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800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docx

《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docx

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I、II两卷,总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力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本试卷根据新课标题型命制,考查范围为《论语》选读。

命题人:

贾清

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指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

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曰:

“无倦。

子路问:

“君子尚勇乎?

”孔子曰:

“义之为上。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

“仲由仁乎?

”孔子曰: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

“子路可谓大臣与?

”孔子曰:

“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

“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

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鲤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鲤作乱,谋入孔鲤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鲤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3)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鲤登台。

子路曰:

“君焉用孔鲤?

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

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

“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

“嗟乎,由死矣!

”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

①冠雄鸡,佩豭豚:

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亡:

死亡

B.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狱:

诉讼案件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造:

往、到

D.宽以正,可以比众比:

使……亲近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子路“好勇力,志伉直”的一组是()

①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②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③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④食其食者不避春难。

⑤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⑥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率,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

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

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3分)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4分)

(3)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10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8、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分)

9、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10、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是为过也。

2、,则远怨矣。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4、,不知其可也。

5、岁寒,。

6、,于我如浮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

沉默的子弹

周海亮

不过一束光,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

  光暗淡,微弱,灰白,转瞬即逝。

他正掬一捧水,水送至嘴边,光悄悄划过他的眼睛。

他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不敢趴下,不敢逃走,甚至,不敢呼吸。

他知道那是瞄准镜反射的光芒。

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冷酷并且精确。

  他能够想像瞄准镜后面的眼睛。

眼睛扣上瞄准镜,他的眉心即刻与十字中心完美地重叠。

现在,草丛间隐藏的狙击手随时可以将手指轻轻一勾,让他在瞬间死去。

  甚至来不及挣扎,来不及惨叫。

甚至来不及颤抖或者抽搐。

他似乎看见子弹从草丛里蹿出,冲开稀薄的空气,螺旋状飞行,将他的眉心刺出一个圆圆的小孔。

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恐惧排山倒海,将他吞噬。

他弯着腰,不敢动。

其实他有两个选择:

其一,他一个鱼跃,扑向并且抓起旁边的步枪。

填满子弹的步枪被扔在两米以外,两米距离,半秒钟足矣。

其二,他一个侧翻,滚向并且逃向与步枪相反的方向。

那里有一个茂盛的灌木丛,那些灌木或许可以救他。

可是他没有动。

他权衡很久,终于放弃。

他知道不可能成功——他知道草丛里的狙击手绝不会给他任何机会——这样的距离,瞎子也不会射偏.

他在丛林里度过半个多月。

半个多月时间里,他连睡觉都睁着眼睛。

每一秒钟他都高度警觉和戒备,头盔压得很低,手指扣紧扳机。

他趴在河边的灌木丛里观察很久,直到确信这里就像自家院子一样安全。

然后他走出来,缷掉步枪,缷掉干粮,缷掉水壶,缷掉头盔。

他需要喝点水,吃点干粮。

他需要让他的呼吸变得轻松。

他需要让他的心脏正常跳动。

他需要将紧崩的神经,放松片刻。

   于是他成为靶子,成为羊,成为猪,成为死去的士兵。

百发百中的步枪近在咫尺,此时却更显多余和滑稽。

是的他仍然是兵,只不过他是死去的兵。

暂时还活着的死去的兵。

这想法令他绝望和悲伤。

   他不知道他们对峙了多久。

一分钟?

一小时?

还是一个下午?

他弓着身体,捧着两手,如同在向看不见的敌人讨求一片饼干或者一颗子弹。

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

似乎真是这样,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年轻的兵在意念里被他的敌人射杀过多次。

每一次他都闭了眼睛,每一次他都没有倒下。

然枪手的枪,迟迟没有响起。

   突然他很想坐一会儿。

终是一死,为什么不能舒服一些呢?

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呢?

甚至,为什么不能试试运气呢?

他慢慢放下双手,草丛不见动静;他慢慢往旁边挪一步,草丛仍然不见动静;他一点一点蹲下,草丛还是不见动静。

坐上石头的那一刻他流出眼泪——滚烫的石头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枪手迟迟不肯将他射杀,这说明,或许,枪手根本不想将他射杀或者他根本不值得枪手射杀。

然他仍然不敢拾起步枪。

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

他试探着抓起干粮袋,又试探着从干粮袋里拿出饼干。

枪没有响。

他从小河里掬起一捧水,又试探着将那口水喝下。

枪没有响。

他笑了。

他知道现在,只要不去碰枪,他完全可以从容地离开。

他向草丛举起两手,向一颗沉默的子弹举起两手。

他高举两手退向岸边,又冲草丛做一个滑稽可笑的鬼脸。

他再一次看到那束光——只有当瞄准镜轻轻晃动,那束光才会出现——他知道枪手被他逗笑。

   他转身,枪没有响。

他将粮袋背到身上,枪没有响。

他戴上头盔,枪没有响。

他一步步接近灌木丛,枪没有响。

他将一只脚踏进灌木丛,枪没有响。

突然他认为该给潜伏的狙击手留下一点东西——饼干、罐头、巧克力、烈性酒、钞票……什么都行。

枪手放过他,等于救下他。

   他毫无戒备地将手伸进怀里。

枪响了。

(《百花园》2011年第8期)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一束光划过他的眼睛,他就吓得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可见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B.他在丛林里生活,觉得这里就像自家后院一样安全,说明他已经把丛林当成了自己的家。

C.小说两次提到他从小河里掬水喝,第一次心情紧张,第二次却很轻松,这是因为他开始慢慢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D.小说描述他举起两手时,只说向“草丛”,向“一颗沉默的子弹”,并没有提到人,这里暗含了一丝人性的温情。

E.小说用大量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刻画人物恐惧纠结的心理,十分精妙传神。

13、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

(6分)

(1)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2)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

14、小说倒数第三段:

“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7分)

15、对于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枪响很好,也有人认为枪不必响。

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8分)

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常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词语在2010年一夜蹿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B.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正式启动实施,计划于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枣庄冬春二日游以莲青山滑雪场、盈泰温泉度假村、台儿庄古城为依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枣庄、亲近枣庄、认识枣庄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和纲领性文件。

18.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①柏拉图说: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则谈道:

“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③鲁迅说过: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

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柏拉图侧重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卢梭侧重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侧重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句子。

(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

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代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20.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

要求:

层次清楚,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愿意不能改动。

(5分)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

“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

“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先在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符合意境,富有意蕴和教育意义(5分),然后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5分)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答题卡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二阅读题

评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3分)

(2)(4分)

(3)(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8、

(2分)

9、

(4分)

10、

(4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是为过也。

2、,则远怨矣。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4、,不知其可也。

5、岁寒,。

6、,于我如浮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6分)

12、()

13、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

(6分)

(1)

(2)

14、

(7分)

15、

(8分)

第Ⅱ卷(选择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17、()

18.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句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5分)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题目(5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