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筋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30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植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植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植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植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筋方案.docx

《植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筋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筋方案.docx

植筋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1

1.1、施工图纸1

1.2、建筑标准、规范、规程1

第二章、工程概况3

2.1、工程概况3

2.2、分项工程概况3

第三章、施工准备4

3.1、技术准备4

3.2、现场准备4

3.3、主要设备、器材准备4

3.4、劳动组织安排准备4

第四章、剔凿、打磨、植筋工程方案6

4.1、房屋外墙墙面剔凿、打磨工艺:

6

4.2、植筋施工工艺6

第五章、成品保护措施8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9

6.1、组织管理9

6.2、行为控制9

6.3、劳务用工管理9

6.4、临时用电管理9

6.5、坚持文明施工10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固设计总说明

(一)

1.2、建筑标准、规范、规程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国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

国标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3

国标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4

国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国标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52-2010

6

行业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7

行业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116-2009

8

行业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

9

行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1999

10

行业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

11

行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12

地方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DBJ01-83-2003

13

京建发[2012]76号

14

京公消字[2012]391号

15

集团124号文

16

9号文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3

建设单位

委员会

4

设计单位

5

监理单位

7

质量监督单位

8

施工总承包单位

9

合同质量目标

合格

2.2、分项工程概况

2.2.1、现场情况

本工程位于XX........................属于砖混结构普通住宅楼为地上五层砖混结构76年所建,其中层地下室,共有六个单元。

本工程外套阳台加固及节能改造,拟在原有结构南侧向外扩1.5,北侧向外扩1.35m。

需外扩的部分需采用植筋工艺对结构进行加固处理。

主体墙不能破坏,对周围居民影响降到最低。

2.2.2、植筋部位

1)山墙

(1)山墙中部:

C10@300,植入150,甩出100植筋胶锚固

(2)山墙端部C10@300,植入150,甩出100植筋胶锚固,孔心距离墙边85

2)预制构件

(1)预制件拼接边部节点(水平方向):

C10@300,植入150,甩出250

(2)120厚墙板连接(竖直方向):

C10@300,植入150,甩出100。

(详见施工图纸)。

3)±0.00以下

(1)C16植筋,每道横墙对应位置上下共布置4根,水平间距150。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图纸会审

领到图纸后,技术负责人立即组织各部门、各专业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同时取得各项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标准等,参加设计交底,把图纸技术问题解决在施工之前。

3.1.2、技术交底

施工前安排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给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施工操作交底,使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熟悉施工的内容。

3.2、现场准备

3.2.1、施工前先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所有障碍物,清除施工面浮土及灰尘,在锚固部位的原构件混土不得有缺陷,如有局部缺陷应先进行补强或加固处理后再植筋(植拴)。

3.2.2、根据图纸标注尺寸,放出植筋(植拴)现场位置点。

3.2.4、进场后及时接通临时水、电,满足施工现场需要,用水主要为工程用水和消防用水,施工用电应满足施工机具及照明等使用。

3.3、主要设备、器材准备

施工设备,器材计划表:

电锤

6把

水钻

2台

电缆

400米

台床

1台

配电箱

3个

吹风机

5个

角磨机

2把

其它配件

满足施工要求

液压钳

1把

剔凿钎

10根

扁铲

20把

3.4、劳动组织安排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特点,积极组织人员进场,所需劳动力计划如下:

工长

1名

负责各施工项目、施工段生产和管理

技术员

1名

负责放线、技术资料和现场技术

技术工人

6人

负责施工

电焊工

1人

负责安装、焊接

安全员

1人

负责安全检查、鉴督

材料员

1人

负责现场器材、材料调配发放

电工

1人

施工用电操作管理

维修工

1人

现场施工用具维修、保养

护管员

1人

生产成品保护管理

第四章、剔凿、打磨、植筋工程方案

4.1、房屋外墙墙面剔凿、打磨工艺:

4.1.1、施工流程:

搭设脚手架(原阳台处)——铺设作业面——窗户防护——砖墙墙面剔凿打磨

4.1.2、施工工艺

1)拆除阳台后,重新搭设脚手架(原阳台处)。

(详见附图1)

2)在作业层上,做好安全防护。

3)用塑料布将窗户完全封闭,再用挡板封严。

4)用角磨机带钢丝头刷打磨砖墙外表面的涂料,直至原砖墙面外露。

5)按设计要求准确放线,沿着放线需剔凿的位置,用剔凿钎或扁铲完成剔凿。

4.1.3、注意事项:

a)清除浮渣和其他粘结物

b)在施工过程有要注意适当的撒水降尘(勿撒到墙面),及时清理渣土及落在住户家窗台上的灰尘。

c)南北侧窗改门洞的窗下口墙不需打磨,将来窗改门洞时一并拆除。

d)外墙一层半高度有强弱电管线,在墙体打磨和植筋时,做好管线的防护。

4.2、植筋施工工艺

4.2.1、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机械成孔——清孔——验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定、养护——拉拔报验

4.2.2、具体操作过程

1)定位放线

根据结构加固图要求放线。

2)机械成孔

按设计图纸要求在规定位置成孔,孔深、孔径达到设计要求深度。

植筋直径与对应的钻孔直径设计值

钢筋或锚栓直径d(mm)

钻孔直径设计值D(mm)

φ10

13

φ16

19

4.2.3、清孔

电锤成孔后要用吹风机将孔内浮沉吹尽,并用棉丝擦拭孔壁两次,最后用脱脂棉丝蘸丙酮擦拭两次,再用干净的棉丝将孔口封闭,以防止粉尘或沙粒进入孔内。

清孔后用干净脱脂棉丝封堵洞口。

4.2.4、验孔

钻孔深度、孔壁粉尘等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5、注胶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改性环氧注射式植筋胶。

将结构胶注入孔洞内,注入时注意不需要注满,注入深度一般为孔深的1/3左右,以钢筋植入后胶稍溢出洞口为准。

4.2.6、植筋

1)首先将改性环氧注射式植筋胶注入孔内,然后缓慢将钢筋插入孔内,同时要求钢筋旋转,使结构胶从孔口溢出,排出孔内空气;待钢筋插好后,用环氧胶泥封口,以免胶在固化期间向外流淌。

2)钢筋植入及外露长度

(1)山墙

a、山墙中部:

C10@300,植入150,甩出100植筋胶锚固

b、山墙端部C10@300,植入150,甩出100植筋胶锚固,孔心距离墙边85

(2)预制构件

a、预制件拼接边部节点(水平方向):

C10@300,植入150,甩出250

b、120厚墙板连接(竖直方向):

C10@300,植入150,甩出100

(3)±0.00以下

a、C16植筋,每道横墙对应位置上下共布置4根,水平间距150

4.2.7、固定、养护

植筋施工完毕后注意保护,不得扰动。

4.2.8、检验、验收

拉拔试验是检验的依据,常温下试验应在植筋24小时后进行。

复试合格后,可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第五章、成品保护措施

5.1、成立成品保护小组,切实负责成品保护管理工作,在工程各阶段,设专职成品保护人员,随时进行现场巡视检查,保护施工成品和设施,处理各种违章和破坏行为。

5.2、施工时,如需碰动其它专业的成品时,必须以书面形式上报项目经理部,经项目经理部协调并同意后,该专业派人协助施工,施工完毕后恢复原来状态。

5.3、统筹安排,防止工序颠倒和不合理交叉施工,避免返工、交叉污染等现象发生。

5.4、脚手架拆除时,要轻拆轻放,不得碰坏已施工好的成品。

5.5、各种粘结剂材料不得随意丢弃,粘结剂盛装,搅拌工具用后应及时清洗。

废弃物不得倒入下水道,并派专人巡查。

第六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6.1、组织管理

6.1.1、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6.1.2、项目经理部安全工程师与各施工队伍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负责。

6.2、行为控制

6.2.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并系下额带。

6.2.2凡从事2米以上无法彩可靠防护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操作中应防止摆动碰撞,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6.3、劳务用工管理

6.3.1各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严禁上岗作业。

6.3.2每日上班前,班组负责人,必须召集所辖全体人员,针对当天任务,结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和作业环境、设施、设备状况、本队人员技术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思想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班前安全活动提出具体注意事项,跟踪落实,并做好活动记录。

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用工手续必须齐全有效。

6.4、临时用电管理

6.4.1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样,并将检查、抽样记录存档。

6.4.2现场依据业主的确定供电系统,确保电源供应。

临时配电线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

6.4.3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6.4.4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照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

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6.4.5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极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6.4.6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6.4.7施工人员安全作业规程

6.4.8不得在作业区内吸烟和使用明火.

6.4.9施工养护设备的使用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责的原则。

6.4.10禁止随意拆卸附属设备、零部件和随机部件,不得任意变更设备机构。

6.4.11机械设备在运转情况下不得进行维修、保养、润滑、加固等作业,必须先停机后检查。

6.4.12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好安全帽,两米以上的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另一头必须扣牢在固定物上。

特殊工种人员作业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面罩等。

6.5、坚持文明施工

6.5.1严格现场管理,大小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要堆放整齐。

保持施工现场清洁整齐,做到活完料净脚下清。

6.5.2施工现场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设施得当,水电线路整齐,机具设备状况良好,使用合理,施工作业符合消防和安全要求。

6.5.3对现场施工全体人员进行教育考核,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