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参阅第2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142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参阅第2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领导参阅第2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领导参阅第2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领导参阅第2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领导参阅第2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参阅第2期.docx

《领导参阅第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参阅第2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参阅第2期.docx

领导参阅第2期

领导参阅

第2期

成都市双流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10月12日

卷首导航:

◆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概览

◆从六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看中国顶尖城市格局

◆成都新目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双流怎么干?

编者按:

今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成都将从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城市治理等方面,抓住历史机遇,保持发展定力,提升综合实力,合力而为,迎头而进,让梦想照进现实。

至此,成都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

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成都将成为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

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概览

9月11日,成都市委十二七次全会如期胜利召开。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并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要工作作出部署。

全会一致认为,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全会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全会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西部宿命”和“盆地桎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坚定不移地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勇担使命、奋力前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全方位开放,助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会指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提升参与国际分工协作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加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全面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和国家门户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提升对外交通、通信互联互通水平,建设国家级国际空港枢纽、国际铁路枢纽、高铁枢纽、高速公路枢纽和区域通信枢纽城市。

全会从城市空间、城市动力、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民生、城市治理等方面深入解读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各个要件,并强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尽快落地见效,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要扎实抓好项目投资和工业发展,确保稳增长实现预期目标。

要坚定信心,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力争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二要着力做好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工作。

要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深入加快推进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升规划的科学性,注重规划的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城市未来定位和走向。

三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要用好首批内陆自贸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蓉欧+”战略取得新成效,带动贸易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聚集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大通路推动大开放。

四要切实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要按照市科技创新大会部署特别是“12345”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185项年度专项改革任务,着力抓好科技成果转化见效,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成都科学城,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五要加快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

要牢固树立“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地铁“650+”目标,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促进高铁、市域城际铁路和地铁“三铁融合”,加快实现“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放射骨干形成,全域基本覆盖”目标。

六要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要大力推进以简阳为主战场的绝对人口脱贫和全市相对贫困人口脱贫,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全力支援甘孜、阿坝19个藏区县脱贫。

全会号召,当前成都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新一轮发展征程已经开启。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而不懈奋斗!

 

从六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看中国顶尖城市格局

今年上半年获批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也成为继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之后第六座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六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在哪里?

1.北京:

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城市。

(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2.上海: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3.天津:

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

(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4.广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

(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5.重庆:

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

(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6.成都: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即:

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赋予一座城市的发展使命,体现的是国家的战略布局,也是位于中国城镇体系中最高层级的城市,也就是说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2007年,建设部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其名词解释为:

中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表现为全国层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围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原因在哪里?

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

2015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而国家中心城市便是全国城镇体系的“顶端”城市,其区域布局事关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与各国的经贸往来、社会文化与科技教育等交往活动日趋频繁,故而需要首都及若干具有国际化担当的城市与全球其它城市进行密切交流。

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正在带领三个沿海城镇群地区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带动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密切联系。

成都和重庆则是带动成渝城市群向西开放合作的核心城市。

第二,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同步发展,并推动区域的创新转型,201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

此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需消费增长、科技与文化创新发展、提高城市发展品质,改善城乡二元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国家中心城市来承担,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更需要有此担当的城市。

第三,国家中心城市对国内的战略资源、高端生产要素配置,如国企(央企)总部、民企总部及地区分布、研发部门等战略选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有助于缓解经济资源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过度集中的压力。

六大国家中心城市,为何如此布局?

契合中国经济发展脉络。

一是中心性至关重要,体现在市场中心和网络中心两个方面,尤其是交通网络中心。

二是国际性加分因素,体现在国际门户、创新中心等方面。

众所周知,“北京是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天津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广州是华南的经济中心,也是一个综合性门户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成都是西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这六座城市的中心性表现明显,并兼具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属性,他们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地,非常契合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脉络,在各自所处区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六大国家中心城市,选择成都的意义?

在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关键期,中国西部西部需要一个国际性门户型中心城市,而成都在西部城市中,优势独具。

第一,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成为了“十三五”时期的重点投资建设区域,是构建相对均衡的全国城镇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第二,从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来看,建立相对均衡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其重要的全球化战略。

在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向西、向南开放显得尤为迫切,建立一批内陆国际门户是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

六大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机遇在哪儿?

机遇即:

把握四个要素,打造中国西部国际门户。

第一,构筑枢纽型国际空港门户。

成都到2020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000万,国际中转业务将大幅提升。

未来在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助推下,成都枢纽型国际空港门户价值将进一步全面展现。

第二,构筑洲际货运铁路枢纽。

一方面发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集散优势,逐步稳定开辟连接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北部湾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沿海港群和中心城市的货运班列;另一方面,发挥成都向西与向南的跨境运输优势,全面提高“蓉欧+”班列发车与返程频率,积极谋划成都-东南亚快铁,使成都成为亚欧大陆重要的洲际货运枢纽城市。

第三,谋划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新时期的城市竞争更加注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竞争。

因此重要的国际门户对于推动城市的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发挥国际空港、陆港作用,促使成都学校、科研机构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间更加密切交流,推进基础创新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快吸引更多高素质国际人才来成都创业与落户,并通过“蓉创+”模式建立更多元的产业技术合作平台,直接把国外的先进人才技术请进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去年以来,成都实施的“创业天府·菁蓉汇”,对于全球的创业者和探险者来说,吸引力十分强劲。

第四,培育全球文化交往中心。

成都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其文化本身也是人类在历史迁徙中不断融合发展的。

在门户建设进程中,将成都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全球数字媒体制作、国际休闲娱乐等功能相结合,特别是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发展建设,创造出中国内陆地区的国际文化名城典范。

 

成都新目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做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前8月,成都工业投资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公司总量居中西部第一、城市资金总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对标全国、领先西部,在成都市决策层看来,这是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姿态和荣耀。

今年5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至此,成都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第6个“国家中心城市”。

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就是要成为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

于成都而言,就是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要提升在全球城市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其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心之城,成都起航。

成都的主抓工作是:

第一,城市目标,建设“四中心一枢纽”。

即:

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以及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城市空间,双核共兴、一城多市。

即:

突破“摊大饼”式的发展怪圈,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建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一是对内,按照“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架构,构建网络城市群。

二是对外,拓展外部空间,构建大都市区。

这就要求成都肩负“首位城市”责任担当,提升成都平原城市群“1+7”城市联动发展水平。

三是在此基础之上,推动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引领带动西部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支撑区和重要增长极。

第三,城市动力,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

一是创新,即:

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并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

二是改革,即:

着力于供给侧改革、“放管服”改革、创新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环境的改革等方面。

三是开放,即:

一方面,依托自贸区优势探索内陆地区畅通国际贸易的新机制,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自贸区;另一方面,依托“蓉欧+”战略打造成都国际空港和国际铁路港,拓展国际国内物流“两张网”。

四是人才,即:

合理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有序引导人口就近向卫星城、小城市和特色镇梯度转移;同时,注重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人才队伍。

第四,城市经济,繁荣在主城,实力在新城。

“繁荣在主城”,即:

中心城区要有机更新,调整优化传统产业,适度发展都市工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实力在新城”,即:

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市)县要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突破“西部宿命”和“盆地桎梏”,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和全方位开放,助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双流怎么干?

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区委提出要对标成都建设“四中心一枢纽”的发展目标找准站位,把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力争取内陆自贸区在双流落地生根等重点工作作为发展着力点,实现双流从卫星城到城市副中心、大城市的思维转型,定位升级。

一、积极投身成都市副中心城市建设

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精细施工,优质、高效、全面完成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争当成都市副中心建设排头兵,积极推动“独立成市、小街区、海绵城市”理念在双流落地。

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围绕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积极推进主干道建设,强力推进西南民族大学下穿隧道工程、天府新区双流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道路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天府新区信息安全产业园配套工程、华府大道二段工程、怡心湖市政二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疏通对接成都高新区、武侯区等道路建设,进一步畅通区内和区域联系,强化交通枢纽地位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务建设

着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使用,力争到2020年开通巴士线路80条,有力保障百姓出行需求。

规范停车管理,加强对城区临时占道停车的规范化管理,尽快完成标识标牌的统一和双流主城区POS停车收费全覆盖;加强停车引导,提高城区地下停车场利用率,着力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在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新建永安中学学生宿舍及食堂、彭镇初级中学等学校建设和市级重点工程区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三、主动作为奋力助推自贸区加快发展

依托自贸区核心优势,以国际贸易为产业引领,以国际商品展示中心为承载平台,利用双流综保区功能政策优势和辐射影响力,推进天府怡心湖展示中心、雄飞中心项目等商展中心招商工作有序开展,聚集发展中高端进口商品展示贸易、平行贸易、会展经济、总部企业、金融结算和进口中高端生活消费品专业市场等新兴业态。

进一步拓展“FDI双流综保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借力国家主题馆、线上线下O2O销售体验、APP移动营销经营模式,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四川二、三线城市的多领域商品展销网络。

创新推进“互联网+进出口贸易”、“互联网+服务业”经营模式,大力推进“FDI全球购”跨境电子商务B2B2C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搭建对外贸易桥梁,切实助推自贸区建设。

四、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向好发展

围绕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快件中心功能优势,创建四川自由贸易区成都空港片区,重点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配套产业中心、O2O电商体验中心、保税物流集散中心、进出口精品水果贸易中心、保税文化展示展销中心、国际金融创新中心、保税寄售及维修中心、国际快件分拨转运中心九大中心,抢占临空经济发展先机,大力培育发展临空枢纽服务、临空物流、保税金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临空优势产业,扎实推动临空经济发展。

 

送:

公司领导

成都市双流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共印17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