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5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docx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摘要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冲击日渐明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用贷款模式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寻找持续时间、金额、利率相互匹配的资金供求双方,可以更便捷的完成资金上的借贷。

手续简单,操作迅捷,更适合个性化的需求,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越来越被广大用户认可,前景广阔。

互联网金融通过利差收入大幅度缩减商业银行收入已是共识。

网络金融的飞速崛起,使其价格优势推动功能发展,来推动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也逐渐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利率固定的特点,它可以反映市场供求双方通过市场价格的偏好。

互联网金融模式,将导致利率的市场化,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在之前是不受其他因素限制的而是受央行基准利率的指导。

互联网金融将利用其高效、方便、低成本等特点来吸引顾客的模式。

减少商业银行客户,从而影响到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Abstract

InternetfinancialimpactofcommercialbankbusinessmodelwiththerapidandsteadydevelopmentofInternettechnology.Thenetworkplatformofcreditloanisdifferentfromtheoperationmodeofcommercialbank.Bothsidesofcapitalsupplyanddemandaredependentontheplatformtofindduration,amount,interestratesmatcheachother,youcanquicklycompletetheloanonthecapital.Notonlytheprocedureisverysimple,theoperationisalsoverysimple,moresuitableforindividualneeds,tomeettheneedsofcustomers,isrecognizedbythepublic.Internetbankinggreatlyreducedtheincomeofcommercialbanks,commercialbanks,incomeismainlyspreadincome.TherapidriseandrapiddevelopmentofInternetbanking,sothatpricediscoveryfunction,topromotetheinterestratemarket.Internetfinancialmodeltobreaktheinterestrateofcommercialbanks,thereisafixedcharacteristic,itcanreflectmarketsupplyanddemandsidesthroughthemarketpricepreference,bargain.TheInternetfinancialmodel,willleadto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commercialbank'spricingpowerisnotrestrictedbythecentralbank'sbenchmarkinterestrateguidance.Internetbankingwillmakeuseofitshighefficiency,convenience,lowcostandotherfeaturestoattractcustomersofcommercialbanks.Inthepast,thereductionofcommercialbankcustomers,therebyaffectingtheprofitabilityofcommercialbanks.

1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与发展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最新发展的新兴领域,它是集合了互联网与金融的特点,既有金融领域特性,又继承了互联网便捷等特性,它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Finance,简称IOF。

在我国的“金融四十人年会”上,由平教授最早提出的,。

我们现在所说的互联网金融,是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统一环境下的金融业务的定义。

那么他有以下特征:

(1)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的运用 

信息时代是数据主宰着一切。

互联网金融业一方面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因素,同时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是具有典型的数据驱动特征。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金融核心资产是数据,基于这一特性,大大区别与传统模式,这将对传统客户关系及抵押制品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造成冲击。

(2)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 

与银行的金融服务偏向“二八定律”里的20%的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争取的更多的还是80%的小微用户。

这些小微用户的金融需求既小额又个性化,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往往得不到满足,而在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中小微客户有着先天独厚的优势,其可以高效率的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金融服务高效、便捷化 

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全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极提高了现有的金融体系的效率。

 互联网金融门户的“搜索+比价”带来的金融产品服务让网贷从复杂变得简单。

(4)金融服务低成本化 

低成本化的互联网金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交易成本上,如阿里金融单笔贷款的审批,其利用了大数据和信息流等技术,成本与传统银行审批相比较大幅降低,依托电子商务公开、透明、数据完整等优势,与阿里巴巴的B2B、淘宝网、天猫数据贯通、信息共享、实现金融信贷审批、运作和管理、与金融机构传统的“三查”相比较,成本低,速度快。

1.2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种类

学术界比较认可的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相关的企业利用现代化科技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最终实现资金之间相互融通、支付、中介服务的比较新型的模式。

但是,互联网金融仍然脱离不了金融的本质,具有金融风险的共性特点。

(1)互联网平台类 

  互联网平台类可以根据各平台的业务领域不同,进一步细分为电商类、门户类、搜索类。

如XX的百发、百赚。

(2)银行类 

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致使各大银行纷纷开始触互联网金融,在原有的理财产品基础上通过与基金公司或者互联网的进一步合作,陆续推出了各自的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如浦发银行的天添盈等。

(3)基金平台直销类

货币基金的本质,换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转身成为新的理财产品与一些基金公司大力推广的产品,原始收益率无很大差距。

两者所属的基金产品其实属于同一款,那么收益率无差异。

(4)互联网借贷类 

  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借贷行业发展到网络上的P2P理财,以其高收益低门槛赢得了很多投资人的青睐,如联金所理财平台。

1.3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模式比较有以下优势:

其一,诚挚性。

互联网金融可以较深的挖掘各类与金融相关的信息,以此更多的获取其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有效信息;其二,便利性。

互联网金融比传统的金融模式更加便利,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此种模式下,能够利用网络信息的便利智能搜索信息并依次的对信息整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三,变革性。

交易方式在此模式下发生变革。

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互联网金融较快的获取信息,并依次完成时间、动态变化的信息序列,以此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定位。

1.3.1互联网金融的诚挚性

通过社交网络与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多的挖掘与金融相关的信息,获取

其他个人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

国的阿里巴巴平台通过自身庞大的电子

商务平台解决更多的用户之间的信息评级、风险评估与交易费用,国外Facebook

软件在全世界已有8亿多实名用户,形成庞大的信息共享网络。

在不久的未来,

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金融查看个人信用等级、财产状况、与他人交易记录等等,

而这些都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达到的。

1.3.2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流程比较标准,客户完全不用排队等候,体验感觉更好。

阿里小贷运用电商积累的数据库,数据分析和排列,引入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如此模式申请到发放贷款,只需要几秒钟时间,每天可完成将近1万笔。

1.3.3互联网金融的普遍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上述三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出发,探讨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

(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

一方面,这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地监测到客户的资金流动信息,不利于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不利于银行对客户负债业务的深度挖掘;另一方面,伴随着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的资金。

与此同时,客户用于支付清算和结算额的活期存款资金相应减少。

(2)P2P网络平台的冲击

P2P借贷即“人人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模式,P2P网络平台上项目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较高,极吸引了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向P2P网络投资转移,降低了银行存款的吸引力。

(3)众筹的冲击

现代众筹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筹款项目,众筹平台提升了全民参与感,发掘出了投资者感兴趣的产品,增加了投资品种,改变了投资者的资金配置结构,从而导致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从存款、股票向包括众筹融资在的多元化投资转变。

2.1银行存款负债的现状

而截至2016年10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总资产为220万亿元,境总负债为203万亿元;各项贷款和存款的余额分别是109万亿元和近140万亿元,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9.5%,存款余额占总负债的比重为68.9%。

商业银行之间资金来源的构成比例关系为负债结构,而此比例能够很好的衡量商业银行的风险获得收益,对商业银行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也能够通过优化自身的负债结构获取更多的流动性。

因此,合理的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负债构成主要是存款、借入与其他构成,其中存款导致的负债占有最大的比重,有五分之四之多。

看出。

存款在商业银行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是决定商业银行是否盈利的基础。

存款负债是一种被动型负债,商业银行对这种被动负债通常不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而在负债中占比较低的借入负债,包括同业拆借、大额定期存单等属于主动负债,银行对这部分负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且这部分负债更为稳健,且运用起来更为灵活。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债结构仍不理想,仍然缺乏合理性,且商业银行还未能完全控制这部分容。

2.2银行借入负债的现状

中央银行借款给国有商业银行数量众多甚至超过了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一些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借款数额外10亿多,2000年招行银行借款116亿元,达到借款数额的高点,而同年四大行总借款数额才1000亿,负债机构中中央借款数额比例高达20%,这些年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数额有了显著的下降。

中国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金额比较稳定,2002年之前向中央银行借款金额都在1000亿以上,在此之后则下降到1000亿以下,这些年来则稳定在500亿左右。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为了调节头寸,补充储蓄的不足,并不能用于发放贷款或者进行证券投资。

2.3银行结算负债的情况

商业银行在结算业务中形成的负债为结算性负债,主要包括结算保证金、支票结算款项占用和联行汇差占用。

当前国民经济运转上的一些困难使得结算业务发展成为刚性的银行信用和疲软的商业信用。

银行在客户资金收付中充当结算中介,虽然某些银行有压单、压票或退票的行为,但这不足以从根本上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

银行作为结算中介,承担了对结算资金的解付以及作为承兑或保证人对付款或担保的责任,银行信用的记录良好。

商业信用却因主客观原因出现了种种问题。

客观上,企业面临着为提高竞争优势,产生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与宏观面资金吃紧的矛盾;主观上,企业的短期行为目标使得其根本不重视商业信用的培育,致使商业承兑到期账上无款和托收无理拒付的现象十分普遍。

不法之徒甚至利用刚性的银行信用去骗取银行资金,有些企业则对疲软的商业信用采取诈骗手段转嫁于银行。

2.4银行负债业务数据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中,最重要的负债项目则是各项存款,存款多年以来都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本文将先分析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

2.4.1存款占负债总额比重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占负债规模比重较高,是我国整体经济结构调整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一方面,我国货币市场非常不发达,严格意义上来说,货币市场从90年代末期才开始启动,主要为银行或银行与企业之间拆借资金、流动性非常高的市场,现在总体规模还不是很大。

如果银行不吸收存款,而仅仅通过货币市场来拆借资金的话,货币市场交易量、利率和交易手段都不能满足其管理负债的要求,因而银行仍需下很大工夫去吸收大量存款。

同时,企业富余资金也无法通过货币市场拆借出去,只能存入银行。

图2.1中国商业银行存款占负债总额变化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占比总体趋势是先上升然后又逐渐下降的,在1997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占比都在60%左右,只有存款占比在1997年有很大的上升,在2005年存款占比达到了90%左右,然后开始下降,最后稳定在80%左右。

2.4.2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历年变化

图2.2银行存款结构变化图

图表中看出,商业银行负债机构中变化比较打的是各个存款与各个借款,负债架构中占有重大比例的是此款项,两者所占的共同比重竟多达90%。

而其他的负债和发行债券所占比例不是很高,而且其他负债所占比重有时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最早的10%下降到了2%左右。

存款所占的比重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之对应,借款所占比重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图表中1990年,存款的比重与借款比重差距最小,而后,存款比重与借款比重差距逐渐拉大,在2005年之后,存款比重有所下降,借款比重有所上升。

负债来源限制着商业银行的前景与发展,而负债结构中存款比重过高以及增长放缓成为制约其负债规模扩大的关键。

去年以来,受到多种预期因素的影响,银行的负债结构已经出现明显变化。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推断,上市银行计息负债余额增速将维持低位运行,存款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规模均将保持高速增长。

 

2.4.3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我国国民传统的储蓄习俗与市场上投资手段的缺乏使得存款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来源,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款市场的占有率,我国商业银行业一直奉行着“存款立行”的理念。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时间较短,主要的盈利手段仍然是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而发放贷款则受到存贷比等指标的限制,为了保证存贷比和贷款业务的发展,银行也不得不加强吸收存款。

故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中,存款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中,存款所占比重仍然在80%以上,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中,最主要的仍然是存款,但是,从前银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已经逐步由资产管理阶段进入了负债管理阶段,单一的存款资金来源已经无法满足银行风险管理和运营的需求,各家银行在年报中也都明确的表示要增加主动负债在负债结构中的比例,优化负债结构。

故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中各种存款的占比将有一个下降的势。

 

 

3商业银行应对负债现状的积极措施

3.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受到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比较单一的影响,其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下降。

与西欧一些商业银行相比,资产结中主动负债、私人贷款比重较小,贷款的有效担保、抵押程度比较低,这些都反映了资产结构单一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

(1)贷款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大部分是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向了经营比较稳定的国有企业,但资金的使用没有预期中的高效,国有企业低效的管理体制使得大部分贷款都成为了不良资产,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在此同时,国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比重很小,但这恰恰是最需要资金的群体,不符合资产分散化原理,这也给资产安全有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资产缺少流动性

银行的资产主要由现金、贷款、证券和固定资产组成,这四类中固定资产变动较小,因此所谓的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对现金、贷款和证券三种流动性资产的管理,如何对以上三种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银行资产管理的关键。

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和贷款,现金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过多的现金不但不能给主体创造利更多的利润,还要为现金的保管、运输耗费大量的资源,商业贷款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缺少足够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差。

如果银行经营过程中遇到危机,将会陷入困境。

(3)资金流不稳定

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不稳定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来源上,也即资金流渠道的单一及对存款的过度依赖并存。

从银行的总负债各分类的占比来看,各项存款所占比重一般在以上,此外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主动借款的比重很小。

资金渠道的单一,不仅降低了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不利于商业银行其提高抗风险能力,而且,大量高成本的被动负债在利差不断缩小的今天给商业银行带来沉重负担,造成税前利润不断减少。

同时,对存款的依赖过高,难以适应资产管理的要求做出及时调节,资产负债管理缺乏可操作的弹性基础,一旦存款发生流失,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经营性风险。

(4)利率管制导致管理资产负债结构的水平低下

现阶段的我国金融市场暂未将利率市场化,以致银行业的资产组合结构调整被制约。

而资产负债管理在欧美银行中确受到重视,通过预测市场利率走向,动态调整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使得资产和负债协调统一。

目前我国实行法定利率制度,银行没有定价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机构难以按照负债的要求,调整资产组合结构,从而造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水平低下。

(5)负债结构单一

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核心都在存款上。

存款属于被动型的负债,于是,这便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存款也有不稳定的一面,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某种原因而造成存款外流,将给商业行的流动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6)资金运用不合理

商业银行中国债的用途不多,从而制约了其持有国债的规模。

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国债具有广泛的用途,除可获取抽资收益外,短期国债更可以作为支付的二级准备,在获得一定收益的同时,使银行的流动性得以增强。

商业银行吸收政府财政性存款可用国债进行抵押,同时向中央银借款时,主要的抵押品也是国债。

因此,国债的广泛用途使得商业银行必然要持有大量的国债,这就导致资产结构中证券等资产比重较小

(7)主动负债与被动负债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构成中,存款在总负债中的比例一直高达85%左右,存

还是不存,存多还是存少,选择什么样的存款品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

动机与选择。

我国存款利率受人民银行管制,商业银行没有自主定价权,缺乏

主动负债工具,只能被动接受客户存款,存款的主动性在存款户,金融机构只

能通过提供服务条件来吸引存款,而不能完全控制存款。

近两年虽然我国商业

银行的负债增量趋缓,负债总量一直在持续增长,但是如果将主动性负债和被

动性负债分开来看,这两部分在都有所放量的同时,差额却一直在拉大。

主动

性负债业务发展规模相对滞后,近年来有所提高,如下表所示,我国商业银行

存款/负债比例最低为2007年的76.58%,对比2000年左右下降10个百分

点。

如表3.1所示。

表3.1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

3.2应对负债现状的积极措施

3.2.1加强数据的挖掘和积累

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数据挖掘是非常重要的。

缺少数据挖掘将会对金融行业造成重大的冲击,因此,在金融行业的发展中,要以数据挖掘为基准,适时做出调整,才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对金融行业有一个及时的预警。

数据挖掘是金融行业进行发展的有效动力,缺少动力的推动,金融行业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

而数据的挖掘就是需要通过特定的算法来搜寻出现有信息存在的潜在价值。

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中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数据挖掘可以从数据的变化规律中探寻出金融领域的变化发展趋势。

数据是金融的重要组成容,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数据挖掘密不可分。

数据挖掘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就可以获得全面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就是促使电商平台崛起的重要依据。

例如常见的淘宝等电商平台。

数据的挖掘是以获取海量数据为目标,以发现金融行业的潜在规律为要求,实现商业价值利益最大化。

表3.1负债结构对比表

3.2.2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在与电商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通过此渠道购买的商品的各种信息与最后的结算信息都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屏蔽。

银行业务中快捷支付业务使得银行难以参与到交易的中心环节,银行与消费者的接触仅仅在于付款环节。

在此交易过程之中,银行出于整个环节的末端,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弱化。

在现代及科技条件下,能在市场中抢占更多的数据,谁就占得先机。

银行如果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获得一定的地位,必须占有并掌握足够多的数据聚到来源,建立属于自己的商务平台,通过此平台的使用,来掌握更多的信息交流,最终形成自己的云数据。

因此银行必须要从经营方式上谋变,深度拓展服务渠道,实体和网络虚拟营销渠道的有机结合。

目前,四大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近十家银都在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并都有着格子的特色。

“银行系电商”的出现不仅是银行对金融脱媒现象的一种应对,而且是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探索。

银行通过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企业需求,对金融服务进行大胆创新,创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平台,将银行业务、客户消费和商户的融资需求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互利共赢的电子商圈营销体系以及综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拓宽服务容、丰富服务手段。

3.2.3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面对来自

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应懂得与竞争对手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利用各

自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加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金融产品与便捷的支付工具,在竞

争发展中取得共赢,而不是釆用恶意竞争的方式对互联网企业进行排挤或者在竞

争中选择逃避。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两点:

一是要实现客

户资源信息共享。

互联网企业通过购物,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丰富的客户资

源信息,而商业银行因为其多年的经营,累积了很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信息。

双方应增加资源共享的力度、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交叉销售。

二是要共同打

造中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

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于大型企业很多,因此中小企业

为了获得融资愿意接受较高的融资成本,而银行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获得更多的

利差收益。

商业银行应积极寻求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通过借助其累积

的大量交易数据库,发挥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