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47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组共安排了4篇课文。

有两篇讲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穷人》;两篇略读课文:

〈〈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达到正确书写及认读。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由于这组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学情分析:

本组的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是让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基本功训练重点:

本组课文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学习本组课文,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潜心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生字、新词、佳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5、《再见了,亲人》2课时

26、《金色的鱼钩》2课时

27、《穷人》2课时

28、《梦想的力量》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4课时

回顾·拓展八1课时

 

25、再见了,亲人备:

11.23

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思维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

介绍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二、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

在什么地方说的?

怎么说的?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实物投影仪出示)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四、自学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2、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3、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

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对大娘,应该怎么读?

(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

例如: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

)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

“能支持得住吗?

”(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

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

”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五、质疑:

学生针对前三个自然段提出自己的疑问。

六、练习:

抄写文中的祈使句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擦干眼泪,再为我们唱一首《捣米谣》吧!

七、课堂小结:

前三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都是以志愿军战士对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八、作业:

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

  1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2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3交流、讨论。

三、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

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

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大嫂,请回去吧!

”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

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

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课堂练习:

(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七、作业:

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

        大 娘

            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 嫂 挖野莱致残 

 

26、金色的鱼钩备:

11.26

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能力目标:

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题目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投影仪出示)解词:

  支吾:

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

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

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

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课堂练习(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六、课堂小结: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学习这种表达方式。

八、作业:

抄写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板书设计

            26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7、穷人备:

11.28

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知识目标:

理解本课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2、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讨论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

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件出示)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投影仪出示)   

1、自学:

(学生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

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

搁板、魁梧、蜷缩、黧黑

记住字形:

“怨”上下结构。

形近字有:

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傲、嗷;“揍、凑”左右结构,奏。

    理解词义:

    呼啸: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

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

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

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课堂练习: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顾惜爱惜珍惜

1大家都很()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

2我们要倍加()如今的幸福生活。

3不论是谁都要注意()公共财物。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

为什么?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3、学生汇报: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

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

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

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4、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四、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现在,我们就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

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3、学生准备、交流。

  4、汇报展示。

  5、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练习朗读。

五、分析渔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师导语:

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2、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

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

“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六、课堂练习:

体会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从这句话的省略号中,可以体会到桑娜

2“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从这句话的省略号中,可以体会到桑娜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面进行总结。

)学生自己提问题,抓不住重点,效果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八、作业:

1、说说学完本课后的感受,并写下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3、续写《穷人》

板书设计

28、梦想的力量备:

11.29

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情感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

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

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

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

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

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

(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

筹集齐全。

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

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

上下震荡。

  羞涩:

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

吭,出声,说话。

“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

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①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

”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

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

“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②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1、学生大声朗读。

2、边朗读边体会句子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

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

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

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

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

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

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

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

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

“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七、课堂练习:

(填空)

1、瑞恩第一次交给募捐项目负责人的70元钱是他()。

2、瑞恩第二次交的2000元钱是()筹集的。

3、因为(),2000年7月,瑞恩和爸爸妈妈来到安格鲁,当地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欢迎他们。

4、“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