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任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488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德育任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现代德育任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现代德育任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现代德育任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现代德育任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德育任务.docx

《现代德育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德育任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德育任务.docx

现代德育任务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

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是品德行为的主体。

德育活动是教育者用以影响、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中介手段,包括德育任务的制定、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途径的实施、德育方法的选择等。

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以道德意识为主导的阶段(7—12岁),属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

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交替主导的阶段(12—18岁),属于思想品德形成的过渡阶段;

以政治为主导的阶段(18—25岁),属于思想品德成熟阶段。

二、现代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德育任务的制定、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途径的实施是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1.现代德育任务

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工作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

我国德育的基本任务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2.现代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3.现代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具体活动渠道和场所。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传媒

三、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学生品德形成中的知、情、行的对立统一

所谓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对立,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是指知、情、行之间的对立、不适应

“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知”“行”脱节“情”“行”脱节

另一方面是知、情、行各要素之间发展方向与水平不适应。

发展方向指各要素的内容、性质;

发展水平指各要素发展的程度。

从理论来讲,正是对立性,促进了学生品德的发展,即不断从不平衡到平衡,由不适应到适应,这是品德形成中的矛盾运动。

所谓学生品德形成中的统一,是指知、情、行在品德形成中既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又是一个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整体。

一方面,知、情、行无论哪个环节发展不好,都将影响其他几个因素的顺利发展。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它们的和谐发展,才保证了品德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3.现代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一方面,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主体作用。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反复的过程——曲折中前进,斗争中成长

5.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可控性

德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过程。

不可控性

一方面,在德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对学生盲目的、自发的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不是消极的容器、被动的客体,而是具有一定思想、情感、个性的积极、能动的主体。

第三节现代德育方法

概念

现代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它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说服教育法

概念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

种类

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

灌输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报告等形式,系统地讲授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

这种方法多用于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和德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解决学生“懂不懂”的问题。

疏导指教师通过讨论、对话形式,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旨在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

要求

首先,应注意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

◆再次,说服教育具有情感性。

2.榜样教育法

概念

榜样教育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

作用

榜样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抽象的道德标准的具体化、形象化和人格化。

榜样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有着示范、引导、激励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

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

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消失。

要求

首先,要为学生选好榜样;其次,要善于向学生宣传榜样;第三,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榜样;第四,教师要注意以身示范。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

种类

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人格感化是教育者以自身的人格威望及其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期望来对学生进行陶冶

环境陶冶是利用美化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美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风等或创设各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

艺术熏陶是运用文艺的教育作用进行陶冶。

要求

一方面,要精心选择与创设陶冶情境。

另一方面,陶冶教育要持之以恒。

概念

自我修养法是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一种德育方法。

自我修养的方式

“自知”与“自反”,能唤起学生自我修养意识的觉醒,是学生自我修养过程的自动力和催化剂。

“内省”是学生自反自省。

“躬行”则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品质。

“慎独”即加强道德自律,培养自我监控的能力。

要求

首先,要扶志养气。

就是强调道德修养中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其次,是锻炼意志。

第三,改过从善

5.学校心理咨询法

概念

学校心理咨询法在德育中是指学校中富有经验的咨询员对学生开展咨询,缓解他们的心理紧张,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其品德的正常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预防和矫治。

预防,是通过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适应力的方法;

矫治,是帮助有不良品德心理的学生分析不良品德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为他们提出矫正措施的方法。

要求

首先,要坚持保密性原则。

其次,要坚持关系平等原则。

第三,坚持价值中立和心理疏导原则。

6.品德评价法

概念

品德评价法是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以督促其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

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成长记录袋。

奖励是对学生品行的肯定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继续发扬其积极因素。

惩罚是对学生不良品行的否定性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其消极因素

评比是奖励先进,督促落后的措施。

操行评定是在一定阶段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所作出的全面评价,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成长记录袋主要是通过搜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材料,以此来评价和督促学生的品德发展。

要求

首先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其次,要坚持发展性原则

第三,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原则。

第十章

第一节我国班主任制的演变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是学校管理的骨干力量。

一、训导制

中国古代教育重视训导。

孔子不仅“管教”,更重“管导”;

隋唐以来,最高学府国子监中皆设有“监丞”一职,而府、州、县学又专设“训导”一职,其职责即专事训育。

明、清国子监中又专设“绳愆厅”,由监丞主事,更加强化了训导的职能。

二、级任制

1862年京师同文馆——帮提调1878年张焕伦正蒙书院——学长,斋长,班长清朝末年——监学,教习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即寅卯学制)采用级任制——监学,舍监

1932年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级任

三、导师制

1938年3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将级任制改为导师制,导师由校长聘请。

四、班主任制

解放区是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了《小学暂行规程》和《中学暂行规程》,班主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班主任制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始普遍施行。

第二节班主任工作及其开展

一、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一)班主任的决策性工作

性质和特点

班主任的决策性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部分,是对学生和班集体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所作出的规划和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方法等等,具有预见性、规划性、调控性等特点。

工作内容

①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对班集体在一定时期中的发展作出规划,并在相应的发展阶段中制订出所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如制订班集体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规划,制订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具体任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等等。

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作出预测,并制订出对学生发展所应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如对新生入学、青春期的困扰、学生早恋等问题作出预见性的决策,对学困生进行深入了解并制订出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等等。

③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进行自我调节等,如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不同学年段的衔接过渡,尽快适应不同学年阶段的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以及学习方法等等。

(二)现代班主任的协调性工作

班主任的这部分工作应符合合力性原则,它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种内外部因素以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及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其空间特征,又可分为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等不同类型。

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

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强调的是校内与校外的空间特征。

内部协调工作包括跟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科任教师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外部协调工作包括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社会上的教育力量,跟学生家长保持沟通、联系等。

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

纵向协调与横向协调强调的是校内的空间特征。

纵向协调是指班主任跟年级组、学校各行政部门等的协调性工作,是班主任向上沟通的途径,保证班主任工作跟学校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以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

横向协调指的是班主任跟同年级各科任教师、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方面的协调工作,这种协调有助于加深对本班学生的全面了解,统合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着重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和合力性原则,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三)现代班主任的常规事务性工作

这部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杂的部分,包括处理班级中各种杂事,组织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等。

这一部分工作,又可以分为常规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两类。

常规性工作是学校每一阶段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学期始末的教育,组建班委会,组织考试,组织各种节日的庆典活动,开展各种比赛,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等等。

常规性工作具有周期性、计划性等特点。

事务性工作是指非预期出现而需要加以处理的各种事情,如组织学生完成学校各部门临时指派的任务,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

这些工作,都是不定期出现的,具有临时性。

二、现代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班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

了解学生的方法

(1)资料分析

资料包括学籍卡、学习成绩统计表、毕业生登记表、学生的健康卡等等。

如果能查看原班主任的工作手册或上一学期的学生手册当然更好。

班主任要用辨证的观点看过去。

(2)观察

应该对平时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人际交往、做事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积累第一手材料。

重视捕捉学生个性中最典型的、最有代表性的品质表现。

谈话的方式

一是商讨式谈话。

这要求班主任以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以商讨问题的方式跟个别学生谈话。

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而采取的。

二是点拨式谈话

这种谈话要求班主任用暗示手段,或借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简明有力的语言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

这种方式适用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独立感受性强,比较敏感,外界稍有刺激信号,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三是批评式谈话。

这要求班主任用尖锐的语言、激烈的语调、严肃的态度来跟个别学生谈话。

这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

四是突击式谈话

这种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他们不肯轻易认错,事后矢口否认,或搪塞掩盖,或转嫁他人。

五是渐进式谈话

这种谈话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在同其谈话时,语言稍有不慎,他们轻则沉默抗拒,重则寻死觅活。

这种谈话要求班主任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地安排谈话内容,谈话要适可而止,分步进行,逐渐将话题引向他的心灵深处。

谈话过程的注意事项

一是要把握好谈话的时机。

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选择最容易发生作用、产生效果的时刻,这是取得谈话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是在谈话的过程中,面部表情要丰富。

三是谈话的态度要真诚。

只有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谈话,才能让学生产生真挚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才能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防御、紧张、恐惧以及对立的心理状态,才能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感受,使谈话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是要掌握适度的谈话分寸。

(4)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的注意事项

一是家访前要认真准备;二是把握好家访的时机;三是家访时应尽量让学生在场;

四是跟家长谈话时要讲究语言艺术。

(5)日检册(“班级日志”)。

日检册包括日检表、各周日检评估成绩表、期中和期末日检成绩表、学生在校表现日检情况统计表等。

日检内容主要包括每个学生思想品德、出勤、学习、劳动、纪律、卫生以及音、体、美等方面的表现情况。

检查时间范畴主要包括自习时间、授课时间、课间时间、上操时间、午休时间。

(二)加强跟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每位学生的发展

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关爱、欣赏和信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反之,学生心理处于自卑、消极等不健康的状态,这无疑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调查结果

有54%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跟他们倾心交谈,有48%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了解他们的忧虑与不安,有4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私的老师,有38%的学生认为老师常让他们感到紧张与不安。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确立师生平等观念,重学生人格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其正确的方面。

2.跟学生开展对话,加强跟学生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应经常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状况,注意学生的言行动向,善于抓住苗头,当学生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尚在萌芽状态时,就应及时加以提醒制止,切实做到禁于未发,防患于未然。

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一方面进行严肃的批评,提出制止错误的具体要求;

另一方面,要进行启发诱导,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事例来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危害性和及时纠正错误的重要性。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

3.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关爱的策略

一是渗透性策略渗透的方法有多种,最主要的有目标渗透与过程渗透。

二是生态性策略

首先,要求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在学校中的现实生活情况,关注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其次,要求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以人文关怀构建校园文化,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最后,要以博爱之心,营造生态环境。

三是仪式化策略。

仪式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而固定下来的、体现某种道德精神的礼仪活动,它对人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

四是随机性策略。

儿童在社会情境中的许多自发的适应性行为,并非教育者的有意设计,但当这种自发的适应性行为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结合具有教育意义时,个体便无意识地进入教育情境,处于一种教育需要状态。

这是一种教育的最佳点,敏锐地捕捉这一契机,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能。

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及生活困难学生更应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对其闪光的地方加以赞扬褒奖,引导激励学生去不断获取成功,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助于他们的发展与进步。

三)选拔培养好班干部

班干部的地位

班级的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好的班干部应具备的条件

一是思想品质好;二是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三是能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四是有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五是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如何培养班干部呢?

其一,要大胆使用其二,热情支持。

对学生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小心扶植;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联系班级的纽带,起到助手的作用。

四)加强跟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

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尊重科任教师,帮助他们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联系,注意倾听科任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五)营造良好班风

班风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作用下由全班同学共同营造形成的,班风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乃至对学校的校风产生一定影响。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

1.抓好学风建设

学风就是班级工作的“支撑点”,只有把学风建设好,在班内形成一种认真、虚心、勤奋、刻苦的学习风气,使全班同学心往学习上想,劲往学习上使,才有利于做好全面工作。

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分数观、成绩观。

二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方法。

三是组织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比学赶帮超的过程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

《班级公约》、《班团干工作守则》、《班委主要职责》、《教室卫生值日制度》以及《关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定原则》等。

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一旦制订,就应严格执行,对违纪者要一视同仁,合情合理,不偏不倚。

要注意从小事情抓起,对影响班风的大事情更要及时、慎重处理。

另外,在执行时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具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味地死搬硬套规章制度。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尽量避免点名批评和公开处理,要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真正能认识错误,以免引起同学们的不满和反感。

3.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引导,在班上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合作互助、诚信守时的健康环境,并以之为标准来衡量是非曲直,逐步在班内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4.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可利用教室四周的墙壁及外面的走廊,设立文学、绘画、书法、手工艺等作品展览以及黑板报等宣传园地,展示学生们的各种作品,宣传班级里涌现出的各种好人好事。

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学校广播室、校刊以及外界投稿,及时报道校园新闻,宣讲科普知识,展示学生的才能。

(六)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班主任既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又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教师对孩子的要求。

加强跟家长联系与沟通的途径

一是家访;二是开家长会;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四是书面联系;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接待家长来访,举办家长学校,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跟家长保持联系。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制度与管理

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

一、现代教育制度概述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含义

制度

制度,究其实质,是一种规范体系,它以规则的形式限定着特定社会群体的基本关系,使之有序化和组织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体系。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其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定型化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模式。

教育制度分为

宏观层面的国家教育制度中观层面的学校管理制度微观层面的教学制度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演变

1.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学记》: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

《《学记》: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基础教育,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与结合高等教育多样化与综合化成人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学制作为规则体系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衔接关系。

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被称作正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体部分。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

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三种形双轨单轨分支型学制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从结构上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学校和各类学校相互交错组合,构成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网络化结构。

以美国现行学制为例来说明纵横学校系统的构成。

见图10-1。

(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1.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是清末民初从西方引进的,大体说来,从引进到发展到基本定型,先后经历了晚清的“癸卯学制”、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的“壬戌学制”三个发展阶段。

“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

见图10-2。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清末“癸卯学制”进行了较大的变革,颁布了“壬子癸卯学制”。

1922年,当时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参照美国学制提出了新的学制改革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