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88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docx

地理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

Ⅰ卷(每个1.5分,共60分)

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山区和丘陵地区局部的平地称为“坪”,“坪”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

读“我国西南某地局部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N地的最高海拔可能为

A.385米B.395米

C.405米D.415米

2.图示各村村名中可能有“坪”字的是

A.①村B.②村

C.③村D.④村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乡地处R、S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B.①村位于R河流的源头,水运便利

C.从②村能看见①、④两村

D.图中所示公路,M至④间起伏最大

4.“坪”的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

①降水丰富②地势平坦③农业较发达④河流众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

C.滇、黔、湘D.陕、蜀、桂

6.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地形以

A.高原山地为主B.平原丘陵为主

C.山地平原为主D.盆地平原为主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这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读后回答7~8题。

7.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海南、云南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

8.上述四省区季节变化不明显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完成9~10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02°E,25°N

1891

7.7

19.8

113°E,28°N

68

4

32

9.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0.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的,其主要成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A、B地区之间的山脉是

A.阴山B.秦岭C.南岭D.大巴山

12.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D.水稻、小麦

13.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B.海拔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D.耕作制度不同

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山峰可能属于

A.秦岭山B.太行山脉C.武夷山D.祁连山脉

15.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海拔大致在

A.1000米以上B.1000米以下

C.1400米以上D.1400米以下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

如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

读图,回答16~17题。

16.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地势

17.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A.五指山B.栖霞山C.红叶谷D.庐山

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带来很大的影响。

下图为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缘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A.东北北部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南北部

19、下列年份,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

A.1955年B.1965年

C.1975年D.1995年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

下图为湖口站(鄱阳湖水系的出口)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20~22题。

20.关于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21.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长江干流水位高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

22.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蓄水期泥沙输出量增大         B.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

C.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       D.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3~4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较大,夜晚消退。

结合材料,回答下面23~24题。

23.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为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冰雪融水D.湖泊决堤

24.“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A.气候大陆性强B.降水变率大C.冰雪融化快D.自然灾害多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回答25~26题。

25.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五月B.四月C.六月D.十一月

26.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种植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

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

据此,完成27~28题。

27.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

A.水稻B.甘蔗C.甜菜D.冬小麦

28.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C.土壤D.纬度位置

读图,回答29~31题。

29.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

30.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1.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B.绿洲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D.山地畜牧业——滩羊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32~34题。

32.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3.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

34.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钢铁工业、现代物流业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5~36题。

35.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6.甘肃省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大省,其最主要的条件是

A.资源丰富B.劳动力充足C.靠近市场D.交通便利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的主动移动。

据此完成37~38题。

37.属于珠三角洲地区扩张性转移的产业是

A.电子装配业B.服装鞋帽业C.钢铁工业D.生物制药业

38.最可能大规模承接珠三角洲衰退性产业转移的省(市、区)是

A.京B.沪C.藏D.川

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

据此回完成39~40题。

39.图中EⅤ区域最可能是

A.丘陵B.耕地C.海域D.沙漠

40.图中城市拟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A.BⅠB.CⅡC.DⅣD.EⅢ

Ⅱ卷(共40分)

4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夏天人体感到炎热,主要是由高温引起的,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就会有热感,气温越高,维持时间越长,人的热感越明显,风力小、湿度大、最低气温高则会加剧人们的热感。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

试从气候方面评价其粮食生产的条件。

(6分)

 

(2)武汉是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试简述每年7~8月武汉市民感到非常闷热的自然原因。

(8分)

(3)长江在图示地区的航运条件很好,分析其原因。

(6分)

4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

甘肃的河西走廊现在为我国重要的的葡萄生产和加工地区。

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图。

材料二:

河西走廊地区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概述图中甘肃省聚落的分布特点。

(6分)

(2)民勤县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分析其原因。

(6分)

(3)分析河西走廊葡萄加工产业链对甘肃发展的有利影响。

(8分)

参考答案

1—10DDABBABBDA11—20BACCBDCBAB

21—30CBBACDDBBC31—40BCDACADDCB

41.

(1)有利: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可一年两熟,(2分)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粮食生产;(2分)不利:

旱涝灾害频繁(2分)

(2)每年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气压牢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天气晴朗,持续高温;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水域辽阔,水田与沟渠遍布,水分蒸发旺盛,使得空气湿度加大;武汉地势平坦,海拔低,散热困难,使得昼夜温差小,最低气温偏高;

(3)流域内的降水丰富,河流的流量大;

(2)位于平原地区,流速较慢;(2分)河流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2分)

42.(20分)

(1)沿河流分布;沿铁路分布;河西走廊分布密度大,山区分布少。

(每点2分,共6分)

(2)当地过度开垦;中上游用水量大;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每点2分,共6分)

(3)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就业;废弃物的利用,减少了污染。

(每点2分,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