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16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docx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

解读三年级习作教材,探寻起步作文教学的切入点

泸州市纳溪区河东小学叶剑

一、中年级习作课标要求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三年级习作教材解读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

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

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记实与想象并举

在整个三年级习作内容的编排上,记实作文占较大的比重。

如,三年级上册有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人,写观察日记,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有写家乡的景物,介绍自己,写自己的一项本领,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事。

这样的编排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

此外,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想象作文在实验教科书中也有相当篇幅。

如,三年级上册有编童话故事,三年级下册有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还有让学生假想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会变成什么。

从低年级乐于写话到中高年级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实验教科书对三年级习作内容的安排,不仅符合小学生学习习作的实际,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有机联系,而且反映了贯穿于课程标准之中的语文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

教学中,记实作文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

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

教师在讲评时,要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附表1、三上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备注

1、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①写课余参加的活动或发生的事情;

②写完以后读给父母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记实

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①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②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听,请他评一评。

记实

3、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①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②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4、写观察日记。

①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写自己最想写的事物;

②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记实

5、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①写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

②写完以后通过交流,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习作集。

记实

6、写自己去过的地方。

①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②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记实

7、编一个童话故事

①任选几种动物,想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②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想象

8、自由习作

①自己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把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

②写完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建议整理,保存好这学期的习作

 

附表2、三下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备注

1.介绍家乡景物

①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②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记实

2.写家乡的环境

①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

②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3.写自己

①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②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并认真改一改。

记实

4.写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

①回忆一下,自己在学校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

②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实

5.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①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写发生在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②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记实

6.写我的小发明

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现象,写一写。

想好以后,说给同学听,然后再写下来。

②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想象

7.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①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写景、写人、写物、记事、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

②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8.编写一个故事

①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②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想象

(二)习作不定题目

课程标准在习作指导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自由表达”。

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束缚,开阔学生习作的思路。

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习作留有较大空间,不规定题目,题目一般由学生自己拟定,大多只提出大致的内容和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

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教科书提供的范围是“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三年级下册习作写“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教科书提供的范围是“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

”此外,在每册书中都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自由习作,完全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放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

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教科书编排的习作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习作时如果有更适合学生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调整教科书里习作的安排。

(三)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

一是结合阅读,安排随文练笔。

教科书选用的课文是学生练笔的范例,教科书重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

如,在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课后安排了续写故事,《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之后安排写自己喜欢的花,《争吵》一课后面安排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二是结合综合性学习,提供习作机会。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习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真实感受,内容空洞。

要解决这个问题,习作的设计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去体验、感受,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写成作文。

三年级上下两册,共安排了四次综合性学习,相应的习作内容都与之密切关联。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习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习作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动力。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上册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下册"环境保护"和"人间真情"

三是口语交际和习作相结合。

与低年级写话的思想一脉相承,三年级习作的安排重视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教科书有一些口语交际和习作相结合的编排。

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介绍的去过的地方写下来。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是介绍家乡的景物,习作就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实验教科书将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加强了口头、书面语言的训练,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四)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

实验教科书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编排中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听”“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习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应付老师的任务。

与此同时,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也将极大地鼓舞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享受交流、展示的乐趣,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

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五)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同步培养

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

习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认真地写在作文本上。

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改一改。

”把写、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老师既要看是怎样写的,也要看是怎样改的,要表扬、鼓励那些认真写、认真改的学生。

这客观上为学生今后进行电脑作文奠定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

如,有这样一个习作片段:

“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一个同学当老鹰,一个同学当鸡妈妈,其他同学当小鸡。

小鸡们都抱着鸡妈妈的腰,大家玩得可开心了。

”像这样的习作应不应该修改呢?

很显然,不是所有的小鸡都抱着鸡妈妈的腰,这就是属于与事实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加以修改。

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

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

(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

关于例

(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

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例

(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念,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

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成人绝不会这样比。

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

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

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三、三年级习作教学的切入点

我觉得从作文指导来说,特别是从三年级作文指导,最主要的是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

对于怎么写,我的要求并不是太多,特别是在写法上我从不提什么条条框框限制学生。

写作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读写结合,降低习作难度,掌握几种读写结合的形式,比如仿写、续写、扩写、补写、改写等。

读写结合一直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读中学写是作文的一个规律,多读书有利于写好作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的经验至今还是有生命力的。

教科书选用的课文是学生练笔的范例,教材重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如学习了《荷花》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自己喜欢的花;学习了24《果园机器人》就可以启发学生:

你想发明怎样的机器人?

它有什么特点、功能?

仿写举例

1、人物动作的仿写。

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课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尤为突出,例如,课文中有一段描写阮恒动作的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颤抖地举起来”“放下去”“又举起来”这些动作准确地刻画出阮恒想献血,但又害怕会死,最后决定献血的复杂心理过程。

学了这一段后,老师指导学生描写自己在学习或劳动中看到的同学的一连串动作。

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的:

“今天轮到小刚值日。

下课后,他就匆匆地走上讲台,拿起黑板擦,唰唰地擦起来,黑板中间的不够高,怎么办?

他踮着脚,一擦,行了,再高点的呢?

只见他仰起头,伸长臂,往上一跳,终于把黑板擦干净了。

”这些动作平时大家熟视无睹,但经老师一点拔,学生很快就写好了。

2、人物神态的仿写。

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让学生去体会这段话是通过描写英子的神态,表现了她紧张、自卑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学了这一段话后,老师立刻指导学生去描写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的神态。

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的:

“赵烨平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立刻停住手上的折纸,把手从抽屉里抽出来,嗖地站了起来,低着头,既不敢看同学,也不敢看老师,一声不吭地站在位上。

”这段话虽然写得不是很精彩,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了目的。

3、人物对话的仿写。

三年级上册课文《小摄影师》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没照成的事。

课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文里有这样一组对话:

“是你扔的纸团吗?

”高尔基问。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高尔基说: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

上面的这组对话是典型的三种对话形式的描写,第一句是把说话的人放在话的后面;第二句是把说话的人放在话的中间;第三句是把说话的人放话的前面。

教师教完这一组对话后,让学生描写自己放学到回家时和家人的对话。

一位同学是这样描写的:

我背着书包走进家门,妈妈就大声地问我:

“你为什么这么迟才回来?

“今天该我值日,”我说,“同学请假没来,我一个人扫地。

“我还以为你又去玩了呢!

”妈妈低声地说。

由于是模仿课文的例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三种对话的描写,如果不是结合课文进行仿写,学生到了六年级恐怕都很难掌握这三种对话形式。

4、人物心理活动的仿写。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

这位老人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这段话先写看到什么,再写想到什么。

一位老师教完这一段话后,让学生写一写刚才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时,自己想些什么。

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上课了老师踏进教室走上讲台,背着手,用严肃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我想:

谁又惹事了?

老师又要发火了。

”文笔虽然稚嫩,可那是三年级的孩子的心声啊!

续写举例

三下16《绝招》课文最后两段写道:

小柱子高兴地说:

“咱们定个日子再比一比,条件是绝招一定得是练出来的,而且要有用。

”伙伴们都说行。

小柱子一握拳:

“就在今年暑假!

同意的举手!

院子里,大树下,故事《绝招》里的主人公又在比绝招了。

三胖挺着大肚子,大声说道:

“我先来,我先来!

让我先来展示我的举重风采。

”说来就来,三胖把手放在嘴边,“噗、噗”两声,把手拍了两下,蹲下身子,手抓杠铃,咧开大嘴,两脚分开,大喊一声“加油!

”,使劲举起杠铃。

伙伴们禁不住赞叹:

“绝,太绝了!

”三胖不好意思地说:

“嘻嘻,我这么练,是想在举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福手拿长剑,一个转身,长剑在他手里“龙飞凤舞”,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伙伴们拍手叫好。

二福仰起头,自豪地说:

“其实我想让班级在舞剑比赛中得第一名。

轮到小柱子了,只见他从书包里拿出《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你问我答》……小柱子说:

“只要你们说出一个问题,我就能迅速回答出来!

”“我不信。

”三胖摇摇头说道。

“说个试试看嘛!

”三胖随便翻了一页,随口问了一题,果真,小柱子马上回答出来,伙伴们连声夸道:

“太绝了,真是绝招。

”小柱子高兴地说:

“看来我参加百科知识竞赛有希望获奖了!

扩写举例

管闲事的爷爷

材料:

我有一个爱管闲事的爷爷,但是在邻居们的眼里他却是一个热心肠。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楼道里有许多泥鞋印,就告诉了爷爷,他二话没说,拿起拖把就出门了。

我也端了个簸箕跟了出去。

爷爷双手握着拖把把儿,弯着腰,一下一下地擦着地。

望着擦得干干净净的地面,爷爷直了直发酸的腰,笑了。

扩写

管闲事的爷爷

我有一个爱管闲事的爷爷,他中等身材,椭圆形的面庞上爬满了皱纹,黑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慈祥的眼睛,他还有一张谁也说过的嘴。

尽管爷爷也是满头白发了,但是在我的眼里他永远是年轻的。

爷爷在邻居们的眼里却是一个热心肠。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楼道里有许多泥鞋印,回到家里我就问爷爷:

“是谁那么不讲道德,把您昨天刚擦干净的楼道又给踢脏了?

爷爷二话没说,拿起拖把就出门了。

我也端了个簸箕跟了出去。

爷爷双手握着拖把把儿,弯着腰,弓着背,一条腿在前,一条腿在后,一下一下地擦着地。

刚刚擦了一半,拖把就被泥裹满了。

爷爷又提着拖把回到家里去投一投。

拖把刚一放进水桶里,水就变成了黑泥汤了。

爷爷就又换了一桶清水来投。

爷爷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拖把清洗干净了,他再一次弯下腰,把拖把把儿夹在腋下,用双手攥住拖把头,使劲拧。

水顺着爷爷的指缝流了出来,滴到了爷爷的鞋上,弄湿了他的脚。

可是爷爷一点也不在乎,继续干活。

当爷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楼道擦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我拿着笤帚和簸箕再把落在地上的土扫成一堆儿,撮到簸箕里,倒掉。

这时,满楼道里飘着一股股水气的清香。

望着干净的地面,爷爷直了直发酸的腰,笑了。

我也抬起头,看到爷爷洁白的头发上挂满了晶莹的汗珠,他的脸红通通的,透出一股不服老的劲。

下班的叔叔阿姨们回来了,他们不忍把爷爷刚擦过的地面踩脏,就踮着脚尖上楼。

爷爷笑呵呵地说:

“踩吧,踩脏了我再擦,就当是锻炼身体,做了一套擦地操。

”大家都被爷爷的幽默逗乐了,纷纷说:

“您老人家辛苦了,咱们楼有了您,永远是最清洁的。

谢您喽!

爷爷听了,高兴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那么开心,就像是一个受到表扬的小孩子。

我想:

这样的设计应该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经常这样灵活运用教材来教学,以文本为例子,让学生研读文本,又跳出文本,结合生活经验学语文,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日益提高。

(二)先活动,再说写,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一语中的。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

(读书笔记本、生活素材本)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要重视给孩子提供一个台阶,让学生把要说的话有序地说出来。

比如:

在写一次《吹泡泡》游戏活动的经过时,先课前活动:

吹泡泡(5分钟)再出示课题:

吹泡泡,吹之前,听清要求:

一边吹一边留心观察整个教室的场面。

①整个场面给你的感受;②全班同学吹泡泡的动作、神态等;③吹出泡泡的特点以及产生的想象。

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几名同学,看看他(他们)是怎样吹的?

吹出的泡泡有什么特点?

(3)自己是怎样吹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吹出的泡泡有特点的(吹得最大、吹得最多、飞得最高、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等)?

教师再提供一些生动的动作描写的词语,比如“轻轻”、“半蹲”、“歪头”、“昂头”等一些动词的运用就把同学们吹泡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出来;写好吹出的泡泡的颜色、形状的句子,比如“有的像糖葫芦,有的像珍珠,有的像葡萄……”“这些泡泡有大有小,大的如乒乓球般大,小的甚至如同小珍珠一般大小。

”“五颜六色”、“七彩”、“彩色”等把吹出的泡泡写的十分漂亮;写好想象的句子,比如“……像一个个彩色的玻璃球一般……”“……又像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在空中放声歌唱……”“……仿佛坐在泡泡中……”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

这样学生的作文,读起来就好多了。

学生作品:

我们拿出先前准备好的吹泡泡工具,用吸管轻轻一吹,泡泡就徐徐上升起来。

有的像糖葫芦,有的像珍珠,有的像葡萄……它们在空中一上一下地漂浮,好像在跳着欢乐的舞蹈。

我第一次没吹出来,第二次吹出来就炸了,最后终于吹起来一个大大的泡泡,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回头看看其他同学:

有的半蹲着吹,有的歪头吹,有的昂头吹,最后我们男生打败了女生。

指导学生按有条理地口述习作的内容后,可以引导他们用简练的词句,以标注箭头的方式列出表达的顺序,记录思维的轨迹,类似于以往打简单的提纲,逐步培养学生先想再写,先理清写作顺序再动笔表达的写作习惯。

先活动再说写是作文教学,特别是中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

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我写什么内容?

互相交流交流,只说写什么,不要求具体说,这是互相启发选材范围,使每位学生知道自己写什么,有话可写。

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基本方法。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仅帮助学生明白怎样写,而且互相交流启发,可以拓展思路,有利于学生选材。

每一节语文课开始前都可以让学生说两三分钟的口头作文,内容为课间活动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接着是师生的简评,总共在五分钟之内。

可以轮着说,这样在每节课前轮到谁了他就会准备。

在开始时可以鼓励大家积极说,提前让学生准备准备。

先活动再说后写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加工、组织、整理自己写作的素材。

在指导学生怎么写时,可以指导学生具体说一说,在交流中使每位学生知道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把语句说通顺、具体。

在学生动笔写时,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进一步强化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的认识。

5吹泡泡.d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