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87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docx

普通心理学同步练习概论

同步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外界事物作用于感官,在头脑中最先产生的映象是(C)

A、知觉B、想象C、感觉D、思维

3、推动个性发展地原因是(A)

A、个性倾向性B、个人能力C、个人气质D、个人性格

4、心理过程知、情、意三分法的倡导者是(D)

A、葛克尔B、赫尔巴特

C、沃尔夫D、康德

5、第一个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者是(C)

A、韦伯B、费希纳

C、赫尔巴特D、冯特

6、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是(D)

A、韦伯B、费希纳

C、赫尔巴特D、冯特

7、无脊锥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A)

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D、意识阶段

8、人的思维发展到(D),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D、意识阶段

9、皮亚杰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在(B)具有了守恒的概念。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它包括(ABC)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D、注意过程

2、个性心理包括(AC)

A、个性倾向性B、情绪、情感

C、个性心理特征D、意志活动

3、在能力方面表现出来地个性心理特征有(CD)

A、热情健谈B、狡猾虚伪

C、能歌善舞D、足智多谋

4、人的心理的最高反映形式是意识,其特点是(BCD)

A、主观性B、自觉能动性

C、自控性D、创造性

5、在冯特之前就对心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做出了出色成绩的心理学家有(AC)。

A、韦伯B、费希纳

C、斯佩里D、艾宾浩斯

6、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BC)

A、主观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D、统一性原则

7、标志着物质世界发展的三个水平是(ACD)

A、地球的形成B、动物的演化

C、生命的出现D、人类的诞生

8、动物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是(ABC)

A、脑B、脊髓

C、中枢神经系统D、外周神经系统

三、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按性质、形态和特征的不同,心理现象可分为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

3、人的意志突出地体现了人的心理的自觉能动性。

4、心理状态是联结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地中间环节和链锁。

5、动物心理演化的最初水平是感觉阶段。

而当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萌芽阶段,心理水平便达到了动物界的最高峰。

6、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萌三个阶段。

7、无脊椎动物的心理水平停留在感觉阶段。

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的萌牙。

8、心理是脑的机能,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才出现的反映形式。

9、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四、判断题

1、心理状态在某一段时间是相对稳定的。

(√)

2、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它已经有了思维能力。

(×)

3、灵长类动物虽然能学会一些手势语,但它并不能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所以他们的心理只能说到了思维萌芽的阶段。

(√)

4、当动物演化到环节动物时,其神经系统有了明显的进步。

(√)

5、所有无脊椎动物都不能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产生综合的整体的反应。

(×)

6、猿类对事物间的内外部联系和关系有综合概括的能力。

(×)

五、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4、观察法5、实验法6、感应性

六、简答题

1、简述个性心理的内容。

2、简述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

3、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4、如何理解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七、论述题

1、论述心理过程的内容。

2、试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

 

同步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是(C)

A、大脑B、延髓C、脊髓D、脑干

2、一些本能行为和无条件反射活动是在(B)中枢部位自动实现的。

A、大脑B、脊髓C、间脑D、脑干

3、因有食物、防御、呼吸和心跳反射的中枢而有“活命中枢”之称的皮质下部分是(D)

A、间脑B、中脑C、脑桥D、延脑

4、对情绪活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是(B)

A、大脑B、下丘脑C、脊髓D、脑干

5、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神经中枢是(A)

A、下丘脑B、丘脑C、网状结构D、中脑

6、脑干中对人的觉醒和警戒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组织是(D)。

A、桥脑B、丘脑C、下丘脑D、网状结构

7、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保证随意及不随意动作的实现,具备这些机能的是(B)

A、大脑B、小脑C、脊髓D、脑干

8、复杂精细的分析综合活动是在大脑皮层的哪一层进行的(D)

A、分子层B、内外颗粒层

C、外锥体细胞层D、以上都正确

9、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是(C)

A、中脑B、丘脑

C、下丘脑D、脑干网状结构

10、中央后回是(A)中枢。

A、躯体感觉B、视听觉C、味觉D、内脏感觉

11、听觉中枢位于(C)

A、中央后回B、中央前回C、颞叶D、海马回

12、一般认为,内脏感觉中枢在(D)

A、海马回B、颞叶C、枕叶D、边缘叶

13、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B)

A、乔治斯波林B、罗杰斯佩里

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14、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C)

A、言语功能B、数学计算功能

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D、抽象思维功能

15、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A、定势B、动力定型

C、无条件反射D、反馈

16、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的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B)

A、反射B、反馈C、反映D、返回传递

17、条件反射建立以后,若不再以无条件刺激给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就会逐渐减弱以致消失,这种内抑制叫做(B)

A、超限抑制B、消退抑制

C、延缓抑制D、分化抑制

18、跳伞运动员从跳出飞机到张开伞之间的动作抑制属于(C)

A、超限抑制B、消退抑制

C、延缓抑制D、分化抑制

19、有机体只对被强化的刺激物产生条件反射反应,而对与之相近的未受到强化的刺激不予以反应,这是(D)

A、超限抑制B、消退抑制

C、延缓抑制D、分化抑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ACD)

A、基本结构单位B、建筑材料

C、营养单位D、功能单位

2、神经元具有(BCD)机能

A、储存信息B、接受刺激

C、传递信息D、整合信息

3、突触的结构有(ABD)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小体D、突触后膜

4、延脑的机能有(ABC)

A、食物反射的中枢B、控制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反射性自动调节

C、某些防御的中枢D、参与或完成头面部某些肌肉的运动

5、与情绪活动有关的神经系统的结构是(ACD)

A、下丘脑B、躯体神经系统

C、植物性神经系统D、脑干网状结构

6、大脑是一个处理信息最完备的机能系统,它包括(ABC)

A、感觉机能B、运动机能C、联合机能D、调控机能

7、锥体系统的机能主要是控制支配各种(BC)

A、习惯性活动B、随意活动

C、技巧性活动D、不随意活动

8、前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把联合机能系统分成几个基本的机能联合区,分别是(ABC)

A、调节紧张度和觉醒状态的联合区

B、接受、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联合区

C、规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行为的联合区

D、言语机能联合区

9、对一般人来说,大脑的左半球是分管(CD)。

A、具体思维和形象思维B、音乐和绘画艺术能力的

C、抽象思维D、数学运算的

10、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可构成三种基本特性,它们是(ABC)

A、强度B、平衡性C、灵活性D、指向性

11、条件抑制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抑制,包括(BCD)

A、超限抑制B、消退抑制C、延缓抑制D、分化抑制

12、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BD)

A、触景生情B、谈虎色变C、打草惊蛇D、闻过则喜

三、填空题

1、神经元在结构上都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2、树突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部位,而轴突是传递信息的通路。

3、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

4、兴奋是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它表现为神经冲动。

5、网状结构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调节系统,即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和抑制系统。

6、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意识和复杂行为的最高调节控制中枢。

7、周围神经系统是连结中枢神经和全身的感受器、效应器的神经组织的总称,它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8、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情绪反应有密切关系。

9、大脑的机能联合区是产生高级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10、运动性言语中枢受损伤将导致表达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中枢受损伤将导致接受失语症。

11、___兴奋______和____抑制______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12、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除了兴奋型、抑制型外,还有_活泼型和安静型。

13、分析和综合是大脑皮层的基本机能,也是形成条件反射,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14、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看到酸梅流口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四、判断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

2、丘脑是所有感觉的中继站。

(×)

3、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

4、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

(×)

5、视网膜中心在机能上是比网膜边缘区更敏感的区域。

(√)

6、听神经呈不完全交叉,听觉冲动的投射是单侧性的。

(×)

7、动物进化的阶梯越高,联合区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可见联合区是动物进化的产物。

(√)

8、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对称的,所以机能上也是对称的。

(×)

9、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连锁反应,经世代发展而被遗传下来就成为本能。

(√)

10、延缓抑制是有机体对外界事物进行精确辨别的生理基础。

(×)

11、消退抑制一旦产生,条件反射便不能恢复。

(×)

五、名词解释

1、神经元2、突触3、植物性神经系统

4、非特异性传入系统5、特异性传入系统6、反射

7、反射弧8、反馈9、条件反射

10、超限抑制11、第一信号系统12、第二信号系统

六、简答题

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2、什么是动力定型?

它是怎样形成的?

3、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有何不同之处?

七、论述题

1、言语机能联合区由哪几个中枢构成?

它们受到损伤将会产生何种言语障碍?

2、论述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

 

同步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A)

A、需要B、动机C、兴趣D、爱好

2、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欲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这种需要是(D)

A、自然需要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D、心理需要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B)

A、精神分析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三重需要理论D、需要演化理论

5、当儿童被置身于陌生的环境时,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这是(A)的表现。

A、安全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需要的特点是(ABCD)

A、对象性B、紧张性C、动力性D、周期性

2、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AB)

A、自然需要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3、根据需要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可把需要分为(CD)

A、自然需要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4、起动机作用的心理因素有(ABCD)。

A、需要B、诱因C、内驱力D、情绪

5、布鲁纳把成就动机看成是(ABD)引起的。

A、好奇心内驱力B、好胜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D、互惠内驱力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BCD)构成。

A、好奇心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D、附加内驱力

三、填空题

1、自然需要的作用在于维持个体生存状态和种族的延续。

2、社会化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3、起动机作用的因素除需要、情绪之外,还有诱因和内驱力。

4、只有当需要明确的目标时,内驱力才会起动机的作用。

5、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称为诱因;吸引有机体产生积极的行为的目标物为正诱因,使有机体躲避产生消极行为的目标物为负诱因。

6、个人在从事工作或活动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即抱负水平。

四、判断题

1、个体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人类的行为主要受到社会性需要的支配。

(×)

2、人必须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这即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

3、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

4、内驱力和需要之间是完全线性增长的关系。

(×)

5、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强烈、持久和稳定。

(√)

五、名词解释

1、需要2、自然需要3、社会性需要

4、自我实现的需要5、动机6、内驱力

7、原始性动机8、衍生性动机9、成就动机

六、简答题

1、好奇心引发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

七、论述题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试分别加以说明。

2、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同步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感觉登记向短时记忆过渡的关键是靠注意的(C)

A、选择功能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D、监督和调节功能

2、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的(D)

A、选择功能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D、监督和调节功能

3、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A)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

4、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B)

A、转移B、分散C、动摇D、起伏

5、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是指(B)

A、注意的指向B、注意的集中

C、注意的保持D、注意的选择

二、多项选择题

1、注意所指向的象(ABCD)

A、外界的具体事物B、自己的思想

C、自己的情感D、自己的行动

2、注意的心理功能有(ACD)

A、选择功能B、信号功能

C、保持功能D、监督和调节功能

3、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根据(ABD)来划分的。

A、是否有目的B、是否有意识

C、刺激物是否具有新异性D、是否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

4、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因素有(DC)

A、培养间接的兴趣B、培养直接的兴趣

C、客观刺激物的特点D、人的主观状态

5、制约和影响无意注意的人的主观状态有(ABC)

A、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B、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C、知识经验D、坚强的意志

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BCD)

A、人的主观状态B、个人的知识经验

C、注意的任务D、注意对象的特点

7、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BD)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动摇

8、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取决于(AC)

A、原来注意的紧张度B、原来注意的自觉性

C、新对象的特点和性质D、人的主观兴趣

9、一般来说,注意转移的质量及速度依赖于(BCD)

A、后一活动的性质B、前一活动的性质

C、前后活动的关系D、人们对前一活动的态度

10、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ACD)

A、必须在不同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B、必须在同一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三、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指向______和____集中________。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__意志努力__的特征。

3、若要常时间地把注意集中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主要依赖于人的内部主观状态。

4、有意注意虽然可以转化为无意注意,但仍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它兼有两种注意的特点,也叫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起伏现象进一步说明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6、考察注意转移的指标,一是转移的速度,二是转移的质量。

四、判断题

1、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w)

3、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引起无意注意往往是在短时间内起作用。

()

4、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

(r)

5、注意的广度是无限的。

(w)

6、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r)

7、注意的转移和分心没有本质区别。

(w)

8、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做注意的分散。

(w)

9、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w)

五、名词解释

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

4、注意的广度5、注意的稳定性6、注意的转移

7、注意的分配8、分心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2、简述能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因素。

3、如何有效保持有意注意?

4、简述注意分配的条件

七、论述题

1、什么是注意?

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2、试述注意的特征有哪些?

同步练习五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D)

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B)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C)关系,阈限低表明感受性()

A、正比,高B、正比,低

C、反比,高D、反比,低

4、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是(A)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5、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属于明视觉器官的是(D)

A、神经节细胞B、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视锥细胞

6、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

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D、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7、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这种规律叫做(A)

A、补色律B、中间色律C、代替律D、效果律

8、颜色混合定律适用于(B)

A、颜料的混合B、色光的混合

C、二者都适用D、二者都不适用

9、在听阈范围内,通常对(C)范围内的中高频声音特别敏感。

A、20~20000HzB、3000~6000Hz

C、1000~4000HzD、1000~6000Hz

10、噪音主要影响人对(B)的高频听力。

A、20~20000HzB、3000~6000Hz

C、1000~4000HzD、1000~6000Hz

11、听觉的感音装置是内耳的(C)

A、耳蜗B、前庭C、科蒂氏器官D、听小骨

1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13、在暗环境中工作的人,只要戴(D)眼镜就可出入光亮环境,感受性不受影响。

A、黄光B、绿光C、蓝光D、红光

14、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幅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幅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可看到活动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利用了(A)。

A、后象的作用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D、联觉的作用

15、马赫带现象是(C)的一个例子。

A、感觉适应B、感觉后象C、感觉对比D、联觉

16、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二、多项选择题

1、感觉反映的是(AC)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2、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BC)

A、差别感受性B、差别阈限

C、最小可觉差D、绝对感觉阈限

3、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是(BCD)

A、痛觉B、运动觉C、平衡觉D、内脏感觉

4、1854年H·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为(ABC)定律。

A、补色律B、中间色律C、代替律D、效果律

5、声波的传导途径有(AC)

A、骨传导B、神经传导C、空气传导D、以上都不对

6、响度是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决定响度的因素有(BD)

A、噪音B、声音的强度C、振幅D、频率

7、掩蔽分为(BCD)

A、纯音对语音的掩蔽B、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C、噪音对纯音的掩蔽D、噪音对语音的掩蔽

8、嗅觉的最高级中枢是(CD)

A、小脑B、丘脑C、扣带回D、海马回

三、填空题

1、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2、感觉阈限是从恰能引起感觉到恰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的若干数值的算术平均值。

3、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差别阈限与其比例是个定值。

4、痛觉遍布全身的皮肤和所有的组织中,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能。

5、人类在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80%的信息是靠视觉提供的。

6、视觉的适宜刺激为波长380-780之间的电磁波。

宇宙中这一部分的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