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形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639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地形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质地形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质地形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质地形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质地形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地形专题.docx

《地质地形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地形专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地形专题.docx

地质地形专题

三、地质地形专题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渍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

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出山口处、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内力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的火山

⑴地形成因分析:

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⑵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例1: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例2: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例3: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冰川作用金字塔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遭破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风化与风蚀作用

类比:

长城西段多年来不断遭受着破坏,自然原因主要是:

风化与风蚀作用

板块运动与地貌

边界类型

示意图

形成地貌

实例

生长边界

海岭、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红海

消亡边界

碰撞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山脉、高原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

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

大洋中脊、岛弧、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

俯冲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俯冲角小

海岸山脉、海沟

安第斯山、秘鲁、智利海沟

俯冲角大

陆缘岛弧、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

⑺板块边界: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例:

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

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例4: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落基山: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

安第斯山: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易与落基山混淆)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例5:

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

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例6:

东南亚(马来西亚)多火山地震,原因: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

例7:

地貌倒置的产生:

①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成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称为山岭。

⑶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

亚 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 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

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⑷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④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

恢复植被

⑸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⑹地质构造应用:

①背斜:

a.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b.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c.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

②向斜:

a.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b.水库坝址选择点。

③有色金属:

内生矿床(岩浆岩)

⑻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成因:

①地质条件:

石灰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岩性纯,空隙、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②气候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③生物条件:

湿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地质地形专题练习

图1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1.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2.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I、IIB.III、IV

C.I、IIID.II、IV

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结果

下图中的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

 

4.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温和多雨②植被具有耐旱特征③雨热同期④适宜生产柑橘、葡萄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16—17题。

6.下列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火山

B.在甲村地层中能找到大理石矿床

C.甲村可能有温泉

D.甲村的地层中不能找到化石

7.下列地点中可能依次钻探到石油和承压水的是

A.A和B处B.B和A处

C.甲和B处D.A和甲处

下图Ⅰ是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示意(局部),图Ⅱ是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

读图Ⅰ、图Ⅱ,完成9-11题。

8.甲河段北岸的流水作用表现为

 A.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大B.侵蚀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小

 C.堆积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大D.堆积作用为主,河床横向坡度小

9.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10.关于甲水文站径流特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湖泊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B.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一年中从不间断

C.从1月到7月,各月径流量逐月上升   D.从7月到10月,各月径流由三种水体构成

图3是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

(1)-

(2)题。

 

11.该剖面经过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山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因而林带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B.乙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该地南部由于地势较高,冬、夏季风不能到达

  D.丙山区盛产石油、黄金等矿产

12.该剖面经过地区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资源丰富,如北部地区的化石能源,南部河谷地区的水能资源

  B.乙地区由于热量充足,灌溉条件好,是种植棉花、小麦、柑橘的理想地区

  C.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山地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该地北部的农业特色

D.共同面临土地的荒漠化和土壤的盐碱化等环境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据此回答9—11题。

 

13.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

C.震源较沽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

14.地震发生过后()

A.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渐高B.北京昼长逐渐增长

C.南极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5.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

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

 

16.图中板块共有()

A.1块B.2块C.3块D.4块

17.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B.非洲东部C.太平洋西岸D.大西洋西岸

 

历年高考真题演练

13.(2004年文综全国卷Ⅱ)(36分)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6分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12分)

 

14.(08四川36)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15.(09年全国卷Ⅱ第36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选择题

1-5ADCDA6-10CBADD11-15BADBD16-17CC

13.

(1)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纵裂分布

(2)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14.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15.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背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亚洲沿40°N的剖面示意图

亚洲沿100°E的剖面示意图

欧洲沿50°N的剖面示意图

欧洲沿10°E的剖面示意图

非洲沿赤道的剖面示意图

非洲沿20°E的剖面示意图

北美洲沿40°N的剖面示意图

北美洲沿90°W的剖面示意图

南美洲沿23.5°S的剖面示意图

南美洲沿60°W的剖面示意图

澳大利亚大陆沿23.5°S的剖面示意图

澳大利亚沿140°E的剖面示意图

南极洲沿60°W~120°E的剖面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