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91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docx

中控熟料煅烧复习资料

A名词解释(每小题2—2)

1.回转窑由筒体、支承装置、传动装置、密封装置、喂料装置和窑头燃烧装置等组成。

回转窑是个圆形筒体,倾斜地安装在数对轮上。

电机经过减速后,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而使筒体作回转运动。

2.传动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动力传给筒体并减小到所要求的转速。

每台窑都有一套传动装置。

一般回转窑的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机及大小齿轮组成,根据回转窑的转动特点要求传动装置传动比大,平滑无级调速,有足够调节范围。

3.游离钙指熟料段烧时,由于煅烧条件不适或原料中CaO含量过高,CaO未化合完全,呈游离状态存在于熟料中。

游离钙的存在对水泥的安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4.预均化堆物原理:

已破碎的矿物原料尽可能地以最多的相互平行和上下重叠的同厚度的料层堆成料堆,接着用专门设备重新取料。

在取料时,设法垂直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切取,这样,取处的原料比堆放时均匀的多,达到预均化的效果。

5.窑外分解技术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泥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把煅烧过程中大量吸热的碳酸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段移到悬浮预热器与窑之间的分解设备中进行。

它将石灰配料技术和悬浮预热技术结合起来发展而成为一种新的窑外分解水泥煅烧技术。

6.分解率:

在煅烧过程中,生料被分解的CaCO3量占入窑生料中CaCO3含量的百分比。

7.针入度是衡量润滑脂软硬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是用质量为什么150g标准圆柱体,在5秒钟内沉入到加热25℃的润滑脂试样的深度。

(以1/10毫米的深度为单位)

8.形状系数是表示实际颗粒形状与球形颗粒不一致的比例尺度。

9.机械是机械和机构的总称,其特征是

(1)由许多构件组成

(2)各构件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10.保护接地:

为了防止人体触及设备带电外壳而触电,将电器设备外壳可靠接地,这种保护人身安全的接地。

B填空

1.火焰的长度主要决定予(气体在窑内的流速及煤粉燃烧所需的时间)。

(2--2)

2.水泥窑的物料平衡计算是运用(物质守恒)的原理,热量平衡计算是运用(能量守恒)的原理。

(2--2)

3.在整个水泥工艺过程中发生质变的环节在于(熟料的煅烧)。

(1--1)

4.生料干燥的温度区间是(从常温到200℃),粘土矿物脱水温度区间为(200-600℃),硅酸盐分解的温度区间约为(600-1000℃),固相反应的温度区间为(800-1300℃),熟料烧成的温度区间是(1300-1450℃)。

(5--5)

5.回转窑的运转周期主要决定于(窑衬)的质量。

(1--1)

6.因某原因需停窑时应先停(喂料)和(炉用煤),相应减少(风)和(窑头喂煤)。

(2--2)

7.三次风的调节以保持(窑炉用风比例适宜)和(窑内通风适当)为准则。

(2--2)

8.当执行以优化煅烧制为主的方案时,调整主要参数的优先顺序是先调(料),再调(煤),最后调整(风和窑速)。

(2--4)

9.烧成温度高,熟料烧结致密,熟料(立升重)高而(游离钙)低。

(2--2)

10.预分解窑入窑生料分解率要求达到(85%)以上,才有利于物料的煅烧。

11.物料在预热器内实际提高的温度与最大可能提高的温度之比称为(升温系数).(2--2)

12煤的成分按不含(水分)和(灰分)来表示的分析结果,称为可燃基。

(2--2)

13.分解炉内表面镶砌有(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与炉壳间砌有(隔热材料)。

14.影响分解炉内料粉分解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分解温度)、(炉气中CO2浓度)、(颗粒尺寸)、(颗粒组成)和料粉品质。

(2--4)

15.预分解窑烧结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依靠延长(烧成)带长度及提高(平均温度)来实现。

(2--2)

16.悬浮预热器具有(气固分离)及(热交换)两个功能。

(2--2)

17电子计算机对窑的控制分为(稳定控制)、(回复控制)、(修正控制)三种方式。

(2--3)

18水泥生产中窑系统的三个操作变量为(喂煤量)、(窑转速)、(喂料量)。

19.水泥生产中窑系统的五个控制变量为(窑尾温度)、(窑功率)、(窑点火温度)、(篦冷机一室风压)和入窑温度。

(2--4)

20无烟煤的着火温度一般是600-700℃以上。

21正常情况下,窑的产量越高,二次风温越高;三次风温越高;一级筒出口温度越低;分解炉出口温度不变。

22.无烟煤在850℃时的燃尽时间约为20-30秒。

23新型三通道喷煤管内外风的风速一般为:

内风~120m/s,外风~200m/s。

24.理论上讲煤在流态化分解炉中的停留时间约为50-80秒。

25.从水泥生料入预热器到出篦冷机大约需要60-70分钟。

26.水泥生产原料化学成分主要由CaO,Al2O3,SiO2,Fe2O3组成;熟料矿物组成主要由C3SC2SC3AC4AF组成。

27.采用(液压挡轮支撑全窑)的下滑力,该装置可推动窑体上移动。

28.窑头密封采用(罩壳气封、迷宫加弹簧钢片式)密封。

29.新窑连续运转400—500小时,齿轮几轴承已得到跑合,这时润滑油应全部排净,并将油池清洗干净,再加新油。

以后按(6—8月)为周期更换新油。

30.托轮浸水冷却有害子轮带与托轮的工作表面,不宜采用。

31.调整托轮时,不允许使两挡支撑的托轮组呈正、反八字的摆法。

32.TC—1164篦冷机由上壳体、下壳体、篦床、篦床传动装置、篦床传动装置、熟料破碎机、自动润滑装置及冷却风机组成。

简答题

1.热工和工艺两个方面对冷却设备有哪些要求?

(1)回收熟料的热量要多。

(2)冷却熟料的时间要短,速度要快。

(3)冷却后的熟料温度要低。

(4)冷却单位质量熟料的空气消耗量要少。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运转率要高。

2.热电偶温度计的特点是什?

热电偶温度计测温灵敏,可以远距离读数,能满足集中控制和自动记录的需要,并且测量温度的范围很广,可测量-100℃--1600℃.

3.预分解窑煅烧工艺有哪些特点?

把大量吸热的碳酸盐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效率低的区带移到悬浮预热器和窑之间的分解炉中进行。

利用废气热将生料粉加热至分解的临界点,然后进入分解炉,在悬浮或喷腾状态下,气固相以最小的温差,在燃料无焰燃烧的同时进行高速传热和碳酸盐分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窑的热效率。

4.为什么说熟料中游离石灰水化后使物件体积成倍增长?

根据反应f-CaO+H2O=Ca(OH)2,f-CaO的摩尔质量为56.08g.mol-1,密度为3.54g.cm-3,Ca(OH)2的摩尔质量为74.1g.mol-1,密度为2.23g.cm-3,f-CaO的绝对体积为56.08/3.54=15.84cm3,Ca(OH)2的绝对体积为74.1/2.23=33.23cm3,

由于f-CaO水化很慢,在其它矿物水化完后才开始水化,并在生成Ca(OH)2时体积增加,因而f-CaO水化后会使构件体积增长。

5.窑内物料化学反应速度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窑内物料反应兼有物理和化学变化,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

(1)窑速低物料翻滚次数少,接触面少,受热减少,反应速度慢。

(2)煅烧温度低,反应速度慢。

(3)生料细度粗,物理接触面积小,传热速度慢,反应速度也慢。

(4)通风不好,不能及时提供氧气,排除废气,对流热效果差,反应速度慢。

(5)物料熔点高,液相少,反应速度慢。

(6)受热时间短。

6.烧成带前后位置叫法有何不同?

烧成带前后位置所依标准不同,叫法也不一样。

以物料在窑内的化学变化为准,即由窑后向窑前,从放热反应结束处到烧成带交接处开始为烧成带前部,物料反应结束处为烧成带后部;以窑皮为准时,放热应带与烧成带交接处为烧成带后部,烧成带靠近火焰部分为烧成带前部。

7.熟料形成的两个特征是什?

如何理解?

熟料形成的两个特征是

(1)必须有液相存在

(2)熟料的形成是以C3S的形成和CaO的消失为标志。

熟料形成必须有液相存在并不是说没有液相熟料就不能形成,C3S可以通过固相反应生成,但生料需要很细,并且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进行固相反应,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对连续生产没有实际意义,在生产条件下C3S的生成和CaO的吸收化合只能在液相中实现。

C3S的形成和CaO的消失为标志,C3S水化后的强度很高,因此熟料中C3S的含量越高其质量越好。

而f-CaO含量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安定性。

8.回转窑的漏风对回转窑性能有何影响?

窑头漏风时,热短吸入大量冷空气,会使来自熟料冷却机的二次空气被排挤。

吸入的冷空气要加热到回转窑的气体温度,造成大量热损失。

窑尾漏风时,吸入大量环境空气,会增加窑内废气量,使收尘设备负荷增加,风机小耗能量增加,大大减弱了预热器的效果,并使熟料单位热耗增大。

9.提高热效应的措施有哪些?

(1)减少筒体热损失。

(2)减少窑灰带走得热损失。

(3)减少冷却熟料热损失。

(4)减少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5)减少蒸发水分带走得热损失。

(6)减少废气带走得热损失。

10.造成回转窑烧成带温度低,窑尾温度高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处理?

原因有:

(1)排风量过大,把火焰拉长,使火焰的高温部分远离窑头。

(2)煤质差,灰分大,细度粗,水分大,燃烧速度慢,使火焰拉长。

处理方法:

(1)适当关小排风,将火焰缩短,降低窑尾温度。

(2)提高一次风量。

降低煤的细度,减少煤的水分,加快煤的燃烧速度,提高烧成带温度。

(3)调整喷煤管内风翅的角度,增加风煤的混合和向窑头方向移动喷煤管,加强一、二次风的混合,提高煤粉燃烧速度,缩短黑火头。

F:

问答题

1、分析水泥生产过程中,影响水泥熟料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提高质量的措施。

2、从风、煤、料三方面说明,为什么在分解带和烧成带之间的窑皮结掉频繁?

(1.)由于处于分解带与烧成带之间的过渡带温度较低,“窑皮”结挂不牢.

(2).无论加大或减小一次或二次风都将影响煤的燃烧和火焰长短,因此一、二次风的波动均使过渡带温度波动较大。

(3).无论燃煤由好变坏还是由坏变好,都将影响火焰长度,使过渡带温度有较大波动。

(4)生料成分的变化引起生料易烧性的变化,也影响各化学反应在窑内的位置。

过渡带是液相刚出现的位置,因此生料成分的波动必然带来此处温度的波动。

所以,无论风、料、煤那个因素波动都会使过渡带结挂不牢的“窑皮”脱落。

3、.影响回转窑热工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料成分发生变化和波动较大,使其耐火性改变。

(2)喂料不匀,操作上风煤配合未能及时调节,造成窑温波动。

(3)煤粉质量发生改变或喂煤不匀,加减煤不及时。

(4)风煤配合不当,煤粉不完全燃烧。

(5)排风不合理,过效过大或变动频繁,使物料预热不匀。

(6)喷煤嘴位置不当。

(7)喂料量与窑速不对应。

(8)掉大量窑皮时,操作不及时。

(9)操作不统一。

4、影响回转窑产质量和消耗的因素有哪些?

(1)生料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间彼此相互化合的能力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2)生料颗粒高度分散,生料各组成混合均匀。

(3)适当而足够高的煅烧温度,煅烧温度主要指烧成带温度。

(4)充足适宜的受热时间。

(5)控制用煤的数量和质量,控制煤的细度和助煤空气量。

(6)足够的排风量,合理的一、二次风比例。

(7)急速的冷却条件,尤其熟料在1250℃和675℃量温度下的急速冷却。

(8)矿化剂的掺入。

(9)还原气氛的影响,能促使β-C2S变成γ-C2S。

5、熟料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各率值之间的关系如何?

(1)已知熟料化学成分计算矿物组成

当率氧率IM﹥0.64时,

C3S=4.07(CaO-f-CaO)-7.60SiO2-6.72Al2O3-1.43Fe2O3-2.86SO3

C2S=8.60SiO2+5.07Al2O3+1.07Fe2O3+2.15SO3-3.07CaO=2.87SiO2-0.754C3S

C3A=2.65Al2O3-1.69Fe2O3C4AF=3.04Fe2O3CaSO4=1.70SO3

(2)已知矿物组成,计算化学成分

SiO2=0.2631C3S+0.3488C2S,Al2O3=0.3773C3A+0.2098C4AF,

Fe2O3=0.3286C4AFSO3=0.5881CaSO4

CaO=0.7369C3S+0.6512C2S+0.6227C3A+0.4616C4AF+f-CaO+0.4119CaSO4

(3)已知矿物组成计算率值

KH=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1.国家标准中水泥代号的含义是:

P·O(普通硅酸盐水泥)、P·S(矿渣硅酸盐水泥)、P·C(复合硅酸盐水泥)、P·F(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的四个环节是:

(原燃料质量控制)、(生料质量控制)、(熟料质量控制)、(水泥质量控制)。

3.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中共有(4)种主要矿物,其中(C3S)含量最多。

4.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水泥中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均为废品。

5.预均化堆场通常有三种型式:

石灰石、煤预均化堆场、(与配料堆场)和(配料堆场)。

6.水泥厂表示物料颗粒大小的方法有四种:

(平均粒径法)、(筛析法)、(比表面积法)、(颗粒组成法)。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水泥原料经预均化后,标准偏差越大越好。

(×)

2.空气搅拌库是利用压缩空气对粉状物料进行的均化装置。

(√)

3.煤粉越细,燃烧速度越快,火焰温度越高。

(√)

4.在窑内烧成带与放热反应带交界处,所形成的后结圈称为熟料圈。

(√)

5.挂窑皮时为了降低液相出现的温度,可以在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萤石。

(×)

6.在固相反应阶段,生成的熟料矿物有C3S。

(×)

7.一次风量占总空气量的比例不宜过多,否则二次风比例降低会影响到熟料的冷却。

(√)

8.为防止“回火”火焰扩散速度应比煤粉扩散速度大。

(×)

9.铝氧率(P)高时,液相粘度大,难于煅烧,铝氧率低,则窑内易结块,结圈,恶化操作。

(√)

10.煤粉制备系统有直接烧窑式、间接烧窑式和中间仓泵送式三种形式。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石灰石中含(C)成份高的难磨。

A.Al2O3B.SO3C.SiO2

2.熟料中含量最多的化学成份是(A)。

A.CaOB.Al2O3C.Fe2O3

3.新型干法厂的生料烘干磨机其入磨物料水份应控制在(C)%之内。

A.1.0B.2.0C.5.0

4.钢球磨机的粉碎比可达(B)以上。

A.200B.300C.400

5.磨机通风十分重要,磨内风速一般控制在(B)m/s为宜。

A.0.2~0.4B.0.7~1.2C.2.0~2.2

6.球磨机运转时,若轴瓦温度超(B)℃应立即停机。

A.40B.60C.80

7.煤磨出口气体温度可以反映煤粉的烘干程度,一般应控制在(B)℃。

A.40B.80C.100

8.硫碱圈的处理方法是开大排风、提高结圈区域的温度高于(A)℃则会使圈烧垮。

A.1000B.1100C.1200

9.选粉机的选粉效率反映其选细粉的能力,正常工作时应达到(B)。

A.55~65%B.70~80%C.85~95%

10.快速处理周期性慢窑的方法是,采取相关措施,稳定热工制度当窑速稳定后再巩固(A)小时,即可逐步增加喂料量,直至恢复正常。

A.2B.4C.6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窑内废气中二氧化碳来自碳酸盐的分解和燃烧,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减少2%,约可使CaCO3的分解时间缩短()%

A、30B、20C、10D、5

2、控制硅酸率在适当范围可保证烧成的合适液相量、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烧成,一般控制硅酸率在(D)范围

A、小于1.8B、1.1~1.6C、大于2.4D1.8~2.4

3、液压档轮有以下优点:

(A)

A、能承受窑筒体的下滑力B、能使轮带在托轮全宽上均匀磨损

C、能延长托轮使用寿命D、能保证窑体直线度、减少动力消耗

4、回转窑部件润滑的特点是(B)

A、使用固体润滑剂B、低速重载C、环境温度高D、环境粉尘大

5、回转窑各带的划分依据是(B)

A、各反应带所进行的物理化学反应

B、各反应带所进行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热工特性

C、各反应带物料与气体的温度高低不同

D、随意划分

6、回转窑点火时,当堆积木柴大部分烧完,耐火砖表面发亮时第一次挂窑皮转()而且要慢转,更不能多转,防止将火熄灭

A、1/6圈B、1/3卷C、1/2圈了D、1圈

7、稳定回转窑窑尾温度是看火操作的要点,也是保证物料预烧稳定热工制度的基础,一般要求干法窑窑尾温度波动(C)

A、±10℃B、20±℃C、±30℃D40℃

8、我国水泥回转窑热耗比国外先进水平窑热耗高的主要原因有()

A、过剩空气系数大,冷却机热效率差B、机体散热多,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高

C、窑内热交换效果差D、系统漏风严重

9、为确保电收尘器安全工作,窑尾废气中的可燃气体含量达到(B)时,电源必须自动跳闸。

A、0.6%B、0.8%C、1.0%D、1.2%

10、新型干法回转窑内物料停留时间短、流速均匀,是一般回转窑的1/2~1/3,窑转速达到(C)转/分。

A、1~2B、2~3C、3~4D、4~5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5分)怎样编制新型干法水泥厂的生产控制图表?

1.编制生产控制图表,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控制点的确定与控制项目。

根据全厂生产工艺流程,标出控制点的位置,再确定控制项目。

如:

取样地点、取样次数、取样方法、检验项目、控制指标及合格率等;

(2)取样方法的选择。

注意取样的代表性,确定哪些工序取平均样,哪些工序取瞬时样;

(3)取样次数和检验次数的确定。

根据技术要求和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波动情况来确定。

主机设备和数值波动较大的控制点,取样和检验次数应多一些,反之则可少一些;

(4)检验方法的选择。

检验方法要求简单、快速和准确,尽量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化仪器。

(5)质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制定出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内控企业标准,使本厂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2.(15分)在使用高灰分的燃煤时,怎样减少后结圈?

在使用高灰分燃煤时,首先要合理地调整生料的配料方案;然后控制煤粉细度要小于0.08mm方孔筛筛余15%;最后要制定合理的煅烧制度和操作参数,稳定热工制度,保持快转率在90%以上,这样有利于减少后结圈现象。

水泥中控操作工技术理论试题(高级)A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要启动烘干兼粉磨的生料粉磨系统,必须先启动(窑尾废气处理系统)。

2管式煤磨开机顺序(润滑)系统→电收尘输送设备→收尘振打→收尘用风机→入磨高温风机→磨主电机→喂料皮带秤

3生料立磨系统,若荧光分析结果与目标值产生偏差时,应改变(原料配合比例)。

4立式磨系统中自动控制回路有“金属探测仪与(气动翻板阀)”

5辊压机在粉磨系统中只起预碎作用,料饼经打散后全入球磨机,这样的系统称(预粉磨系统)。

6.预分解窑分为三个工艺带,即:

(过渡带)、烧成带、冷却带

7.回转窑运转周期主要决定于(窑内耐火材料)的质量

8.煤粉挥发分含量越高,形成的火焰越(短)

9.预分解窑入窑生料分解率要求达到(90%)以上,才有利于物料煅烧

10.二次空气的风量和风速一般通过调节(窑尾排风机转速或阀门开度)来实现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单辊施压的立磨是(D)

AMPSBATOXCRMDLM

2可以空载启动的立式磨是(c)

aATOXbMPScRMdVR

3立磨系统中,料床粉磨的基础,正常生产的关键是(D)

A排风B辊压C风温D稳定的料床

4引发立磨周期性振动的原因可能是(D)。

A料多B料少C料气比大D喂料点不当

5生料立磨系统组启动前,要确认各阀门的位置,其中主排风机(B)阀门全关。

A出口B入口C循环风D进、出口

6生料立磨系统在启动主排风机前必须先启动(C)

A立磨主电机B入磨皮带C密封风机D喂料秤。

7生料粉磨系统中控制出磨气体温度的目的是(A)。

A满足磨内烘干能力B满足烘磨要求C满足原料水分要求D满足主机电流要求

8中卸烘干兼粉磨系统的最大缺点是(C)

A烘干能力不足B生产能力小C系统漏风量大D产品细度粗

9当立磨喂料量及入磨物料物理性能不变,而磨机进出口压差过低时,循环风阀门(A)

A关小B开大C不变D无关

10若磨内料大风小,会造成(A),料层渐薄,甚至产生振动。

A吐渣多或掉料B跑料C抛料D物料粒度变化

11煤矿提供的煤质资料常以(C)表示

A.收到基B.空气干燥基C.干燥无灰基D.干燥基

12通常回转窑所选用的燃料为(B)

A.无烟煤B.烟煤C.煤矸石D.天然气

13正常操作中回转窑处于(A)状态

A.负压B.正压C.零压D.时正时负

14挂窑皮操作中,为了能不断形成窑皮,需使窑皮表面温度(C)熟料中液相的凝固温度

A.高于B.等于C.低于D.近似等于

15废气处理系统设增湿塔的主要目的是(A)

A.增湿降温B.提高粉尘比电阻C.增加流体阻力D.降低收尘效率

16预热器及分解炉内传热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D)

A.气流温度高B.物料温度高C.气体流量大D.传热面积大

17篦式冷却机操作时设定篦速通常为(B)

A.一段篦速大B.二段篦速大C.二者相等D.自由设定

18窑内用风分为一、二次风,两者比例关系通常为(D)

A.无限制B.各占50%C.一次风比例大D.二次风比例大

19通常窑尾废气温度的控制范围是(D)

A.750~800℃B.800~850℃C.850~900℃D.950~1100℃

20通常窑门罩压力的控制范围是(B)

A.--20~50mmH2OB.--20~50PaC.--20~50mmHgD.--20~50mH2O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Χ”)

1正常生产时,立磨振动值的大小,主要反映磨盘上料层薄厚(√)。

2LM立磨在主机启动前,磨盘上要铺有一定厚度的料层(Χ)。

3不同规格的辊压机,两辊间隙的控制值相同,出机料饼厚度也相同(Χ)。

4中卸烘干兼粉磨系统中循环风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磨内风量(Χ)。

5当系统风量不变,产品细度细时,应增加O—Sepa选粉机的转速(Χ)。

6预分解窑熟料烧成过程所需热量最多(Χ)

7在回转窑内控制火焰长度即可保证生产优质熟料(Χ)

8分解炉内碳酸盐分解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