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893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docx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

当代高职生时政观教育思考

  摘要:

时政观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前高职生时政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利用“两课”主阵地、鼓励投身社会实践、开辟时政信息渠道等方面作出加强时政观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高职生;时政观;思考

  时政观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

笔者曾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当前高职生的时政观现状,存在许多积极的方面,但也有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力求针对此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1当代高职生时政观现状

  

(1)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饱含爱国情怀。

近几年有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只关心经济利益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事实并非如此,调查表明,众多高职生已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政治环境,所以他们已经在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改革进程,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调查显示,在“十一五”规划中%的学生最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56%的学生最关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表明学生在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进程;在问及“近几年,你对哪些国际和地区形势比较关注”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台海问题”占%,“中日关系”占%,“中美关系”占%,这表明学生比较关心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以及中国与国际上重要国家的关系问题,同时反映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在“2008年影响最深刻的国际国内大事”时,“抗震救灾”、“成功举办奥运会”、“国际金融危机”位列前三位,这表明在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与国家、民族悲喜感同身受,饱含爱国热情,同时也表明了国家、民族在高职生心中占据神圣的地位。

  

(2)政治认知基本正确,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大学生对政治实施与政治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

调查表明,高职生对国家发展的前途和趋势普遍看好,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表示认同。

在“对于中央近些年来所做工作卓有成效的有哪些”问题的选项中,%的学生认为“三农工作”最有成效,认为“西部大开发”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明显的分别占%和%,其余选项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表明大学生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实施途径有一定了解,特别是感受到了国家社会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另外,“教育公平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也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利用了一定渠道在关心国家大事,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有一定了解,同时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表示认同。

  (3)政治态度比较明确,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信心。

高职生们普遍认为,近几年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权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发展前景看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面对“中国当前的人权状况的认识”问题时,有63%的高职生认为当前中国“重视人权,尊重人权,人权状况有较大改善”;高职生对“未来十年内我国的政治局势”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非常稳定或比较稳定”;在“影响国内局势稳定的因素”问题上,高职生把影响因素集中在“党风不正、腐败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上,所占比例达78%和%。

这表明,高职生对国家发展表示肯定,对国家政治局势稳定充满信心,虽然影响局势稳定的因素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但这两大问题也正是国家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说明高职学生在关心、在思考、在认识。

  ①政治理论较缺乏,政治思想不稳定,政治情感仍缺乏理性。

当前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钻研,相当多的高职生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对政治理论认识不深刻,甚至不正确。

即便是自身了解到一些时政现象,也不能正确的认识。

当面对“如果有一定外在因素的影响,您是否在政治上有过激行为”的问题时,%的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表示“可能会有”,只有%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有过激行为”,这表明由于缺乏较高的政治思想理论素养,使学生政治思想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政治情感尚未形成,理性程度不够;在“中国目前贪污腐败”的问题上,仍有%的学生认为“贪污腐败仍然很严重”,只有%的学生认为“反腐力度增大,腐败现象少了”,这表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因素和各种观念的冲击,有些认识过于偏激,缺乏足够的理性。

  ②参与时政活动热情不高,政治信仰不容乐观。

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职生更是“大众教育”下的普通一员,以前大学生具有的优越感、成就感逐渐淡化。

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使得当代高职生不再激进狂热、豪情万丈,关心时事、参与政治的热情在整体上降温,即便有时参与相关活动也出于被动,主动性不足。

由于政治理论的缺乏和参与热情的降低,高职生的政治信仰也不容乐观,出现了“冷漠化”的倾向,政治取向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就拿学生当前的入党动机可以看出,把“为了自身发展需要”或“既为自己又为人民”作为入党动机的大有人在,把“信仰共产主义”作为入党动机的学生也逐渐减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2当代高职生时政观的原因分析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促进了高职生关心时政。

自从中央发出十六号文件以来,学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更加注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校园环境的变化,校园文化的发展,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有利条件,但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对当代高职生的思想行为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

虽然,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促进了大部分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发展,但要形成良好的关心时政、学习时政的氛围还需要一个过程。

  

(2)社会因素影响高职生认识缺乏理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市场经济对当代高职生也具有消极影响。

市场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学生中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意识膨胀,大学校园讲实惠、讲实利的风气盛行,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生理想淡化,存在“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途”的思想意识,在学习上也出现重专业轻基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忽视包括时政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高职生带来了不良影响,近年“审计风暴”揭露出的高层腐败,让很多大学生认为国家当前的腐败现象仍非常严重,但却没有认识到这是国家重拳出击、反腐力度加强的必然结果。

所以,部分高职生认识上有些偏激,缺乏理性思考。

  (3)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影响其正确时政观的形成。

高职生虽然是大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但相对而言,理论基础更为薄弱,政治水平普遍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内心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形成上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当代高职生年龄多在二十岁左右,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他们的政治生活与社会成年人相比,表现出内在矛盾性和不成熟性的特点,其时政观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盲从性。

这些因素都会对正确时政观的形成带来明显的影响。

  3加强高职生时政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1)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高职院校重视德育工作,时政观教育是一重点,高校要把对学生的时政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仍不够完善,在途径和方法上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学校主要引导学生向求稳、求实、求高、求美方向发展,在实施时政教育的方法上力求通俗化、情理化、科学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站等进行,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方法简单生硬。

  

(2)充分利用“两课”阵地,发挥“两课”在时政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要为“两课”赋予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讲和说上,而是要与学生更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两课”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时政观教育,把国际国内时政大事、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加强国情、社情教育,提高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把时政观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时政内容,培养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时政观。

  (3)鼓励高职生参与社会活动,投身社会实践。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一面镜子,学生投身其中,既可以锤炼自己,也可以认识自己。

高职生时政观的形成也必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支援边区灾区、调查访问社区、志愿者服务等社会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思考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自我与现实差距,从而提高学生时政理论水平,提高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4)开辟多种渠道,为高职生提供更多获取时政信息的机会。

当代高职生求新、求特、求异、求乐的特点,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时不能一味采取僵硬的“灌输”方式,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挖掘学校潜力,开辟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获取时政信息的机会。

定期组织专题形势报告会,介绍国际国内重大时政信息;召开时政研讨会,促使学生关心时政,提高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举行时政知识竞赛,广泛获取时政信息;利用校园宣传途径,主要是校园电视、广播、网站、宣传橱窗等途径,多方面向学生介绍重要时政信息,使学生处于一种随时了解时政信息的氛围中,无疑会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 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发[2004]16号),2004,(8).

  卞玲霞.当代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7).

  蒋占锋.大学生政治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