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166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文学.docx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

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

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

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

二.创造社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

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

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1.乡土小说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最大的小说流派。

从价值倾向上来划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鲁迅、吴组缃为代表的对中国乡土的批判性的透视,主要作品有鲁迅的《祝福》等。

另一类是以沈从文为代表,主要是他的作品如《边城》等,表现乡土的人性美、人情美和自然美,将乡土作为精神的家园和道德的乌托邦。

也有一部分作家表现乡土中的阶级压迫,如《大波》。

2。

东北作家群东北流亡作家群:

日本侵入中国东北之后,东北作家大规模流入内地,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说创作群体。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等,其中“二萧”是主将。

这些作品大量表现东北的文化风俗,表现东北人民在抗战中的“生的坚强”。

主要作品有萧红的《呼兰河传》、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鹚潞湖的忧虑》等。

3.九叶诗派出现于1940年代的国统区。

主要的成员是辛笛、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陈敬容、袁可嘉、穆旦。

主要是云集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

他们的诗歌较多发表于诗刊《诗创造》、《中国新诗》上。

因此又被称为“中国诗歌”诗人群。

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

他们精通外文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艺术和手法。

这一流派虽形成于40年代,但直到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九人合集《九叶集》才得到命名和重视。

4。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主要的成员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

该社成立之初,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主要的刊物有《创作周刊》、《创造日》等。

带有唯美主义倾向。

当20年代中后期,该社移师国内后,受到国内的革命思潮的影响,提倡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贡献:

浪漫主义。

(二)论述:

1、鲁迅《野草》的艺术特色1)奇特的艺术构思2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的象征手法诗情与哲理的结合优美精练的语言

2、《沉沦》和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

(1)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是作家的情绪流。

他的小说同郭沫若的诗一样,是生的颤动、灵的叫喊。

这种情绪流的小说,结构单纯、松散,带有散文的特点,故事的进展不是依据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内在冲突,而是随着主观情绪的起伏而发展。

(2)郁达夫的《沉沦》等抒情小说,不大重视人物塑造,不求细节的真实刻绘。

自叙小说的主人公实质上是作家自我表现的工具,而寄托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这样的现实主义成分较明显的作品,其主人公虽是劳动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

(3)郁达夫抒情小说中使用的各种表现手法,都以抒情为目的。

自然景色均沾染着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内心独白更是感情的宣泄。

4.《女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理想主义强光照亮了诗集中大部分的诗作。

①《女神》采用了内在情感强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②在想象方式上则具有想落天外的奇特想象,与本来形态相距极远或改变性的极度夸张。

③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则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④在语言方面,也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填空题1、1915年9月陈独秀陈独秀陈独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标志3、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4、胡适创作的现代最早的白话戏剧是《终身大事》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6、《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周作

7、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他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

8、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9、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有《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

10、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的创造社,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12、五四时期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13、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14、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绘画美绘画美绘画美、建筑美。

1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其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

16、语丝社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成立1925年的莽原社和未名社,都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

18、台静农的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19、沉钟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前身是浅草社。

20、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其成员主要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

21、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成立于1907年。

22、话剧在“五四”以前被称为新剧或文明戏。

23、田汉1923年成立了《南国社》,创办了《《南国》半月刊。

24、学衡派1922年成立于南京,其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

25、甲寅派主要人物是章士钊,提倡读经、维护封建性教育。

二、名词解释

1.“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主要刊物:

《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

3.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出版《创造丛书》、《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洪水》、《创造日》等十余种刊物

4.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5.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湖畔代表作:

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汪静之《惠的风》。

7.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8.学衡派学衡派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运动中坚持文化保守立场的文化流派。

因1922年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而得名。

主要成员是当时东南大学的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

在文学上的主要观点有:

文言胜于白话。

因而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

鲁迅曾写《估〈学衡〉》等文章对该派观点予以批驳。

9.甲寅派是以章土钊为首的封建复古主义流派,反对白话文学,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

三、简答题1.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2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文学研究会的基本文学态度是“为人生”,即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有关人生的问题。

文学研究会强调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文学要反映时代,表现社会生活。

他们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3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

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的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追求文学的全与美,提倡文学无目的论,但同时也强调文学对于时代的重大使命。

4为什么说1917-1920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

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

第三,语丝社、莽原社、未名杜等,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

5.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

第一,浪漫主义社团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女神》、《沉沦》在这时期出版。

第二,新月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其主导倾向都是浪漫主义。

第三。

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被大量翻译、介绍。

第四,浪漫主义思潮适合了激情勃发的青年人的追求与理想。

四、论述题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意义及局限。

五四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

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并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革新,使白话文学处于正宗地位。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局限有二:

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的倾向,范围局限与城市知识分子。

第二章鲁迅

一、填空题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2、1918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鲁迅前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强烈赞扬和介绍了浪漫主义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4、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5、进化论是鲁迅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思想武器。

6、鲁迅在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了左联,并任常务委员。

7、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其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8、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主要表现两类人物,分别是农民和知识分子

9、《故事新编》中共收人历史小说八篇。

10、鲁迅杂文创作始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

11、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

12、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是《野草》。

它在艺术上主要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

13、《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原题为《旧事重提》。

二、名词解释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性格的主要特点。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

(1)精神胜利法是封建思想长期毒害的结果;(2)精神胜利法是阿Q愚昧麻木的表现;(3)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尊的维护;(4)精神胜利法是阿Q对自卑的补偿。

三、简答题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狂人日记》通过对“狂人”变态心理的描写,以象征、暗示等手法,“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作者以“吃人”来形容封建道德对人性的摧残,倾注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的极度忧愤的感情。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2.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彷徨》中的《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幸福的家庭》等篇都是写新知识分子的。

涓生、子君、魏连殳、吕纬甫、作家夫妇,都曾受过近代教育,接受了民主主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进步思潮。

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觉醒的分子,踔厉风发,开风气之先。

作品一方面描写社会黑暗势力对这些觉醒者、反抗者的压迫,描写封建统治思想仍然是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和习惯传统,觉醒者几乎是和整个社会相矛盾而成为孤独者、异类;另一方面,这些觉醒者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性主义,他们在强大的旧势力压迫下,常常会自私卑怯、动摇妥协、消沉颓废、改变初衷。

作品表明,个性解放、个人奋斗不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正确道路,应该别寻新路。

3.简析《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①《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鲁迅经常采用“画眼睛”和“勾灵魂”的方法来表现人物。

②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成分。

③很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风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乡土文学。

④小说结构形式新颖,体式繁多。

⑤语言上以口语为基础,具有简洁、洗炼、生动、峭拔的特点。

4.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①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②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主干,但也羼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

③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5.文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①首先表现在形象性。

鲁迅善于以新鲜贴切的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描象深奥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紧密结合起来,和谐统一。

②抒情性和讽刺性。

鲁迅的杂文以浓烈的情感震荡读者的心弦,对不合理、可笑、可鄙、可恶的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③文体多样,风格多姿多彩。

④语言简练隽永、鲜明生动、机智幽默。

6.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野草》的艺术特色:

①多数篇什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感受。

如过客、战士、枣树等都是象征性形象。

②艺术构思奇特。

艺术境界奇幻诡谲,神秘幽深。

③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7.简析《朝花夕抬》的艺术特色:

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炽烈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杂以对丑恶现实的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美。

四、论述题1.试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鲁迅小说的深刻性

(1)鲁迅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鲁迅正是从这样的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

鲁迅说: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且,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

即他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

(3)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

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

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

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4)鲁迅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祝福》、《离婚》、《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都是其写灵魂的佳作。

2、试论阿Q性格: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

他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

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自尊自大、自轻自贱,不敢正视现实、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中等。

精神胜利法使阿Q不能清醒地认识自身的悲惨命运,不能真正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行动来。

阿Q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也沾上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

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3、“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如何理解这句话?

试结合鲁迅试结合鲁迅小说创作论述。

(1)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揭开了中国现代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序幕。

(2)《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真正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3)鲁迅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

(4)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

鲁迅说: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

(5)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

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

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

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4试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两方面论述鲁迅小说的成就

(1)鲁迅小说独特的取材领域和表现视角。

鲁迅说: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且,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

即他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

(2)正是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

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

他的小说实质上是对现代中国人(首先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但鲁迅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

鲁迅所开掘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咀嚼人的灵魂”。

(3)鲁迅亦是小说新形式创造的先锋,几乎篇篇有不同的形式创新。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采取日记体,写实与象征手法相结合,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

《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离婚》、《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都既是写灵魂的佳作,又无不以形式的独创而享有盛誉。

第三章小说一、填空题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沉沦》,作者是郁达夫。

2、《倪焕之》是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曾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

3、叶绍钧的《多收了三五斗》反映30年代初丰收成灾的畸形社会现实,是当时动乱的农村的一幅灰色剪影。

4、叶绍钧在童话创作上是现代中国的开山,著有童话作品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5、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春桃》和1940年发表的《铁鱼的鳃》。

6、许地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是《空山灵雨》。

7、发表于1933年的《山雨》是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

8卢隐《海滨故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了女大学生们的生活。

9、郁达夫小说大多带有自叙砖的色彩,在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个人出身、经历、个性……乃至相貌的投影。

二名词解释1.五四问题小说:

指在五四时期(1919-1921)民主、科学等新思潮洗礼下,一批具备了初步现代意识,但还涉世未深的文学青年,满腔热忱地探究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等。

2.乡土写实小说派是指二十年代涌现的一批描写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色彩的作家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为鲁彦、彭家煌、许杰等。

4、零余者指的是郁达夫创作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5倪焕之叶绍钧的同名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形象。

小说通过他改造学校的理想及其幻灭、追求新家庭的理想及其幻灭以及在大革命中的憧憬追求与幻灭,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一生,同时展示了从五四前夕至大革命失败近十年时代发展的壮阔浪潮。

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缺失五四“问题小说”热产生的原因:

①周作人在理论上的阐释;②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实践;③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五四”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④间接受到易卜生的“问题剧”和“提出问题的文学”的俄罗斯传统的影响。

“问题小说”的特点:

广泛涉及婚姻恋爱、教育、就业、家庭、儿童等问题,其中最受作家关注的,则是对人生意义这一问题的思索与探究,表现了作家们关心社会、注目现实、探究人生的创作热忱和社会功利意识,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精神。

“问题小说”的缺失:

社会功利的倾斜使“问题小说”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

2.简析“乡土写实小说”的原因、特点“乡土写实小说”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一些文学研究会的年轻作家和语丝社、未名社作家接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朴野之气一新创作界的面目,又由于挟带着各种乡情民俗的记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乡土文学”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大多数小说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开始显示了较为突出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

“乡土文学”形成了“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3.简析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特色:

从总体上看,文学研究会的创作,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他们创作的基本倾向则是趋于客观写实、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

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使写实主义形成了一道壮阔的洪峰,同时又呈现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

如冰心的明丽晶莹、朱自清的精美秀雅、周作人的冲淡自然……文学研究会以其开阔兼容的风貌在20年代的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

4.简析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特色:

创造社的作品大都以自我为中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瑰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