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893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docx

湖滨中学22学年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6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鱼凫(fú)嗟叹(jiē)巉岩(chán)飞湍(tuān)

B.谪仙(zhé)崔嵬(wéi)吮血(yǔn)江渚(zhǔ)

C.虾蟆(há)钿头(diàn)惘然(wǎng)宵柝(tuò)

D.曳兵(yè)洿池(wū)狗彘(zhì)饿莩(piǎo)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六龙回日之高标:

使……回转②坐长叹:

坐下③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④使快弹数曲:

快速⑤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念⑥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时

⑦河内凶:

荒年⑧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⑨数罟不入洿池:

密、细

A.①⑤⑧B.②③⑥C.③⑦⑨D.④⑥⑧

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3分)

①明年秋②曲罢悯然③今漂沦憔悴

④铁骑突出刀枪鸣⑤整顿衣裳起敛容⑥恬然自安

⑦因为长句⑧暮去朝来颜色故⑨曲终收拨当心画

A.①⑤⑧B.②③⑥C.③⑧⑨D.④⑤⑦

4.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B.斧斤以时入山林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填然鼓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本诗是诗人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B.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后世称其“诗圣”、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老杜、杜少陵。

C.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具有含蓄朦胧、绮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D.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为儒家“亚圣”。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编成,全书共7篇。

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

B.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

C.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

8.下列对《寡人之于国也》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归罪于荒年,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本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9.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定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自负诗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30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只有高飞之鸟才可越过的句子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是,。

(4)《秋兴八首》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

(5)《咏怀古迹》中写尽昭君远离故国、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6)《登高》一诗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7)《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8)《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9)《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

,。

(10)《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11)《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结束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12)《琵琶行》中既是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13)《锦瑟》一诗中以用典手法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破灭,理想可望不可即的两句是,。

(14)《马嵬》一诗用对比手法来批评玄宗、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

(15)《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阐述兴办教育,使百姓懂礼仪、明人伦的句子是:

,。

12.翻译(6分)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二、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

②元亮井:

陶明字元亮。

③亚夫营:

周亚夫屯兵细柳营,指代作者供职的柳仲郢幕府。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踏青节之日,行舟江上,春风将暖意与笙歌一道吹拂过来,氛围轻松而温馨。

B.颔联用拟人手法,将春花绽放、柳丝新绿、蜂蝶飞舞的春景写得有声有色。

C.“万里”写飘泊之遥,表思乡而不得归;“三年”极言漫长,表达羁旅之疲惫。

D.尾联自称“游人”,迁怒“新滩”,说水拍新滩发出的是夜间风雨敲打屋檐之声。

14.本诗在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

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删节)

【注】①勋庸:

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科头:

不戴帽子,裸露发髻。

③鸡林国:

朝鲜半岛古国名。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弱冠:

古人二十岁称“弱冠”,也叫“加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乐府:

是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C.致仕: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做“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居士:

原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唐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文人雅士便以“居士”为自号。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8.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3分)

译文: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4分)

译文:

七、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火爆,导演郭帆实现了拍摄科幻电影的梦想。

郭帆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创新、坚持、精益求精的过程。

我们都是追梦人,郭帆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迪?

请联系时代与个人,谈谈怎样追逐梦想。

要求:

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解析】“吮”应读shǔn。

2.C【解析】②坐:

徒、空。

④快:

畅快。

⑤思:

悲伤、哀愁。

⑥暂:

忽然、一下子。

3.B【解析】B项:

②悯然:

忧郁的样子。

③憔悴:

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⑥恬然:

指安然,不在意的样子。

①明年:

今意是“今年的下一年”;古意是“第二年”,是已经过去的某一年的下一年。

④突出:

这里指的是骑兵将要冲锋或开始冲锋的过程。

今意是指与众不同的优势。

⑤整顿:

古意是整理的意思,今意是整治、整改。

⑦因为:

古意是“于是替他写”,今意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⑧颜色:

古意指容颜,今意指色彩。

⑨当心:

这里是“对着琵琶中心”,今意是“小心”的意思。

4.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A项“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B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之千里者”与“一食或尽粟一石”都是定语后置;C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宾短语后置句,包含了一个固定句式“孰与……”,可理解为:

“我与城北徐公(比),孰美”。

D项“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短语后置句。

所以选A项。

5.B【解析】B项,均为介词,按照;A项,连词,就/连词,却;C项,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动词,到;D项,介词,和/介词,对,向。

6.D【解析】《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7.A【解析】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8.B【解析】B项,王道不仅仅有养民,还有精神层面的教民。

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

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

10.D【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成分残缺,“记取”缺少宾语,应在“战乱之苦”后添加“的历史悲剧”。

B项,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删去第一个“的”。

C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超过”与“以上”,删去其一。

11.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9)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4)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2.①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②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

百姓死了,就说:

“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13.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依据诗句“万里忆归元亮井”,“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此处用典,表达想归隐躬耕,却没有起码的物质条件,而不是表“思乡而不得归”。

故选C项。

14.①整体上采用了借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前四句写明媚春光,后四句写郁闷愁怀,诗人有意识地造成巨大反差,以取得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②表达了诗人万里飘泊有意归隐的纠结、蹉跎于幕府无人理解的落寞(失意)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诗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点明本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整体上采用了借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然后分别从情和景的角度给予分析。

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踏青节之日,行舟江上,春风将暖意与笙歌一道吹拂过来”;颔联指的是“花须柳眼各无赖,黄蝶黄蜂俱有情”,这两句通过“花”、“柳”、“蝶”、“蜂”这四种春日常见事物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春花尽情绽放,春柳摇曳生姿,蜂蝶在花丛中穿梭起舞,前四句写明媚春光。

颈联“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写新滩流水在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

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结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5.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首先将句子带回原文,结合文意理解大意,“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刺史”,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中书舍人”“河朔”“兵”“事”“杭州刺史”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转”是表官职变动的词语,“中书舍人”是官职,是专有名词,AD项,把“中书舍人”拆开了,故排除;“乱”是说“河朔”的情况,故“河朔”与“乱”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6.A【解析】“弱冠”专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因此“古人二十岁”表述有误。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亦作“既笄”,指已成年,到了结婚的年龄。

1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误,从文中来看,如第一段“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第二段“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由此可知,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