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85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太原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1.HIV、发菜和酵母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遗传物质D.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发菜是蓝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多种细胞器等,它们各有不同,但是都具有遗传物质,故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病毒、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联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如图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分布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Ⅱ含量少,作用可有可无

C.Ⅱ中的Mg元素缺乏时叶片可能会发黄

D.P、S、K、Ca、Zn属于Ⅲ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是每种元素在细胞内和无机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

【详解】A、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自然界没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正确;

B、微量元素含量虽少,但却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错误;

C、Mg元素属于大量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成分,缺乏时叶片可能会发黄,错误;

D、Zn属于微量元素,错误。

故选A。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CO—NH—”结构的是()

A.血红蛋白B.胃蛋白酶C.性激素D.胰岛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而形成肽链,在通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发生脱水缩合形成的一个肽键,即—CO—NH—,因此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都含有肽键。

【详解】A、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含有肽键,错误;

B、胃蛋白酶属于酶分子下,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含有肽键,错误;

C、性激素属于脂质的固醇类,不含有肽键,正确;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含有肽键,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经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不全是葡萄糖的是

A.蔗糖B.淀粉C.纤维素D.糖原

【答案】A

【解析】

蔗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水解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不全是葡萄糖,A正确;淀粉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B错误;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C错误;糖原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水解后的单糖全是葡萄糖,D错误。

【考点定位】糖类的组成

【名师点睛】熟记三种常见二糖的化学组成:

麦芽糖有两分子葡萄糖组成;蔗糖有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组成;乳糖有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组成;三种多糖都是有葡萄糖组成。

5.下列有关N元素的存在部位说法错误的是()

A.DNA中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B.通常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氨基酸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D.ATP中不含N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3、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进而形成蛋白质,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4、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其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详解】A、DNA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含氮碱基中,正确;

B、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少量存在于游离的氨基中,正确;

C、氨基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少量存在于R基中,正确;

D、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TP中的N主要存在于腺苷(A)中,错误。

故选D。

6.下列属于协助扩散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二氧化碳进人肺泡内

C.K+通过原生质层D.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实例:

自由扩散:

水、二氧化碳、氧气、甘油、胆固醇、脂肪酸、酒精等

协助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各种离子等

胞吞: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胞吐: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详解】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属于自由扩散,错误;

B、二氧化碳进人肺泡内属于自由扩散,错误;

C、K+通过原生质层属于主动运输,错误;

D、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

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D.①红色、②红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细胞壁是全透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所以蔗糖可以透过细胞壁,不能透过细胞膜.部位①是细胞壁内部和细胞质的外部,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红墨水能够自由通过,因此部位①是红色的;部位②是细胞膜的内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能通过,所以不可能是红色.又因为是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做的实验,所以部位②是绿色(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原来的颜色),故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识图的能力。

8.根据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可以判断的是()

A.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

B.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

C.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多少

D.细胞吸收营养能力的大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因为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详解】A、根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可判断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死细胞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正确;

B、细胞呼吸的强弱常采用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错误;

C、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而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与载体数量无关,错误;

D、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是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表现,与细胞吸水营养物质的能力无关,错误。

故选A。

【点睛】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

1.判断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分离剂进行显微镜观察,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

9.将唾液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7,当溶液的PH=1.8时酶已经变性失活,所以将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0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为零,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紫色

B.低温可用于酶制剂的保存

C.低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酶的数量与反应速率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

强酸强碱高温都容易使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详解】A、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但少数酶的本质是RNA,不能与双缩腺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错误;

B、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没有受到破坏,且有利于酶的保存,正确;

C、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没有受到破坏,错误;

D、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的,酶的数量会影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错误。

故选B。

11.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正确是

A.A为ADP,B为ATP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示特点可知,A→B为水解过程,B→A为合成过程,故A为ATP,B为ADP,X1和X2都是磷酸,据此作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ATP,B为ADP,A错误;能量1和2中,能量1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能量2来自于光能或化学能,其来源不同,B错误;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二者不是同一种酶,C错误;X1和X2都是磷酸,D正确.

12.让小白鼠吸入放射性的18O2,该小白鼠体内细胞最先出现含180的化合物是

A.细胞质基质的CO2B.线粒体内的H2O

C.细胞质基质的丙酮酸D.线粒体内的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

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

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

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

【详解】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O2与[H]在线粒体内膜中反应生成水,所以最先出现含18O的细胞结构和化合物分别是线粒体和H2O。

故选B。

1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种类的不同B.环境温度的不同

C.试管大小的不同D.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量的不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中各种变量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图中所示单一变量是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实验结果差异主要表现为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解:

A、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无机催化剂“氯化铁”与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即催化剂不同,A正确;

B、环境温度为无关变量,B错误;

C、试管的大小为无关变量,C错误;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为无关变量,D错误.

故选:

A.

考点:

酶的特性.

1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依次发生在

A.间期、前期B.前期、中期

C.间期、中期D.间期、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2)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3)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

(4)纺锤体消失于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复制后的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点连接。

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故选D。

【点睛】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

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5.如图为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A.核膜正在消失,可以判断此时期为分裂间期

B.染色体散乱排列,可以判断此时期为分裂后期

C.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可以判断此时期为分裂前期

D.染色质已变成染色体,可以到断此时期为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时期遗传物质复制完成,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知为细胞分裂前期。

【详解】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核膜完整,且细胞中存在的应是丝状的染色质,错误;

B、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后期的细胞没有核膜,因此不是分裂后期,错误;

C、图中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核膜逐渐解体,染色体螺旋变粗,应是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正确;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的细胞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因此不是分裂末期,错误。

故选C。

1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B.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渐变小

C.龙胆紫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质壁分离的原因是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详解】A、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要先通过解离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再用清水漂洗掉多余的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后用碱性染料染色,最后装片观察,正确;

B、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中的水分流失,液泡由大变小,色素浓度相对提高,紫色变深,正确;

C、染色体是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龙胆紫溶液能使染色体染成紫色,正确;

D、在绿叶中的色素分离实验中,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得快,分布在滤纸条的上边,反之分布在滤纸条的下边。

在滤纸条上色素分布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以得到胡萝卜素扩散得最快,错误。

故选D。

【点睛】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法:

17.为生物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是

A.糖类等有机物的分解B.ATP的水解

C.ADP转变为ATP的过程D.氢氧结合产生大量能量

【答案】B

【解析】

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水解时可以为生物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选B。

18.下图是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A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A.1:

2B.2:

1C.8:

9D.9:

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H],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由此可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第一支试管中的水是H218O,释放的氧气a的分子量是36,第二支试管中的水是H2O,释放的氧气b的分子量是32,则a和b的分子量的比值是36:

32=9:

8.

故选:

D.

19.鉴定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还是高等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是否有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

B.观察是否有细胞核的消失和重建

C.观察是否有纺锤体的出现

D.观察是否有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所不同,动物细胞中特有的是中心体,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植物细胞中特有的是细胞壁和叶绿体、液泡,细胞板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

【详解】A、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而高等植物无中心体,因此可以区别,正确;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细胞核的消失和重建,错误;

C、动物细胞中的纺锤体是由星射线组成的,植物细胞中的纺锤体是由纺锤丝组成的,所以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是具有纺锤体的,错误;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形态变化,错误。

故选A。

【点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由细胞板向四周扩展,最终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因此观察末期细胞分裂的状态是鉴定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的可靠方法。

20.人体内某种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该种细胞最可能是

A.衰老的细胞B.正在分化的细胞C.凋亡的细胞D.癌变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1.与过氧化氢酶的产生直接有关的结构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液泡D.中心体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胞内蛋白。

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详解】A、整个合成过程所需能量是由细胞线粒体内呼吸产生的ATP来提供,正确;

B、蛋白的合成过程:

首先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成mRNA,然后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多肽链,经过盘绕折叠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正确;

C、液泡内有许多色素,与植物的花色有关,错误;

D、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错误。

故选AB。

22.关于活细胞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氧与无氧时,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B.动物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以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

D.线粒体可以产生大量的ATP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动物体内合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植物物体内合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作用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不需要氧气直接参与。

【详解】A、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正确;

B、动物所需的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主要来自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正确;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错误;

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线粒体可以产生大量的ATP,正确。

故选ABD。

2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共同点是()

A.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B.前者的生物是自养,后者的生物是异养

C.二者所需要的酶完全相同

D.前者需要光能,后者需要化学能

【答案】AD

【解析】

【分析】

相同点:

都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都能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内。

不同点:

能量的来源不同。

【详解】A、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化能合成作用是指细菌等生物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二者都可以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正确;

B、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的生物都是是自养,错误;

C、二者过程不同,所需要的酶也不同,错误;

D、光合作用过程利用的是太阳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需要化学能,正确。

故选AD。

24.如图a→d表示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和c+d都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C.a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D.染色体平均分配可发生在b段和d段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以知道,a、c持续的时间长,是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是细胞周期的分裂期;由题图中的箭头指向可以知道一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a+b)或(c+d)。

【详解】A、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以知道,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细胞周期是从细胞间期开始的,错误;

B、a和c为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正确;

C、a段表示细胞分裂间期,间期进行DNA复制,间期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正确;

D、染色体平均分配可发生在b、d段,即细胞分裂期,正确。

故选BCD。

2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