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558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docx

《父亲树林和鸟》优秀教案8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2《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

《父亲、树木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在理解、评鉴中感受父亲知鸟爱鸟。

3.了解课文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开门见山后具体表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评鉴中感受父亲知鸟爱鸟。

2.了解课文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开门见山后具体表现的写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明确主题,初步感知课文

1.由“父亲树林鸟”组题,质疑。

2.找出概括句: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抓住“一生”“最喜欢”朗读理解。

3.父亲爱鸟有何体现呢?

咱们一起走进课文,轻声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①生读书,师巡视

②你认为文中哪里体现了父亲爱鸟?

【设计意图:

叶圣陶先生曾说: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思有路”是文本的结构逻辑,“识斯真”是阅读的认知逻辑。

教学逻辑应是“文本结构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在统一。

学生在阅读时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深悟”这样一个过程。

这篇课文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所以,在设计上我遵循这一结构特点,质疑课题之后,即让学生通过检索,找出中心句,通过语义重音的朗读,让学生敏锐感受到父亲对树林、鸟的喜爱。

再自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和这种喜爱。

板块二:

理解评鉴,感受父亲“知鸟”

4.喜欢就会了解,比如父亲对黎明时鸟的习性就非常清楚,同学们找出来读读。

①朗读体会“有。

②了解黎明时鸟的习性,理解“舒畅”

③鸟味由什么组成?

(热气、露水和湿气、呼吸)

④质疑、评鉴

老师在读这几句话的时候,发现它的标点很奇怪,同学们也仔细看看哪里奇怪,为什么呢?

合在一起作为一段更好,还是原文更好,为什么?

(分开写有什么好处呢?

⑤配乐朗读

你看,黎明的树林里,小鸟们都醒了;你闻,有鸟味吗——

⑥判断

如果说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同意吗?

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如果说,前面学生的初读感受是教学的起点,深入理解父亲对鸟的熟悉、了解、喜爱是这一板块教学终点的话,以下几个步骤就是教学活动台阶。

1.在理解“热腾腾、喙、舒畅”等词语的基础上读懂句子,了解鸟的习性,并能概括鸟味从何而来。

2.在此基础上,关注表达形式。

从引号用法入手,引导学生评鉴,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父亲对鸟习性的熟悉,介绍的清楚。

3.综合概括,整理语言,能有理有据作出判断。

通过几个活动台阶,学生对父亲“知鸟”呈现逐步深入的过程。

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体验由读到评,依读来评,初步“学会判断”的过程。

板块三:

理解运用,感受父亲“寻鸟”的细致

5.也有人说“父亲善于观察”,同意吗?

①判断需要依据,别着急,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不出声,静心阅读2~11段,用“——”画出能体现父亲善于观察的语句。

②理解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③写父亲专注投入的还有哪句?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读好长句子

b.理解“凝神静气”

c.去掉“像树一样兀立”好不好?

④父亲是朝怎样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理解“幽深”“雾蒙蒙”

⑤我有没有望见鸟,闻到鸟味?

从哪儿看出来的?

找出来,读读

“并没有……鸟叫。

”——“茫茫然”

“我仔细……叶子。

“我只闻到……气味。

谁能把我的表现连起来说说,同桌一起练练。

出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我只看到的的,没有看到。

小结: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⑥“父亲善于观察”?

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和上一板块相似,通过自读,理解词语,读懂句子,感受父亲观察细致,再到作出判断,层层递进。

不同的是:

1.既通过“父亲突然站定……闻了又闻。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父亲。

”两句感受父亲观察的专注、细致,又通过与“我”的表现对比,感受父亲会观察有发现。

并以此判断父亲善于观察。

2.感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积累新鲜的表达方式】

板块四:

小结,质疑

6.小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7.课文写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快速默读19到23自然段。

质疑。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8《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部编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饶、优”等9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参”,会写“优、淡”12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来写西沙群岛的。

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西沙群岛优美景色的语句。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揭示文题(用时:

5分钟)

1.出示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和中国地图。

教师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2.揭示文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

文题的中心词是什么?

从文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质疑问难:

你想知道什么?

1.

(1)欣赏图片,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观看地图,听老师讲解。

2.读题、审题:

文题的中心词是“西沙群岛”,从文题中我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3.根据文题提出问题。

1.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让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进行介绍。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用时:

15分钟)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重点词语,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通过读文,引导学生交流: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

5.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1.采用朗读和自由读的形式,熟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怎样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运用巧记来辅助记忆“瑰、岩、粪、辈”这几个字的字形;运用形声字识字法来记忆“饶、优”。

强化记忆“瑰、饶”的读音。

(2)学习多音字“参”。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

3.默读课文,说一说西沙群岛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美丽、富饶、海水五光十色、鸟多……)

4.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海水、海底、海鸟)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1.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2.教师重点指导“海参”的“参”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ēn,不要读成cān或cēn。

三、细读课文,体验情感(用时:

7分钟)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海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来感受海水的美。

再启发学生说出一些形容颜色多的词语。

3.引导学生通过读文,设疑:

这么美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的句式把原因说一说。

1.读第2自然段,欣赏海水的图片,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受海水的美。

 

2.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海水的美。

说一说形容颜色多的词语。

3.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的句子。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教师可以尝试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海水,并讲解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加深印象。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优、淡、浅、错、虾、挺、鼓、数”。

2.指导学生观察以上要求会写的字,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描红、临写。

3.重点指导“挺、鼓”的写法。

4.展示、反馈、纠正。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

2.观察并交流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的注意事项。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描红并临写生字。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的不足,并改正。

1.要注意个别生字的书写笔顺,如“挺”的笔顺。

2.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书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要注重展示反馈,在不断修正中提高书写能力。

五、总结收获,完成积累(用时:

3分钟)

1.引导学生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

1.畅谈本课所得。

2.完成背诵内容。

  在总结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学法:

先默读;再讨论,画出语句;最后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用时:

3分钟)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能说说西沙群岛的海面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引导学生在文中发现:

西沙群岛不但美丽,而且富饶。

引入新课:

西沙群岛的海底、海鸟又是怎样的呢?

1.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海水的美丽。

2.自由读文,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

  上课伊始,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用时:

20分钟)

1.学习第3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

这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2)组织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海底有哪些动物?

有什么特点?

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3)课件出示海底动物的视频。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文,提问: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2)引导学生读文思考:

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

又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

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再读第4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并说明理由。

3.学习第5自然段。

(1)组织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思考:

主要写了什么?

写出了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栖息”“堆积”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文,引导讨论:

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天下”的?

4.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并知道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5.回顾感悟。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领悟作者的情感。

6.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或丰富的物产介绍给小组成员。

1.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结合自学提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然后汇报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3)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动作、形态等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

(1)读文,概括出课文是从鱼的数量和种类两方面来介绍鱼多的。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从“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可以体会到鱼的数量多、种类多。

(3)找中心句,说理由,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读出鱼的数量之多。

 

3.自学课文,回答问题。

(1)第5自然段写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此段写出了西沙群岛鸟多的特点。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讨论学习。

(第5自然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后写了树多——鸟多——蛋多——粪多。

4.读文,找关键句子,体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5.回顾全文,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小组合作,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把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或丰富的物产介绍给小组成员。

1.本课有许多需要理解的词语,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理解。

如“绽开”和“蠕动”两个词,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珊瑚”“海参”“大龙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讲一讲自己眼中的海底世界。

 

3.学习第4自然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并思考:

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4.“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要侧重训练相关内容来突出重点。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岩、厚、宝、贵”,演示笔顺。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相机检查书写,强调易错点。

4.书写展示。

1.观察写法,随演示书空。

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临写。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的不足,并改正。

  要引导学生写好关键笔画,如“贵”中间的横要长而直,上面“中”的竖要短一些。

四、自主积累,仿写练笔(用时:

7分钟)

1.组织学生背诵第2~4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后小练笔内容及图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2~4自然段。

2.小组交流,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一段话。

  写小练笔时,教师可提示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

22父亲、树林和鸟

文本分析:

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全篇并没有直接写父亲怎样喜欢鸟,而是通过父子俩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逐渐凸显父亲的形象。

课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连用多个修饰词,使表达的感受更为丰富。

教学设计时,需强调“感情诵读,感悟熏陶”这一教学理念,紧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一中心,品味细节,以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和知道鸟何时最容易受到伤害、懂得鸟的安危的言行为依据划分层次、组织教学。

要通过描写树林环境的语句、“我”与父亲的对比、“我”最后的心情等,深化对父亲形象的认识。

要在诵读和品味中激发学生担忧鸟类的命运及爱鸟、护鸟的情感,领会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句的表达意义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句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丰富和生动。

2.理解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引导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理解难懂的词语。

1.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课文里有哪些人物,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等问题梳理课文脉络。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激发兴趣。

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自然界中的许许多多的事物同样有自己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同学们回忆回忆,还记得哪些关于鸟儿的成语或诗句?

2.教师过渡,引出课题。

过渡:

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关于鸟儿的词语和诗句,真棒!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体态玲珑,叫声动听,十分惹人喜爱。

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结识一个特别喜欢鸟儿的人,他就是作者的父亲。

3.出示课题,质疑课题:

“父亲”“树林”“鸟”三个词并列,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1)父亲在树林里看鸟。

(2)父亲保护树林和鸟。

(3)父亲在树林里寻找鸟儿……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过渡:

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看看父亲和树林、鸟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识字的方法。

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2.学生自学过后,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神静气舒

深茫茫然

热腾腾

(2)指导归类识字。

◆部件归类:

昔:

猎(猎人)借(借用)惜(珍惜)错(犯错)

及:

吸(呼吸)汲(汲取)极(北极)级(年级)

◆部首归类:

月:

膀(臂膀)朋(朋友)服(衣服)脑(脑袋)

腰(腰腹)肚(腿肚)

(3)自主朗读。

自由读,开火车读。

(4)识记、拓展词语。

①单独出示一组词语。

(雾蒙蒙热腾腾茫茫然喃喃)

②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③仿说词语。

ABB式:

凉丝丝冷飕飕热乎乎灰蒙蒙白茫茫

血淋淋湿漉漉静悄悄亮晶晶

AAB式:

飘飘然欣欣然呱呱叫蒙蒙亮团团转

溜溜转喷喷香点点头摆摆手

AA式的象声词:

哗哗呼呼咕咕嘶嘶咚咚隆隆

嗡嗡喳喳啾啾嘤嘤

3.指名分段接力读课文,随文正音,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1)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2)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3)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些了解了。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

你们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1.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画出句子。

(默读时做到:

用眼睛看,用脑思考,动笔勾画)

2.学生汇报。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句子。

预设:

你重读的词语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读?

强调“一生”“最”,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4.教师小结,继续引导学生勾画文句。

小结:

我们把这种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叫作什么句?

(中心句。

)请大家再从文中找一找,你还发现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热爱?

5.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读出了什么。

6.汇报展示。

教师相机展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初步朗读感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

……

小结:

从课文的第3、6、8、10、13、14、15、16、17、18、20自然段,都能感受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7.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过渡:

图上有什么人?

(父子俩。

)图上还有什么?

(树。

)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他们正注视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似乎正在交谈。

)你觉得他们在看什么?

(树上的鸟。

)画面上有鸟吗?

(没有。

)是啊,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我们刚刚读了文章也知道,连作者都没有看到一只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可是,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竟然能发现鸟儿,这恰恰说明了他对鸟儿是多么熟悉、多么喜爱啊!

你们看,不仅从课文中,通过一张插图,我们也能感知这份深情。

8.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注意人物的衣着,介绍作者牛汉。

预设:

插图中,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反映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

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作者小时候的事情,继而出示作者简介。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更多有关作者的资料。

牛汉(1923—2013)出生于山西省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

原名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

当代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彩色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散文集《萤火虫》等。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

(1)说一说: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明确:

“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

“雾、蒙、总”都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2)看一看:

关键笔画的写法。

[雾]雨字头的四点方向基本一致。

“务”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鼻]“自”与“田”要写得宽扁,“田”比“自”稍宽。

“”的长横最长,竖撇与短竖落笔在同一水平线,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吸]口字旁偏小,低于“及”起笔的宽度,与“及”的长撇互相穿插。

“及”第二笔横折折撇的“撇”要稍弯于第一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翅]“支”的捺要稍平,向右舒展,托住“羽”。

“羽”的顶部与“支”的横大致在同一水平线。

(3)写一写:

老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4)对一对:

和课本对照一遍,写得不好看的地方,在下一遍中及时纠正。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五、小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也知道了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来写的,那么为什么说他最喜欢树林和小鸟呢,有哪些行为表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今天这堂课,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针对识记生字、朗读课文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收获。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2.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句所表达意义的丰富性,能简要说出对这些词句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1.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课文语言的丰富和生动。

2.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引导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朝向鼻子总是抖净露水湿气呼吸猎人翅膀沉重黎明

舒畅幽深兀立雾蒙蒙茫茫然热腾腾一瞬间凝神静气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过渡: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这样的句子是中心句。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课文内容写具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