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833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docx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

初中语文第五册文段阅读大全(上)

初中语第五册段阅读大全(上)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注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3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其中『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2上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

『B』

 

A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B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C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3上详写和略写的是:

『A』A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

B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

C中路军西路军战况都是详写。

 

4上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

『C』A记叙的方式B说明的方式C议论的方式

 

5上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

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dāng)②不含:

『不包括』③业已:

『已经』

 

7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对其作用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

『D』A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B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C;因为事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D显示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8用横线画出中议论的句子。

『见中划线的部分』9中路军所遇的敌情是怎样的?

『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0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11中在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两方面原因时,一略一详,略议的内容是『我军英勇善战』,详议的内容是『敌军方面的情况』

 

12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给下列词语归类:

①英勇善战②纷纷溃退③泄气④锐不可当⑤毫无斗志褒义词:

『①④』贬义词『②③⑤』

 

13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前锋切断铁路线』14上的时间和数字都很具体,体现了新闻具有『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

1上选自『毛泽东』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6括号里的字叫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发电时间、发电地点』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①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②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

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

他们看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

③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

④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上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体裁是『通讯』,是作者『魏巍』赴『朝鲜』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

2在括号内填上原中的词语。

4分〈见『』中的内容〉

 

3上①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A设问B反问C排比D比喻4上用抒情表达方式的句子是(D)2分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5上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是(ABC)2分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6“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句的宾语是(D)2分A他们B人C最可爱的人D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7从上找出下面词语的同义或反义词分同义:

平常(平凡)朴实(淳朴)反义:

狭窄(宽广)脆弱(坚韧)丑陋(美丽)贫乏(丰富)肤浅(高深)

 

8解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坚「韧」:

『牢固,有韧性』(rèn)「淳」朴:

『朴实』(hún)

 

9上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这对表现本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歌颂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切身感受提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0上横线上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一二分句承前的什么而言,三四分句承前的什么而言?

()

 

A这组排比句赞扬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一二分句承前的“平凡”而言,三四分句承前的“简单”而言。

B这组排比句赞扬志愿军战士勇敢的斗争精神,一二分句承前的“可爱”而言,三四分句承前的“简单”而言。

C这组排比句赞扬志愿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一二分句承前的“高深”而言,三四分句承前的“丰富”而言。

D这组排比句赞扬志愿军战士崇高的道德品质,一二分句承前的“知识”而言,三四分句承前的“感情”而言。

 

(二)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地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8

 

1上选自『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2分

 

2从表达方式上看,上段属于(B)2分A议论记叙B议论抒情C议论描写D描写抒情

 

3指出句中横线上的部分是什么修辞方法:

(C)2分A排比B对偶C比喻D夸张

 

4从上找出与“骄傲”和“祖国”意思相近的词。

2分骄傲:

『自豪』祖国:

『国度』

 

(三)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情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1上写烈士同敌人搏斗的动词有『抱、掐、摁、握、迸、衔扣』

 

2上选取了『松骨峰战斗』的典型事例,着重表现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的革命英雄气概。

 

3上的表达方式是『C』A一段是记叙,二段是抒情B一段是议论,二段是抒情C一段是记叙,二段是抒情议论D两段都是记叙

 

4上第二段的修辞方法是『A』A一句设问,二三句都是反问B一句反问,二三句设问C三句都是反问D一二句设问,三句反问

 

5上以记叙为主,结合抒情议论,这样写法的作用是:

『C』

 

A更加肯定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B对记叙的事情起阐发补充作用C对所记叙的事情的深刻意义作了进一步阐发,又使英雄事迹的教育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6解释加点的字并注音:

「摁」倒:

『用力按倒』(èn)「掰」断:

因用力分开使折断。

(bāi)

 

(四)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听得真真切切。

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

“我能够不进去吗?

”我不能!

(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

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

呀!

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

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

先『摸』到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跳』出门去。

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

 

1上记叙了一个什么事例,从而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品质和精神:

『马玉祥冒火救朝鲜小孩』『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纯洁高尚的品质』

 

2在上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再说说中这些词语对有关内容的表现起怎样的作用:

『表现了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小孩的英勇』

 

3上横线上的句子属于『语言』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具有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的美好心灵。

 

4下面每组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组合的不同形式归类,有误的一组是:

『C』A浓情腿烟B割劲剥功C烫遇管凳D厨园匾衷

 

(五)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冈,阻住敌人。

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整个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冈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

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的敌人占领了头,把他们压到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1上所写的战斗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二次战役的时候』,地点『书堂站』,人物『志愿军部队的先头连』,故事的起因『敌人想逃走,我军去切断敌人逃路』,经过是『志愿军与敌人进行了壮烈的搏斗』,结果『打死了300多敌人,并使得主力部队聚歼了敌人』

 

2摘录有关句子:

①时间紧迫『恰恰、眼看、匆匆』②敌众我寡,无险可守『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很低的光光的小岗』

 

3从“整个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一句中找出对描写战斗激烈、残酷起补充修饰作用的两个词:

『翻、红』

 

4当“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时,用了哪几个动词写战士们的英勇?

『摔、扑、抱』

 

5上写是什么战斗?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松骨峰战斗』『表现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通讯这种体,往往采用多种的表达方式,或记叙或议论抒情,本段字则属于『记叙』这种表达方式。

 

7本段的内容可用中的一个语句加以概括,这个语句是『一场壮烈的搏斗』

 

8从记叙的要素这个角度看,上段的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人物』,第二三句则是写了『地点』

 

9本段字从描述的角度上看是属于『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和英勇顽强的精神』

 

10中几处用了数量词,如“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八个小时”其作用是①『表现武器装备敌强我弱』②『说明战斗激烈』

 

11中表明形势紧张、时间紧迫、地形不利的三个词语是:

『恰恰』『匆匆』『光光很低』

 

(六)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

他原是炮兵连的。

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冈上哭。

原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

回,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

我说:

“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

”“那,不同!

”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觉着打得解恨!

 

1本段的用的表达方式是:

『记叙』2本段记叙的主要内容是『马玉祥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去』

 

3马玉祥要求调到步兵连去的原因是『看见朝鲜老妈妈的窝棚两次被炸』4这段字描写马玉祥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5段中用“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比喻马玉祥的形象,突出人物的『淳朴可爱』

 

6句子“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属『因果』复句。

 

7中“过瘾”是什么意思:

『痛快』,这句话表现了马玉祥的什么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8把“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改为主动句:

『一阵哭声惊醒了他』

 

9本段交代记叙的要素正确的一项是『D』

 

A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B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结果C时间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D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七)亲爱的朋友们,当①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②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③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④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⑤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⑥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说:

“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朋友!

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塞苹果的“塞”正确读音是『sāi』2解词: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顾性命』

 

3段中最突出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分别是『排比』『抒情』4写出上大意:

『联系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说明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5段中哪一句与标题“谁是最可爱的人”照应?

『他们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6依次写出中六个“你”的所指的对象:

①『工人』②『农民』③『学生』④『干部』⑤『父母』⑥『夫妇』

 

7段中“这一点”指『这是一种幸福』8在段中找出最能归纳出六个“当你的时候”的内容的语句:

『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

 

9段开头六个“当你的时候”其作用是什么?

『具体描写和平幸福生活环境,突出这种生活之不易,以激起读者对战士的热爱之情』

 

《介绍应用写作知识》

 

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

当然不是不讲理论。

比如其中《应用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出“实、准、简”三原则,话不多,只三千字左右,可是写应用的指导原则都在这里了。

然而,这本书之可贵还在于它议论少而实例多。

第一篇谈写信,出自王力教授的手笔,完全从实际出发,而且无微不至,读者要能照办,准错不了。

韩少华同志谈写日记,举了不同类型的例子七条。

宁致远同志谈写公,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实有其事,可供参考。

纪希晨同志谈怎样写新闻,虽然例子不多,可是从头到尾都是经验之谈,给未的新闻记者上了一堂最好的入门。

还有金铁宽同志谈怎样写简报,引了一篇写得也还可以的简报,指出其中的缺点,加吧修改,把七百字压缩成四百多字。

这种写法,对于读者最为实惠。

 

1这段话表达的中心是(B)2分

 

A这本书既讲理论但更重事实。

B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议论少而实例多。

C这本书的可贵处在于议论少而实例多。

D写应用的三原则是实、准、简。

 

2中横线上的语句是针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

当然不是不讲理论』而发生的议论。

 

3“然而,本书的可贵还在于议论少实例多。

这句话在中有什么作用?

(D)A.对选段的概括B对前的概括C对后的概括D承上启下

 

4作者介绍《应用写作知识》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实用性很强,议论少而实例多』

 

5具体解释“实”“准”、“简”三原则。

『实:

真实;准:

准确;简:

简明』

 

6围绕中心句,段从两个方面加以介绍,先介绍这本书『议论少』的特点,再介绍这本书『实例多』的特点,并举了『五』个事例说明之。

 

7选出对本段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C』

 

A作者介绍本书时,只略谈它的理论性,而重点突出它的实用性B本段主要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C作者反复举例,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各种形式应用的区别。

D所举的例子都说明“实用性强”的特点。

 

8所举的例子中,哪些词语最能说明“实用性强”?

『完全从实际出发,不同类型的例子七条,例子实有其事,都是经验之谈,对于读者最为实惠』

 

9分析本段结构方式,正确的一项:

『B』A分总B总分总C总分D并列

 

《还乡梦自序》

 

(一)假如没有祖父替我讲解“北溟有鱼其名为鲲”,我便不会在儿时便引起对海洋的幻想;假如没有复旦中学两位友人刘家树和李忠禄的鼓励,没有我们合办的壁报“五布河的一叶”,(我不会燃起写作的的愿望,不会走进30年代的“画梦录”,不会看见那旧社会废墟上的“火把”,不会驰骋于契诃夫的“草原”,更不会听见杰克伦敦的“旷野的呼声”。

 

1这一段是写:

(B)A亲人友人对作者的帮助和鼓励B作者是怎样走上学的道路C作者的不平凡经历D作者青少年时期在学上的收获

 

2中的“燃起”若改为“产生”,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燃起”比“产生”有形象感,更能表达作者当年走上学道路时的激情』

 

3“草原”和“旷野的呼声”都是书名,这里为什么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

『有双关的含义,蕴含深厚,给人们很丰富的联想余地』

 

4上横线上的句子用形象描写,表达什么意思?

如改用平直的说法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表达我广泛阅读了中外学名著。

』『失去学色彩,显得呆板,没有味道,与全的风格不协调』

 

5如果把“幻想”“狂想”一律改为“想法”,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幻想”与“儿时”和“北溟有鱼”是呼应的。

“狂想”含蓄的写出了对自己当时行动的某种遗憾之意。

用“幻想和狂想”贴切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而且有形象感。

若改为“想法”,语义没有错,但其中的内涵与形象性却差了许多,也不能充分传达出作者的不言之意』

 

6这个选段是一个多重复句,它的第二层次是表达:

『A』A假设B条C并列D递进

 

(二)①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在北美,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②20多年的怀乡梦,终于在197年变成现实,无奈“四人帮”指鹿为马,焚书坑儒,九亿神州惨遭浩劫。

③但在那风雨如晦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屹立人间,光辉夺目。

④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上①句表现作者:

(A)A思念祖国,祈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B思念祖国,后悔不该离开祖国之情C思念祖国,感谢祖国养育之恩D不愿离开祖国之情

 

2末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工业、农业、和国防科学技术』三方面热烈赞颂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4分

 

3划分二重复句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B)2分①没有新中国,②便没有长江大桥,③黄浦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

 

并列并列假设并列因果并列假设并列

 

4“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作者引用其表达的情怀是:

『B』A落叶归根之情B游子思乡之情C怀念祖国之情D向往故土之情

 

5解词并解释加点字:

4分①指鹿为马:

『故意混淆黑白,颠倒是非』②风雨如(晦):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如同黑夜。

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晦:

夜晚』③焚书坑(儒):

『比喻对知识分子和化的摧残』『儒:

儒生,读书人』④浩劫:

『大灾难』

 

6上中有出自典故的两个词语是:

『指鹿为马、焚书坑儒』7上作者是美藉华人『刘庶凝』1分

 

8横线上的句子的含义是:

『CE』A异国他乡如同沙漠一样荒凉,自己无法在哪里生活下去B自己在祖国水土不服,到北美仍然难以适应,所以诗写得不好C身在异国,心系故园,自己无时不在怀念生养自己的故土D诗集里的作品虽然写得不好,但的确是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

 

E深沉含蓄地写出了在异域他乡,远离祖国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

F希望读者能原谅自己的写作水平

 

9这段字主要写:

『作者第一次回国的感受』10本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B)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这句古诗的意思是:

『北方所产的马依恋北方,南方所产的鸟儿筑巢爱在南面树枝』

 

12“在北美果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深沉含蓄地写出了在异国他乡,远离祖国的苦闷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

 

13末句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这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作者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由衷赞叹,流露出作者为一名炎黄子孙的喜悦之情』

 

(三)我第二次回国是1980年的夏天,“四人帮”的乌烟瘴气已一扫而尽,全国人心振奋,寄厚望于“四化”的伟大建设,当我在成渝两地义务教学时,由于老友李忠禄的推荐,《诗刊》《红岩》《星星》《人民日报》都刊登了我的诗篇,多次承蒙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和重庆市联热情招待,使我有幸认识了许多爱国爱党的作家和编辑这些愉快的经历使我永难忘记。

 

返美之前,我观赏了不少的古迹名胜,登娥眉,下三峡,和弟妹长姊们回到了一别3年的故乡,投宿在我祖先耕耘过的镇安场,那里地近刘家湾。

暮霭中古墓累累,夜闻林竹萧萧,声如泉涌,独坐窗前,久不能寐,我有一种凄凉而又甜密的落叶归根的感受。

古语说狐死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1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娥应改为峨』,『密应改为蜜』

 

2与“一扫而尽”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A)A取之不尽B尽力而为C尽忠职守D穷水尽

 

3上中“这些愉快的经历”指的是(D)A返美之前,我观赏了不少的古迹名胜B我于1980年的夏天回国,在成渝两地义务教学时C我和弟妹长姊们回到了一别3年的故乡,投宿在我祖先耕耘过的镇安场D各大报先后刊登了我的诗篇,多次承蒙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和重庆市联热情招待,使我有幸认识了许多爱国爱党的作家和编辑

 

4“狐死首丘”一语的正确解释是()A狐狸虽然狡猾,最终还是要死的,连尸骨也找不到。

B传说狐狸死时必定回到自己出生的丘。

C传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丘。

D传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深埋在沙丘下。

 

5上末尾使用“狐死首丘”这个典故,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A热情赞美新中国的辉煌成就。

B为祖国的建设成就自豪、骄傲。

C依恋祖国的深挚感情。

D投身祖国的“四化”建设的豪情壮志。

 

《最后一次讲演》

 

(一)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

是好汉的站出!

②你出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③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

④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⑤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