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93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docx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学》

招录中小学教师考试

教育学试题类编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考 试 答 题 方 法 要 诀

填空题

填空题目较具体,答案单一靠记忆;低吟三遍不拗口,第一感觉最满意。

选择题

认真审题明题意,答案标准思确立;扣题依标慎作选,去伪存真有主见。

问答题

问啥答啥简述理,述而不论要切记;准确完整要点全,讲清道理紧扣题。

作文题

动笔之前先构思,审题立意是关键;设计一个好开头 就是成功一大半。

计算题

一步一步列式算,作答格式有规范;关键步骤写清楚,单位符号莫弄乱。

改错题

改错之前先判断,细心查找错词句;正确表述关键处,不得改变原题意。

辨析题

概念区别与联系,循序分述讲梳理;概念之间找关系,综合归纳求同异。

实例题

指出体现何原理,理题相扣作分析;论证充分要全面,莫执一端是非偏。

论述题

针对题目展原理,事实原理两结合;事理交融结构紧,论点论据相统一;

正反两面来论证,引证事实作依据;正反命题都表态,首尾照应成一体。

一、解释概念术语

1、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

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

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

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

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

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

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

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13、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14、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是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5、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16、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同时也包括思想道德、审美情趣、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17、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8、德育:

德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19、智育:

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20、体育: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21、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2、劳动技术教育:

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23、智力因素:

是指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24、非智力因素:

是指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25、学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26、教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

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校教育活动。

27、知识: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8、技能: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并达到熟练化程度的行为方式。

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9、课程: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教学科目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30、课程计划: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某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和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

32、教科书:

也叫课本,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系统而简明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33、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4、教学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法。

35、启发式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36、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方法。

讲授法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方式。

37、班级授课制:

也叫课堂教学。

是将年龄和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课表分科轮流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8、课的类型:

简称课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有单一课和综合课。

39、课的结构:

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40、教学模式:

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和程序。

41、知行统一原则:

又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又要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际行动、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

42、自我教育:

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教育任务,自觉实现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

43、陶冶教育法:

又称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的教育方法。

44、五爱教育:

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5、教育合力:

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46、班集体:

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它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

47、班集体心理气氛:

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在认识、情感、意志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班级共同心理气氛的提高与发展,对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有重要作用。

48、班风:

就是班级比较稳定而持久的作风,是道德面貌、行为态度的集中表现。

49、教育评价: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0、教育思想:

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的认识或看法,表现为在培养人的诸多问题上的观念、观点、理论及其体系,是教育工作实践的指导思想。

51、教育机智:

是指教师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善于因势利导、当机立断的智慧和胆识。

52、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劳动中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53、师生关系:

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

54、教育创新:

是指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55、素质:

《教育大词典》解释为:

“公民或某种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关于素质的分类,最权威的是中央文件中分为四类,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56、教育的国家化:

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这样一种趋势被称为教育的国家化。

57、学校事故:

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的师生人身伤害事故。

58、法律救济:

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予以解决,使其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59、教育测验:

是对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等的数量化测定。

60、常模参照测验:

是指以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为参照的测验。

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常模参照测验,如高考。

61、标准参照测验:

也叫目标参照测验。

是指以预先设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参照的测验。

水平考试一般是典型的标准参照测验,如毕业考试、各种证书考试。

62、信度:

又称可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3、效度:

也称测验的有效性,是指一项测验达到预先设定的测验目的的程度。

64、区分度:

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65、教育美育:

就是利用“教育美”进行的美育,即通过建立审美化的教育活动而实现的存在于全部教育过程之中的一种大美育。

二、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性质是由( A )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句话最早是( D )提出来的。

A马克思          B列宁       C夸美纽斯     D加里宁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很早就重视( B )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4、( C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A《论语》       B《劝学》     C《学记》     D《师说》

5、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基本途径是实行( B )。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D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6、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层次的,( D )是师爱的最高层次。

A亲近感      B信任感      C理解与尊重     D期待感

7、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对于适龄儿童少年来说,是他们的( C )。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责任

8、最早在理论上阐明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C )。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9、德育的任务在中小学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D )。

A正确的政治方向 B科学的世界观 C革命的人生观 D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0、中小学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

A体育课     B早操      C课间操    D运动会

11、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B )。

A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B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防治疾病 D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2、在我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主张的人是( C )。

A毛泽东     B鲁迅     C蔡元培    D陶行知

13、对儿童影响最大最亲密的社会生活群体是( B )。

A学校      B家庭      C同伴     D非正式群体

14、少先队活动的根本原则是( A )原则。

A教育性     B趣味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15、义务教育的根本属性是( B )。

A义务性     B强制性   C基础性   D全民性

16、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B )。

A教育制度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学思想改革  D教学方法改革

17、教育评价的核心标准是( A )。

A效能标准   B素质标准  C职责标准   D效率标准

18、“教育学是最辨证、最灵活的一门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门科学”。

提出这一论断的教育家是( C )。

A陶行知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

19、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C )。

A实验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20、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D )。

A上层建筑  B生产力  C一半生产力一半上层建筑   D培养人的活动

21、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 B )。

A一面旗帜    B导向思想    C规章制度    D政府指令

22、“教育学通常被理解为教的科学和艺术”。

这句话出自教育家( D )。

A田蒲武雄    B贝斯特      C斯皮库诺夫   D亨德森

23、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咨询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核心思想是( B )。

A终身教育思想   B学会学习的四大支柱  C学会生存思想  D全民教育思想

24、规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是( C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5、以下哪个不是课程计划的基本部分( C )。

A教学科目  B学科开设顺序  C规划某门学科的内容 D各学科的教学时数

26、“教师”术语的教育学意义是指( B )。

A职业    B教育者    C知识人   D教学人员

27、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是( B )。

A儿童自由   B师生平等   C教师中心   D师道尊严

28、少先队开展的经常性活动是( B )。

A队会    B阵地活动   C礼仪活动  D社会活动

29、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B )。

A政治课(思品课)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校园文化建设

30、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A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评价法

31、练习课常用的教学模式应该是( D )。

A引导—发现式  B自学—辅导式  C情境—陶冶式  D示范—模仿式

32、当学生已懂得尊师敬学的道理但却不知该怎么做时,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 C )。

   A动之以情  B晓之以理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3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第( D )次课程改革。

A5        B6       C7      D8

3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D )。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           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5、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C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3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C )。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37、新课程改革倡导( D )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38、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做到( B )。

A全面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39、班级自愿成立起来的学科兴趣小组是( B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逆反性群体   D大群体

40、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 C )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1、深入了解学生,选择积极分子,是( A )阶段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A松散群体   B合作群体   C中等发展    D集体形成

42、托物言志是( B )的方式之一。

A示范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三、不定项选择题

1、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实理论根据在于教育是一种( ABC )的知识产业。

A全局性     B先导性    C基础性    D服务性

2、教育目的受( AB )的影响和制约。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自然环境   D人口分布

3、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ABCD )。

A学会生存   B学会求知   C学会交往   D学会做人

4、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 ACD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训练  C教育即生长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5、下面属于赞科夫提出的一般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ABC )。

A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B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掌握学科知识基本结构的原则

6、我国课程标准的框架包括( ABCD )。

A课程目标   B内容标准    C术语解释   D实施建议

7、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学习指导   B职业生涯指导   C心理咨询指导   D休闲指导

8、下列哪些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儿童少年的合法权利?

( ABCD )

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安全的权利

9、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BCD )。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10、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获得( BC )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书本知识     D实践知识

1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有( ABC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12、运用讲授法的表现形式有( ABCD )。

A讲述        B讲解      C讲读      D讲演

13、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环节是( ABCD )。

A感知        B理解      C巩固      D应用

14、培养学生对集体的( ABC )是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A责任感      B义务感      C荣誉感      D信任感

1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 ABCD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调查访问法   D作品分析法

16、中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ABCD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7、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有( ABCD )。

A公正      B创新        C自制       D童心

18、社会主义学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 ABCD )。

A爱生尊师   B民主平等  C相互激励   D教学相长

19、说服教育的方式有( ABCD )。

A讲解      B示范      C谈话      D讨论

20、课外活动的内容有( ABCD )。

A体育活动   B文艺活动   C科技活动   D公益劳动

21、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有( ABCD )。

A家访       B家长会     C家长学校    D家长委员会

22、某班学生出外郊游时,小亮同学抢救落水儿童,老师当场利用此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 ABC )。

A五爱教育    B常规教育    C随机教育   D系统教育

23、世界上流行的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BCD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结构课程   D综合课程

24、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违背了( ABCD )的德育原则。

A知行统一             B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C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

四、填 空 题

1、教育学主要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

2、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3、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三种历史形态。

4、当代文明社会的四大支柱是(科学、民主、管理、教育),其中(教育)是四大支柱的中心和基础。

5、全民教育意识包括(全民办教育)和(全民受教育)。

(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核心问题。

6、义务教育具有两大基本要求,一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二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

7、中小学教育的四大特点分别是(教育程度的基础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阶段的过渡性)。

8、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时间的伸缩性、辅导力量的多方面性)等特点。

9、班集体的管理可分为(常规性班集体管理、阶段性班集体管理和毕业班班集体管理)。

10、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

11、现代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2、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上。

13、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