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701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docx

生生不息第三期下

2009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改实验省

教师远程培训课程简报

生生不息

第三期(下)

主编:

刘恩山朱正威

责编:

朱立祥

编委:

刘恩山朱正威朱立祥林静王 健霍静

张颖之李辛陶张春雷李明玉刘 晟乔萌萌

精彩作业简报集萃学员心声

专题三作业

 作业1:

列举必修一或必修三的核心概念(10个),并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

作业2:

请在三个必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核心概念,设计本概念的教学片段。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要求:

1.说明选择的是哪个核心概念;

     2.针对该核心概念设计一个教学片段。

(700字左右)

作业1:

1.作者:

李慧娟(高中生物河北唐山迁安生物一班)

必修三中核心概念及排序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协调作用,使各个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4)反馈调节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5)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调节方式

(6)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8)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9)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朱立祥老师点评:

李慧娟老师归纳的必修三模块的十个核心概念,基本上涵盖了本模块的主要概念,表述也比较准确。

建议增加:

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体液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进入体液,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调控。

2.作者:

秦君怡(高中生物云南大理生物三班)

核心概念排序:

按教学顺序(逻辑顺序)

必修Ⅰ《分子与细胞》的核心概念排序:

按教学顺序(逻辑顺序)

1)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叫做细胞,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生物膜系统:

细胞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细胞能量的运输过程,称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细胞能量,还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5)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参与。

6)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7)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的过程称为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9)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0)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必修Ⅲ《环境与稳态》的核心概念排序:

按教学顺序(逻辑顺序)

1)内环境:

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4)免疫调节:

依靠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的调节方式。

5)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6)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7)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8)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朱立祥老师点评:

秦君怡老师列举的必修一和必修三模块的核心概念一定是经过深入思考、认真梳理的,简洁、重点突出,按照教学顺序进行排列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信你,经过这样的思考再进行模块教学设计的时候思路会更清晰,教学重点会抓的更准,教学效益会更高!

作业2:

1.作者:

王秀芹(高中生物河北廊坊生物三班)

稳态概念的教学

稳态的概念非常重要,而且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分析清楚很难。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现将这一概念的教学设计如下。

提问一:

通过调查人体体温的日变化特点,你得出内环境的变化特点是什么呢?

1、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

2、但这种变化都是在一定范围内

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在动态平衡中,这是稳态的实质。

提问二:

通过观察内环境与四大系统功能联系图及尿毒症的例子,说明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关系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进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提问三:

阅读贝尔纳和坎农的理论,说明为什么各器官系统能协调一致呢?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提问四:

联系自身,想一想内环境始终都能维持稳态吗?

为什么?

不是,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提问五:

稳态失调后会怎样?

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会发生疾病。

因为内环境稳态是保证细胞内酶活性的基本条件。

说明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稳态的生理意义。

现将稳态的概念总结如下: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

维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实质: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习题巩固: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A.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B.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

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A.细胞内酶活性的正常发挥B.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C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D.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朱立祥老师点评:

王秀芹老师关于稳态概念的教学设计通过了系列问题串,层次深入,有效的帮助了学生初步认识稳态的现象,对稳态的维持机制有了初步了解,作为稳态调节内容的起始课效果应该不错。

稳态是生物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概念,其本质属性也还在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建议在学习完教材中有关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内容之后,再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稳态的概念。

2.作者:

许莉(高中生物河北廊坊生物四班) 

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是遗传教学中必须用到的,而且是经常用到的概念,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领导学生复习染色体、DNA的相关知识:

1染色体的组成物质是什么?

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2DNA的化学组成是什么物质?

其结构又是什么样子?

然后教师演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的示意图,提醒学生注意: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

2结合上节知识考虑:

基因的本质是不是染色体?

学生讨论过后不难得出答案,从而引出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师提问:

DNA是什么样子的?

找学生板演DNA平面结构示意图,同时教师讲解遗传效应是什么意思,通过板演和教师讲解,学生不难理解基因是怎么回事。

学生讨论:

1基因和DNA的关系能不能画等号?

2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是什么样子?

教师给予正确答案

教师讲解:

1遗传信息的实质2基因的功能

学生讨论:

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位置?

最后学生对本概念进行总结:

基因的本质、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的关系、遗传信息的实质、基因的功能

林静老师点评:

许老师设计的基因概念教学其合理之处,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已有认识,使学生能基于已知构建新知,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

许老师还能运用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最后还能帮助学生梳理与基因相关的一些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基因的概念图。

与许老师探讨的一点是,在概念教学中如何体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不仅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具体定义,更能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具体意义。

例如基因作为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可以将基因与学生已经熟悉的生物学性状进行联系,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以促进学生概念理解。

3.作者:

汪良(高中生物 湖北孝感生物一班)

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核心概念:

基因的表达指基因将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教学构思通过资料设置概念图(流程图)引导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总结出基因表达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基因表达的过程

2.理解基因表达的概念

3.掌握利用概念图来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资料绘制流程图

资料:

高楼大厦的建造首先是建筑设计院要根据大厦的模型设计出楼房的建造图纸,建造图纸会送达建筑工地,在建造工地,建筑工人们会根据图纸的要求,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建造出和模型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来。

请根据材料绘制出流程图。

提出问题:

如果把大厦的模型比作是基因,高楼大厦比作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目标达成:

根据概念图逐步讲解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转录和翻译、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基因表达的概念。

小结:

基因的表达指基因将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林静老师点评:

汪老师对核心概念的描述是正确的,借助大厦的设计与建造来促进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这也是可取的,使得学生对抽象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有了一个可借鉴的认识模型。

要有效实施这样的教学设计,关键在于教学中如何准确地将蛋白质合成过程与大厦建筑的过程相比拟,使学生能更好地构建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能将遗传信息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结构上的这“一定的方式”,理解基因在这“一定的方式”之中角色和功能。

4.作者:

李再生(高中生物 湖北襄樊生物二班)

《渗透作用》核心概念教学片段设计:

首先,教师先做两个演示实验:

⑴用一只烧杯装上水,然后向烧杯中滴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情况;⑵用鸡蛋膜作材料,缠在长颈漏斗口上,向漏斗中小心注入30%的蔗糖溶液,然后将它放在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演示一个典型的渗透作用装置实验,然后向漏斗中滴一滴红墨水,用橡皮筋做好最初位置标记,观察液面变化情况。

其次,先对第一个实验提问分析,什么是扩散?

得出扩散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过程。

再与第二个实验比较,渗透作用与前者有什么不同?

思考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总结渗透作用产生的两个条件是:

⑴具有一层半透膜;⑵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进而让学生理解:

扩散不一定要有半透膜;渗透作用要具有半透膜,渗透作用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此基础之上,提问:

若将半透膜换成纱布,行不行?

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是半透膜?

理解半透膜是指一些水分子物质可以透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并且让学生比较:

半透膜与生物膜有什么不同?

然后观察第二个实验现象:

发现液面在上升。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⑴学生要区分溶剂与溶质的概念;⑵浓度指的是溶质的浓度。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进行。

这一点与“扩散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过程”不矛盾。

第三,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讲授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

水分子究竟会从哪一侧向哪一侧渗透呢?

水分子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进行渗透。

这里低浓度溶液(水分子密度大),高浓度溶液(水分子密度小),与“扩散是指物质分子(这里指水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的过程”一致。

并不矛盾。

从而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原理:

若溶液A浓度﹥溶液B浓度,则水分子会从B→A;若溶液A浓度﹤溶液B浓度,则水分子会从A→B;若溶液A浓度=溶液B浓度,则水分子运动达到动态平衡。

其实质是从单位体积的水分子多的一侧向少的一侧运动。

第四,观察小实验:

⑴、萝卜放在清水中会怎样变化?

⑵、糖拌番茄盘子里会出现许多水,为什么?

这两个例子是不是渗透作用?

进一步思考:

⑶、水分是怎样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去的?

⑷、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出现烧苗?

借此加深对渗透作用的理解。

林静老师点评:

李老师设计的渗透作用的两个演示实验片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此向大家推荐的是李老师如何针对这样的演示实验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渗透作用概念的理解。

李老师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和结构,而且注重渗透作用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半透膜、扩散等。

最后还能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渗透作用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应用所学概念。

如果李老师能再引导学生从分子与细胞的层次理解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突出新课程将渗透作用处于“分子与细胞”这个模块中的设计意图和特色,而不再仅仅停留在个体水平上的理解,则更好。

5.作者:

冯春花(高中生物湖北武汉生物四班)

细胞呼吸概念的教学片断:

一、课前安排学生进行课外调查:

了解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了解馒头或米酒的制作工艺,并且利用双休日参与一项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的过程(学做馒头或泡菜或酿米酒等)并记录调查结果。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由比较汽车行驶与人类活动均需能量,引入课题。

分析汽车行驶所需能量来自原料的燃烧,需要氧气参与,产生某些物质并且释放大量的能量,而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则是来自细胞呼吸,从而引出问题:

什么是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又是在哪里进行?

细胞呼吸是否也需要氧气?

产物是什么?

是否真的释放能量并且释放多少能量?

引入对细胞呼吸概念的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自己的调查结果来讨论: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及细胞器的相关内容,知道细胞呼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内。

因此只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不同看法:

1、推断细胞是否需要氧气:

乳酸菌制作酸奶和制作泡菜、密封酿酒--推断不需要氧气,人和动物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推断需要氧气;2、产物是什么:

泡菜有酸味----推断产生了乳酸;密封酿酒,先来水,还有酒味----推断产生了酒精和水;3、水淹后的种子有酒味----推断产生了酒精;4、人对着蘸有澄清石灰水的载玻片吹气,石灰水变浑浊----推断有二氧化碳产生;5、谷堆发热,酿制米酒的容器摸上去有点热----推断产生了能量

对于学生的讨论及不同看法,引导学生作出自己认为可能的假设,并且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1、选择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多种材料,最后选择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材料,教师引导---选择酵母菌(单细胞真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

2、判断是否需要氧气:

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

3、如何检测产物:

检测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测酒精---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检测水的产生:

测量反应前后容器中液体的体积。

4、如何检测能量:

利用温度计测量

5、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学生设计实验并由教师引导逐步完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6、实验设计方案很有可能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装置,但是讨论后会发现还是有不够严密的地方,因此引导学生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和完善:

1、反应装置中加温度计,并且置于相同且恒温环境中进行;2、无氧组:

除去装置中培养液以上的空间中的空气的干扰----改进:

充入氮气,或用注射器抽净空气,并将用石蜡密封针眼,或用油进行液封等;3、有氧组:

经氢氧化钠装置吸收后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不一定完全被吸收----改进:

在氢氧化钠和酵母菌培养液之间加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若不完全,后面继续加一装有氢氧化钠的锥形瓶来吸收二氧化碳;4、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装置中的导管与大气相通,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改进:

导管一端与气球相连,或将导管通入装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7、设计好实验后进行实验(由于时间问题,可以根据设计,学生只连接好实验装置,教师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实验录像实况,实验则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家里的一些容器改装后进行实验),并列表记录结果,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同时,还可以得出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产物是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产物是较少的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少量的能量。

就此可引入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学习。

有的学生可能只会得出:

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得二氧化碳和水或酒精并且释放能量,但是生活中还有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乳酸的实例,可以安排学生借鉴本节实验设计,课后对此现象进行讨论并也设计实验来解决该疑问。

朱立祥老师点评:

冯春花老师“细胞呼吸概念的教学片断”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科学事实的观察与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概念教学需要事实支撑的基本策略。

作为教学片断,很难看出对“细胞呼吸”是发生在细胞内的系列生物化学过程,特别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线粒体其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教师所提供的事实还是发生在个体水平上的,还没有深入到细胞水平,要到达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理功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河北邢台生物三班简报第二期

推荐理由:

该班简报包括专题简介、热点聚焦、精彩作业、学员心声、编后心得和今日寄语等栏目。

栏目丰富、内容具有互动性,对学员的学习可以起到较好的引领和鼓励作用,特此推荐。

湖北十堰丹江口生物一班乘风破浪第二期

推荐理由: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很多学员也都参与了班级简报的编辑,使得编辑简报成为学员们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希望会有更多的学员积极参与和协助班主任老师编辑简报,让班级简报变成引领大家学习、分享知识、交流对话和共同成长的园地!

新发现--培训第三天感言

作者:

胡绍琼(高中生物 云南曲靖生物一班)  

今天观看完视频,受益非浅,才发现自己对概念和事实区分不够严谨。

原来,只要抓住了两者的本质区别,也比较容易区分开,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到二者的关键差别,区分并不是难事,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吧!

培训,累并快乐着

作者:

何小春(高中生物 湖北黄冈生物三班)  

    今天是培训第三天了,前两天因为有点急事,办完之后就是下午四五点钟了。

所以赶完作业之后的情形可想而知了:

晚上十一二点了,腰酸腿疼,两眼放花,饥肠辘辘。

可是,心里却很舒畅,感觉一天的时间没有白费,充充实实的,倒在床上,酣然入眠。

    看到专家的点评,特级教师的讲课,感觉到自己的技能与他们还有着如此的差距,觉得很多方面都要提高,真是有点急了。

还好,我有一腔的工作热情,满满的信心,成长肯定有动力。

培训是一杆秤,秤出了自己的重量;培训是一座桥,通向了我未来的远方;培训是一扇门,打开它,就满是未来的曙光。

培训感言

作者:

王海青(高中生物 河北保定生物二班)  

 

今天已经是培训的第三了,每天都要在网上学习视频两个小时,下午写作业讨论。

这样的生活虽然有点忙碌紧张,但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熟悉了课程内容的变化,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为以后更好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部分的假期时间用来老师的培训我感觉很值的,为老师们把握课程标准起了一个好的开端。

在接下了的几天我会更加努力,认真学习视频专题,独立完成作业,好好抓住这难得的培训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