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293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docx

高中经典散文阅读教程3

高三经典散文阅读3

C类文:

这是相对于层次比较好的学员,面对一些比较难解读的文章时也会上手不太容易。

家乡的阁楼

赵翼如

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

(题记中一句反问已能表明作者些许态度)

——题记

①过去,我常爱用五颜六色的赞美词串成项链,献给我亲近而古老的家乡。

忽然有一天,线崩珠散,散珠呻吟着落向尘间,似在声声怨我:

“别化妆了,还我无粉黛的颜面!

②还你素面,原是何等苍白!

③但我还是撩起久远的运河水,为家乡洗面。

(开篇指出家乡素面的苍白)

④铅粉飘走了,于是,碧沉沉的水面映出一排飞檐阴森的阁楼,依稀带着影子般的宁静,微微倾斜着,似在向蓝天诉说它们遥远的过去……

⑤“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

”某著名导演来家乡拍片,发出了惊叹,他找到了拍摄古代影片的典型环境。

⑥可不是小桥流水人家?

望不到头的十八条巷,弯弯曲曲,似乎十八年也走不完。

仿佛在几世纪前,它们还年轻而左顾右盼探索道路的时候,突然被一道御旨立地封疆,从此不再活动了。

人站街中,几乎伸脚就能踏到两边的门坎;在阁楼上吸烟,烟能熏黑对面的房檐。

七阁八楼挤在一起,空间只留下一线天,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十八条巷阁楼的拥挤)

⑦“咯噔,咯噔……”踏着石板路,绕上罗锅桥,望那碧水青苔,听那吱吱橹声,岂不发怀古之幽情?

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楼曾经住古人;今人古人若流水,长住阁楼皆如此……

⑧看,小巷深处走来一人,虽没有穿长衫,裹青巾,却也斯斯文文地背着手,低首沉吟,缓缓踱步。

再看,小桥上驰来一辆推土车,推车的小伙子像是从天而降的哪叱,虽然缺少文化,却不乏气力……这一慢一快,一文一武,多么和谐地统一在古老阁楼的背景上!

⑨然而,和谐终究被打破了——外出两年还乡,十八条巷正从大地上消失,小街窄道被拉成一条宽直的马路;那位导演若再来拍小桥流水人家,滚滚的车轮将要带他跨上高速公路!

⑩仿佛每块石头,每寸土地,都张开嘴吐着热气,一排六层楼房在号子声中拔地而起,显赫大方,与当初那婉约的阁楼相比,不啻是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小阁楼的废墟正在清除。

粗大的绳索套在残壁上、断墙上,几十人赤膊拉紧绳索,一、二、三!

又一障碍轰然倒地,腾起迷眼的烟尘,留下一片碎砖。

在工人抽烟喝水的空隙,却有几个居民呆呆地在废墟前站定,目光中流露出几丝依恋。

我走进阁楼,抚摸着被白蚁蛀出空洞的墙柱,望着那像一页读腻了的书似的昏黄天花板。

它的主人,何以还要留恋这些呢?

推开木窗,一眼望见古运河水,我蓦然明白了——雨后的水,浓绿光滑,浮着阁楼的倒影,映着故乡人的明眸……啊!

这条河,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也没有开阔的远景可以让人游目骋怀,它披着暗绿色的外衣,凭着它柔和的曲线,妩媚的姿态,在慢节奏的小城市里懒懒地伸展着,像美女般缠绕着那围它而立的一排排阁楼。

(虽然破旧,但是因为这大运河,它环境优美)

是啊,小阁楼内外的生活,就像这缓流的河水,一点一点地浸润了故乡人的心,他们与小阁楼几十年、几百年酿成的情感,怎能一旦消脱呢?

我想起自己家的阁楼。

她藏着我童年的甜蜜,寄着我少年的憧憬。

我常常在楼梯的窗口临河眺望,和缓的微风吹过,轻灵的鸟掠过,我的梦幻在怡然自得中飘过……忽然,木楼梯一响,是妈妈带好吃的回家了;木梆子一敲,准是门口卖馄饨的老汉又唤我了……我还记得我家屋檐下有棵被蛀空的老树,树上常见一个小东西,那是蜗牛,它背着个小房子,小心翼翼地伸出触角,探一探路,爬一爬。

我曾用小棒棒去捣它,骂它窝在“小屋里”爬不快呢。

岂不知我们的祖先早已“常笑蜗牛带屋行”了!

而我自己住的阁楼——正室厢房,门窗关闭,布置井然,恰显出缓慢的生活节奏!

(童年时的阁楼记忆)

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难道我还处在童年和少年?

我不该进入青年和壮年吗?

我不该在完成了古老的使命之后把空间让给更新的生命?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

6.第②段说“还你素面,原是何等苍白”,从后文看“苍白”主要是指家乡的_____(2分)

7.文章写了家乡不同阶段的阁楼,请辨析这些阁楼的不同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多处写到“运河水”,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分)

9.结尾写道:

“我探身窗外,欲再寻几片回忆,可是机器的轰鸣使我心头猛惊,老运河仿佛也在激动、震颤,一股湍流冲向小阁楼的倒影,把它拉长,扯碎,带走了……”简析这句话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用字传神,比喻精当,将阁楼的命运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观照,意境深远。

B.本文第⑤~⑥段以充满激情、略带夸张的笔调,赞叹了家乡阁楼的古朴与宁静。

C.对现代化进程打破了家乡独特的古典美,作者虽深感惋惜、痛心但也表示理解。

D.本文以“家乡阁楼”为切入点,并以此展开描写和回忆,转换自然,收纵自如。

E.本文多处运用对比,鲜明地表现了时代的进步、家乡人的守旧和“我”的理性。

F.篇末妙用设问,卒章显志,表达这样一种思考:

阻碍人前进的,便应当被摈弃。

11.文章题记写道:

“爱家乡,难道只是蘸着油漆粉刷那古老的庭院?

”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与小鸟

①老人的时间大半消磨在一座商城的塔楼上。

这是一个被废弃被遗忘的角落,墙角胡乱堆放着尘封多年的杂物,大圆窗的玻璃混混沌沌且布满裂痕,像老人饱经风霜的脸。

老人每天准时到来,风雨不误。

②老人喘息稍定,便从随身带来的布袋中,抓出一些麦粒.米粒之类,从窗玻璃的破碎处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均匀地撒在窗外的平台上。

像约定一样,一只小鸟立刻飞来了,在平台上欢快地跳跃着,一边啄食,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老人面前有一本精装的英文书,他喜欢念出声来,像是朗读,浑厚而低沉,与鸟声的尖细婉转恰好配成和谐的交响,此刻老人的脸上总是浮现天真的笑容。

③小鸟似乎一点也不美,羽毛是灰色的,身材是娇小羸弱的,黑色眼睛圆而小。

老人从看到她的那一刻,便固执地认为这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

④老人耳边响起司令员的声音:

“小声点,别惊动了她!

”当年他们每次走进坑道,都会有人重复司令员这句话。

鸟窝筑在坑道口顶部的石缝间,芨芨草和红柳纤枝编成的巢房里,就住着这只美丽的小鸟。

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已不可考。

也许沙漠中的生命太珍贵了吧,从发现她存在的那一刻起,基地的官兵们备加呵护,甚至不敢多看一眼,惟恐她受到了惊吓。

在单调而枯燥的国防施工之余,特别是辗转难眠的长夜里,小鸟是单身汉们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她为什么住在这千里大漠中,为什么孑然一身独往独来,她的伴侣在哪里?

她的美妙的歌为谁而唱?

她凭什么法宝能在死亡之海中逍遥复逍遥?

在这些荒漠开拓者的心中,她无疑是一种美丽.爱情和胜利的象征了。

⑤当人们终于知道,他们的使命是在沙漠中点燃一颗人造的太阳,周围几十公里内的生命也许在一瞬间就荡然无存时,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了。

大家立刻想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

一群年轻人就此召开了“紧急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有人建议立即编制一个简易鸟笼,让她委屈几天,等核试验结束再放出来;有人则主张将鸟窝移至坑道深处,和采样的仪器放到一块,亦可免除辐射的伤害;还有人说,核试验的零点位置离此尚远,小鸟未必就会受到伤害,大可不必慌乱。

但仔细一讨论,均觉不妥。

⑥办法终于想出来了。

任务落在一个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身上,他毕业于一所军事院校,办事干练,为人耿直。

得知任务后他二话不讲,连夜行动,像捉“舌头”一般,悄悄地逮住了这只小鸟,装入一个改装过的仪器包装盒中,便搭乘便车疾驶而去。

按照“紧急会议”的决议,他必须借出差之机,将她带到尽可能远的地方去。

⑦也许是太疲劳了吧,汽车一上路,那技术员竟立刻鼾声如雷。

当他被一阵喧闹声吵醒时,发现人们纷纷下车,有人喊着:

“看,有两个太阳!

”他立刻兴奋起来: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他情不自禁地大声喊着,不顾一切地跳下车去。

大漠中,一颗太阳悬挂在半空,一动不动,那是自然界的太阳——阿波罗,另一颗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那是人造的太阳——被西方科学家称为潘多拉的火球,不断膨胀,色彩变幻,在蘑菇状烟云的簇拥下扶摇直上。

他的眼立刻被泪水所模糊,多年的苦难和折磨,一瞬间都消失净尽了。

⑧忽然,他发现头上黑影一闪,擦擦眼定睛看时,一只小鸟正鼓翅向那火球飞去,速度之快,箭矢未及,瞬间便踪影全无了。

⑨他立刻呆若木鸡。

⑩时光将黑发染白,在老人的感觉里,这一幕永远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使他惊心动魄,追悔莫及。

鸟儿是如何从包装盒中逃走的,一直是个谜。

不管怎样,他的心里从此埋进了一颗痛苦的种子。

11老人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爬上塔楼,重复着他的动作和天真的笑容,他希望这只在他看来被烈焰.毒云伤害了的小鸟,能在他的细心照料下,恢复往昔的健美和灵气。

然而,事与愿违,那灰色的身影却日渐单薄消瘦,那小眼睛的光泽愈加暗淡了,羽毛却越来越多地竖起。

老人心焦如焚,却也无计可施,他的笑容消失了,登楼的步履也日渐蹒跚。

12在一次由台风引发的夜雨之后,老人发现那鸟儿没有准时到来,他决定等她。

暮霭渐重,华灯初上,他的亲属找到塔楼上,劝他回家,可他不肯。

就在大家拉拉扯扯时,忽然,窗玻璃发出异样的声音。

老人不顾一切冲过去,手被划破了,鲜血顺着手腕汩汩地流下来,他的手里轻轻捧着一团灰色。

他已无法站稳,东摇西晃,但却执著地用颤抖的手,解开衣扣,将奄奄一息的她放在自己温暖的胸口上。

13从那一天起,塔楼上就再没有见到老人的影子。

7.基地的官兵们以“她”称呼小鸟,这是因为。

(2分)

8.从全文看,第①段画线部分对大圆窗玻璃的描写,其作用是。

(3分)

9.为什么老人固执地认为塔楼上的小鸟“就是30年前的那只小鸟”而加以悉心照料?

请简要说明理由。

(2分)

10.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成功地塑造了饱经风霜的老人和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这两个人物形象。

B.本文采用倒叙手法,时空跨度大,结构开阖自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本文通过老人及基地官兵与小鸟和谐相处的故事,以小见大表现了主旨。

D.依照作者的思路,全文可分三个层次,其中第⑨段应归为第三个层次。

E.第⑩段“痛苦的种子”贴切地表现了人物的自责.愧疚.焦虑和期盼。

F.第!

段通过动作.表情和心理描写,揭示出老人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

11.阅读第⑦段,完成第

(1).

(2)两题。

(7分)

(1)自选一个角度,对本段的场景描写作简要赏析。

(3分)

(2)在西方神话里,“潘多拉”是一切灾难的象征。

用“潘多拉”来称谓“另一颗太阳”,与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春天的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

每一片都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

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

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

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

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

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

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总起,写出了虽然春天是短促的,是寒冷的,是漫天风沙的,但是作者还是很有喜爱它的。

因为春天赋予了人类希望与色彩。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总领下文)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

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

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

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

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

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

可她毕竟是春天。

(三段关于痛苦与温暖兼具的春天回忆)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

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

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

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

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

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

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赞颂春天,收束全篇)

1981年2月3日春节前夕北京(关注写作时间)

1.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

(6分)

答:

2.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请简要概括(6分)

答:

3.“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答:

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6分)

答:

 

爱晚亭

[台湾]谢冰莹

1萧瑟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

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啊!

2枝头的蝉鸣,大概有点疲倦了?

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

3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轻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了吧?

4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

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

5浅蓝色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狂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会发狂呢?

6我乘着风起的时候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

哦哦,多么有趣哟!

当我左手提着稠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儿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

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

我笑得更厉害了,她也笑得起劲。

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开口向我哭。

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

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的快慢掉在水里。

7有时我跟着虾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

8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

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

9最后,我这样用了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我微笑的淡月。

10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限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

和煦地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11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

祖母很和蔼的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12清醒了。

完全清醒了;睁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13然而当我斜依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14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了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15唉!

我愿以我这死灰、黯然、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

16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闲。

17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

18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

19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

20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

21我愿以热烈的一棵赤心,浮之于太空!

22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啊!

23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

呜蝉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细软了。

24“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

”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25我提起裙子,走下亭来,一个正在锄土的农夫,忽然伸了伸腰,回转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一直到我拐弯之后,他才收了视线。

(1926年春于麓山之昆涛亭)(关注写作时间)

(注:

作者谢冰莹(1906——)湖南人,移居台湾,现在旧金山。

著名女作家。

16、从文章来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思想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当时作者思想感情的三个语句。

(5分)

⑴作者当时的心态是:

_____________(2分)

⑵从文中找出三个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文中写了作者对着溪水哭笑和跟着虾蟆跳的两个细节,它们的作用是:

(4分)

⑴写“对溪照影”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_____________(2分)

⑵写“跟着虾蟆跳”的用意是(不超过16字):

______________(2分)

18、文章中加点的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5分)

⑴写法上的特点是(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3分)

⑵这样写的作用是(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

A、看到题目便让人想到杜牧的诗句:

“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于是就有一种对秋天傍晚景象的联想。

B、这篇散文中写了许多景物,这些景物都明显的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从中可看出作者少时的纯真,年轻时的奔放和年长时的深沉。

C、本文脉络清晰,先是感情的激荡,后是理智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投身自然的强烈愿望。

D、文中的景物与作者的喜怒哀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的青草,正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压迫生活的同情。

E、本文的风格自然朴素、热情奔放,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洒脱心境。

F、本文末尾突然写到农夫,看似闲笔,实则意蕴丰富,含蓄地提醒读者不要忘了社会,不要忘了还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距离。

 

树的印象

向午平

①树,对于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家。

因为,在湘西的每一个村寨不管周围的山头是如何的光秃,她的村寨口总会有那么几株高大苍老的树饱经风霜地矗立着。

童年的我偶尔走出去,再疲惫地回来时,一看到村寨口的那几株老树,便知道到家了,一种温馨就在小小的心中开始饱满地鼓荡。

尽管是走在路上,明明清楚离家还很远,只要望见某个山坳有一丛老树撑起的阴凉,就明白那背后一定躲藏着一大片属于别人的屋檐。

屋檐是别人的,但家的感觉是一样,我小小的脚步也就会踏实快捷起来。

②那时候,我弄不明白村寨口的树为什么逃得过像山头上的那些树一样被砍伐的命运,竟然能够穿越许多岁月与苦难。

于是,我常常去那几株树下寻找答案。

答案,当然是没有的。

树下大多有一座小小的房子,里面有碗,有厚厚的灰烬;每遇过年过节,那碗中会出现糖果和肉块,还有香的烟雾悠闲地婀娜。

奶奶告诉我,那是土地堂,是保佑我们五谷丰登的神住的地方。

再去的时候,我抚摸着那些苍劲的树杆、皲裂的树皮,我总会幻想有神的话语会通过自己的小手传达到我的心底。

也许是因为我的浅薄;不管如何的虔诚,神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只言片语。

从此,我不再去那大树下的土地堂,但树是家的印象仍是那么固执地镌刻在了我幼小的心底。

(树与家的关系)

③我走不进神的世界,有时候却好像能听到树的声音。

第一次听到树的声音,是我家的一株老柳树,我不知道他是我的哪一个爷爷的爷爷栽种的,总感觉到它应当和月亮上那株吴刚所砍的桂花树一样老。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棵老柳树轰然倒塌。

第二天,我守在它的边上,不准父亲把树截成圆木,因为它的根须上还沁着水珠。

我说,那是老柳树哭泣的眼泪,好多天我都听到它在哭。

④对树进一步的认识,是缘于它作为梁的使命。

湘西多树,乡民们便就地取材,建造的多是木房子,而这房子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一根放在正中间的梁。

因为其重要,所以从选材开始就极其严格,诸如作为梁的树必须高大、挺拔、无虫眼等等。

我想,人们把有用的人才称为栋梁该是缘于此吧。

(对树的进一步认识,它有生命,它有使命)

⑤参加工作多年以后,因为一个童年的伙伴对阴沉木的痴迷,几天前我回到故乡,因为许多乡亲都外出打工,整个村寨袒露出毫无生气的呆板与沉静。

寨口的大树也已倒塌不在,我一下子感到了对家的陌生。

⑥在伙伴掏挖阴沉木的溪边,除了一堆调皮的孩子,还有几位白发丛生的老人。

我走近那一株需要两人才能合抱的阴沉木,伸出手去抚摸它已经黑得发亮的树皮,不曾想那树皮却如泥般地脱落了。

我一下子回到了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