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465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docx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

盐环定扬黄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

盐环定扬黄工程自1993年运行以来,截止2011年累计引水量7.7亿立方米,最大引水流量9m3/s,年引水天数140天左右。

受水区涉及三省四县三区,包括陕西定边县、甘肃环县,宁夏盐池县、同心县、利通区、红寺堡区、太阳山工业园区,2003年以前用水全部用于农业灌溉,2003年向陕西定边城镇生活供水,2007年向太阳山工业园区工业供水,目前工程用水结构已由单一的农业用水向工业、城镇饮用水、生态、灌溉等多领域发展。

1.宁夏受水区用水单元

1.1灌区灌溉面积及灌溉用水

截止2011年,盐环定扬黄工程宁夏灌区主要由盐池灌区、韦州灌区、利通区灌区、红寺堡区灌区、水利基地共6片组成。

实际灌溉面积为23.5万亩。

其中盐池灌区19.6万亩,韦州灌区1.0万亩,利通区灌区1.6万亩,红寺堡区0.3万亩,水利基地1.0万亩。

(1)盐池灌区:

初设规划灌溉面积14.7万亩。

根据水利厅在2003年6月《自治区水利厅关于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宁夏调整灌区建设方案的批复》同意将原分配给同心韦州灌区的2.0立方米流量全部调整给盐池县,在盐环定扬黄工程八干渠以后开发净灌溉面积4.9万亩。

2007年盐池县根据文件批复,在盐池县境内八干渠以后开发灌溉面积4.9万亩的土地。

现已全部开发完毕。

目前,盐池县总共开发灌溉面积19.6万亩。

近三年年均需水量5000万m3左右。

(2)韦州灌区:

初设规划灌溉面积5.66万亩,实际开发面积1.0万亩。

2003年根据宁水计发〔2003〕43号文件批复,将韦州灌区调整到了红寺堡灌区,由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红四干渠供水,将原分配给同心韦州灌区规划的引水毛流量2.0立方米/秒调整至盐池灌区,但至今红寺堡扬水工程还没有给韦州灌区的1.0万亩灌溉,仍由盐环定扬黄工程韦州干渠供水,近三年年均需水量620万m3。

(3)利通区五里坡灌区(原属灵武市)

原初设受益范围中没有包括该地区。

根据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李成玉同志1992年《盐环定扬黄工程配套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纪要》中确定的:

“盐环定扬黄工程二干渠两侧要先行开发利用,灵武县开发1万亩”精神,原灵武县在二泵站建成五里坡灌区1万亩,2010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归利通区管辖。

因无供水指标,供水主要以调节干渠水量为主。

受东干渠水位及系统级间机组匹配运行影响,配水难度较大,年用水量300万m3。

(4)红寺堡区白塔水受水区

2010年,因自治区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将原属灵武市的白塔水灌区划入红寺堡区管理,灌溉面积3000亩。

近两年,年均用水80万m3。

红寺堡区水务部门目前还未直接介入灌区管理工作,灌区供用水体制不畅。

(5)水利基地受水区(盐环定扬水管理处)

在灵武县开发五里坡灌区的同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在二泵站两侧沿线灵武市境内划拨土地1万亩,供盐环定扬水管理处开发建设生产生活基地,并办理了土地证,现在已经开发面积近万亩。

年用水量500万方。

1.2刘家沟水库工业用水

太阳山工业园区的供水主要由太阳山水务公司承担。

太阳山水务公司刘家沟水库于2007年10月建成并供水,一期工程设计年供水量1825万m3,二期工程设计年供水量3650万m3.2011年,蓄水量突破1000万m3。

主要供给太阳山工业园区的工业、生态和城镇及盐池县城乡人畜用水。

但用水指标和水权尚未明确。

1.3环定扬黄工程宁夏受水区新增用水项目

1.3.1花马池生态用水项目

从2008年开始,盐池县在位于县城以南6公里处花马池开挖湖面,实施生态用水项目,已经开完湖面2454亩,从盐池专用三道井支渠补水,设计流量为0.5m3/s。

该工程目前与生态移民或高效补灌用水相结合,花马池生态湖每年补水量为360万m3左右。

1.3.2.新增的生态移民项目和高效节水补灌项目用水

(1)盐环定扬水工程受水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共两处:

一处是利通区五里坡生态移民项目区,另一处是盐池县十六堡移民新村安置区。

利通区五里坡生态移民项目区位于盐环定二干渠西侧6+500处,规划安置移民1100户,5500人,开发土地6864亩(其中高效节水农业5500亩,防护林1364亩)。

年设计用水量123.9万方,用水量通过对利通区扁担沟镇沿东干渠6个小扬水泵站控制的40条支斗渠砌护和田间工程措施解决,2012年4月19日开始蓄水;盐池县十六堡生态移民安置区位于盐池县花马池镇十六堡村,规划安置移民304户1062人,开发节水灌溉面积1430亩,设计取黄河水量18.4万方,所用水量指标在盐池县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中调剂。

2012年4月21日,项目区实现供水。

(2)高效节水补灌项目。

从2008年水利厅开始实施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项目。

盐池县在受水区发展了9.1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08万亩,特色农业7.05万亩。

盐环定扬水灌区新建延伸4片供水工程,发展补灌面积6.74万亩。

年需水量设施农业需要毛用水量123.14万m3,特色农业275.49万m3,总用水量398.63万m3。

这些用水量在盐环定扬水灌区盐池灌区内部挖潜解决,不新增扬黄水量。

2.甘肃环县受水区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甘肃环县专用工程是解决环县北部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在盐环定扬黄工程“86”规划方案中,分配给甘肃省流量为2m3/s,设计供水时间为157d。

扣除输水损失后,共用工程与环县专用工程分水点实际分水流量为1.8m3/s,年分配水量2341万m3,其中灌溉用水2030万m3,人畜用水量311万m3;专用工程总体规划解决环县北部9个乡镇及环县县城18.9万人,31.38万头羊畜的饮用水问题。

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规计[2009]96号《关于陕甘宁盐环定扬黄续建共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文件中,确定了共用工程向甘肃省专用工程的供水规模:

2015年引水量2314.68万立方米,2020年引水量2740.32万立方米;2015年供水量2083.21万立方米,2020年供水量2466.29万立方米。

2.1甘肃环县专用工程建设情况

甘肃环县专用工程于1992年7月开工建设(即一期工程),从宁夏盐池县李家大庄村(共用工程十干渠94+836处)接水,设计引水流量1.8m3/s。

经过10年建设,于2002年7月竣工。

完成投资9947.65万元。

共建成引水干渠28.12km,其中压力管道6.85km、隧洞10.29km、箱涵4.5km、倒虹吸2.3km、明渠3.86km、渡槽320m;泵站5座,总扬程287.486m,泵站总装机容量8009KW,35KV变电所2座,35KV输电线路25km,10KV输电线路6.56km,通讯工程29km和甜水堡灌区3条支渠及田间配套工程。

实际开发灌区面积1.9万亩,发展灌溉面积1.24万亩,每年实际灌溉面积0.3万亩。

2.2专用工程用水情况

1996年5月,甘肃环县专用工程实现了通水至甜水堡的阶段性目标,主要解决了甜水堡镇的部分村队人畜饮水和0.3万亩的农田灌溉问题。

截至2011年,累计引用水量677万m3,平均年用水量45万m3,年均供水天数17天,最大引水流量0.75m3/s。

根据调查,近年来,受专用工程人畜饮水管网建设慢,工程扬程高,运行成本大等因素影响,环县当地各乡镇群众饮用水主要还是依靠集雨水窖工程解决,县城及乡镇主要引用当地地下水,量少质差。

另外,灌区农民用水积极性不高,年引水量不足设计规模的4%。

工程由甘肃省环县扬黄局负责运行管理。

2.3盐环定扬黄续建环县专用工程建设情况

盐环定扬黄续建环县专用工程(即二期工程)由甘肃省庆阳市扬黄局为建设单位。

工程于2009年开工建设,设计流量1.06m3/s,年供水1453万m3。

工程供水主管线从一期工程6号隧洞延伸至环县县城,全长74.3km。

在主管线东西向分设3条支管线,全长119.7km。

在洪德乡张南湾建70万m3调蓄水库1座,水处理厂7座,总处理能力2.32万m3/d,加压泵站13座,装机容量2092kw,新增乡镇调蓄池容积4.35万m3,概算总投资4.67亿元。

目前主管线已全线贯通,张南湾水库已正常蓄水,后续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10月可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工程建成后,年引水量达2466万m3,(黄委批复2015年引水量2314.68m3,用水量2083.21万m3),可解决环县县城及县北甜水、山城、洪德、耿湾、秦团庄、四合原、虎洞、小南沟、罗山川、环城等10乡镇的18.9万人,31.3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以及甜水堡灌区1.9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当地石油、煤炭、电力资源开发企业用水问题。

富裕水量还可在管道沿线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2012年,甘肃环县专用工程计划用水量150万m3。

今后几年,随着续建工程陆续完工投入使用,需水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3.陕西定边受水区

陕西定边县是陕西省人畜严重缺水和氟中毒的重点县之一,由于地下水含氟量高,且没有适合的饮用水源,当地群众不得不长期饮用高氟水,氟中毒现象严重。

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陕西定边引黄专用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当地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在盐环定扬黄工程“88”规划方案中,分配给陕西省流量为2m3/s,设计供水时间为157d。

扣除输水损失后,共用工程与定边专用工程分水点实际分水流量为1.8m3/s,年分配水量2341万m3,其中灌溉用水2030万m3,人畜用水量311万m3;受水区范围涉及13个乡镇,139个村委会,529个自然村,工程建成后可解决13.3万人和33.8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及6.91万亩的农田灌溉(红柳构、红庄、贺圈和城关灌区)。

3.1陕西定边专用工程建设情况

陕西定边专用工程1990年7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由于材料涨价等因素,陕西省政府在有限的财力状况下,1997年完成干管系统建设,支管系统仅考虑建设定边支管。

同年,11月11日实现了一期工程试通水到定边县城的这一阶段性目标。

然而由于省上财力困难,定边供水工程剩余项目未能继续建设。

2001年8月,为有效发挥定边供水一期工程效益,提高定边县城5万余人的用水水质和用水保证率,决定投资建设定边县25万m3调蓄明池工程,该工程于2002年10月5日全面建成。

截止2003年底,已建成的骨干部分有:

宁陕共用的黎明泵站及延长的13.89km长的干渠,全程73.27km的输水干管系统(包括牛家口子、宋家堡、王家场3座泵站,累计净扬程110m,装机容量4075kW,5.95km长隧洞、二道沟桥式倒虹、4座调压池、输水干管62.6km和定边支管9.8km),日供水能力2万m3新圈水厂及4万m3的地下式蓄水池1座,25万m3调蓄明池,以及通讯、输变电等配套设施。

累计完成总投资31466万元。

3.2陕西定边专用工程用水情况

2003年定边专用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截至2011年,累计引用水量1089.6万m3,平均年用水量121万m3,年均供水天数25天,最大引水流量1.15m3/s。

年引水量不足设计规模的10%。

工程由陕西省榆林市引黄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运行管理。

3.3陕西定边供水续建工程建设情况

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续建工程是国家进一步解决老区人畜饮水困难、助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定边)建设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

工程设计引黄河水2立方米/秒,年引水量2466万立方米,其中人畜饮水量占46%,能源化工等工业用水占54%,可解决30万群众、20万头牲畜用水,并为增加能源化工产值提供水资源支撑。

定边供水续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红柳沟、大巨滩、井沟、定边、盐场堡、安边、纪畔、乔坬等8条支管,总长156公里,加压泵站10座,水厂1座,新增调蓄蓄水池容积53万立方米。

工程概算投资3.47亿元。

定边供水续建工程2009年5月开工建设,现8条支管系统全部建设完好,累计完成管道安装172公里,调蓄(调节)水池31座,加压泵站10座,水厂1座。

2011年8月以来先后进行5次试通水,工程具备了一定的供水能力。

2012年,陕西定边专用工程计划引黄河水量280万m3。

今后几年,随着续建工程陆续完工投入使用,需水量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4.工程效益

盐环定扬黄工程建成投运后,工程沿线的宁夏盐池、同心、利通区、红寺堡区、太阳山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贫困地区的农民迁居灌区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解决了受水区部分群众的农业灌溉和饮水困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工程真正成了山区群众的“生命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社会效益。

盐环定扬黄工程通水后,老区人民求水盼水的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受水区已有8.3万人、13.3万头家畜告别了长期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饮用上了甘甜的黄河水。

建设灌区移民新村81个,新建学校5所,安置移民1.5万户、7万人,改变了灌区开发前“喝氟水、点油灯、骑毛驴”的原始生活状况,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同时工程促进了当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灌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灌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给灌区部分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灌区经济发展较快,以往闭塞落后的山区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

2.生态效益。

工程通水后,已开发灌区的林网和饲草料种植面积7.65万亩,基本实现“开发一片灌区,建成一片绿洲,保护一片生态环境”的建设目标。

灌区内近55万亩沙化草原地得到有效控制,草原植被得到恢复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盐池县在全区率先实现草原禁牧,舍饲圈养羊只达90多万只,60%的饲草料来自于灌区秸杆和玉米作物。

3.经济效益。

灌区开发后,当地农户经济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均收入逐年增加。

以盐池灌区为例,1992年全县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农业总产值894万元,增加到了去年的10.29亿元,粮食产量由开发前的0.4万吨增加到了去年的1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开发前的338元增加到4149元,增加了12倍。

特别是通过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部分灌区实现了亩产吨粮田,经济作物亩产效益超千元。

4.环境效益。

工程投运后,受水区农业灌溉和林草用水对地下水补给起了作用,地下水发生了动态变化,地下水位有所上升,沿干渠两侧地下水上升幅度为2~3m,年平均上升幅度0.2~0.4m,地下水质有所改善。

同时工程建成投运后,为当地增添了靓丽的景观,形成了以渠道为干线的绿色屏障,灌区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得到缓解,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土壤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变多,空气湿度增大,减小了风力,降低了风速,干旱、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相对减少,灌区的小气候明显改善,局部土壤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

灌区已由过去荒芜人烟、风沙蔓卷的凄凉景象变成今天片片绿洲的生机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