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103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docx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

高中历史天文历法

(考试总分:

16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共计120分)

1、(4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C.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4分)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月流火。

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B.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

C.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D.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天罡星,三十六个地煞星。

3、(4分)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这说明

A.天象变化体现天人感应思想B.天象记录与历法制定密切相关

C.天象变化体现君权神授思想D.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

4、(4分)清初,传教士利玛窦帮助中国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但不经意地把美洲画在了左面、欧洲在中间而亚洲在右面,引起了朝廷的不满;他马上修改了地图,把中国放在中间,这幅地图获得了中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在中国广为流传,也为传教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这反映了

A.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频繁B.西方传教士在华影响力大

C.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D.闭关锁国政策还没有推行

5、(4分)中国古代严禁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B.天文知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D.造成了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6、(4分)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立法编订的重视。

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是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B.保证农时

C.指导农业生产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

 

7、(4分)据史料记载:

1279年,一位著名天文学家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是黄岩岛属于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之一。

这位天文学家可能是

A.张衡B.僧一行C.蔡伦D.郭守敬

8、(4分)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

“既望”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B.天干。

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二十八星宿。

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云气。

古代封建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9、(4分)月球上有些环形山以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

以下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战国石申发明了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B.东汉张衡撰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C.南朝祖冲之所著《九章算术》在当时领先世界

D.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

10、(4分)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具有皇家性质,太史令等天文官员,常常由皇帝亲自任命。

朝廷对天文台的观测记录严格保密,禁止流传到民间,天文官员不允许与平民百姓随便接触。

同时,民间也不许私自研习天文。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为了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B.造成了天文学的长期落后

C.源于小农经济地位的提高D.反映了民间教育水平低下

11、(4分)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

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

《宋史》(卷六十七)

“登州地震,海声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

《东都事略·仁宗纪》

“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地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

“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郡以言。

彭年上疏曰:

‘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

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

’”

《渑水燕谈录》(卷第四)

A.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B.宋代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发生

C.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D.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

12、(4分)孔子在编订《六经》的时候,其中有一篇叫《尧典》,其开篇就叙述帝尧命令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民授时”,古代帝王对观象授时工作一直都高度重视,这主要是因为

A.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B.古代经济发展离不开历法

C.掌握历法有利于维护统治D.尧时代出现了最早的历法

13、(4分)以下关于秦汉时期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汉的“蔡侯纸”便于书写,是书写材料的革命

B.西汉的《氾胜之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著作

C.东汉张仲景的《黄帝内经》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4、(4分)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

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

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B.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C.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D.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15、(4分)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

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16、(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

史实

结论

A

郭守敬主持测定了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

B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任意减省汉字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汉字交流功能削弱

C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D

明清通俗文学蓬勃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A.AB.BC.CD.D

17、(4分)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B.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18、(4分)美国学者曾赞叹中国古代某一科技成就说:

“回顾古代观测天象,如此精勤,实属惊人。

他们观测日斑,比西方早的2000年,历史上记载不绝,并且都很正确可信。

”该学者所赞叹的成就属于

A.农学B.天文学C.历法D.中医学

 

19、(4分)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0、(4分)《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A.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D.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

21、(4分)《韩束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

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

22、(4分)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

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

这说明古代帝王们

A.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B.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

C.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D.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23、(4分)《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24、(4分)战国时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用于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B.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成熟

C.中国古代历法实用性强D.官府垄断古代历法的制定

 

25、(4分)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价值不大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6、(4分)在古时一天计为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对应十二个时辰,又把晚上分为五更。

平时常说的“夜半三更”中的“三更”对应于今天的什么时间

A.23时到01时B.01时到03时C.03时到05时D.24时到02时

27、(4分)2010年初始,地球忽然狂躁不安起来。

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月27日,8.8级智利大地震发生;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积极救灾。

而在古代中国,有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测报地震的仪器,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这种仪器是

A.僧一行的黄道游仪B.张衡的地动仪

C.张衡的浑象仪D.郭守敬的简仪

28、(4分)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1254-1324年)在中国游历了17年,著有《马可,波罗行记》,记述他在中国的见闻,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与马可·波罗同时代的文化成就有

A.活字印刷术、量子力学B.《授时历》《神曲》

C.《天下郡国利病书》、印象派D.《窦娥冤》《格林尼卡》

29、(4分)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30、(4分)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

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

这反映

A.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B.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

C.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D.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4小题,共计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四方风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物,在一片牛肩胛骨上刻有24个甲骨文(残,全文应为28字),记载了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神与对应的四位风神。

这篇甲骨文约出自公元前1200年,是典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00-1189年)豳组卜辞。

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

他们是殷朝人发明的独立标准四季体系,是确定日历与闰月的重要依据。

这表示在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了。

在成书于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

而这八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

这标志着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在汉初的《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出现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称,与现今通行的名称致。

24节气是相间的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的总称。

太初历首次确定以中气所在决定月的名称,如雨水所在月为一月,春分所在月为二月……冬至所在月为十一月等等。

而无中气的月无名称,只能称为前一个月的闰月,这一原则称无中气置闰。

它合理地调整了年和月的关系,使季节与月份大体稳定,从太初历开始一直沿用到现在。

从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开始计算,它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达到的位置。

而现代的“二十四节气”则是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2016年11月30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节气”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因素。

(3)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程,说明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中国人的生活。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

“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

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发展研究后指出:

(16世纪前)中国人在科学技术发展上的确非常伟大,除“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发明。

问题是:

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材料二《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大约在1660一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材料三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四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逐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人类先后开始在18世纪后期进入“①”,19世纪晚期步入“②”,20世纪末跨入“③”。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思想文化两方面回答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材料四中的空白处,并举例说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33、(10分)材料一美国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说:

“科学史的目的是,考虑到精神的全部变化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全部影响,说明科学事实和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

其中,科学的进步是注意的中心,而一般历史经常作为背景而存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科学史权威薮内清精辟地指出:

“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地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

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李时珍指出:

“医者贵在格物。

”……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

宋应星为写作《天工开物》,长期深入田间、作坊……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须试见而后详之”。

……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

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

……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分别列举两汉、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

(至少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科学成就取得的社会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

34、(1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

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1)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2)概述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共计120分)

1、(4分)【答案】D

【解析】材料“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拥有特殊政治地位”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统治,故D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

2、(4分)【答案】D

【解析】北斗丛星中三十六个星天罡星,七十二个是地煞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七月流火是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4分)【答案】D

【解析】材料“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可以看出天象记录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是董仲舒汉代儒学的内容,与“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不符,故A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法和天象记录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

【点睛】

“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4、(4分)【答案】C

【解析】交流频繁未从材料中看出,故A项错误;西方传教士因为朝廷不满而修改地图,所以不能说明其在华影响力大,故B项错误;从修改地图,把中国放在中央,可以看出中国以自己为中心,故C项正确;清朝初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

5、(4分)【答案】A

【解析】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神化君主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文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统治而非发展农业生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观测天象不会动摇儒学独尊地位,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并不落后,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6、(4分)【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重视历法编订是为巩固其统治,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要促进农业发展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重视历法客观上促进了天文事业的发展,故A项排除;B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不是主观目的,排除。

7、(4分)【答案】D

【解析】1279属于元朝,测量黄岩岛属于天文测量,该时期文学家是郭守敬,D正确;A主要是地动仪;B是唐朝时期;C是造纸术改进。

8、(4分)【答案】B

【解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简称“天干”,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既望指的是一月内的有些天有特定的称呼,十六称既望。

"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

"既"表示达到的状态,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泛指二十八星宿,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云气是一种借助上天迷信说法,传说是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4分)【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石申作《天文》,与甘德作《天文星占》合编起来《甘石星经》,故A项错误;东汉张衡发明浑象仪和候风地动仪,故B项错误;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故C项错误;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故D项正确。

10、(4分)【答案】A

【解析】古代实行君主和君权的神话,借用上天愚弄百姓思想,天文机构管理者身份的特殊说明是维护君主的绝对统治,A正确;材料中现象是从思想统治出发,不会导致天文学落后,B错误;这一思想源于“君权神授”,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文学的垄断,D错误。

11、(4分)【答案】D

【解析】由《宋史》中的“登州地震”和“自是震不已”、《东都事略·仁宗纪》中的“登州地震…岠嵎山震十月不止”、《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登州地震不止”、《渑水燕谈录》中的“登州岠嵎山数震”等信息可以得出D符合题意;题干中材料的出处不全是政府组织编写的资料,故A不能得出;题干中只有《续资治通鉴长编》提到了“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所以不能说C符合题意;C中没有体现仁宗积极应对地震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12、(4分)【答案】C

【解析】掌握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掌握历法还表明掌握了天象运动的规律,从而有利于维护统治。

故答案为C项。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掌握历法对农业生产有利,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4分)【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是东汉时期《九章算术》出现,D正确,符合题意;蔡侯纸是东汉时出现,A错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业著作是《农书》,B错误;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是《伤寒杂病论》,C错误。

14、(4分)【答案】B

【解析】材料“观乎天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