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016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吉林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项目名称: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

建设地点: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校园内

建设单位:

吉林大学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做好“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立项审核工作的通知》《吉林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吉林大学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以及吉林大学合校后学校运行和发展的实际情况。

主要建设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

化学材料合成与理论

2.

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结构、性质和新型功能材料

3.

光电子学与光学

4.

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

5.

汽车与工程装备设计制造

6.

农业机械化工程

7.

材料成形技术与新材料

8.

资源、环境与地球圈层动力学

9.

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

10.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物学和分子酶学

11.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12.

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

校园网二期工程

2.

数字化图书馆

3.

教育基础二期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1.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2.

教师素质提高与能力培训

3.

高层次人才及智力引进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和超分子结构化学实验室

2.

机械与材料工程馆

3.

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

4.

超硬材料与高压合成实验室

总投资及构成:

单位:

万元

总投资

中央专项资金

学校自筹资金

42860

11500

31360

项目法人组织:

刘中树

校长

吴博达

党委书记

裘式纶

副校长

李玉林

副校长

任露泉

副校长

张福良

副校长

张文显

副校长

金硕

副校长

孙春林

副校长

马飞

总会计师

申桂香

“211工程”办公室主任

项目法人代表:

刘中树

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吉林大学实施“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旨在充分利用五校合并后的综合优势,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与水平,为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为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九五”期间,吉林大学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学科实力显著增强;科研装备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了“原子簇的结构规则和化学键”、“汽车动态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师资队伍状况得到初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11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十五”期间,学校建设面临着五校合并后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58839人,其中研究生10753人;校园占地面积8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0多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

五校合并后,学校以改革促融合,以改革促发展,进行了实质性的院系重组与学科整合,使学科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学科门类更加齐全。

现有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11个,研究生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

有国家重点学科16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其他专业部委重点实验室11个。

目前,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荟萃了一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学者。

现有教师5610人,其中教授1270人,副教授1652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

新吉林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一切为进一步实施“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工程,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支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特别是对于吉林大学这样一所合并重组后的学校,除了通过自身努力之外,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是使其快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因此,在“九五”“211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我校实施“十五”“211工程”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预期通过建设,使学校能够进一步立足国情,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推动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合理的学科体系,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以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使学校在创新和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同时,进一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建设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好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争取新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

“211工程”“十五”期间建设,将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在全方位学科整合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上质量、上水平为宗旨,精选重点项目予以建设,确保产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

积极扩展“211工程”“九五”期间的建设成效,努力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校为国家特别是为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总体建设目标

依据适度发展、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本思路,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使吉林大学成为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某些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把吉林大学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

(二)“十五”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

1.“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情况及“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起点

吉林大学“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实际上承担了两个建设项目,即原吉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原吉林工业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

“九五”期间投资总额为34,352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为9,000万元。

共建设了理论化学与催化剂等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汽车设计制造等11个重点学科(群)。

建设了校园网、电子化图书馆、教育基础工程等公共服务体系项目以及部分基础设施项目。

原吉林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于2001年5月同时通过了国家验收。

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指出:

自“211工程”立项以来,学校领导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抓住机遇,努力拼搏,扎实工作,保证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按期完成了国家下达的“211工程”“九五”期间项目建设计划,较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通过“211工程”“九五”期间的建设,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理论化学与催化剂等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无机合成化学与材料化学、汽车设计制造、公路运输管理工程等学科的建设项目成绩突出,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

学校在部分学科的交叉、渗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目标已经实现。

专家组建议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新的吉林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继续加强人文社会学科和理科基础学科的建设力度,着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充分发挥学科覆盖面广、智力密集的优势,努力争取学术创新和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为国家特别是吉林省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按照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使校内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化,使“211工程”建设项目发挥更大的效益。

学校在认真领会和听取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总结“九五”“211工程”建设的经验,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优势与特色,深入发掘潜力,在“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构筑的平台上,认真地进行了“十五”“211工程”建设规划。

2.“十五”“211工程”建设目标

经过“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科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成为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

围绕上述建设目标,“十五”期间我校“211工程”建设将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深化校内管理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学、科研领域的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带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特别是重点建设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主要任务是:

(1)人才培养

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吉林大学教学改革和建设2001行动计划”。

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本科生阶段着力培养厚基础、高素质、能创新的“学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研究生阶段着重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以及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其培养质量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05年,全日制各类在校生总数控制在60000人左右。

其中研究生数量达到16000人左右,留学生数量达到1000人左右。

(2)学科建设

选择部分国家重点学科、“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以及部分基础较好、优势鲜明、特色突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应用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十五”期间将重点建设化学材料合成与理论,超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物质结构、性质和新型功能材料,光电子学与光学,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汽车与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农业机械化工程,材料成形技术与新材料,资源、环境与地球圈层动力学,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物学和分子酶学,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12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争取到2005年“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项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部分学科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