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148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为目标,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城南市地处贫困山区,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城南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深圳援建三大机遇之后,国家又出台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等政策措施,在诸多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下,城南如何实现城南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城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特征

城南市位于甘肃南部,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全市辖武都、文县、康县、宕昌、成县、徽县、西和、礼县、两当一区八县、195个乡镇、3201个行政村,分布着汉、回、藏、蒙等29个民族,总人口2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6万人。

城南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育不足,是一个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全市9县区中有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贫困人口达148.9万人,贫困发生率60.7%,占全国贫困人口的3.7%,占全省贫困人口的35.1%。

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城南矿产资源富集,西成铅锌矿金属储量近2000万吨,为我国第二大矿体;锑矿以西和崖湾为主,储量14.9万吨,为我国第三大矿体;文县阳山金矿初步探明黄金储量308吨,远景储量500吨,是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

生物资源丰富,盛产纹党、当归、黄芪、天麻、大黄、半夏等优质中药材,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也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和出口基地。

花椒、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全国第一,核桃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

水力资源充裕,有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四大水系,水力资源可开发量为260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旅游资源独特,以生态休闲旅游、历史文化观光、红色旅游为主的重点旅游景区20多个、景点800多个。

但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全市矿产、生物、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还处于单一化、低层次、低附加值的阶段,下游产品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滞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并对资源、环境形成极大的压力,较为突出的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十一五”以来,城南先后发生了历史罕见的“5·12”特大地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7·17”和“8·12”暴洪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了影响深远的“11.17”群体性事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贯彻省委的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分析了城南发展的整体性特点和阶段性特征,在继承历届班子形成的正确思路和有效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们紧紧围绕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以干克难,把困难最多的艰难时段变成了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变成了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去年省委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后,我们深入分析城南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对全市总体发展思路进行了完善,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实现交通建设、工业发展、城镇建设三大突破,突出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五个重点,强化党的建设、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优化环境和创新机制五项保证,努力推动城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这一思路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与全省总体发展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符合城南实际,顺应群众意愿,必将推动城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5.12”特大地震的严重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灾后重建,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GDP)预计达到169.4亿元,年均增长10.5%;人均GDP达到6106元,年均增长11.4%。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2:

29:

39调整为26.3:

28.6:

4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6.2亿元,年均增长52.8%,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7亿元。

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7亿元,年均增长25.5%;市县级财政收入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28.2%;财政支出达到137.1亿元,年均增长42.3%。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亿元,年均增长16.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70元,年均增长10.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9元,年均增长13.6%。

今年前4个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14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01492万元,同比增长37.8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312万元,同比增长42.3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1亿元,同比增长18.4%,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

——着力推进科学重建,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最快的速度开展应急抢险、群众生活安置、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基本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

截至今年5月10日,全市农村、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已全面完成。

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竣工3539项,占已落实资金重建项目3905项的90.6%,其中投资9.26亿元的特殊党费援建项目全部完成,558项教育重建项目全部开工,竣工521项,竣工率93.4%,258项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全部开工,竣工233项,竣工率90.3%;竣工验收项目2941项,占已竣工项目数的83.1%。

全市灾后恢复重建累计完成投资357亿元,占已落实资金重建项目总投资372.5亿元的95.8%。

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城镇体系、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精神家园等重建项目取得新进展。

深圳市直接实施的20个援建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整体移交。

通过两年多的灾后重建,城南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变,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五年来,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达到42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6万亩,新修梯田53万亩,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丰收,稳定在90万吨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到868万亩,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7户。

完成退耕还林105.55万亩,天然林保护101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03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8.9%提高到42.5%。

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51亿元,农民人均达到206.5元;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312.94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71.5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67%和31.98%。

——工业经济建设成就突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全市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10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9个,成州锌业公司10万吨锌冶炼、独一味二三期扩建、成县120万吨和武都100万吨干法水泥、麒麟寺水电站、汉坪嘴水电站、金徽酒业万吨白酒生产线扩建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成州集团、洛坝集团、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跻身甘肃工业100强。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4.1亿元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7.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

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省干线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

建成通乡油路71条1546公里、通乡等级公路35条448公里、通村公路2637条13379公里。

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2.5万千瓦,行政村和农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和99.92%。

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宽带用户分别达到128.45万户、21.02万户和5.36万户。

市区开发改造和八县县城、重点镇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城镇规划控制面积增加到1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32.43平方公里增加到49.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2.6%,比“十五”末提高10.71个百分点。

——旅游开发态势良好,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6.4亿元,年均增长14.9%,占到生产总值的45.1%。

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编制完成宕昌官鹅沟等11个景区的修建性详规;创建了官鹅沟、阳坝、万象洞、西狭颂4个国家4A级景区和3个2A级景区,旅游星级饭店达到19家,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乡村、体育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980.97万人次,年均增长18.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9.5亿元,年均增长32.15%。

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推动了商贸物流和服务业的发展。

——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五年来,共投入资金63.52亿元,实施各类社会事业项目1793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达到2.2万人,城南师专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职工工资实现由财政全部供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参合率达到96.61%。

新建了一批文化、广电、体育基础设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文化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顺利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完成科技培训215万人次,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33项,取得科技成果123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申请专利281件。

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以下。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4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城市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低保、医疗救助等新型社会救助政策顺利实施,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地震监测、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平台体系基本建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不断深入。

外事侨务、统计、残疾人事业、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减少349项;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改制企业184户;农村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确权面积达到1118.16万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强农惠农资金发放、政府采购等改革措施全面实行。

对外开放扩大,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241万美元。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7%,比“十五”末增加5.7个百分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和成功经验

目前,县域经济已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

城南从本地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找定位,抓特色,力争在新一轮发展竞赛中抢占先机,创造出独特的发展模式。

(一)坚持项目带动战略。

城南立地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加之部分人思想观念陈旧,争取和实施的重大项目较少,各方面欠帐较多。

对于城南来说,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拉动发展的要素,投资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是起决定作用的。

基于此,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抢抓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等重大历史机遇,多次到北京和省上汇报争取项目,以兰渝铁路、兰成铁路、武罐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大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在城南落地,成武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

着眼于灾后重建结束后固定资产投资不减少,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论证储备了一批事关城南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并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许多重点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的高度重视,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引进了一批项目。

在项目实施中,大力支持和积极实施已开工项目,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协调会议,市级领导深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供水供电等具体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加强项目监管,严格实行项目质量责任终身制,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和指导,特别是在具体项目招标中推行业主单位和行政管理单位两头报名制度,在项目实施中推行“代建制”,有效防止了虚假招标、层层转包等问题,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在争取实施国家项目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团参加兰洽会等节会,依托资源优势,采取各种方式引进项目,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63项,累计到位资金157.39亿元。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二)着力改善交通面貌。

城南既无机场,又无铁路主干线在腹地经过,高速公路还是空白,公路交通晴通雨阻的现象严重,交通网络的承载能力差,通行程度低,养护难度大,通达率低,运输成本高,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南发展的最大“瓶颈”。

经过艰苦努力,全市的交通状况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很薄弱、很落后。

我们着眼于为加快城南科学发展创造条件,紧紧围绕建设城南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支持兰海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等国家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成武高速公路,认真开展天十高速城南段、城南支线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论证和争取武都至九寨沟公路、天平铁路南延线、阳平关至城南铁路等项目。

同时,积极配合省上顺利完成了1110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灾后重建工程,坚持打通断头路、出口路、联网路,积极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建成通乡油路1546公里,通村公路8560公里,交通落后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变,全市干线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县乡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同时,我们着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生态灾害治理工程和土地整理工程,加快电网、通信网络改造和完善工程,建立包括气象、水利、水文、国土等部门暴洪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全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历史性改变。

(三)加强资源整合。

我们针对城南土地稀缺、矿产渐缺、资本短缺、人才紧缺的现实,把合理整合各类资源作为推进工作、提高水平的主要措施,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力求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一是加强了矿产资源整合。

我们对铅锌、黄金等小型矿产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优化矿产开发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坚持依托优势骨干企业,以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实现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度,成县厂坝铅锌矿与白银公司完成了资产重组,将原来的三个矿权、两家公司整合为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一个矿权主体,目前正在进行20万吨锌冶炼选址、环评等前期工作,整合重组后年采矿能力将达到350万吨,冶炼能力40万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邀请中信、中金、紫金、恒康等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到城南实地考察,目前中信集团、紫金矿业等企业已在城南投资发展。

加强园区建设,徽县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并与深圳签订了合作建设协议,西成开发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武都现代物流园区已经完成总体规划。

二是加强了土地资源整合。

从城南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出发,整合城乡土地资源,强化各类土地管理,不断加强土地的征收、储备、转让和使用等环节的工作,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了建设用地。

坚持整合利用水利、森林、草地、生物物种等农业资源,改善了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加强了项目的整合。

在实施灾后重建、扩大内需、招商引资等各类项目的过程中,将功能相同、用途相近的项目捆绑实施,统一组织实施项目,统一协调项目建设,统一管理项目资金运行,统一项目竣工验收,既扩大了体量、完善了功能,而且节省了资金、土地和管理资源,充分发挥了整体效能。

四是加强了资金的整合。

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我们捆绑使用扶贫、水利、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异地移民搬迁、扩大内需资金,建成了一批新农村;按照国家重建政策,将国家安排我市的灾后重建产业重组引导资金设立为工业、农业发展资金,放大了中央重建基金的效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立了每年1000万元特色农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工业技改贴息资金、1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和1000万元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有力地促进了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

把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使用与引进高层人才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快了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本转变步伐。

六是加强了行政资源的整合。

在市县乡机构改革中,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加强编制管理,科学确定部门职能,明确岗位责任,着力解决了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的人员赋闲、无序运行、组合不佳等问题。

对城南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合并,解决了资源浪费、资产闲置的问题。

五年来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使城南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

对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来讲,更需要大发展、快发展。

只有始终把发展作为永恒主题,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才能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难题。

二是必须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只有准确把握城南发展的总体性特征和阶段性特点,并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完善发展措施,才能少走弯路,加快科学发展。

三是必须抓住并利用好各类机遇。

机遇稍纵即逝。

过去几年我们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们抓住了扩大内需、灾后重建、深圳援建等重要机遇。

今后我们要加快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各种新的机遇,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把中央和省上的各类扶持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必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国贫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解决民生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紧迫。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必须持之以恒地真抓实干。

我市自然条件严酷,干成一件事情,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过去几年我们充分调动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以干克难,在复杂困难的局面下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继续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超常付出,苦干实干,才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六是必须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过去几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矛盾高发期,只有切实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努力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保障全市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市县域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发达市州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与实现跨越式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自然灾害多发,区位劣势大,基础薄弱,产业开发层次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城南县域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障碍。

一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城南的自然条件十分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洪涝、干旱、冰雹、低温冻害和植物病虫害等灾害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

特别是由于城南境内地质结构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全市已排查出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303处(其中滑坡1120处、泥石流1033处),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776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3.7%,为全国四大泥石流集中暴发区之一。

特别是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面积就达6400平方公里,有泥石流沟17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490处,近20年就发生较大的泥石流灾害达8起。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致使全市9县区、195个乡镇、3180个行政村受灾,受灾户数46.06万户,受灾人口176.72万人;遇难328人,受伤7286人,各类直接经济损失总额422.61亿元。

2009年7·15暴洪灾害受灾人口57.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7.9亿元。

2010年8·12特大暴洪灾害受灾人口达93.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73.2亿元。

二是区位劣势十分突出。

城南总体上地处偏僻,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低下。

特别在交通方面是全国、全省交通条件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这里既无机场,又无铁路主干线在腹地经过,高速公路尚是空白,公路路网结构和通行能力低下。

城南距兰州、西安、成都三个省会城市分别有458、581、664公里,离天水、宝鸡、汉中、广元市在270公里以上。

县到市区通达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

由于城南远离区域大中城市,远离消费市场,交通运输成本昂贵,阻碍了与全省、全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经济技术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城南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缓慢,欠发达、欠开发的特征明显,部分县区一度是全国出名的“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财政靠补贴”的三靠县区。

在全国向全面小康迈进,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背景下,城南基本上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民生活整体解决温饱,贫困问题突出、离小康还有一定的距离。

2009年,全市农业人口2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8.12%。

农村从业人员中有89.3万人从事农业,比重高达68.6%。

农业生产总值38.3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9%。

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纯收入794元,占39.8%。

全市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

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1.6和19.4个百分点。

城市化率仅为20%,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26.6个和12.65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积累严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低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城南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从国家投资看,改革开放以来,剔除近几年灾后重建因素,2000年以来的10年间,国家累计投资282亿元,人均国家投资10108元,低于全国人均国家投资。

从民间投资看,到今年10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9.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2亿元),贷款余额183亿元,存贷差高达206.7亿元。

大量的民间资金储存在金融部门,社会投资渠道不宽、信心不足、活力不够,直接影响了产业项目建设和后续财源建设,进而影响经济“造血”功能的增强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五是产业开发层次较低。

由于受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全市矿产、水力等资源开发还处于单一化、低层次、低附加值的阶段,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还处于初级的开采、选矿、冶炼阶段,下游产品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滞后,矿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并对资源、环境形成极大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