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17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统御 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docx

领导统御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

领导统御如何做好一个好领队

就如同每个登山队都需要地图和指北针一样,每回登山也都需要很好的领导统御,只不过领导的风格和形态会随登山的性质而异。

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与几位老伙伴登顶来回是一回事,和一群不认识的登山者一起技术攀登一座没人见过的山峰,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和老朋友在非正式的情境下就能做到良好的领导,或许连自己都不自觉;若登山队成员彼此较不熟悉,则需要较为正式与中规中矩的规划。

无论是哪种情况,领导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大伙一同登山,让这次登山之旅能够安全、愉快、成功。

领队

领队的特殊责任为规划行程及沿途做出决策。

依队伍性质的不同,队伍的编制程度可以是高度组织化,也可以是几乎不存在。

不过,某些必要的群体功能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必须做到的。

领队可能会由赞助机构指派,也可能会以非正式方式自行产生,无论如何,大部分的登山队里都会有领队。

非正式的小型登山队通常不会正式选出领队。

每个人在组织规划、分摊工作与团队合作方面都认为自己负有责任。

所有队员很容易就能知道其他人在做些什么,因此协调不是什么大问题。

负责筹组这支队伍或是最有经验的成员可能会被大家默认为领队,不过不可表现得太过专断。

相较之下,大型登山队无法出现上述的自发性领导,若有正式指派的领队,队伍通常会运作得较好。

队员们无法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因此为了确定没有忽略掉任何关键细节,必须要有一个运筹帷幄的负责人。

规模较大的队伍或许必须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因为队员之间可能互不相识。

登山队的领导结构多半不出以下几种。

平起平坐型:

此类队伍是一群熟识的朋友决定一起去爬山。

通常没有正式指派的领队,不过队员会非正式地分担重要工作;或许一个负责装备,另一个负责交通、食物,诸如此类。

大部分的决定来自共识。

不过,即使是这种最不正式的组织形态,通常也会有某位队员“脱颖而出”,被大家视为领队。

领队通常是个具有冲劲、良好的判断力并关心团体的人,而且通常最能够激发大家的信心。

队伍召集人当领队:

这个人是筹组登山队伍的人,也就是当初构思这条路线、而后去招兵买马的人。

即使登山队没有正式的编制,召集人通常也会被视为是实际上的领队。

最有经验的人当领队:

团体常常会将领导的角色赋予最富经验的成员,并听从他的判断。

登山社团与登山学校:

如果该次登山活动属于某个计划,通常会由赞助机构正式指派领队。

领队的产生通常要经过考核,以确定他具有相当程度的经验和能力。

这种领导结构甚至还会出现层级,在一个总领队下会有几个副领队负责协助。

谁是领队不但毫无疑问,而且不是这个队伍能自由选择的。

领队应负责仔细研拟整个登山活动,负责装备、交通与其他后勤作业。

这种登山活动通常以教学为目的,学生除了应服从领队的指导,亦应从中学到如何自我负责。

登山向导:

登山队出钱聘雇能提供优秀领导的向导。

专业向导通常是极为优秀的登山者,一手包办队伍的大小事物。

向导替客户做决定,负起他们的安全。

领队的角色

领队的目标,是在尽可能维持高山环境原貌的原则下,帮助大家完成一次安全、愉快、成功的登山之旅。

领队需要有足以胜任此次登山的经验与专业技巧,但不一定必须是队伍中最富经验或最出色的登山者。

领队的体能要能跟得上大家的脚步,不过不一定要是队伍中最强健的一个。

不过,领队一定要有极好的判断力与丰富的常识,真心为整个团队着想。

领队在沿路上可能还会同时扮演多种角色,诸如:

安全的捍卫者:

从最初的规划阶段开始,所有登山队的最大顾虑就是安全问题。

领队应该确定每个人都有适当的装备、经验和体能,而且选择的路线对整体来说难易适中、安全无虞。

如果队员在中途感到疲累、失去耐性或特别兴奋时,他们就会粗心大意;经验不足的队员也可能易于粗心大意。

领队会把这种情况视为警讯而提高警觉,注意观察,好言提醒,必要时甚至不断唠叨。

如果登山队必须作出艰难的决定,例如由于天候或时间因素必须撤退,此类令人不愿提起的话题往往也需要在情况变糟之前由领队及早开口。

(见第二十二章《登山安全》)

计划者:

如果队伍希望带着正确的装备、在正确的时间到达正确的地方而完成一次成功的登山,就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领队虽然不必亲自拟订所有的计划,但他必须负责监督,确定所有的必要准备工作都有人执行妥当。

专家:

在有人提出疑问或是需要建议时给予意见,这是领队必须扮演的角色。

训练、经验与判断力,都是扮演好这个角色的先决条件。

并非只有队伍中技巧最好的人才能当个好领队,不过,的确需要先具备足够的经验,才能培养出“山野常识”。

除了登山的专业知识外,领队还需要许多其他技巧。

领队必须了解装备、导航、急救、救难与气象——事实上,就是对本书所介绍的诸多主题都有所认识。

老师:

如果随行的队员经验不足,教授登山技巧便会成为领队角色的一部分。

通常这不过是偶尔为之的建议或示范。

然而,如果有些队员欠缺安全行进所需的技巧,或许暂时停止前进,立即为他们上课才是明智之举。

很多登山老手发现,当他们传授自己得来不易的知识时会很有成就感。

不过,在教导他人时应该谨慎,新手或许会因自己技术欠佳而感到难堪,或是被危险吓得却步不前。

此时可不是吹牛皮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指责他做错了;你应该说:

“让我示范给你看我觉得可行的方式。

”除非是有人做出危险的举动,此时直截了当地导正是必要的。

教练:

这个角色和老师稍有不同。

教练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加上鼓励和打气,以协助大家克服困难。

真正的困难往往是缺乏信心。

协助同伴克服困难,不但是帮他个人的忙,也可让整个队伍顺利前进。

担任教练时要得法,在帮助他人发挥最大力量后看他们露出笑容,这是领导过程中一种很特别的喜悦。

首先提议者:

登山的行进过程就是一连串的决定:

该在哪里扎营?

要选择哪条路线?

应该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该组绳队?

这些决定本身往往并不难下,但必须及时做出。

领队并不需要给予这些问题专断的答案,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公开讨论。

仲裁者:

讨论一旦开始,分歧的意见就会出笼。

集思广益、公开讨论所有的意见固然很好,但也可能导致犹豫不决(“到底要选哪条路走?

”)或是引起争辩(“你错了!

”)。

无论是否为正式指派,任何担任领队的人都有一定的分量,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

如果登山队所做的决定似乎犯了技术上的错误或是很危险,如果大家火气上升,或是讨论始终漫无重心,领队意见的分量往往能解决争端而继续行进攀登。

环境的保卫者:

登山者必须尽力让高山环境不受到破坏,这样后人才能享受同样的乐趣。

领队应该以身作则,切实运用各种对环境造成最小冲击的技巧(参见第三章《露营与食物》以及第七章《不留痕迹》)。

如果其他队员未能做到,应该先提醒他们,一开始时先柔性劝导,必要时则采取坚决的态度。

领导风格

领队的领导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

目标导向型:

着重于程序及结构——该做什么事、谁该去做、如何去做等。

目标导向型的领队将注意力集中在制定决策和指挥他人。

关系导向型:

着重于体贴关怀,让一群人成为一个互相扶持与合作的团队。

关系导向型的领队很重视他人及其意见,做决定时会与大家商量,因此可以凝聚组织的向心力和士气。

大多数人倾向其中一种类型,不过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两种类型不可偏废,而一个好领队会在这两种风格间做出平衡。

适当的平衡点视登山队的性质和当前的需要而定。

任何一位领队都必须透过登山技能的学习与让队员成为一支快乐、有冲劲的队伍的过程来培养个人风格。

除此之外,要做你自己。

有些人生性乐观话多,有些人保守内敛,任何类型的人都能成为成功的领队。

比起努力仿效某种理想类型,做真实的自己更为重要。

当领队的诀窍

当领队没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循,不过有几个指导原则:

1、领队不能自我中心;你所做的决定是为整个队伍着想,而不是为了自己。

2、领队对每位队员的真心关怀会反映在队员的互相关怀上,进而强化队伍的凝聚力。

3、领队不可装懂、更不可炫耀;他应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

如果不懂,就承认不懂——让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4、幽默感助益颇大。

危机中的领导

每个人都希望差错永远不会发生,但事情有时候就是会出错:

也许是情况变得很危险,也许是有人受了伤。

这时大家的注意力就会从休闲娱乐转移到安全和生存的问题上,而领队的角色也随之改变。

如果这支队伍有个指定的领队,这时他的领导风格就该变得明快果决。

非正式的小型登山队或许也会自然出现领导者;由于显然有协调的需要,大家很自然地就会指望最有经验的队友,或是不知道为何总是最能激发大家信心的人出来领导。

在意外发生时,没有时间进行冗长的辩论,需要的是迅速而有效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应该由一位经过训练且饶富经验的人来指挥责成。

不过,领队应该尽量谨守“不亲为”原则,只负责指挥他人、保持全盘观察和思考接下来的行动。

在处理危机时,登山队应该遵循3个救难原则(见第二十四章《高山救难》):

1、救难人员的安全第一:

甚至优先于遇难者的安全。

2、行动敏捷,但是要小心镇定。

3、利用你学过且练习过的程序,这可不是进行实验的时候。

大家常以为所有的登山灾害都是生死关头,而且其结果完全仰赖于救难人员的应对,但事实上通常并非如此。

第一,大部分的意外都会造成割伤、淤伤或扭伤,有时也会有骨折,可是更严重的情况只会偶尔发生。

第二,决定意外后果的因素往往不是救难人员可以控制的。

指望领队能够根据他的训练和经验拟出适当的计划,并在情况允许下以安全而有效的方式执行,这才是合理的期望。

避免麻烦的最佳方法就是未雨绸缪。

领队应该永远保持前瞻,提出“如果这样,该怎么办?

”的问题。

在营地里,他想到攀登的情形;在上坡途中,他预想下坡的状况;在行程顺利时,他想到撤退折返的问题。

他会观察队友是否出现疲态、心里默记露宿的地点、注意时间,以及留意任何天候的改变。

旅途种,他总是还未到达桥梁就在心里就先跨越一次,等于是“预支”麻烦。

为了避免问题发生,或是在问题演变为重大危机前防微杜渐,他凡事都尽量先众人一步。

意外就是出乎意料之外,但你还是能借由上课、查阅资料、在心里设想意外状况预做演练等方式事先防范。

急救训练是必备的。

第二十三章《紧急救护》会介绍如何预防与处理一些登山者常遇到的医疗状况,但这无法取代实作训练。

一些官方与私人机构会提供急救课程,有些登山社团也会举办山区救难训练。

此外,多了解其他登山者的经历也能获益。

美国高山协会及加拿大高山协会共同出版了一本《北美登山意外事故》(AccidentsinNorthAmericanMountaineering),这份极富知识性的年刊对山难事件有详尽的说明与分析。

筹组登山事宜

就算路线很简单,执行起来也会十分复杂。

一旦选定了目标,领队需要汇集资料,了解到达该地的方法以及路线的状况。

你必须选定登山伙伴,决定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以及由什么人负责携带。

领队也需要拟定一份行程表,以确定即使突发事件发生,也仍然有充裕的时间完成登山。

领队必须安排所有队员到达路线入口的交通,在出队前一段时间即需密切注意雪地状况和天候变化。

表21-1的清单可以当作有用的指南。

(表21-1)筹组及领导登山之旅的检核清单

出发之前

▲研究路线

△翻阅登山指南和地图。

△和曾经爬过这座山的人谈谈。

△确定这次路线的技术要求程度,以及是否有什么特别的问题。

△评估队员所需的登山技术程度以及体能状况。

△决定登山队的最佳人数规模。

▲确定装备的需求

△个人装备∶衣物、登山鞋、食物、扎营设备、冰爪、冰斧、头盔与其他技术装备。

△共同装备∶帐蓬、炉具、登山绳与硬体装备。

▲分配营帐、厨具以及登山装备

▲探查到达山区的途径

△开车路线∶确定偏远山区的道路是否开放。

△健行路线∶探查山径状况。

▲拟定登山行程表

△预估:

开车所需的时间和公里数。

健行到高处营地或路线起点的时间和公里数。

攻顶所需的时间。

回到车内所需的时间。

△查询:

气象预报和雪崩状况。

留一张行程表给留守的人。

出发前

△最后再查询一次气象预报和雪崩状况。

△需要时向公园或森林管理处登记。

在登山口时

▲检查装备与讨论计划

△个人装备∶确定每个人都带了足够的食物、衣物与必要装备;装备不全的队员不应该继续行进。

△共同装备∶清点帐篷、炉具、绳索与硬体装备。

△必要时重新分配队伍的共同装备,以平均每个人的负重。

△讨论计划∶攀登路线、扎营地点、时间分配与可能碰到的困难。

行进途中

△大家尽量走在一起。

讲好特定的会合时间或地点,尤其是在交叉路口。

△决定绳队的调配。

登顶途中

△订出一个折返的时间。

持续评估并视当时状况调整这个时间。

△各绳队的距离要近得足以沟通。

下山时

△指定一个人殿后。

△定期集合整支队伍。

△务必确定所有人都已下山,所有的车辆皆已发动,才可以离开登山口。

行前研究

一般而言,登山者会事先研究路线,因此他们知道会遇上些什么,进而先做准备。

大部分热门登山地区皆可找到登山指南作为参考。

这些指南会介绍到达该地区的方法,附有登山路线与地图,有时甚至还有照片。

地形图也是极为宝贵的工具——请先确定你看得懂(见第五章《导航》)。

有些登山社团会存档他们每回出队的行程纪录,这些报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内容叙述,也在于它们通常会包含该队队员的名字。

从最近才完成这条路线的人手上获得第一手资讯,可以补足你从登山指南中获得的资料。

至于属于公有地的山脉,政府机构(例如负责掌管国家公园或国家森林的单位)可能是很好的资料来源。

你应该将有关入山许可的条件,有无入山限制,费用如何等资料问清楚(见下文的“许可与费用”)。

关于如何研究路线的完整介绍,请参考第六章《山野行进》中的“汇集路线资讯”。

估量路况与天气

了解目前与未来的路况与天候状况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

不过,登山者有越来越多的途径可以取得有关于天候与目前路况的资讯,主要是透过网际网络。

各个地区,山域或特定路线的可得资讯量差异很大,许多地区与山区只有很少的现况资讯,甚至是几乎没有。

有用的网站包括地方政府、国家公园或地区公园、私人休闲地以及其他包含详细天气和路况的网站。

有些网站会有即时连线的天候状况及网络摄影机,可以让你看到此刻当地的状况。

在地区性的登山网站搜寻目前的路况资讯也十分有用,你也可以在上头问问题。

然而,关于目前路况最有用的资讯来源,是一个最近才去过那座山或那条路线的可靠人士;打个电话给国家公园办公室、登山器材店、山区飞行员或当地的朋友是不错的方法,尤其在攀登地点距离遥远时更应如此。

了解路况与天气预报的“艺术”成分,则在于理解天候的变化将会对路线及攀登目标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很多地区,关于天气唯一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天气会变。

不过,温度、风速、湿度、降雨或降雪的改变会对你的登山计划造成怎样的影响?

在心中先想好替代方案是个好方法,可以让你免于“被迫成行”——此举通常是个坏决策。

许可与费用

各地的许可与登记费用会有很大的不同。

许多公有公园、森林或野地会有某种形式的政府管制。

大体上,管制的目的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系或增加野地体验的价值。

有些是为了游客的安全,有些则是为了救难或维护该地的基础设施。

还有一些地方会对扎营地点设有限制,进而影响登山行程的安排。

热门的登山地点或特定登山路线可能需要在一年或甚至更早之前预定,而某些地方的许可原则则是先到先赢。

不论是何种方式,在安排登山行程时,都必须把得到许可所需的时间以及收到许可的时间纳入考量。

如果有任何关于管制的疑问,最好先打个电话询问最新状况。

如同天气或路况变化所会造成的影响,未获得入山许可亦会使计划生变。

筹组登山队伍

队伍能力

一支登山队必须要有相当的能力,才能保证旅程的安全、愉快与成功。

能力是指这个团队完成路线并处理可能状况的能力。

队伍的能力取决于队员对登山的熟练度、他们的体能状况、队伍的规模大小以及他们的装备。

诸如队伍的士气、队员对于达成目标的决心以及领队的领导品质等无形的事物,都会影响登山队的能力。

一支能力强的队伍包含了几个经验老道的登山者,他们的装备妥当且体能状况良好。

何谓能力弱的队伍则很难具体定义,因为一支队伍是强或弱,端赖其目标而定。

如果路线极具挑战性,多加入一个不是很有用的队员可能会让队伍变得很弱。

而当路线简单时,即使成员中有几个人能力较差,只要有两个能力强的队员也就够了;事实上,由向导带领的登山队通常都是如此。

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若队伍中没有任何有经验的队员,则它的能力必然不强。

对路线的研究可以帮助决定此次登山需要何种程度的队伍能力。

这条路线是否很困难?

它有何种程度的技术挑战?

这个地点是否很远,因此队伍完全只能靠自己?

该地附近是否会有其他的登山队?

该找谁去?

经验:

登山队的每位成员都必须准备好面对挑战,无论是生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

有些人在攀爬接近他们能力极限的路线时,只肯跟一些他们认可的人一块去。

如果领队考虑要让一个自己不认识的成员加入,有几个问题该先弄清楚:

经验是最保险的能力指标;一个曾数度爬过某种难度路线的登山者,再完成一次类似难度路线的机率就很大。

登山能力必须要与路线的要求相符,例如室内岩场所习得的经验未必适用于高山环境。

如果是远征队伍,领队有时甚至会要求一份正式的履历表;不过,如果只是周末登山,一些探询性的口头谈话或许就足以确定这人适不适合。

无论如何,领队必须注意一点,就是这些经验较少的人可能并不了解自己还没准备好接受这次路线的挑战。

若登山队里头有新手,或是虽有经验,却从来没有爬过这种难度路线的人,就得要有愿意且能够指导他们的登山老手。

如此一来,这回的登山行程几乎必然会拉长,而且成功机率会降低,务必确定每位成员都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

有时登山队是在目的地尚未选定前筹组的,也许当初只是几个登山者决定要“一起去闯闯看”。

如果是这种情形,程序就正好相反,变成要以这个队伍为主,挑选适合队员能力的路线。

评估每个人的技巧与体能,并选择一个大家都能安全抵达的山峰是很重要的。

一般而言,能力最弱的队员既是限制因素。

契合度:

幸运的是,大部分的人在登山途中似乎都会表现出最好的行为。

一项未言明的认知——登山队友的性命确实掌握在彼此手中——大幅提升了彼此的契合度。

不过,在筹组登山队时,还是应该将大家是否合得来的因素考虑进去,漫长而艰难的路线更需如此。

在远征文献中,关于队员间口角争执的小故事俯拾皆是。

再怎么说,登山队员意见分歧总不是好玩的,这不但会降低队伍的成功机率,而且登山乐趣绝对会丧失大半,甚至可能会危及安全。

如果有些人明显处不好,他们就不该被编在同一支队伍中,登山过程的紧张与近距离接触只会加深他们的敌意。

如果两个人在登山途中处不好,其他的队员应该尽量居中调停,让他们不至于公开冲突。

该找多少人去?

登山队的人数一定要适合它的目标。

能力和速度都该纳入考量——不过,这两个因素有时会相互冲突。

最低人数:

根据第一章《野外活动的第一步》内“登山守则”的建议,登山队至少要三人成行才能保障安全:

如果其中一人受了伤,第二个人可以跑去求援,第三个人则留在原地陪伴伤者。

守则中另一个保守的建议是攀越冰河时,至少要有两组绳队:

如果一组为了拉住跌落冰河裂隙的同伴而动弹不得,可以由第二组人马进行救难。

这些规则只是登山队伍最低人数的一般准则,其他考量应视此次路线的特性而定。

较长的路线或许需要比较多的人数,除了有较多人可以帮忙背负装备和补给外,发生紧急事故时也可以提供较好的后援。

有些路线在下山时需要用到双绳垂降,这表示至少需要两组绳队,除非其中一组愿意携带两条绳子。

至于技术攀岩或冰攀,最佳的状况是一条绳子只有两个绳伴;无论登山队伍规模大小,这类登山活动的人数都应该是双数。

有时候,速度就代表安全;经验丰富的登山者都知道,大规模的队伍行进速度总是比较慢。

例如,在某些路线上,登山一定要行动迅速,在天黑前结束活动。

此外,队伍人数越少,就越不容易引发落石。

一般的法则是路线越艰险,登山队的人数就应该越少。

虽然一般认为三个人是安全的最低队伍人数,但一些长程的技术攀登路线却是由两位动作敏捷、经验丰富的登山好手完成的。

最高人数:

登山队伍的人数上限,取决于速度与效率的考量以及对高山环境影响的疑虑,这也可能会由该地的土地使用规定来决定。

大型队伍可以携带较多的装备,紧急时也可以提供较多的帮手;不过,一支较大的队伍未必就是较安全的队伍,队伍越大,就越容易分散,也就可能会导致较大的雪崩,踢落更多的松岩。

大型登山队可能会伤害脆弱的高山环境,也会破坏大家山野寻幽的乐趣。

为了减少冲击以及保存珍贵的景观之美,国家公园和山野地区通常都会限制登山团体的人数(通常以十二人为上限)。

最起码,我们必须尊重这些规定。

在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有责任感的登山者甚至会对自己施以更严格的自律。

装备

登山队必须决定携带哪些个人装备和团体装备。

个人装备是每位成员都必须携带的东西,例如冰斧、背包、衣物等。

有些个人物品(例如冰爪或雪崩救难讯号器)只有在大家都带时才有用,因此事先协调是必要的。

如果登山队的规模很大,应该有人专门负责为大家协调装备。

团体装备则是大家共用的东西,例如帐篷、锅具、食物、登山绳、攀岩装备、雪铲等等。

队中必须有人负责决定需要带些什么、询问队员有些什么装备,然后决定谁该带哪些东西。

登山队额外多带一点装备到路线入口处,或许可以多一份安全保障。

如果情况变得比当初预期的还糟糕,或是有人忘了带什么东西或是根本没出现,你的队伍依然可以装备齐全的上路。

真正多余的配备可以留在山脚下的车子里。

如果你是领队,离家之前要再三检查自己的装备。

领队自己忘了携带重要的装备,那可是够难堪的了。

时间管理

对于高山世界来说,登山者只不过是游客。

每回登山都可能会碰到暮色苍茫、补给耗尽,或是好天气转坏的时刻,此时该是你返家的时刻。

登山途中,时间必须仔细调配,重点不在于行进速度多快,而是在于时间的利用是否明智。

登山之前要先拟定行程表,预估每个部分需时多长,而且要多预留一点时间以防万一。

一般的估算方式如表21-2所示。

(表21-2)估算行进所需时间

行进类型估计时间

循山径健行往上2.0小时

越野跋涉1.0小时

攀登山峰4.0小时

在峰顶停留时间1.0小时

下攀时间2.0小时

回到山径上1.0小时

健行出山1.5小时

总计12.5小时

预留因应突发事件的时间2.0小时

总共时间14.5小时

在表21-2的预估中,如果天黑的时间是晚上九点,而队员想在八点左右返回登山口,则必须在清晨五点半出发。

设定一段缓冲时间也是很好的作法。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在没有预留因应突发事件的状况下,登山队预估从峰顶下到登山口需要四个半小时,但他们可能会觉得估五个半小时是合理的。

这表示他们必须在下午三点半下山,否则就得冒着摸黑下山的风险。

大部分的登山指南都会针对热门的登山路线提供预估时间,有时还会估计到达该山区的时间。

不过,不同登山队所需的时间其实差异颇大。

如果你对某本登山指南摸的很熟,就可以知道它估计的时间和你个人所需的时间相比是长还是短,然后就能据以调整。

找某个曾经走过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