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6.近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透镜。
7.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透镜,物镜是____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透镜(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8.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透镜(物镜焦距,目镜焦距)。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7.参照物:
叫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9.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0.速度:
用来表示的物理量。
11.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12.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3.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
物体___________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______。
其他比它大的有_____,比它小的单位有_______;换算关系:
1吨=____千克=______克=_______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_____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处;
(2)调节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处,或在其左右两侧摆动幅度______,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___盘里,用_____向____盘加减_____并调节________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加上_____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_________;
(2)加减砝码要用______,且动作要轻;(3)____(能/不能)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
______与_______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___表示密度,____表示质量,______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________,(还有:
克/厘米3),1克/厘米3=_____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
_____;体积V的单位是____。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_____。
9.水的密度ρ=________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用____测出质量m和用______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
m=_____(公式)。
(3)求体积:
V=_______(公式)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
状态、硬度、____、_____、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12.常见物体的质量:
一个鸡蛋约_______,一元硬币约______,一只苹果约_______,一张邮票约________,一头大象约_________,一个中学生约_________,一只大公鸡_______,一瓶白酒________。
13.救生衣用泡沫塑料做的,这是利用了泡沫塑料的_____________。
14.“铁比棉花重”这句话错了,应该说成_______________。
15.一间教室的空气质量大约是200____,一个人的体积是50______。
16.一个瓶子容积是20cm3装满水时,水体积是________,质量是_______;若是用来装酒精(密度0.8g/cm3),则装满时,酒精体积是________,质量是___________。
17.90g的冰化成水,体积是_______cm3,原来冰的体积是______cm3。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__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
2.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________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___力大于____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_____力大于____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_____(1897年)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______,温度则相应_____。
7.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的总体积_____(大于/小于/等于)200ml,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年是_______单位(时间/长度)。
9.物体能够___________,就称为带“电”,或带了电荷。
10.用___摩擦过的____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____摩擦过的____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11.同种电荷相互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
人们利用这点制成了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______。
摩擦起电实际上是将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这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___量的___种电荷。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
力是_________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
4.力的单位是:
____(简称:
牛),符合是____。
___牛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_________。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与受到的_____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刻度,如果不是,则要_____;
(2)认清_______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_____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_____。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______。
8.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_____、__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______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__;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___。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_____。
10.重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
11.重力的计算公式:
G=_____,(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____比。
1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
13.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_程度和_____大小有关系。
_____越大、接触面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______和使接触面______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_____;
(2)用___动代替___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7.测定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使其做________________运动,拉力就等于摩擦力了。
如图所示,两次分别拉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一次物体平放,另一次竖放,则:
F1_____F2,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________关。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
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
P=____,式中p单位是:
_____,简称:
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
___;受力面积S单位是:
_____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____;
(2)F不变,S____;(3)同时把F____,S____。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_____。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____,
(2)液体内部向_____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有关系。
7.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_____关。
8.水坝下部总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_____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_____。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________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______,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________帕=10.34米水柱产生的压强。
1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_____,气压增大时___。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___;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___。
16.5Pa表示___________。
一个中学生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__帕。
17.两只手指分别压住铅笔尾和笔尖,则两手指所受压力___,所受压强___(相同/不同)。
18.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______(方向)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________的。
(物体在空气中___(有/没有)浮力)
19.物体沉浮条件:
(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___G,下沉;
(2)F浮___G,上浮(3)F浮__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ρ物__ρ液,下沉;
(2)ρ物___ρ液,上浮(3)ρ物____ρ液,悬浮。
(不会漂浮)
20.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1.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____。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___________
23.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
F浮=_____,(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阿基米德原理:
______________
(3)平衡法:
F浮=G物(适合___浮、___浮)
24.浮力利用
(1)轮船:
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
通过改变_______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
充入密度____于空气的气体。
25.船从内河驶入大海:
浮力___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的时候,总保持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____(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
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___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____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方向____、并且在____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
5.物体在______或_______两种情况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用卡片代替小车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改变两边所挂钩码不等,来探究_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为了探究两力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对平衡有无影响,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探究两力平衡必须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具体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若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平衡力。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弹簧测力计两边各用2N的力向相反方向拉,则其示数是_____。
9.“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水平面时_______,实验中将水平面上材料依次是棉布、木板、玻璃板,在表格中记录______与________情况,观察到现象:
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____,由此推想:
若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_______。
可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牛顿第一定律______(是/不是)实验定律。
10.站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人,受____个力的作用,他在水平方向_____(有/没有)摩擦力。
11.手握瓶子不动,此时摩擦力等于_____力,加大握力后瓶子所受摩擦力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用一个水平力推桌子,未推动,此时推力___于摩擦力,当加大推力后仍未推动,此时摩擦力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用一个水平力推动桌子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____于摩擦力,当加大推力后,物体所受摩擦力_____(变大/变小/不变),此时物体做_______运动。
12.下图一个是小球抛出手后在空中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另一个是小木块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画出两个图中物体所受的所有力。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点转动的____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
从___点到_________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
从___点到_________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汉字).或写作:
F1L1=_____(字母表达式)或写成F1/F2=_______。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____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___L2,平衡时F1___F2。
特点是省____,但费____。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
L1__L2,平衡时F1__F2。
特点是省___,但费___。
(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__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
___)
5.定滑轮特点:
___(能/不能)省力,但能_________。
(实质是个____杠杆)
6.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_________,要费___。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___倍的杠杆)
7.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
8.“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先调节杠杆的_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挂钩码后,使杠杆受力后也要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_________;本实验至少要改变三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