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795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18版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docx

1718版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步步高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戊戌(  )      ②莅临(  )

③迥乎不同(  )④精悍(  )

⑤蓟北(  )⑥箜篌(  )

⑦酣畅(  )⑧步履(  )

(2)多音字

①屏

    ②强

③解

④禁

⑤角

⑥饮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4)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

(1)博闻强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叱咤风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迥乎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小精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涕泗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张先生每天孜孜不倦、勤奋读书,博闻强记、从不懈怠。

(  )

(2)小品演员潘长江生得短小精悍,他的表演技艺精湛出群,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

(  )

(3)看到贺龙的遗像,人们仿佛看到他叱咤风云、奋战疆场的昔日雄风。

(  )

(4)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一脉相承的特色、趣味差不多,只是语气表现有点迥乎不同。

(  )

辨词填空

(1)简洁·简捷

“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①该丛书是《汽车知识》杂志总编辑陈新亚长期为车友们解答实际疑难问题中的精彩选编,丛书最大特点是内容新颖实用、语言通俗________、图片精美丰富、知识性极强,非常适合广大车友们的使用和阅读。

②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答过程中使学生积极钻研,寻找解题的最________的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启迪·启发

启迪:

开导;启发。

启发:

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①江苏泰州的“梅兰春酒业”就是我们在做好大企业品牌的同时接手的一个小企业案例,对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更有________意义。

②张俊提出的“留住雷锋的人”这个概念给了我们很大________,我们正在考虑,是不是在最后加入雷锋死后他的战友沿着“雷锋足迹”重走“雷锋路”的细节。

三、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

1.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

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

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

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时?

——梁实秋

2.行万里路,究不若读万卷书之重要。

——梁实秋

3.读书,永远不恨其晚。

晚,比永远不读强。

——梁实秋

4.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5.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6.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翻译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等。

二、背景展示

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便是梁实秋先生对那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

这篇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

三、文化常识

演讲词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

在各种会议上,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且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梁启超演讲的开场白只有两句话,“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既是为了表现他的谦逊和自信,也是为了表现他幽默风趣的一面。

B.梁启超的国语讲的不好,只能用广东话来发言,尽管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但还是让听众非常吃力地才能听清楚。

C.本文撷取了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把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入叙述描写中。

D.对于古诗《箜篌引》的讲解,情节、背景、人物、情感妙趣横生,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在不断追寻这样的情境,直至20多年后在茅津渡,才得偿所愿。

E.本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

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1.认真阅读文中具体描写本次演讲的文段,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这次演讲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先生的真情,作者对其有敬仰、欣赏、赞美之情,但在情感表达上有一定的特点,试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描是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文学表现手法。

本文在描写梁任公先生的时候采用了这种白描手法,请分析下列句子体现了白描怎样的表达效果。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梁任公先生,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他的政治作为,这是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论话题

 本文作者梁实秋说: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他说,“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梁实秋先生好像也是一个“不问政治,专心学术”的文人。

什么是政治?

只有从政才是政治,搞学术就没有政治了吗?

[辩论题目] 梁实秋搞学术是不是问政治?

甲方观点:

不是问政治。

甲方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观点:

是问政治。

乙方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作者在描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又分明表现出梁任公先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情怀。

这说明此时的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已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深埋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了。

运用示例

 走过刀耕火种的历史,走过风云变幻的岁月。

祖国,饱经了日月风霜的洗礼,也饱经了金戈铁马的动荡。

曾面对沙俄的舰炮、日寇的屠刀,也曾面对列强的谎言、军阀的混战,万里长城记录了一幕幕腥风血雨,滔滔长江流淌着一股股苍凉悲壮。

然而几千年来,祖国历尽艰难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并在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无数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结果。

正如梁启超,从进京赶考的“公车上书”到变法图强的“百日维新”,这个知识青年立志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

虽一次次欲借“强人”之手,以圆“壮我中华”之志,却一次次因“所托非人”而失败,但他的爱国情怀从未改变。

正是因为许多像梁启超这样的爱国志士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富强,我们的人民才更加幸福安康!

2.课外素材

姚明的爱国情

姚明是中国体育运动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但他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坚韧的职业体育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深受广大球迷的喜爱。

球场上的姚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提高球技;球场外,他更是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关于他的负面新闻都是零。

作为一名在美国打球受到全世界注目的中国人,这样的表现就是在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敬和赞誉。

2008年4月4日,因脚伤停赛的姚明回到北京,短暂休息一宿之后,在中国篮协安排下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简短的介绍之后,有位记者问:

“请问你什么时候回美国?

”这本来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没想到姚明马上纠正记者的提问:

“不是回美国,而是去美国。

是回中国,去美国。

话音落地,全场响起一阵自发的掌声。

好一个“回”字,好一个“去”字。

一字之改,包含的却是多么深挚的爱国情!

这样的爱国情怀,其实在姚明的体育生涯中是贯穿始终的,特别是他出国去NBA,打球后开始的。

从2002年进入NBA,到2008年,凡是有代表中国男篮参加的重大比赛,姚明都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参赛。

有一次,姚明在接受《休斯敦纪事报》采访时说:

“在我来NBA之前,我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国家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我来到NBA之后,这仍然是我最重要的目标。

只要能让我进国家队,不给我报酬没关系,没有球迷我也不在乎,甚至让我当‘板凳球员’都行。

因为能为国家而战是一种荣誉。

我第一次穿上国家队球衣时是17岁,第一天拿到球衣时,我像模特一样在镜子前摆弄它。

球衣对我来说确实有点大,但能把我的名字印在上面是一种荣誉。

选材感言

 说一件事容易,做一件事难;做一件事容易,一直做一件事难。

姚明用自己的言行,为所有明星们树立了一个爱国的榜样。

时下,爱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某个明星个人的事情,而是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请你思考

 你认为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

经检查,其右肾有一黑点,被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

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

一时间,舆论哗然。

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声更是甚嚣尘上。

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

“右肾是否一定要剖,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

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

”“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

”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梁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先读佳作

中国梦,爱国梦

①梁启超先生为了中国医学的前途,毅然舍弃了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做法让人为之动容,更让人们看到,在祖国的发展中,个人得失是那么的渺小。

无论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是陆游的“家祭无忘告乃翁”,都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精神。

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得失的选择中,毫不犹豫选择国家利益,他们的身上永远闪现着爱国的光辉。

(1)

②爱国精神蕴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缓缓流淌,不同的时期则会有不同的表现。

在抗日战争中,多杀鬼子是爱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社会主义是爱国;在和平时期,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上是爱国;在国家领土受到侵犯时,依然挺身而出是爱国;而对我们学生而言,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也是爱国。

所以当梁启超先生在面对刚传入中国的西医遭到质疑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个人得失,毅然决然挺身而出,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身上也贯穿着闪闪发光的爱国精神。

(2)

③或许,我们的岗位很平凡;或许,我们的力量很弱小;或许,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杀敌报国。

但是,我们依然爱我们的国家。

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我们可以像郭明义一样,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也可以像“感动中国”人物中的“最美教师”格桑一样,做好该做的事,承担好应尽的责任。

个人的力量或许很渺小,但试想,若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如此,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不再只是梦。

这不是口号,这是行动的开始,这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努力。

(3)

④爱国并不是抽象的,它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但有人却借此来做出过度、极端的事。

比如,在钓鱼岛事件中,打砸日本车,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

我们应该理性爱国、文明爱国。

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国家安定时坚守自己的岗位。

(4)

⑤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实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远航,将来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爱国精神的火焰愈发强烈,将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⑥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

(5)

思悟亮点

(1)第①段如何运用原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并引用其他材料进行引申?

提示 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原材料,并引出自己的观点:

“在祖国的发展中,个人得失是那么的渺小。

”引用文天祥、陆游的名言,将材料意义上升到“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立意高远。

(2)再一次引用原材料印证了什么观点?

提示 爱国精神“不同的时期则会有不同的表现”。

(3)为了证明第②段的观点,这一段又引用了哪些材料加以论证?

同时又生发出什么观点?

提示 又引用了郭明义和“最美教师”格桑的例子,进而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努力”。

(4)第④段如何引用钓鱼岛事件作为材料?

说明了什么观点?

提示 简单叙述,简写材料。

说明“爱国并不是抽象的,它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5)通观全文,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提示 本文从表明观点,进而上升到“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立意高远;还能关注时事,思考社会人生。

比如钓鱼岛事件有些中国人的一些不理智做法,中国梦的实现等,使文章格调高远、发人深省。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

(1)①wùxū ②lì ③jiǒnɡ ④hàn ⑤jì ⑥kōnɡhóu

⑦hān ⑧lǚ

(2)①bǐnɡ/bīnɡ/pínɡ ②qiánɡ/qiǎnɡ/jiànɡ ③jiě/jiè/xiè ④jīn/jìn ⑤jiǎo/jué ⑥yǐn/yìn

2.

(1)颠覆/木屐/步履 

(2)焊接/捍卫/强悍 (3)戊戌/戍守/戎马 (4)沧海/苍茫/悲怆

二、

理解运用

(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错点提醒:

这是个形容词,不是动词。

(2)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明显与众不同,形容才能超过众人。

(错点提醒:

容易当成差别不大的词来用或作语义重复之用。

(4)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错点提醒:

容易用错对象。

(5)眼泪和鼻涕同时流下,形容非常悲痛。

对点小测 

(1)× 用错词性 

(2)√ (3)× (4)× 语意重复,和“有点”矛盾

辨词填空

(1)①简洁 ②简捷 

(2)①启迪 ②启发

整体感知

BD [B项“但还是让听众非常吃力地才能听清楚”,与原文“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所表达的意思及情感不符。

D项“作者在不断追寻这样的情境”,与文中所表述的“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不符合。

]

课堂互动

1.作者分别从以下五方面写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

①出场时的肖像,②开场白的神态和腔调,③朗诵解释《箜篌引》对“我”的深远影响,④讲课中间的旁征博引,⑤讲到紧张时的表情神态。

2.

文 句

抒情特点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直接抒情。

本句是总的概括及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半含蓄表达。

暗含一个听课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之心。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含蓄表达。

动作、神态描写之中暗含作者的敬仰、赞美之心。

3.

(1)文章一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体现了白描“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的特点。

(2)梁先生的书法很美,却用了极少的文字来表现,体现了白描“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的特点。

(3)梁先生当时的情状震动了所有的听众,文章中却仅用四个短短的排比句来表现,体现了白描“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的特点。

4.

(1)从作者角度: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

(2)从梁任公角度:

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人有启迪引领的作用,当时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之情。

问题争鸣

辩论提示:

(甲方)搞学术就不是政治。

梁实秋为了逃避政治,专攻学术。

想发表观点,只能依靠学术,逃避了,就减少甚至躲避了政治打击。

显然,搞学术远离政治纠纷,就不是政治了,不然的话,还会卷入政治。

(乙方)从政当然是政治,搞学术还是在搞政治。

什么是政治?

最大、最根本的政治莫过于爱国、爱民族。

我们从梁实秋先生的记叙中不难发现,晚年的梁任公先生,血管中仍然奔涌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也就是梁实秋先生所说的“热心肠”。

你看他,为什么讲解《箜篌引》“活画出一出悲剧”?

为什么讲到《桃花扇》会“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为什么讲杜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会“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这只是讲文学?

不,这是宣泄蕴含在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激情。

而梁实秋先生们为什么也会跟着“泪下沾襟”?

甚至于二十余年以后,“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不禁哀从中来”?

这难道只是听一篇学术报告?

不!

这分明有一股爱国、爱民族的激情在心中澎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