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937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docx

济宁汽车客运站平面布局设计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运输工程专业《交通枢纽与港站》专业课程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

目的在于使学生完成在完成《交通枢纽与港站》理论课程内容学习之后,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加深对所学的内容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交通枢纽与港站的设计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交通枢纽与港站设计的一般步骤和主要数据的计算方法,针对实例完成社会经济及运输分析及预测、运输量、适站量预测、站级规模的确定,各种站房用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并能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和资料来源

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1999年6月

2.《汽车货运站(场)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12月

3.《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年12月

4.《交通枢纽与港站》,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5.具体项目资料(见附录资料)及指导老师提供的其他资料

6.学生通过调研得来的资料

三、本课程设计学生应完成的内容

1. 项目背景(概况)

2.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现状分析

3.社会经济及运输量发展预测

4.组织量和适站量预测

5.站级规模、有效发车位的确定

6.各种站场用房面积的确定

7.总平面图布置

四、本课程设计及其它

1.时间安排:

二周设计时间(2006年6月19至7月1日)

2.要求独立完成,每人提交一份打印的设计成果(A4版)

3.纪律要求:

集中在固定教室(院中心实验室机房),严格考勤,按时作息,一般不允许请假,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写请假条报院系领导批准,否则按每天旷课八节处理。

另请假或旷课总时数累积达全部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该课程设计成绩按零分计。

 

运输工程教研室

2006年6月15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

---济宁汽车客运站

第一章概况

1.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辖12个县、市、区,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756万,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又是104国道和327国道的交汇处,济宁机场已经开通了济宁至北京、广州、上海、济南、青岛等多条航线,济宁市通讯设备先进,全市已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可直拨世界各地。

济宁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3.3度至14.1度。

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

自古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

春秋时期五大圣人,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亻及和人 类初祖伏羲、女娲、黄帝、少昊帝均出生于济宁。

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省级50处,市级数百处。

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等级最高的孔庙,中国古代最大的人造园林-孔林,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朝拜、寻根祭祖。

济宁市素以“孔孟之乡”、“江北小苏州”而著称。

旅游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从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很快。

旅游“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有了很大提高,旅游业有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近几年已新建、整修、恢复了40余处旅游区和名胜景点,拥有270余处对外参观点。

如“六艺城”、“论语碑苑”、“观水园”、“鲁国盛世”、“孔子精华园”、“济宁博物馆”等,正在建设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

此外,还有一批旅游项目和设施正在筹建中,逐步形成了以市区、曲阜、邹城、微山、梁山为核心的风景名胜旅游区。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宏观调控各项政策,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良好 开局。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0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803.44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465.59亿元,增长17.9%。

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3.2%、63.1%和33.7%。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8:

55.2:

32,一产下降1.2个百分点,二产提高0.2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0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850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6%。

经济的发展也为济宁的战略定位提供了现实的支撑:

“金三角”范围内的兖州、邹城、曲阜三市先后进入全国百强,2002年,包括济宁市区在内的四市城市化水平已达42%,国内生产总值已达人均1·04万元,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4700元和2 400元。

地方财政收入28·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0%以上。

同时,四城市功能互补、特色鲜明。

济宁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兖州是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邹城是能源开发新兴城市,曲阜则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高度专业化的旅游城市。

 

  专家的构想加上现实支撑,济宁城市发展定位基本确定为“四大板块支撑(曲阜、兖州、邹城、现济宁市区),两大亮点(济宁高新区、曲阜新区)牵动,组团结构布局。

组织 管理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经济布局一体化的城市经营目标写进了济宁的“十五”规划。

具体来说,四大板块意味着资 源整合和功能分区,两大亮点意味着快速 拉动和提升,四个一体化则意味着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动,意味着优势互补、共同受益、效 益扩张、带动全局。

 

  有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济宁有理由跑得更快更远。

 

1.2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济宁市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水运三部分。

公路已基本形成干线公路纵横交错,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1.2.1铁路运输

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运的主体网络,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古城济宁已成为一座正在崛起的发展中的工业城市。

京沪铁路.新石铁路,在兖州相交,兖州是鲁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客运 中转站,兖州北站是全国八大铁路货运中转站之一,是山东省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

1.2.2水路运输

依托着京杭大运河,济宁市内河航运业发展迅速,古老的京杭运河济宁段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

目前该市内河年运量已达1千余万吨,各类船舶11000多艘,港航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从业人员已达10万余人。

2000年底京杭运河济宁段三级航道贯通,这使得京杭大运河济宁段通航标准由原来的6级提高到3级,年通航能力也有大幅度的提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济宁在运河等河道沿线已有港口作业区66处,年吞吐能力达到了1500万吨,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水运企业达55家,年运量达到了1000余万吨。

 航运业的发展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目前已形成集船舶运输、港口装卸、物资营销、船舶修造等于一体的综合航运体系,全市有各类船舶11000余艘,港航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的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创社会收入20多亿元,济宁市提出的“以河兴市”战略大见成效。

 

1.2.3公路运输

目前,我市共有干线公路21条。

其中,国道4条402.6公里,?

省道19条891.2公里,高级路面156.3公里,次高级路面1191.8公里。

为使现有公路发挥最大效益,认真贯彻“建养并重”的方针,大力加强了公路的养护管理。

一是坚持日常养护和全面养护,努力完善养护责任制,使公路的路况质量、抗洪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二是突出重点,围绕建设工业中心城市,狠抓文明公路交通环境,提高了公路的整体通过能力;三是积极推广科学养护新技术。

公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公路检测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土工布等新 技术,提高了养护质量,降低了养护成本。

1993年以来,全市实施GBM工程452.9公里,建成文明样板路103.8公里,综合好路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

第二章区域经济预测

2.1、济宁市历年经济、人口、客运量预测

济宁市历年经济、人口、客运量原始总表表1

x

年份

人口

GDP(亿元)y

交通量(万人)

1

1997

772.41

433.12

943.00

2

1998

776.51

516.00

1320.00

3

1999

780.62

530.00

1739.00

4

2000

784.76

582.96

2109.00

5

2001

784.03

650.00

2463.00

6

2002

793.10

743.50

2939.00

7

2003

798.89

882.61

3844.00

8

2004

802.29

1102.16

 4538.00

9

2005

805.78

1266.19

4672.00

10

2006

811.13

1456.09

4769.00

2.1.1预测

由上表得知,N=10

其经济、人口、客运量增长趋势大体上按每期以近似相同的增长量增减变化,即发展趋势基本上是线性的,可以配合相应的线性方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

可设其回归方程为Yc=ax+b,以直线方程式配合时间数列最接受的直线。

通过计算可得预测模型如下:

人口预测模型:

Yc=4.3312X+767.13

GDP预测模型:

Yc=110.98X+205.89

由以上模型可得预测值如下:

未来十年的人口预测表2

x

年份

人口

 人口预测值

1

1997

772.41

771.46

2

1998

776.51

775.79

3

1999

780.62

780.12

4

2000

784.03

784.45

5

2001

784.76

788.78

6

2002

793.10

793.11

7

2003

798.89

797.44

8

2004

802.29

801.77

9

2005

805.78

806.11

10

2006

811.13

810.44

11

 814.77

12

819.10

续表2

13

823.43

14

827.76

15

832.09

16

836.42

17

840.76

18

845.09

19

849.42

20

853.75

 未来十年的GDP预测表3

x

年份

GDP(亿元)y

GDP预测值

1

1997

433.12

316.87

2

1998

516.00

427.85

3

1999

530.00

538.83

4

2000

582.96

649.81

5

2001

650.00

760.79

6

2002

743.50

871.77

7

2003

882.61

982.75

8

2004

1102.16

1093.73

9

2005

1266.19

1204.71

10

2006

1456.09

1315.69

11

1426.67

12

1537.65

13

1648.63

 14

1759.61

15

1870.59

16

1981.57

17

2092.55

18

2203.53

19

2314.51

20

2425.49

2.1.2误差分析

由预测结果同实际资料相比可以得出,忻州市经济、人口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5、106.81,GDP的预测值误差大是因为数据基数太大,致使预测的误差过大,综合考虑,可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

2.2利用预测的人口与预测的GDP运用二元回归分析方法预测客运量

2.2.1预测

设其回归方程为Yc=AX1+bX2+c

利用表1资料,可计算得预测模型为:

 Yc=11.735239X1+0.0018813X2-2442.04

可得预测值如下:

表4二元回归法预测客运量

x

年份

人口预测值x2

GDP预测值x1

客运量预测y

原始资料

预测值

1

1997

771.46

316.87

943.00

842.75

2

1998

775.79

427.85

1320.00

1310.42

3

1999

780.12

538.83

1739.00

1778.08

4

2000

784.75

649.81

2109.00

2109.16

5

2001

788.78

 760.79

2463.00

2713.41

6

2002

793.11

871.77

2939.00

3181.07

7

2003

797.44

982.75

3844.00

3648.60

8

2004

801.77

1093.73

4538.00

4116.40

9

2005

806.11

1204.71

4672.00

4584.06

10

2006

810.44

1315.69

4769.00

5051.73

11

814.77

1426.67

5519.39

12

819.10

1537.65

5987.06

13

823.43

1648.63

6454.72

14

827.76

1759.61

6922.38

15

832.09

1870.59

7390.05

16

836.42

1981.57

7857.71

17

840.76

2092.55

8325.38

18

845.09

2203.53

8793.04

19

849.42

2314.51

9260.71

20

853.75

2425.49

9728.37

2.2.2误差分析

 预测结果同实际资料相比可以得出,忻州市客运量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5、106.11,即运用二元回归和一元回归所得的结果相差不大,任意一种均可。

2.3忻州市公路客运适站量计算

运用公式:

S=K*T

式中:

S----公路客运适站量(万人/年)

T----公路客运总量(万人/年)

K----客运适站量系数(2007年取35%,这后取40%)

利用公式,得各年的客运适站量如下表

表5设计年限内适站量表  

年份

客运量(万人)

适站量系数

适站量(万人/年)

平均日发送量(人)

平均日发送量(单站)

2007

5519.39

0.3

1655.81

45364

4124

2008

 5987.06

0.35

2095.47

57410

5219

2009

6454.72

0.35

2259.15

61894

5626

2010

6922.38

0.35

2422.83

66379

6034

2011

7390.05

0.35

2586.51

70863

6442

2012

7857.71

0.35

2750.20

75347

6849

2013

8325.38

0.35

2913.88

79832

7257

2014

8793.38

0.35

3077.68

84320

7665

2015

9260.71

0.35

3241.24

88801

8072

2016

9728.37

0.35

3404.93

93285

8480

2.4日发车班次数的计算

客运站日发车班次数采用下式计算:

B=F/R

式中:

B―――日发车班次数

 F―――发送旅客数

R―――站内单车平均上座乘客数

根据上述公式及前面所得的数据,可得

B=F/R=8480/((45×40%+23×35%)×80%)=407

2.5发车位需求数

 发车们需求采用下式计算

P=α×β×M/(60T)

式中:

P―――发车位需求数

β―――设计发车班次

M―――平均每个车位每发一个班次所需时间(分钟)

T―――每天车站发车时间,取12小时

α―――平均高峰小时系数,取95%

 由公式可得:

P=α×β×M/(60T)=95%×407×30/(60*12)=16

2.6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

最高聚集人数采用下式计算

  M=Qs*K

式中;

M----最高聚集人数

  Qs---设计年度旅客平均发送旅客量

  K----折算系数(4000-9000人的车站折算系数为17%-14%)

M=Qs*K=8480×16%=1356人

 

 

 

 

 

第三章 客运站设计及相关说明

根据济宁市客运量预测值(8480人/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T200-95《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应为一级站,但由于济宁市在设计年限内的是发送量为60489人/日,并在十年内建设11个车站,设计的该客运站于2007年始建,到2008年建成,故车站的设计标准为一级车站,须符合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一级站要求。

3.1车站主要设施使用面积及计算

 1.站务用房

a.候车厅面积=1.0M2/人×设计年度最高聚集人数

     =1.0×1356=1356M2

售票窗口数=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每小时平均售票人数;

     =1356/150=9个

售票室面积=4.0M2/窗口×售票窗口数

=4.0M2/窗口×个=36M2

b.票据库房面积按车站实际需要确定;

c.行包托运处面积=托运厅面积+行包受理作业室面积+行包库房面积;

其中:

托运厅面积=20.0M2/托运单元×托运单元数

=20.0M2/托运单元×2=40.0M2

行包受理作业室面积=20.0M2/托运单元×托运单元数

=20.0M2/托运单元×2=40.0M2

行包库房面积=0.5M2/件×旅客最高限聚集人数×0.2件/人次+15.0M2

=0.5M2/件×1356×0.2件/人次+15.0M2=150M2

行包托运处面积=托运厅面积+行包受理作业室面积+行包库房面积

=40M2+40M2+150M2=230M2

托运单元数:

一级车站2-3个,二级车站2上,三四级车站1个

d.行包提取处面积按行包托运处面积的40%计算.

行包提取处面积=230M2×40%=92M2

 e.小件寄存处面积=0.2M2/件×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0.25件/人次+15.0M2;

=0.2M2/件×1356×0.25件/人次+15.0M2

=82.8M2

f.调度室面积:

一二级车站20.0-30.0M2,三四级车站15.0-20.0M2;

本车站属一级车站,故故调度室面积取25.0M2

g.乘务员室面积=1.5M2/人×当班乘务员人数+15.0M2;

=1.5×60+15=105M2

h.驾驶员室面积=1.5M2/人×当班驾驶员人数+15.0M2;

=1.5×60+15=105M2

i.站务员室面积=1.5M2/人×当班站务员人数+15.0M2;

=1.5×60+15=105M2

j.治安值勤室面积按15.0-22.0M2选取;

 本站为一级车站,治安值勤室面特别是在取20M2

k.问讯处面积按8.0-10.0M2选取;

本站为一级车站,问讯处面积取10M2

l.广播室面积按10.0-20.0M2选取;

本站为一级车站,广播室面积取20M2

m.值班站长室面积按20.0-25.0M2选取;

本站为一级车站,值班站长室面积取25.0M2

n.发车站台和行包装卸台面积:

结合候车厅设计要求确定;

o.旅客厕所:

男厕1.1M2/人×(4%-6%)×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0M2;

男厕面积=1.1M2/人×5%×1356+15.0M2=89.6M2

 女厕1.1M2/人×(3%-5%)×设计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数+15.0M2;

女厕面积=1.1M2/人×4%×1356+15.0M2=74.7M2

p.盥洗、饮水处面积按实际需要确定

2.发车位

发车位面积=2×客车投影面积×发车位数

=2×25×16=800M2

3.停车场

停车场的最大容量按同期发车量的6倍考虑每个车位占用面积按客车面积的3倍计算,即

停车场面积=18×客车投影面积×发车位数

=18×25×16=7200M2

4.站前广场

一、二级车站按旅客最高聚集为数每人1.2-1.5M2计算,三级车站按旅客最 高聚集人数每人1.0M2

本站为一级车站,取每人1.5M2计算,即

站前广场面积=1.5人/M2×1356人=2034M2

5.车辆维修车间

一、二级车站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维修车间。

一、二级车站应配备车辆例行检查,运行安全检验设施和相应的检验设备。

其它附属建筑设施使用面积按需要确定

3.2设计说明

1.总平面设计分析说明

(1)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介,应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

(3)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并留由发展,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

 (4)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5)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一二级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宽度均不小于4m

b.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c.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小于20m

d.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6)汽车客运站站内道路应按人行道路分别设置。

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6m;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主要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2.5m

2.站前广场设计说明

(1)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联

(2)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3)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4)站前广场们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前广场的通道;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站前广场进深

3.站房设计说明

(1)汽车客运站的站房应由候车、售票、行包、业务及驻站、办公等用房组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