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974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docx

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I)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脱臼(jiù)皲裂(jūn)坦荡如砥(dǐ)

B、楠木(nán)阔绰(chuò)惴(zhuì)惴不安

C、狡黠(xiá)猗(qí)郁)彬彬有礼(bīn)

D、谩骂(màn)熟稔(rěn)锲(qiè)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涸辙秀颀温文而雅浮想连篇

B、渺茫箱箧死心塌地不可思议

C、涅槃宛惜不屑置辩舍生求法

D、禀赋荒诞光彩熠熠前扑后继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穷:

君子本来就穷困。

B、巧言令色:

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C、荡然无存:

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

D、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年画村里走了几圈,我很有些感慨。

大地震震垮了村庄,但没有震断年画木板上那些飘逸而又①的线条,几百年来,这些独具特色的线条融进了绵竹民间画家们的智慧,更刻进了他们生命的②与意志。

年画的销量少了,但他们坚守在作坊里劳作不断,因为这是他们祖上的祖上传下来的遗产,是名播华夏的千金万金也难买的宝贵遗产。

  画“填水脚”时,因时间短促,容不得细描慢抹,艺人全凭真功夫③,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炼、概括之情趣。

“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

  A.①坚忍②气度③一锤定音B.①坚实②气概③一蹴而就

  C.①坚韧②气息③一气呵成D.①坚固②气质③一泻千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在他的带动下,清除死角垃圾,认真搞好环境卫生。

 B.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冰红茶、农夫山泉等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料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6.下面从文段中抽出的句子,原来的顺序被打乱了,照文意排列,句序正确的一项是()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①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②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③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④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⑤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A.⑥①④②③⑤B.①②④③⑤⑥  C.⑥②①④⑤③D.⑥①②④③⑤

7、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句子,与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不一致的一句是()

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入桑榆”。

②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

③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者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

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④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8.给下面这则消息加一个正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

首届“海峡两岸主题旅游饭店高峰论坛”举行

  本报讯记者昨(7)日获悉,于4月26日至28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主题旅游饭店高峰论坛”上,我市汇东大酒店荣获“最佳主题旅游饭店奖”。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酒店不同,主题酒店以特定的文化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特色产品和极具个性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多层次体验,已成为酒店发展的新趋势。

据悉,汇东大酒店凭借独特的地区盐文化优势,于2007年着手打造盐文化主题旅游饭店,自贡盐运历史、盐元素主题客房、盐帮菜、盐茶和盐浴用品等让客人纷纷称赞。

该酒店于2012年8月正式通过四级主题旅游饭店评定。

  据介绍,此次活动有来自海峡两岸的170余位主题酒店业内人士参加,并最终揭晓了“最佳主题旅游饭店奖”等七大奖项。

  A.汇东大酒店荣获“最佳主题旅游饭店奖”

  B.汇东大酒店于2007年着手打造盐文化主题旅游饭店

  C.汇东大酒店独特的地区盐文化优势获客人纷纷称赞

  D.汇东大酒店于2012年8月正式通过四级主题旅游饭店评定

9.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这是《秋水》中的文句,作者是战国中期的庄周,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全宋词》,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与其父苏辙其弟苏洵合称“三苏”。

C.对自然的礼赞,也是冰心《繁星》和《春水》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赞美大自然的小诗里,我们会发现诗人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还会发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D.《朝花夕拾》里,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已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

③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我们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阮籍藐视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藐视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阮、李“世人皆浊我独清”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洁身自好,藐视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

⑤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藐视同行,傲睨诗坛,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北宋名士刘少逸恃才傲物,目无余子,有妙联曰;“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我等大可不必像这两位那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但可于心平气和中藐视那些炒作出来红得发紫的娱乐明星,藐视那些“用身体写作”热闹异常的美女美男作家。

⑥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

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

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不然就死不瞑目,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尽可一笑置之,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⑦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

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进步”比别人慢点,“收益”比别人少点,“名气”比别人小点,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昂然平视,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⑧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0.下面对句中加点的代词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中加点的“那”指代的是:

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

B.②段中的“他们”指代的是:

曹操、谢安。

C.⑥段中的“如此”指代的是:

那些为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的人。

D.⑧段的“如此”指代的是:

具备藐视的资本。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

B.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

C.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

D.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12.对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例举曹操、谢安的事例论证我们我们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

B.文中例举列宁、毛泽东的事例论证我们可以藐视那些贪官污吏和腐败分子。

C.文中例举阮籍、李白的事例论证我们可以藐视那些“新贵族”和“暴发户”

D.文中例举谢灵运、刘少逸的事例论证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狂妄自负、愤世嫉俗,藐视娱乐明星,藐视美女美男作家。

1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B.第②-⑤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的论证了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些人。

C.第⑥段论证了除了藐视人外,还有物和事。

D.这篇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阅读《捕蛇者说》,完成14—17题(12分,每小题3分)

捕蛇者说

柳宗元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⑤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4、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赋其二:

每年征收两次争奔走焉:

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B.专其利:

独自享有这种好处若毒之乎:

你痛恨这件事吗

C.死者相藉:

死人一个压着一个弛然:

放心的样子

D.尽吾齿:

来满足我的牙齿蹙:

困窘、窘迫

15、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号呼而转徙”中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B.而吾蛇尚存

C.黑质而白章D.则弛然而卧

16、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译文:

从前我不做这份差事

B、今其室十无一焉译文:

现在十家中剩不下一家了

C、苛政猛于虎译文:

苛刻繁重的赋税、法令比老虎还要凶啊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17、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B、文章第一自然段交代捕蛇缘由。

兼用说明与叙事的方法,行文简练,寓深意于“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个句子中。

C、二至四自然段为文章主体。

二自然段详细叙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三自然段起过渡作用;四段则是蒋氏自陈心曲,采用对比和反衬写法,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更加动人肺腑。

D、全文语言颇具特色,以散句为主,但在描绘乡民在重赋逼迫下的流亡图时却大量使用骈句,读之如在眼前,使人惨不忍睹。

第Ⅱ卷(99分)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

(5分)

①王维《使至塞上》中“,长河落日圆。

”写出了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②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千古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

③,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庄子《秋水》)

⑤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9、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9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①对诗中带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女:

歌女江:

这里指秦淮河

B、百花残:

残,伤害,这里指凋零。

云鬓改:

指青春容颜逐渐消失

C、晓镜:

早晨的镜子但愁:

只担心

D、无多:

没有多少探看:

探寻

②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泊秦淮》首句写出了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秾丽绚美,色彩鲜明,突出了秦淮河一带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声色犬马之地。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不知亡国恨”的不是商女,而是听歌的这帮家伙。

意在告诫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明日有可能自己上演亡国的悲剧。

C.《无题》一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

D.颔联是诗中警句,向来为人称道。

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直接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真是新奇而巧妙。

()

五、(2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5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一座寺院,坍塌的山门殿宇间,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云团似的墨绿,气象苍古如古老的诗歌。

寺院西南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

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

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

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

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

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

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

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

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

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

——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

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

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

”他说,“那是玩具。

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

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

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

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

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

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

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

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

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

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

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

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

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

“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

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

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

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

好啊,抢占宅基地!

  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20.小说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按要求简要分析。

(3分)

  ①交代,引起下文;

  ②渲染环境的,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

  ③衬托,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21.看钟楼的老人先给自己“立坟头”,后又“平坟头”,小说写这两个情节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请简要分析。

(4分)

  ①立坟头:

  ②平坟头:

22.从全文看,看钟楼老人的“功夫”应该怎样理解?

请从两个层面简要回答。

(3分)

  23.小说中看钟楼的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注工作,尽职尽责B.生活勤俭,知足常乐

  C.不问世事,随遇而安D.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24.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

(3分)

  例句:

那里有一座寺院,坍塌的山门殿宇间,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云团似的墨绿,气象苍古如古老的诗歌。

  仿句:

  2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6分)()()

  A.这篇小说以纯净自然之笔,叙述了一个老人看护寺院钟楼的事情。

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因而故事的重点不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诗意的叙事。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叙述的同时穿插着议论、抒情,从而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C.看钟楼老人在“立坟头”后又“平坟头”,是因为“立坟头”一事影响得他不能正常地工作,只有“平坟头”才能心无挂碍,让自己正常工作。

  D.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我和看钟楼老人交谈时真诚的态度,表达出我对老人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E.平凡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无挂碍”“有‘功夫’”,看钟楼的老人身上折射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

  六、(63分)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2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

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

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

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宇,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庙里人多热闹,但他不善管理账务,丢三落四,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韦陀虽是管账的好手,但他成天阴着脸,使得求拜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后来,佛祖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而韦陀一丝不苟,则让他管理账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密切配合下,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全文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2016届初三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27分,每小题3分)

  1.(3分)C

  2.(3分)B

  3.(3分)A

  4.(3分)C

  5.(3分)B

  6.(3分)D

  7.(3分)A

  8.(3分)A

  9.(3分)B

  二、(12分,每小题3分)

  10.(3分)B

  11.(3分)A

  12.(3分)D

  13.(3分)B

  三、(12分,每题3分)

  14.(3分)D

  15.(3分)D

  16.(3分)A

  17.(3分)C

  四、(14分)

  18.(5分)①默写略

  19.(9分)

  ①(3分)C

  ②(2分)翻译略。

  ③(4分)A(x)B(√)C(√)D(x)

  五、(22分)

  20.(3分)①故事发生的地点②清静美丽③人物形象

  21.(4分)①立坟头:

看淡生死,但尚有一丝牵挂。

②平坟头:

超脱生死,毫无挂碍,更加专注地工作。

  22.(3分)①老人不同于一般人的视力与听觉。

②老人对工作的执着专注,尽职尽责。

  23.(3分)C

  24.(3分)例句:

那里有一所中学,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