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2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ocx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2014)

2013年度,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区委全会精神,按照“综合实力强、师资配备齐、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优、办学效益好、辐射能力广”的要求,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现以我院2013年10月报送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为依据,对学院2013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如下:

一、学院概况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转制为高等职业学院。

隶属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是滨海新区唯一由政府主办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综合类高职院校。

学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校园总面积6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图书馆6858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2.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40余万元。

教职员工340人,专任教师205人,并聘有一批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兼职任教。

截止2013年8月31日,高职全日制在校生7004人。

学院开设有国际商务、机电工程、物流管理等8个系,26个高职专业。

其中,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个,市级改革试点专业2个,规范建设市级水平特色专业6个,院级水平特色专业8个;建有市级水平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优质课程54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2门;拥有与现代产业技术同步的国际物流与现代服务、机械加工与自动化、旅游管理与酒店服务、信息工程管理与服务、园林、艺术设计等六个高水平实训基地;设有与设置专业配套的具有真实场景或仿真的实验实训室76个,校外实训基地115个,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院还与行业、企业主动合作,共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全国职业资格鉴定指定考评院校、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中国国际运货代理职业资格考试考点、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核站、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人才培养基地、东软金算盘ERP实训中心、天津益港劳务有限公司培训考核基地等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基地或站点近30个,毕业生职业资格取证率近100%。

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新生录取一志愿率均超过95%,初次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已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

转制后的13年来,已为滨海新区输送专业人才2万多名。

二、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在“崇德、尚能,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指引下,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013年,学院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了“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课堂活动。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振兴中华”、“中国梦”以及“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等为主题,适时开展时事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以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2013年,学院通过开展艺术节和社团文化活动,建设了一大批兼具创新性、专业性和极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生活。

学院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完成了“致青春”大学生PPT大赛、学生“诗歌朗诵大赛”、“第11届学生辩论赛”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在2013年的共青团评优中,有7名个人被评为区级团优干和优秀团员,5位同学获得“塘沽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2个团支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团支部,2个社团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社团”,2个志愿者集体获得“塘沽优秀青年志愿集体”。

院团委分别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授予“滨海新区新长征突击队”、“塘沽青年志愿者工作组织奖”获得荣誉。

(三)开展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在“办学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社会;教学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服务学生”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院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下工夫。

学院广泛搭建学生技能大赛平台,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以大幅度提升。

本年度学院投入10余万元举办了“第六届学生技能大赛”,同时举办了“第二届学生科技文化作品大赛”、“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学生近8000人次参加了比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还组织参加了天津市高职高专技能竞赛。

在会计信息化项目大赛中,我院2名同学获得市一等奖,并获得天津市保送本科学院就读资格;2名同学获得市二等奖。

我院学生代表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赛区比赛(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获团体二等奖。

表2-12012-2013学年度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学生获奖情况

竞赛级别

参赛项目

主办单位

获奖级别

全国

电子商务企业经营技能竞赛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优秀奖(4人)

市级

首届全国创业专项大赛天津赛区“天津银行杯”青年创业选拔赛

天津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

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三等奖(4人)

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数控竞赛”项目竞赛

天津市教委

三等奖(4人)

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优秀奖(3人)

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维护”项目竞赛

天津市教委

优秀奖(1人)

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会计信息化”项目竞赛

天津市教委

一等奖(2人)

二等奖(2人)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赛区

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5人)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

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优秀奖(4人)

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计算机动漫设计”项目竞赛

天津市教委

二等奖(1人)

三等奖(1人)

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实用英语口语”项目竞赛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二等奖(1人)

三等奖(1人)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二等奖(1人)

三等奖(2人)

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

高等教学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一等奖(2人)

二等奖(5人)

三等奖(9人)

优秀奖(30人)

2013年,学院组织各系、各专业按照职业群、职业或岗位设定能力,制定了课程标准,完善课程内容、实现方式。

通过课岗对接、课证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大多数专业实现了职业资格证培训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取证率超过90%。

学生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快速提高。

(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3年学院创造条件,不断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

一年级专项体育教学在原设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网球、太极拳等选项课基础上创新性的开设了健美操教学与形体礼仪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体育教学工作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

2013年全院共有约1040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先后组织了长跑、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系列体育比赛。

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今年,学院举办了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

院田径代表队参加了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

33名学生在高职院校甲、乙组69个项目的比赛中,以178分获得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以60分获得乙组团体第六名,取得我院参加天津市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建筑工程系11级造价6班的赵东旭、信息工程系11级计算机应用班的陶印亮、物流管理系11级物流2班的王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五)用好学生资助政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013年,学院共有1709人次的学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和资助,受益面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4.2%。

人均受助金额为2606元。

使各级各类学生均能受益,保持身心健康,安心学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助类别

资助额(万元)

占资助总额的比例(%)

资助学生数(个)

占资助学生总数的比例(%)

人均资助额(元)

政府资助类

434.1

97.5

1329

77.8

3266

学院自设类

11.19

2.5

380

22.2

294.5

合计

445.29

100

1709

100

2606

表2-22012年度奖助学金等资助一览表

数据来源: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处数据统计

(六)学生发展案例

自2010年滨海物流职教联盟成立开始,物流系与苏宁集团签订了“冠名班”培养协议,每年面向连锁、物流专业招收实习生,并接受我物流系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培养,冠名班推荐的实习生,享受苏宁集团“1200人才培养计划”安排。

目前已有300余学生入职苏宁集团参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其中已有22人晋升至管理岗位。

三、教育教学改革与成效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引导,建设学院教学体制、机制

我院坚持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结合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积极建设并逐步形成与产业、行业、企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1、与产业互动:

围绕滨海新区“一核双港”、“九大功能区”、“八大主导产业”的产业布局需要,学院各专业成立了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并在此基础上,由新区政府主导,成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政、产、学、研、用”一体联动的滨海新区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旅游管理三个职业教育联盟,密切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晰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与机制,为专业发展提供了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撑。

2、与行业互动:

学院与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中国货代协会、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劳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合作,在专业建设中贯彻行业标准,融入培训与考评体系,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紧紧依托行业,紧跟行业发展方向。

与中国远洋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中远网络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

基地由中国物流学会授牌。

3、与企业互动:

学院将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与教学过程融合,将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兼职任教,与苏宁电器、顶益食品、港强物流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建立冠名班等。

(二)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种实现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国际商务、工程监理等专业逐步开展多种工学结合模式。

包括:

“2+1”实习就业一条龙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柔性“2+1”模式、校中厂模式等累计培养学生达到3000余人。

(三)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教学建设

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本年度对教学文件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整合,新增文件近20个,修改并发文实施的15个。

其中为推动课程改革出台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编制以及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要按照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今年建设优质课20门,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25本,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增加了7门。

精品课、优质课教学资源全部上网。

不断推进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加大职业能力训练强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

我们以《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三门课程为试点,启动了“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的动态教学法改革。

(四)以双师素质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通过引进、调入、培养、借用等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狠抓“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队伍建设。

制定并实施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本年度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重新进行了梳理,遴选出专业带头人49人、骨干教师92人,教务处制作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工作手册》,依据工作完成情况年终对其进行了考核,并对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了奖励。

目前,我院拥有“双师型”教师15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7%,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兼职任教承担专业课教学比例达到30%。

加强双师型教师及专兼教学团队培养。

制定了《双师型教师管理规定》,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定、考核工作纳入日常规范;制定并推行《教师企业联系制度》,并作为教师年终职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教师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利用假期,派遣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并结合教学任务完成企业岗位任务。

本年度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教师共计124人,人均顶岗实习天数为20天。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出台了《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初步遴选出“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五个教学团队,设定了建设任务。

学院注重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外聘教师资源库中现有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外校优秀教师等212人,其中高级职称83人,占总数的39%。

他们中的大多数掌握了本行业最新技术与知识,承担了学院一定比重的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院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本年度教师发表论文169篇,著作教材40部,专利两项。

校级课题立项41项,结题31项。

市级课题立项7项,结题4项。

学会类课题立项13项,结题2项。

(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了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制

学院建立了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各系分别设立了督导工作组,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开展重点预防和控制,尽可能地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把构成优质教学的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全方位建立评价体系

学院建立领导听课、教师听课、教师评学、学生评教4个教学评价平台,实现评教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程化、评价管理动态化。

通过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价。

通过“新生适应性调查”、“家长问卷调查”、“企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多元评价;通过教案检查、毕业实践环节教学检查、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检查、授课进度及完成情况检查、教学档案资料检查等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学实施过程;通过开展评学、评教及信息员反馈等活动全方位、全视角地掌握教学动态,严把教学质量关。

引入第三方评价,本年度首次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对我院2012届毕业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并为我院提供了《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各专业通过对该报告的深入解析,进一步明确了专业的不足与问题,为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奠定了基础。

四、主办方及学院履责情况

(一)滨海新区大力支持,保证学院办学质量

2012年学院总收入为12344万元,其中学费收入为4760万元,占总收入的39%,学院主办方——天津滨海新区为学院提供了5323万元的财政经常性补助,占总收入的42%。

目前滨海新区教育局为我院示范校建设项目匹配资金300万元、为中央财政支持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匹配资金150万元。

中央财政、社会捐赠及其他收入合计2260余万,占总收入的19%。

1、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及其结构

图4-1年度办学经费收入构成

2、生均培养成本的公私构成

全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004人,生均培养成本为17479.47元,政府投入为主体占48.88%。

学生个人负担成本的40%。

3、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及其结构

全院办学经费总支出为12344万元,用于日常教学经费支出11.68%,设备采购支出6.92%,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42%,其他支出情况见下图。

图4-2年度办学经费支出构成

(二)学院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招生规模与质量稳定,生源渠道不断拓宽

学院2013年计划招生2470(投放计划数)人,实际录取2567人。

报到2307人,录取后报到率90%。

其中本市春季计划招生615人、实际录取672人、报到率为93.3%;本市秋季计划招生520人、实际录取515人、报到率为97.5%。

学院生源多样化,不仅服务于整个天津地区,而且服务于全国。

2013级学生非本市生源比例占学生总数的51%,本地生源占49%。

滨海新区生源人数为62人。

来自西部生源人数为332人,占全部报到学生的14.4%。

2、专业与市场对接,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展

学院全日制高职共设置26个专业,覆盖9个专业大类。

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三个专业大类依次为财经类(33%)、土建设计类(21%)和制造类(13%)。

图4-3本年度各专业大类在校生人数所占比例

表4-12012-2013学年度各专业大类规模及产业结构匹配情况

序号

专业大类名称

设置专业

数量(个)

在校生数

(人)

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面向行业/产业

1

农林牧渔大类

1

114

1.63

园林

2

交通运输大类

2

745

10.6

物流、连锁经营

3

土建设计大类

4

1489

21.26

建筑及环境艺术

4

制造大类

3

903

12.89

装备制造、模具

5

电子信息大类

4

602

8.6

电子电器、信息技术

6

财经大类

7

2365

33.77

国际贸易、现代物流

现代商贸、会计

7

旅游大类

1

248

3.54

休闲旅游

8

文化教育

2

294

4.2

语言类

9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2

244

3.48

文化创意

合计

26

7004

100

数据来源: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务处数据统计

学院坚持“以岗位定专业、以能力定课程”实现专业与岗位、专业与产业、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为学生就业提供条件。

此外学院积极开拓就业渠道,一方面利用网上就业平台与用人单位保持积极联系,目前加盟我院就业平台的会员企业已达2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

学院还建立了严格的信息登记制度,对于大型企业或专业针对性较强、企业需求较急的招聘需求,在网上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同时按照岗位要求将信息分发给各系,并通过校讯通直接将一些企业临时招聘信息发送给毕业生。

另一方面开展灵活多样的招聘活动。

现场招聘与网上招聘相互结合,系级专题招聘与院级大中型综合招聘相结合,企业专场宣讲与多家企业竟讲相结合。

截至目前,学院为2013届毕业生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7场,提供就业岗位5384个。

学院委托麦可思公司进行第三方调查与评价的结果显示:

我校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2%,比全国高职院校(51%)高11个百分点;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比全国高职院校(90.4%)高1.7个百分点;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5.1%,比全国高职院校(83.0%)高2.1个百分点;“专转本”的比例为3.5%,与全国高职院校(3.3%)基本持平;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为4.9%,比全国高职院校(6.8%)低1.9个百分点;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669元,与全国高职院校(2731元)基本持平。

3、学院注重产学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以“校企合作”为渠道开展为企业服务

学院到目前为止,产学合作企业总数159个。

2013年.我院顶岗实习毕业生人数1990人,产学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数1328人。

对学校捐赠设备总值12万元,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679人。

订单培养数303人,主要分布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焊接技术专业、旅游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为企业培养了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外实训基地115个,每个专业平均约4个校外实训基地。

接待学生量3835人次,其中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1060人,学校派指导教师502人次,校外实训基地接受毕业生就业数315人。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是培育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摇篮,同时企业利用学校的资源实现了产品的研发。

(2)以岗位培训为抓手开展行业服务

学院通过各种方式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已经逐渐成为滨海新区行业企业的岗位培训基地。

本年度为天津恒洁卫浴销售中心50名员工组织开展了“3D空间设计培训”;为滨海电力公司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有416人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与天津物流联合会合作,培养采购与物流人才,培训人数300人次。

2013年,学院为企业或行业开展社会技术培训,年培训员工数6613人,为企业技术服务年收入约10万元,学院的各类专业岗位培训,主动满足了行业企业的培训需求,同时也创出培训品牌,为周边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3)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社会服务

学院有76个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学年使用频率为2032980人时,社会学年使用频率272000人时。

职业技能鉴定站15个,职业资格证书种类47种,分布于26个专业。

学院可鉴定30种职业资格,发证机构包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劳动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学院共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0余名,开展维修电工、维修钳工、公共营养师、会计从业资格、导游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10余个职业工种的鉴定,2013年校内外累计培训鉴定2023人次,产生经济效益35.85万元。

五、立足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

(一)学院准确定位,人才服务滨海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为我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学院主动适应滨海新区建设与发展需要,自觉承担起服务滨海新区的时代责任,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确立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确立了“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服务社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高职,服务滨海,质量为本,突出特色”的办学定位。

(二)调整专业布局,适应滨海新区

自1999年独立开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学院历经“十五”、“十一五”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十五”期间按照“多品种、小批量、涉外型、复合性、保重点、出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基本完成了专业的规模发展;

“十一五”期间,本着“集约、调整、优化、提高”的专业建设原则,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及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发展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商为主,商工并重,形成了以商务与物流、管理与服务、机电技术、信息工程技术、艺术设计、生态城市建设为核心的六大专业组群,开设专业30个。

进入“十二五”,学院坚持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提出了“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稳步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坚持并积极探索“专业与产业、企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停办了3个不适应滨海新区发展需求的专业,调整了3个专业发展方向,使学院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滨海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表5-1天津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