淮上与友人别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为“王孟”。

代表作品有《王右丞集》。

比较有名的诗作有《鸟鸣涧》、《从军行》、《观猎》、《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淮上与友人别》是郑谷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

“淮上”即扬州,“别”在这里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去“潇湘”诗人自己去长安。

2.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