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6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docx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上课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一、前情回顾——关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明白考点

1、概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引导学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2、考查方向: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二)写作要求:

1、整体特点:

真实情境,就事论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型写作);说理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基于材料的意识:

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

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与材料相关的观点。

第三点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

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提供多个角度与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了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断章取义、身体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者轻视材料就会滑向话题作文的泥潭。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住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内容

1、析材料,2、论危害,3、挖根源,4、提办法,5、联现实,6、作结论(作呼告)

(四)常用结构模式

起/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承/议——充分(阐明实质、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等)

转/联——紧扣材料(正反对比/联系现象、分析原因、指出影响、提出建议)

合/结——点题(总结全文,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特性

1、驱动性

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

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4、辨析性(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

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功夫。

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移到学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

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5、比较性

如“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

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

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

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二)如何审题立意

1、审题的要素: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关键抓几个要素:

情景的创设,任务的布置,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事件的焦点。

  

(1)情景的创设:

围绕着某某事件或现象而引发的思考。

  

(2)任务的布置:

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事件或现象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材料中的某对象给出意见、建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任务要求的词语。

  (4)事件的焦点/关键词:

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词语、事件或现象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

 

审题时主要抓住两个问题:

①材料提出什么问题、关键词是什么;

②围绕问题和关键词,结合材料,审题立意,归纳观点。

具体做法:

围绕问题,找出分组对比的关键词,找到一组意义相对/色彩相反的词组,对对象的行为作评价,就会容易立意。

提出问题的角度:

1、对对象的行为的性质作评价;

2、对对象的行为的产生原因作评价;

3、对对象的行为的影响作评价。

例题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

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

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1)情景的创设:

(2)任务的布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4)事件的焦点/关键词:

 

(1)情景的创设:

围绕女教师重罚抄袭学生而被家长、学校要求重判后,坚持自己的决定拒绝屈从而引发的思考。

(2)任务的布置:

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评论

(4)事件的焦点/关键词:

女教师判“抄袭”学生成绩为零,家长认为“判罚太重”、“施压”学校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屈从”,女老师“坚持决定,严词拒绝”。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

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

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材料提出的问题:

 

①“女教师”是小题大做伤害学生还是防微杜渐爱护学生?

是坚持原则底线还是为人刻薄行事执拗?

②家长是越位干预溺爱孩子还是敢于发声爱护孩子?

③学校是审时度势顺应人心还是游移不定缺乏担当?

 

关键词:

 

1、任务关键词:

“评论”——每一方力量理论上都可以有正与反的双向选择。

2、材料关键词:

“判罚太重”、“不堪重压”、“坚持自己的决定”。

 

立意:

 

凡事还是别小题大做的好;②防微杜渐才是爱;③防微杜渐不是遇事小题大做;④宽容就是最好的教育;⑤遇事要有原则底线;⑥坚持原则不是执拗行事;⑦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⑧越位干预不是敢于发声爱护孩子;⑨顺应人心不是游移不定缺乏担当。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今年3月中旬,纽约地铁站台,一个着装如邻家小妹的女孩忘我地拉小提琴。

演奏堪称完美,然而没人驻足、围观,没有过客表示关注。

现场上车下车的过客脚步匆匆;候车的人或翻书,或看手机,或听耳机,或发呆……

演奏的场面后来传到网上,却引来约1000万人的点击观看。

原来,这个女孩是身价上百万美金的小提琴手林赛•斯特林,她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

站在音乐会舞台上,她是最耀眼的明星。

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

上述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和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

•1.情景的创设:

•2.任务的布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4.事件的焦点:

 

•1.情景的创设:

围绕着明星小提琴手林赛在地铁站演奏无人关注的事情而引发的思考。

•2.任务的布置:

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意见建议

•4.事件的焦点:

“明星”林赛在地铁站的倾情精湛演奏没有引起在场者的关注

 

材料提出的问题及关键词:

1林赛站在音乐会舞台上是最耀眼的明星,但在纽约地铁站台却为什么无人关注?

2过客对一个堪称完美的“平凡人”的演奏不肯停下脚步欣赏却对是明星的同一个她的演奏会趋之若鹜?

3人们对生活中的普通人缺少关注却对网上虚拟空间的明星的音乐趋之若鹜?

4粉丝们是真正喜欢林赛还是她的音乐?

关键词:

意见和建议、光环、关注、地铁站台、舞台、身边平凡人、虚拟空间的明星、脚步匆匆、停下脚步欣赏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

①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奏中;

②艺术的意义也许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表达和享受;

③享受光环,也安于平凡;

④艺术完美的意义在于引起共鸣,离开欣赏的氛围和合适的观众,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对堪称完美的小提琴演奏丝毫没有关注的现象也引人深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

进而反思:

①关注他人,不应在乎其外在的名号头衔,而应该关注其内在的涵养;

②人们常常为明星趋之若鹜,却对无名小卒不屑一顾;

③如果遮住了光环,还认得出美好的事物吗?

请停下你们匆匆的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美;

④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关注欣赏(身边)平凡的美;

⑤有时,美好的享受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入场券,请珍惜不期而遇的惊喜;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不要对忽视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

①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②真爱艺术的粉丝,欣赏的不是光环,而是真金;

③别让“明星效应”遮蔽双眼;

……

 

例3.【2015新课标2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情景的创设:

•2.任务的布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4.事件的焦点:

 

•1.情景的创设: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2.任务的布置: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

谁更具风采

•4.事件的焦点:

“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爱岗敬业、大国工匠”、“酷爱摄影、赢得赞叹、品味大千世界、留住美丽乡愁”

试一试,做一做:

1、材料提出的问题:

 

大李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那么对比之下,最具风采的人物是不是具有远大志向不断努力思考,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

老王爱岗敬业,那么对比之下,最具风采的人物是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将技能发挥到极致,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

小刘酷爱摄影,作品引起无数人的精神上共鸣,酷爱的典型:

那么对比之下,最具风采的人物是不是能够用自己之所长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

2、关键词:

风采、谁更具风采

大李:

“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创新的典型

老王:

“爱岗敬业”、“大国工匠”——技术的典型

小刘:

“酷爱摄影”,“精神上共鸣”——酷爱的典型

3、立意:

问题: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

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

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练习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

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惰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

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解读:

作文的任务是: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这里什么”指的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离开就是跑题。

“更”,有比较、对比的意思。

说明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内容,要一一找出来,最后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感动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

是学生的感动,而不是军人的感动,一般说是电视机前的感动,而不是亲临现场的感动,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动。

 

1、材料提出的问题:

 

(1)将士们是在阅兵场上迎阅还是在场外练兵以待“替补”更崇高?

(2)是处在替补的位置却毫不懈怠的“替补”将士还是在阅兵场上做到极致的将士更让你感动?

(3)是场外替补将士没有不满与怠惰地练兵还是阅兵场上的将士们平时对每个细节千万遍的演练更让你感动?

……

 

2、关键词:

感动、崇高、岗位、日日夜夜的苦练、千遍万遍、极致

3、立意:

(1)崇高无关岗位

(2)苦练成就极致

(3)向崇高的“替补”致敬

(4)百炼才能成钢

(5)精彩诚可贵,苦练价更高

(6)千锤百炼,成就极致

(7)替补更可敬

(8)打磨细节,做到极致

【范文】

崇高无关岗位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遍遍的练习点亮了舞台的光芒,我却更倾心那隐于台后的“替补”。

(立意切合任务关键词“更让你感动”,观点鲜明,语言简洁凝练)

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方队向世界彰显着中国的强盛。

喝彩的同时,可曾关注过将士们在英武背后付出的汗水?

炎炎夏日,一次次的重来,一天天的站立,苛刻的选拔,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只是在为祖国坚持。

我为这极致的完美喝彩,却又忍不住心酸。

(先分析迎阅将士让人感动之处,体现考生对“更”的解读准确)

当我们被阅兵场将士们的英姿折服时,可曾想起场外的“替补”?

同样的付出,同样的渴望。

迎阅是军人的荣耀,他们却只是替补,当战友们准备迎阅时,他们仍在人行道上练兵。

相比之下,他们身为替补,付出的更多,却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同样是通过层层选拔、心高气傲的精英,成为替补,咽下所有苦涩,没有不满,没有怠惰,只有更加努力。

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

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论述场外替补的将士更令人感动的理由——身份相似、付出相等却得不到同等的机会,却不忿不怠,加倍努力)

所以即使与荣耀擦肩,纵然只能成为角落里的无名小卒,依然含笑祝福,转身,在后台加倍苦练,即使没有出场的机会。

在此,我眼含热泪,为他们点赞!

(重申观点)

每一个细节完美到极致,恍然想起千手观音的华丽与优雅,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配合的那么天衣无缝!

怎能不赞叹?

阅兵场上,飒爽帅气的每个方队,刚毅的动作展现的整齐直线,激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脏。

我们自豪,爱国热情荡然心胸。

这舞台的中央,所有的光芒都聚集在他们身上。

也因此,更加心疼隐于台后被遗忘的替补,他们还在苦练着,随时准备可能没有的上场。

替补意味着付出同等努力,却有可能终生得不到应有的赞扬,只能默默隐于台后,被所有人忽视。

所有的苦涩,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嘲笑,扛在那瘦弱的肩上,一人承受。

(分析场上场下位置之差异而产生的待遇之别,对比中进一步论述场外替补将士更令人感动的理由)

但,那又怎样?

如果当初郎郎不是替补,又怎会一曲成名,造就如今的钢琴天才?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但我是极敬佩武打替身的。

流血受伤的痛一个人扛,没有赞美,没有掌声,一次次跌倒与爬起的坚守和骄傲让我折服。

至少我觉得没了他们的替补的真实,武打影片是不好看的。

同样,没有台后替补的军人,阅兵场上的方队是孤单的。

世界太大,光芒太亮,每一份荣耀背后都有无数汗水与伤痛,在梦想与期待扬帆起航的地方,却藏着一丝坚守,无关荣耀,无谓光芒,只是单纯的努力。

为了职责,为了梦想,这是最崇高的信念,不容践踏。

(联系事例,阐述替补的对梦想的坚持的难能可贵,深化主旨。

我想无论是阅兵场上的闪亮方队,还是场外默默无名的替补,都在那一刻为我华夏大地而自豪,都在用生命来守护这片净土,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我想是的,就是这样,崇高无关岗位,场上光彩荣耀,场下亦崇高伟大!

(总结收尾,强化观点)

“千遍万遍的演练”感动我心

不上场的“替补”没有丝毫不满与怠惰,他们的精神让人尊重;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他们的付出值得敬佩;为了做到极致而对每个细节进行的千遍万遍演练更让我感动。

要知道,这里有“细节”的保障,这里有“极致”的要求,这里有“千遍万遍”的演练,这些正是最感动我们心灵的,是每一个个体最熠熠生辉之处,也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保障,更是社会发展精益求精的需要。

不上场的“替补”,我尊;日日夜夜的苦练的将士,我敬;为了做到极致而对每个细节进行的千遍万遍的演练,我最感动。

我们要用“千遍万遍”的勤奋付出打造一个个“细节”保障“极致”的高度,成为“完善自我”,乃至“兼济天下”的不竭动力。

 

千万遍的演练只为做到极致

2016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的得主,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屠呦呦作出如此巨大的成绩,她的背后也离不开千万遍的实验。

她一次次地实验,历经几千个方子,才得以从试验成功青蒿素。

场内的士兵也是每个动作也要重复千万遍,才能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如果没有他们日日夜夜的训练着每个动作,就不会有今天那完美的阅兵;如果没有千万遍的重复,就没有今天他们在场内的整齐划一;如果没有坚持的训练着一个个的动作,如何才能在阅兵场上的极致呢?

所以更令我感动的是场内英姿挺拔、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的阅兵们。

 

练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厦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mao四声)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这三种人中,你欣赏谁?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材料提出的问题:

(1)厦大教授潘懋元是执拗不懂变通还是“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

其人生是枯燥乏味还是奋斗不止?

(2)某大学生对功利的渴望是追求梦想还是急功近利?

(3)羡慕“官二代”、“富二代”之人是积极上进还是不思进取?

(4)你欣赏教授还是某大学生还是“官二代”“富二代”的人生追求?

要有比较权衡,但不需要作为重点。

2、关键词:

欣赏、人生追求、执着、研究、热衷、一夜走红、羡慕、坐享其成

3、立意:

 

从材料看,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体现三种迥异的人生追求。

所以,可以围绕“个人价值观”来谈。

(1)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褒扬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

【尤其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

(2)对某大学生的行为,可褒可贬,褒其有所追求,贬其急功近利。

(3)批评第三种人的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只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慵懒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

【值得当代青年警惕。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他一生简单,唯教书为其大爱,对物质生活毫无所求,几十年来,将个人工资与积蓄悉数捐向高等教育事业,并育得桃李满天下。

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大道至简的潘懋元不愧为时代的楷模。

这不禁让我想起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青年一代,勇于担当,人生价值观该如何定位?

孔子《大学》有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要义是个人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保持生命不止、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让人生更臻于完善完美。

而时下,由于社会转型的迷茫,传统道德的稀释,个人素质的差异,一些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可谓丑态毕出:

有些“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自甘堕落,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人生;有的青年一切为了自我,被功名利禄“遮望眼”,把人生追求定格在庸俗的功利主义支架上;还有的青年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懒惰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

追根溯源,偏颇的人生必是价值观的扭曲。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定要扣对扣准扣好。

这就要求青年人找对人生方向,补强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要知道扣子该从哪里扣,该往哪里扣。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热血青年:

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扎根基层尽心竭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大学生徐茂,凭一己之力资助20多名贫困儿童;厦门大学的雪域支教队,连续六年放弃假期,奔赴5000米青藏高原,为闭塞山区的孩童打开通向外界的窗户……他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释放出扣准人生扣子的青春正能量。

迈出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坚信“起于尘微、却能凝聚力量;生于平凡、却能助力伟大”的道理,定能在平凡的道路上,走出不平凡的人生。

无偿献血6万毫升,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普通矿工郭明义,20多年义务守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农民兄弟张正祥,70年从医大爱无疆,退休后捐建50多个“希望书屋”的百岁仁医胡佩兰……正是一个个“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人生小步,成就了迈向中国梦的一大步。

行远必自迩,追求无止境。

一生节俭却慷慨于教育事业的陈嘉庚,数十年如一日终攀科学巅峰的陈景润,无不是用一生诠释出“生命有限、追求无限”的真谛,为当今青年点亮了远航的明灯。

广大青年人要把“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