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57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 语文.docx

学年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

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

”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

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在韩非子看来,侠是有“禁忌”的,“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他们没有担当只认钱,都算不得“侠”。

D.侠都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

中国武侠电影中已经越来越少地体现“侠”的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树挪走了

叶延滨

“窗外的树被人挪走了!

”妻子一进门,习惯地走近阳台,她有点生气地喊道。

妻子拿起电话拨通物业:

“你们为什么把树挪走了?

挪到新区的楼盘去?

你们种了花?

栽了草?

那能和树一样吗?

”花草虽好,但与树是不一样的。

花与草就是装饰,而树是稳定的伴侣。

挪走几棵树,让我们这个春节有一点感伤,就像走了几个老朋友。

过去一年,诗歌圈走了几个老朋友,也像几棵熟悉的树,被挪出了我的生活,到我不知道的地方去了。

老诗人牛汉和郑玲走了,两位都是我敬重的前辈。

这两位前辈中,我与牛汉接触多一些。

我刚到《诗刊》时,因为工作原因,与牛汉打过不少交道。

这位老先生爱憎分明,敢说敢为,有时也犟,甚至“不好合作”。

有一次评奖,因与其他评委意见分歧,牛汉先生提起书包就要退场走人。

宁折不弯,不可商量,宁可走人,也不妥协——这是牛汉赢得诗坛敬重,同时也是其一生坎坷的原因之一。

有了这次冲突,我在以后与牛汉的交往中,遇事尽量不让老先生委屈了自己。

在此后十几年里,《诗刊》每年的活动都会有牛汉先生露面。

说实在的,诗界各色人都有,像这样硬朗的诗人真是难得。

我最后一次见牛汉,是在北京大学参加谢冕先生主持的活动。

见到牛汉时,老先生是坐着轮椅来的,我心里一阵酸楚。

这是个一辈子站着,如他笔下那棵枫树一样的硬汉啊!

同辈诗人中,雷抒雁是我的兄长。

当年我在解放军总后勤部所管的一家工厂当新闻干事,有空就学着写诗,写了诗就给《解放军文艺》投稿。

到了年尾,我收到《解放军文艺》寄来的一个大信封。

信封里有一本解放军文艺社赠给作者的笔记本,还有一叠退稿——我这一年寄给《解放军文艺》的全部诗稿,都有编号,一篇不少。

退稿附有一封编辑的来信,大意是表扬我的勤奋之类的客气话。

写这封信的编辑就是雷抒雁。

下一年的三月号《解放军文艺》,发表了我一首民歌体的小诗《女队长的画》,《延河》(当时叫《陕西文艺》)发了我一首《春从北京出发》。

此后几十年,我把雷抒雁视为我敬重的诗坛兄长,保持交往。

记得我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他的《小草在歌唱》红遍大江南北,随之他也遇到麻烦,脱了军装,从《解放军文艺》出来,在社会上四处找工作。

我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机会,为他做了一个专题节目。

录制完节目后,我俩在电台外的一家小酒馆吃饭,要了两盘饺子、两瓶啤酒。

那个场景至今还如在眼前。

抒雁生性好强不服输,这使他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在诗歌界朋友多,也会有意无意得罪人。

他的快人快语、机智幽默,吸引着我,让我愿意与他交往。

有时也会感到他直率无忌,不太顾及旁人,我就想:

“也许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一只刺猬?

”保持着两只刺猬之间的距离,让我们之间的友谊存续了四十年。

在晚辈诗人中,东荡子的离去让我惋惜。

认识东荡子十多年了。

他是在广东打工的外省人,增城市的领导让十名有才干的“新增城人”得到户口,开了打工仔在广东落户的先河。

东荡子就是这最早落户的十人之一。

因为热爱写作,他在当地报纸谋了一份办副刊的工作。

工资低,生活依旧困苦。

我主持刊物时,有意关注他的创作。

两年前我退休了,常常收到增城寄来的稿费,原来是他在自己编辑的副刊上,转载刊发一些我的小文章。

事虽小,我却感到他的好意和关切。

其后听说他接连获得三个文学奖,正为他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兴奋,忽然得到他离去的消息,令人扼腕痛惜。

生活中有的人对于我,就是一棵树。

有的是大树,有的是小树,他们在生活视窗里有着几乎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也让我能找到自己。

但他们被挪走了,在留下的空位处,我看到命运的那只手。

最近,我整理手机上的通讯录,删去几个总算可以不打交道的老总老板,删去一堆在握手寒暄后留下的陌生名字,然而,这些名字必须留着:

牛汉、郑玲、雷抒雁、东荡子……他们的电话号码通向记忆的深处,他们是人生通道上永远繁茂的树。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由日常琐事写起,写窗外的树被人挪走后妻子的生气、自己的感伤,表明“我们”对树的感情,并由此引发“我”对身边人的珍视之情。

B.第三段在提到牛汉和郑玲的离去时,着重写了牛汉,不是因为“我”和牛汉的接触较多,而是因为牛汉硬朗的个性加重了“我”的敬重之情。

C.作者对自己生活中的“树”选材极具代表性。

牛汉是敬重的前辈,雷抒雁是同辈诗人,东荡子属于晚辈诗人。

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同中有异。

D.文章结尾通过对比突出所写人物才是自己“人生通道上永远繁茂的树”,值得记忆和怀念。

同时,以此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见到牛汉时,老先生是坐着轮椅来的,我心里一阵酸楚。

(3分)

(2)有的是大树,有的是小树,他们在生活视窗里有着几乎固定的位置,这些位置也让我能找到自己。

(3分)

6.文中“树”与“老朋友”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

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

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

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

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

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

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

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

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

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

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

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

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

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

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D.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9.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10.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左传》、《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B.舍人: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人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弟子为舍人。

C.参乘:

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遗老:

一般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臣民。

本文指“前朝的旧臣民”。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

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对此细节的描写比《鸿门宴》简单,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转变持怀疑态度。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5分)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秋望①

赵 嘏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③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④。

[注]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

②云物:

云雾。

③“鲈鱼正美”:

《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④“南冠”“楚囚”:

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南冠”即楚冠。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

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颈联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C.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

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15.颔联和颈联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借用这些意象寄托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表示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生活着和写青年革命者蔑视权贵的句子分别是“”;“”。

(3)《鸿门宴》中表示做大事不要计较细枝末节的两个名句是“,

2、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_________,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继往开来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薪火相传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薪火相传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继往开来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20.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

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①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校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22.写作(总分60分,其中卷面分10分)

请以“我学会了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明确体裁,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