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677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三单元教案总结

课 题

折线统计图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要求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

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具准备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

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

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板书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回答的非常好,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

横轴:

一般标明时间。

纵轴:

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

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师: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

师:

特别是第2、3个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

同学们思考一下

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线上升表示(在增加)线下降(在减少)

那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联系生活实际

师:

同学们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很多地方也用到。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出示图片:

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出示图你看出什么)

三、练习

师: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这是一张“某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后,

教师补充: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折线统计表的那些优点?

2.根据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统计图。

交流检查。

师问:

这份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里吗?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师:

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

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纵轴上0~110之间数据可以省略。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折线图看起来更简洁美观更简便了。

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

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大家每天关注晚7:

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银川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制成折线统计图。

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会是多少?

最低气温会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要求

1、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具准备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

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出示表示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对比试验的数据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现统计图。

2.说说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有何区别?

3.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评点优劣。

4.分析:

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完成书上的问题。

5.重点回答:

与单式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完成练一练,分别完成数据表合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3.组织全班交流书上的问题。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说说统计图的优点。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实施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具准备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一、谈话揭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26第5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

第20秒时哪架飞机飞得高呢?

第5、30秒呢?

(2)哪家飞机飞得质量好一些?

你怎么看出来的?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

学生交流。

2.出示P27第6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你准备怎样完成这张这张折线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独立完成P27第7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

一、教学目标:

1.利用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并掌握自然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2.在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和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与公倍数的方法;

3.掌握5、2、3的倍数的特征;

4.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能够根据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5.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认识质因数并学会分解质因数。

二、教学重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三、教学难点:

会找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教学课时安排:

13课时

课题: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0-P32例1~例3P32“练一练”P35练习五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正方形(或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同学们手里都有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

你能用这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用算式表达出你的拼法吗?

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拼法。

2.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算式和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摆法。

(1)学生可能会出现乘法和除法两种算式。

(第一种摆法把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四个算式都罗列出来)

4×3=126×2=1212×1=12

3×4=122×6=121×12=12

观察第一组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指出:

因为4×3=12,所以我们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同时板书:

因数、倍数)

你能根据6×2=12这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指名说一说)

12×1=12这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吗?

(每个同学在下面自由地说一说。

1.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

(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2.谁有特殊的例子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0×7=0。

在学生回答之后指出,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是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3.老师也写了一个算式,从这个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吗?

24÷8=3

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

二、找因数和倍数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1)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

(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2)交流找的方法。

方法1:

想乘法算式36×1=36,36和1是36的因数;

18×2=36,18和2是36的因数;12×3=36,12和3是36的因数;9×4=36,9和4是36的因数;6×6=36,6是36的因数。

方法2:

想除法算式36÷1=36,36和1都是36的因数;36÷2=18,2和18都是36的因数;36÷3=12,3和12都是36的因数;36÷4=9,4和9都是36的因数;36÷6=6,6是36的因数。

(在交流中学生很有可能不能说完整,而是通过互相补充得到36所有的因数)

板书:

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观察3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

(3)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

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4)试一试:

你能找出15所有的因数吗?

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5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你能找出16所有的因数吗?

找完后交流,说一说16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小结

2.3的倍数有哪些?

你能找一找吗?

(1)学生独立找3的倍数。

(2)交流方法、答案以及在找的过程中的发现。

(3)反思: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

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几?

你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吗?

小结

三、完成“试一试”。

四、完成“练一练”。

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掌握了哪些方法?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1-4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课题: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例4P33“练一练”P35-P36练习五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

从小到大写5个2的倍数,写5个5的倍数。

(汇报结果)  

2.75是5的倍数吗?

83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3.谈话:

你们通过笔算都能判断出哪个数能被2整除,哪个数能被5整除.想不想不用笔算就判断出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板书:

能被2、5整除的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

A. 1.练习:

写出20以内(包括20)2的倍数

  2.教师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讨论)

  3.引导学生明确:

 右边的数个位上是0、2、4、6、8.

  (教师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4.反馈练习:

  

(1)判断:

下面这些数能否被2整除.

  102、718、900、96、34

(2)学生相互举例并判断:

能被2整除的数 

B.1.写出40以内(包括40)5的倍数.

观察5的倍数(即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板书)

  3.判断: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

哪些能被5整除?

  60、75、106、130、521

  4.思考:

哪些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

(60.130)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

个位上是0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二)教学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1.教师提问:

谁能说说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双数和单数?

(从小到大举例说说)

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并板书: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2、4、6、8.10……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1、3、5、7、9……是奇数.

3.学生举例:

说明奇数、偶数.

4.判断:

0是不是偶数?

为什么?

总结:

因为0能被2整除,所以也是偶数.

三、组织练习

1.下列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52、77、124、501、3170、4296、6003

2.按要求将下面的数分类.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1)能被2整除的数:

(2)能被5整除的数:

(3)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3.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今后学习通分、约分、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五、作业

练习五第5-7题。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3-P34例5“练一练”P36“练习五”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重点:

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言:

2,5的倍数都有一定的特征,让我们很快就能作出判断,那其它数的倍数有特征吗?

比如,3的倍数?

猜一猜。

为了找得更清楚,我们用100以内的一个表格,把3的倍数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不要找漏了哟。

我们边找边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2、猜想3的这些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

超过100还有这个特征吗?

(学生可能会猜想:

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举例,验证:

13,16,19这几个数是3的倍数吗?

请检验一下。

(学生通过检验发现这两个数不是3的倍数)

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师适时调动学生:

你们任意报数,老师一口报出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试一试。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

1、分小组实验。

实验要求:

(1)在百数表中任意挑几个3的倍数,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看看各用几颗珠子。

(2)填好实验记录表

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4)交流、归纳:

是3的倍数的数,用的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

2、

(1)那么,猜想一下,不是3的倍数的数,所用算珠的颗数又会怎么样呢?

(2)实验验证,填好实验记录表:

不是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3.小结:

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3的倍数所用算珠的颗数正好是3的倍数。

下面,老师报数,你们在计数器上拨数,看看这个数要用几棵珠,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

29、45、351、67、284、96、132、256……

(多拨了几个数后,可能有的学生不用计数器拨,直接会判断了)

(2)教师故意追问:

你怎么不拨计数器也知道用了几颗珠子?

(引导学生发现,所用珠子的颗数,就是各位上数字之和。

(3)不用计数器拨,你能判断下面这些数是否是3的倍数。

54、49、114、163、2031

(4)现在,你们能说一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了吗?

学生归纳出: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

学生完成,师巡视,适时指导。

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56÷3342÷3567÷3802÷3

完成练习五第8-14题

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

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20□□123□5

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0567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与大家共享。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课题:

倍数和因数练习课

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6“练习五”第11-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不同题目的不同要求,对于写倍数的不同要求,要注意表达方法上的区别。

2.使学生按要求找出相应的数,初步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不明确提出概念)。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有可能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按要求找出倍数、因数(注意表达方法的区别)

教学难点:

让学生按要求找出倍数、因数(注意表达方法的区别)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纸

2.学生课前沿100米跑道走一走,体会100米的实际长度。

3.目测教室、校园、篮球场、足球场的长和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12×3=36

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提问:

36除了是12和3的倍数,还是谁的倍数?

你是怎么想的?

2、2、3、5的倍数的特征各是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12和3是36的因数,36是12和3的倍数

思考、交流:

36还是1、2、4、6、9、18和36的倍数……

二、基本练习

1、P36练习五第11题

3×4=1212÷4=312÷3=4

3×6=1818÷3=618÷6=3

4×9=3636÷9=436÷4=9

2、P36练习五第12题

5的倍数:

3065345

2的倍数:

3048102

3的倍数:

273048102147345

2和5公有倍数:

30

3和5公有的倍数:

30345

2和3公有的倍数:

3048102

2、3、5公有的倍数:

30

3、拓展练习

1、P36练习五第13题

(1)题只能填“0”

(2)题先考虑满足“2的倍数”初步确定个位上数是02468,再依据3的倍数的特征从中选出合适的数:

240、246、372、378

第(3)题思考方法同

(2)符合要求的数:

105、210、240、270、225、255、285

2、P36练习五第14题

3、出示题目

指名汇报,根据回答板书连线

提问:

哪几个数比较特别?

特别在哪儿?

结合回答共同小结:

一个数的倍数有可能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因数也有可能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四、思考题:

出示题目:

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

这个数可能是几?

提问: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交流:

可以先找出40的因数1、2、4、5、8、10、20、40,再从中找出5的倍数;或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一些5的倍数5、10、15、20、25、30、35、40、45……,再从中找出40的因数。

符合要求的有:

5、10、20、40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复备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