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965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docx

襄樊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襄樊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目录

1襄樊市基本概况-1-

1.1地理位置-1-

1.2历史文化-1-

1.3交通状况-2-

1.4资源状况-2-

1.5经济发展状况-2-

2襄樊城市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4-

2.1襄樊城市发展现状-4-

2.2襄樊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5-

2.2.1区位优势未体现,经济发展缓慢-5-

2.2.2产业布局不合理,竞争力不强-5-

2.2.3城乡发展差异大,城乡统筹规划落后-6-

2.2.4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6-

3襄樊市城市发展定位研究-7-

3.1襄樊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7-

3.1.1襄樊城市发展的优势-7-

3.1.2襄樊城市发展的劣势-7-

3.1.4襄樊城市发展的挑战-8-

3.2襄樊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8-

3.3襄樊的城市发展格局布置-8-

3.4襄樊的城市发展要求-9-

3.5襄樊城市发展的动力优势-10-

3.5.1内在动力-10-

3.5.2外在动力-10-

4襄樊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布局研究-11-

4.1区位交通-11-

4.2产业经济-12-

4.3城乡发展-12-

4.4资源环境-13-

4.5体制政策-13-

5襄樊城市发展规划与布局的实施策略-13-

5.1区域协调策略-13-

5.2产业发展策略-14-

5.3城乡统筹策略-15-

5.4生态结构策略-15-

5.5城市名片策略-16-

6行动与保障:

城市建设策略-16-

6.1提升形象-16-

6.2全局性考虑-16-

6.3突出特色资源优势-16-

襄樊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1襄樊市基本概况

1.1地理位置

襄樊地处中国中部,汉江中游,湖北省西北部(如图1);现辖3个县、3个县级市、3个城区和2个开发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6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0.3万,襄阳古城面积2.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88.88万,是湖北省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

襄樊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如图2),全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具有我国南北过渡型的气候特征。

图1襄樊在湖北省的位置图图2襄樊地形及与周边城市位置图

1.2历史文化

襄樊系襄城、樊城两城合称,是一座拥有2800年历史的古城,由于城市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秦汉以前,襄阳为各诸侯国之城,秦汉以后则成为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军事经济重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86年12月襄樊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樊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1.3交通状况

襄樊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如今的襄樊更是交通优势突出,“一条汉江、两座机场、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格局”是襄樊水、陆、空立体交通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十分迅速,以襄樊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与周边城市相联,距武汉290公里,并实现与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发夕至。

此外,襄樊内外环线正在修建中,成为湖北除省会武汉外第一个修内外环线的地级市,届时襄樊各区县将进入一个网状高速公路时代。

1.4资源状况

襄樊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襄城有修筑于汉代而改建于宋代且目前依然保护完好的古城墙,有亚洲第一宽的襄阳护城河;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古隆中及大批三国文化遗址;下辖的南漳、保康、谷城三县,处于荆山山脉之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襄樊能源条件较为优越,境内大小河流广布,水能潜力巨大;江汉油田和南阳油田分别紧挨襄樊南北,一条大型油气管道纵贯市区;平顶山煤矿和焦作煤矿距襄樊也很近,并且有焦柳铁路干线和汉水运输之便。

此外,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种类多样,属湖北省主要矿产区之一。

襄樊地区土地和气候条件良好,适宜多样化农业生产。

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境内既有西部山区,也有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能够根据土地特点,结合全市气候资源上的优势,因地制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最大发挥农业生产潜力。

1.5经济发展状况

襄樊在历史上一直都是经济军事重镇,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襄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交通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强劲”的城市。

近年来,襄樊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旅游活市”的战略,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截止到2010年末,襄樊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35.3亿元和1538.3亿元(见图3、图4),分别是2005年的5.4倍和2.6倍,五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9%,是建国以来经济增长最快时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500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7%。

图32005—2010年襄樊市全区生产总值

图42005—2010年襄樊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注:

数据来源于襄樊市人民政府网《2010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大大提升。

2010年襄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30%。

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以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稳固,2010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8.1%。

其它新兴产业也蓬勃兴起,正在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三是襄樊的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档次逐步提高(见图5)。

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71.2亿元,同比增长28.2%。

图52005—2010襄樊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注:

数据来源于襄樊市人民政府网《2010年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襄樊城市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2.1襄樊城市发展现状

襄樊作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基地和信息港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是鄂、豫、渝、川、陕毗邻区的交通要冲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改革开放以来,襄樊成为承东启西、南北交汇的中心和湖北汉江商业走廊的中主城市,既有交通便利和地利,又有市场腹地广阔的优势,其辐射范围覆盖汉江中上游地区,并与长江产业带、陇海产业带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襄樊处于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带,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襄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交通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发展潜力强劲”的城市。

借助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湖北襄棉集团总公司等优势,襄樊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纺织及商贸中心的城市定位已初见雏形。

2010年襄樊市GDP突破1500亿元,达到15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襄樊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襄樊古时为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新时期,襄樊俨然成为了“商家必争之地”。

随着2010年11月万达广场在襄樊落成开业,这标志着襄樊的商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另一方面,襄樊凭借其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的优势,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秀丽的山水自然风光,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人文历史生态旅游城市。

从襄樊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可见一斑。

有学者评价襄樊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

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盛,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

”这就是襄樊城市面貌和城市发展现状的最好写照。

2.2襄樊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2.1区位优势未体现,经济发展缓慢

襄樊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是鄂豫陕渝川等省份毗邻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它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成为华中、西北、西南“Y”型交通网络的中心,与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等内陆中心城市的距离都在1000公里以内。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穿城而过,汉丹、襄渝、焦枝三条铁路大动脉在襄樊交汇。

境内既有西部荆山余脉山区,又有东部和北部的平原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以上都是襄樊的区位优势所在,然而襄樊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对周边城市产生足够大的经济辐射力。

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襄樊城市发展中的最大问题。

由于受到自身机制的缺失和“中部塌陷”的影响,襄樊错失了1995—2005年“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襄樊的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与周边同类城市宜昌和南阳的对比中可见一斑:

2004年,宜昌GDP总量首次超过襄樊,取代了襄樊一直以来湖北排名第二的位置;1995年南阳的GDP是襄樊的1.2倍,而到了2008年,南阳GDP已是襄樊的1.6倍,目前这个差距现在还在拉大。

2.2.2产业布局不合理,竞争力不强

襄樊曾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业集中的城市,也兴建了一批纺织厂和化工厂等。

由于当时产业规划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以及城市空间规划的短期性,使得产业种类和布局呈现出不合理性和分散性。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早期的许多纺织厂、化工厂无法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纷纷处于半倒闭状态。

部分生存下来的企业大多位于市中心,对中心城区的发展及自身形象都产生了不小的危害。

在近几年的产业发展转型中,襄樊又“起了个早,赶了个晚集”,其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由于缺少密集的现代工业、外来投资和科技人才等支持,发展速度一直较慢。

2.2.3城乡发展差异大,城乡统筹规划落后

襄樊下辖的南漳、保康、谷城三县位于生态环境良好的荆山山脉之中,然而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主要以农业为主,其本身的生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这三个山区县的人均GDP只相当于襄樊中心城区的1/4—1/3,部分地方仍未完全脱贫,城乡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城乡间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近几年,国家把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成都和重庆已被列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城市。

然而襄樊的城市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城乡差异越来越大,在探索城乡统筹规划与发展方面也还比较落后。

2.2.4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襄樊城区的发展主要以襄城区、樊城区和襄阳区为核心向外扩展。

但是,由于早期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短期性和不科学,导致襄樊市的空间结构现状存在以下种种问题:

①旧城区已发展成熟,其中心辐射能力在不断减弱。

②襄樊城区周围正在出现非均衡发展的“组团式”空间结构,需要从长远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

③缺乏明确的城市功能区、新的可利用空间和经济增长区域。

④穿越襄樊城区的汉江水系没有得到正确的开发利用,其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⑤襄樊城市中心偏于主城东南,对西北部资源利用不足;政府行政部门多处于土地容量日益饱和的老城区,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正在缩小,却给旧城的改造带来不小压力。

襄樊城区用地现状见图6。

图6襄樊中心城区用地现状

3襄樊市城市发展定位研究

3.1襄樊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

3.1.1襄樊城市发展的优势

襄樊城市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土地资源丰富。

襄樊市区面积为3673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平原位置,为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备用土地。

②工农业基础实力较强。

襄樊作为一个传统的工农业城市,其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尤其在汽车、纺织、高新技术方面拥有较强的实力,这些是推动襄樊经济强劲发展的主力。

③襄樊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很大,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上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④襄樊位于秦巴经济走廊东端的山前平原地带,其GDP总量仅次于南阳、人均GDP仅次于荆门,综合实力一直居突出地位,加之襄樊中心城市在周围的武汉、西安、郑州、重庆等特大城市之间形成一个方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吸引范围,这将有助于巩固其鄂西北中心城市的地位。

3.1.2襄樊城市发展的劣势

襄樊城市发展的劣势主要体现在:

①老城区已发展饱和,新城区还没完全形成,经济快速发展受到限制。

②其下辖县市的经济基础比较弱,地区差异也比较大,不利于城乡整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襄樊虽被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但城市建设档次不高、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工作效率低下。

④襄樊中心城市人均GDP低于十堰、荆门,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利用外资的水平还很低。

3.1.3襄樊城市发展的机遇

襄樊城市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襄樊被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省内的地位进一步突出,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大。

②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大武汉城市圈的确立为襄樊的提速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③襄樊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城市化率的不断上升为襄樊的强劲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④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被看好,其巨大的投资机会,吸引着国内国际资本纷纷涌向二三线城市,有助于襄樊招商引资的规模与质量。

3.1.4襄樊城市发展的挑战

襄樊城市发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襄樊不是三国文化的唯一属地,与许多城市存在着竞争,对于襄樊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②“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频繁出台,尤其是中部的中原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有使襄樊被边缘化的趋势。

③襄樊发展的外部要素和力量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到襄樊的快速赶超式发展。

④由于物质资源和科技人才的缺乏以及区内城乡差距的扩大,导致襄樊的内在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城市发展缺乏活力。

3.2襄樊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

根据已有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和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将襄樊定位为“以汽车产业为主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着重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以新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谷,以三国文化为主体的历史名城,清澈汉江之畔,清水宜居的旅游休闲之都和生态乐园,塑造一个融古老与现代为一体的新型城市。

与此同时,将襄樊建设成鄂豫陕毗邻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鄂西北旅游服务中心,湖北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3.3襄樊的城市发展格局布置

根据现有的中心城区发展格局和市区可利用土地情况,新规划的襄樊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可概括为:

“环洲三片、外围一点,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沿江组团式结构(见图7)。

“环洲三片”指环绕鱼梁洲布局的樊城片区、襄城片区、襄阳(含油坊岗)片区。

三个片区由河流、铁路及其绿化带分隔,相互之间通过交通走廊相互联系。

“外围一点”指城市南部的余家湖组团,其功能相对独立,主要发展火电及相关建材、化工产业及作为水运码头。

“多中心”指与组团城市形态相复合的多个城市中心(见图8)。

其中樊城片区依托中心商业区的城市更新和汉江滨水地区的环境整治,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在诸葛亮广场附近规划建设城市综合服务中心;邓城大道北部规划建设城市行政中心。

在襄阳片区连山水库南部规划建设油坊岗城市副中心;规划完善襄城十字街一带城市服务设施,打造城市南部的副中心。

图7襄樊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布置图8襄樊“一线环绕,四城贯通”的格局

3.4襄樊的城市发展要求

根据襄樊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布置的确立,未来襄樊的城市发展方向将以向北发展为主,相应的空间发展策略为“北拓、南优、西控、东储”。

“北拓”即向北部拓展,汉江和唐白河以北地区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基于城市人口的快速扩张的用地需求和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可以考虑在西北方向打造一个樊北新城(见图9);“南优”即优化南部襄城片区,该片区的发展以调整优化为主;“西控”即遵循集中、集约发展原则,控制高速公路以西地区的空间发展;“东储”即对汉江以东的用地进行储备,为远景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图9樊北新城位置图

3.5襄樊城市发展的动力优势

襄樊的城市定位为“以汽车产业为主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另外,依据自身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区位优势,将自身打造成宜居城市、旅游大市和区域重要的物流中心。

实现襄樊城市发展目标的动力及拥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5.1内在动力

襄樊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

①城市化进程的拉动作用。

襄樊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襄樊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所在。

②自身的产业优势。

襄樊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相当实力,年产值已经过千亿,对襄樊经济发展的贡献接近一半。

把汽车工业作为襄樊的龙头核心产业来抓,对襄樊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将十分显著。

③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张。

襄樊老城区已经发展饱和,对周边辐射作用在衰减,规划中的新城建设将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5.2外在动力

襄樊城市发展的外在动力主要包括:

①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为襄樊带来政策上和财税上的支持,外来要素和能量的输入将是最重要的外在动力。

②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使襄樊将成为湖北城市发展“金三角”的一翼(见图10),将大大提升襄樊在省内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③周围城市经济圈战略的纷纷提出也将促使襄樊变压力为动力,加快自身发展,以增强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力。

图10襄樊在湖北省的“金三角”中占据一翼

4襄樊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布局研究

4.1区位交通

未来五年,湖北省将倾力打造“九州通衢”,在省内形成“五纵三横”的交通网络(见图11)。

从区域整体看,襄樊应抓住这个机遇,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努力融入到这个交通网络中并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

另一方面,襄樊也要积极争取郑渝铁路从襄樊穿过,从而巩固襄樊作为全国重要铁路枢纽的地位以及自身的区位优势。

从襄樊区内看,应加快构建快速路系统,有效联系城市各个组团,疏散对外交通。

在主干路网和城市内环线基础上增加次干路、支路密度,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见图12)。

图11湖北省的“五纵三横”道路交通网图12襄樊城市道路建设图

4.2产业经济

襄樊在确定其城市发展战略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和龙头,电力、高新技术、纺织和食品四大产业为支柱,建材、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地方特色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努力形成“一区四园”为布局核心,轴带发展的空间布局。

其中,“一区”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暨汽车产业开发区),“四园”指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余家湖能源、化工、仓储园区,樊西以纺织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园,庞公食品工业园。

另外,还应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自身塑造成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城市。

4.3城乡发展

襄樊的城乡发展差异比较突出,一方面,襄樊老城区已经发展饱和,急需向外进行城市扩张,以增强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襄樊农业人口比重较大,面临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任务。

结合到襄樊城区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及人口分布情况,可以采用“组团式”空间结构,向西北方向大力扩展,发展一批规模适度,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聚居新城。

建议规划建设樊北新城、余家湖、张湾、东津等大小不等的片区和组团,使其成为襄樊未来的多个城市或片区中心。

打造新城的同时要使周边区域的农业人口有序进城,以减少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

4.4资源环境

襄樊依山傍水,自古就是一座山水名城。

在襄樊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阶段,要充分意识到保护襄樊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

建议从整体上打造“南山北丘、六廊一洲一古城”的生态格局。

“南山北丘”指城市外围的南部山体保护区和北部的丘陵、水库的生态屏障建设。

“六廊一洲一古城”指对城市内部的生态廊道和生态绿心——鱼梁洲,以及有着极大文化旅游价值的襄阳古城进行重点保护。

4.5体制政策

为了能积极有效地配合襄樊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的制定,必须要完善相关体制政策,从城市发展大方向上进行引导和扶持。

首先要做好襄樊市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与布局,规划和布局要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要继续对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依托已有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同时出台其它产业扶持政策,鼓励高新技术、纺织、农产品深加工、能源、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统筹市区各个新城的开发建设。

第四,要探索城市发展中各项建设的筹融资渠道,从资金投入上保证各项规划能够完全落实。

5襄樊城市发展规划与布局的实施策略

5.1区域协调策略

襄樊市区内的“一江两河”使整个襄樊城区形成了组团式的发展格局,每个组团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心区。

首先,要按照城市的各项功能进行划分和完善,使每个组团形成内在的良性循环,各个组团之间要搞好衔接。

建议将综合服务中心设在樊城组团,将行政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设在襄城组团,将大型批发市场和商业中心设在襄阳和樊城组团,将城市绿心设在鱼梁洲和岘山。

其次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循环,使各个组团或片区既有各自相对独立性又有经济和交往上的密切联系。

再次,要围绕产业扩张需要来研究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问题。

襄樊在推进汽车、纺织、食品、军工、磷化工、物流、旅游产业发展都规划了工业园区,在保证这些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商业用地、人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特别是要加快高新区、深圳工业园等园区的中心商务区建设。

图13襄樊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图

5.2产业发展策略

随着东风汽车总部搬迁武汉,湖北省“十堰—襄樊—武汉”汽车产业带正在形成(见图13),武汉、襄樊、十堰三大整车、零部件基地和长江汽车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互动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新的发展格局将对襄樊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襄樊应该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在巩固传统汽车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产业规划,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高点。

同时,加快高新技术、特色农业、能源与资源开发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还要充分发挥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的协调作用,整合与襄樊、南阳、十堰、安康等地的经济关系,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最终将自己建设成湖北省经济强市。

图13“十堰—襄樊—武汉”汽车产业带

5.3城乡统筹策略

襄樊城市发展中的城乡统筹是重要一环,要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功能互补、一体互动的城镇体系。

在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也要靠一批中小城市和众多的小城镇作支撑。

建议力争在未来5至10年,把老河口、枣阳、宜城、谷城建成中等城市,把南漳、保康建设成为生态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10多个镇区人口在10万人左右的中心城镇,使全市的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有力支撑襄樊中心城区的发展。

要加快构筑覆盖全市各县(市)区“两纵两横”的高速交通网络,形成以襄樊市区为中心、与市域中小城市互连互通的“一小时经济圈”,最终消除城乡之间地理上与经济上的不平衡。

5.4生态结构策略

襄樊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全国文化历史名城”和“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的要求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

在城市扩展的过程中,要始终重视鱼梁洲在生态环境中的战略地位,建议将其规划为野生型生态绿岛,培育成城市的生态绿心。

另外,要重点突出襄樊“江、山、河、城、洲”的景观要素和“一江、两带、双城”的整体城市空间格局。

最后要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自然环境本底,塑造山清、水秀、城美的城市空间形象,营造汉江滨水景观,将襄樊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和活力宜居名城。

5.5城市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