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70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25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

D.场独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题:

()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3题:

()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

A.艾里克森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科尔伯格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4题:

被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是()。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5题:

()的人很善于解决需要多个同等可接受答案的问题,这些答案强调多样性和创造性。

A.辐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沉思型

D.场依存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6题:

一般用智商(IQ)表示智力,智商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7题: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并不同步,其中()是最先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

A.记忆

B.感知觉

C.想像

D.语言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8题: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A.气质

B.人格

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9题:

()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

A.气质

B.人格

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0题: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其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

A.气质

B.人格

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1题: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2题: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A.知觉

B.想像

C.思维

D.认知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3题:

()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4题: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模式。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5题:

()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6题:

()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永恒性。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7题:

()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8题:

()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命题运算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9题:

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一阶段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0题:

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的阶段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1题:

()儿童在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2题:

以下几项中不属于认知的是()

A.感知

B.记忆

C.言语

D.复述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3题:

皮亚杰所谓的“具体运算阶段”是指()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6岁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4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当儿童认识到“物体事务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表明儿童已获得()概念。

A.守恒

B.客体永久性

C.自我

D.逻辑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5题:

以下几种心理学理论,哪一项是由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

A.内化论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道德发展阶段

D.人格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6题:

“教育不等于发展,但不受限于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教育可以促进发展。

”这句话出自()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7题: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工具性取向阶段

C.好孩子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8题:

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9题:

气质类型为“胆汁质”的人的性格特征是()

A.活泼、灵活,但易浮躁,不踏实,缺乏耐力

B.生气勃勃,精力充沛,但易暴躁任性,感情用事

C.细心谨慎,见微知著,聪明,但易忧郁,孤僻、羞怯

D.冷静、沉着,但易固执、呆板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30题:

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注重社会因素也注重文化因素

B.不仅是考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是考察各个方面的关系

C.这一理论缺憾在于仅针对人的发展的某一年龄段,而没有涉及人的一生

D.该理论有过分强调人的本能,有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三大方式”是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

“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是晏阳初在乡村教育实验中提出的。

详细解答:

第32题: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实验纯粹是与共产党争农民,无积极意义可言。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思想,是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既不同于国民党,也有别于共产党对农村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当时的条件下,注定会成为一场不成功的实践。

但是,该实验并非毫无积极意义。

他认识到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农村问题,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他对农民的生存状况深表关切,并身体力行来到村,其精神可嘉;将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带人了落后的农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状况。

因此,该实验虽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却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详细解答:

第33题:

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本质上是要取消学校。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含有三层意思:

一是学校生活要引入社会生活的因素,使学校生活接近社会生活;二是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造,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使社会具有学校的功能;三是扩大教育的对象和学习内容,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

“社会即学校”是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

详细解答:

简答题

第34题: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4世纪初期到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旗帜,在教育方面人文主义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第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第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

第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第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详细解答:

第35题:

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中世纪时期教育上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教育权统统归罗马天主教会所有,国家无法掌握教育权,宗教改革起源于德国,发起者是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

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主张就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卞办教育。

(1)教育作用:

教育既有使人虔信上帝的宗教性,又有维护国家安全、兴旺和发展人的世俗性的目的。

兴办教育不仅利于教会,也利于国家。

(2)教育原则:

①国家掌握教育权,建立包含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②国家推广普及义务教育(后来他为了培养教会和国家未来的领袖,把注意力转移到中等和高等教育上)。

(3)教育内容:

以《圣经》为主要科目,也学习读、写、算、历史、音乐和体育等。

(4)教学方法:

以直观的教学方法,满足儿童求知和活动的兴趣,主张废除体罚。

详细解答:

第36题:

耶稣会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耶稣会教育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