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6605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docx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

窗体顶端

高一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点1)

1、任何国家和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始终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2、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含义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关系: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关系:

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劳动者

生产力劳动工具

生产对象

反作用决定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地位及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生产关系就需要变革和调整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举例: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产力: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满足人民需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调整以适合社会保障制度

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二、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考点2)

社会生产过程必须有许多要素的参与,任何一种要素的缺失和不足,都会影响社会生产的进行。

1、劳动者的劳动

(1)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1)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2)特点:

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

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其生产必须借助于土地才能进行。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朔到土地。

3、资本

(1)包括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2)特点:

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4、经营管理

(1)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2)作用: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5、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约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

最基本、最活跃/直接关系社会财富创造

实体性要素

资源

不可或缺(自然/人力)

资本

必不可少

经营管理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联结性要素

科学技术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决定性

渗透性要素

各种要素只有合理而有效地搭配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的社会生产。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考点3)

1、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出背景

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在全面分析自己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总结,顺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趋势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2、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和特征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

(1)科技含量高

(2)经济效益好

(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

(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信息化的含义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4、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都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

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四、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

GDP(考点4)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值。

一个国家的GDP,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的GDP被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

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人均GDP

反映人们的富裕程度

GDP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比例变化

反映经济结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2、统计范围:

国土法/三大产业/有形产品,无形劳动

3、统计方法:

增加值法/最终产品/不变价格

4、缺陷和不足:

无法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反映生活质量等

5、绿色GDP:

含义:

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即在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结算结果,称之为“绿色GDP”。

意义:

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

同时,采用绿色GDP这一总量指标,也有助于更准确地测算一国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

最新时政:

2008年2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

股份公司进行上市或者上市公司进

行再融资必须通过环境评估,否则不予上市和再融资。

涉及的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工业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绿色GDP/生态文明/与国际接轨/

五、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考点5)

社会主义目的:

发展生产,创造财富,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1、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1)依靠一套内部因素(道德自律能力和守法习惯)和外部条件(健全的法律和完备的制度)共同组成的行为规范体系,使每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4)要通过社会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积累就是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

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去建立更多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也才会有力量去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可见,社会积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②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

第一,政府的财政渠道。

第二,企业的利润留成。

第三,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最新时政:

2008年1月,发生在南方各省的雪灾,对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紧急调拨物资、组织人力物力投入抗灾救灾。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回答:

(1)抗灾救灾的资金采源于哪部分基金?

(2)国家对这部分基金使用的重大意义。

要素投入(科技)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

要求结构:

投资,消费,出口

产业结构:

三大产业,共同运用经济增长

徐汇中学高中2013届唐佶顺

第二课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

考点解析:

一、倡导适度消费(考点1)

1、可支配收入

(1)含义:

在总收入中,扣除需要缴纳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余下的收入是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

(2)公式:

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

(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预期未来收入提高时,在当期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在预期未来收入减少时,则在当期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3)除此之外,社会消费风尚,利率和物价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人们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比例发生影响。

3、适度消费及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适度消费的含义: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重点)

生产决定消费,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①促进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消费具有动力功能,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量的增长,必然会推动生产量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自然会增加就业,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因此,适度消费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促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适度消费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生产目的。

适度消费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又必将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生活质量和发扬艰苦朴素作风(考点2)

1、影响生活质量高低的因素

一个家庭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好坏,反映的是消费水平的高低,这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

但是,生活质量的高低除了与物质消费水平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1)与精神消费状况有关。

受教育、听音乐、看电影、社会交往、游山玩水等等,都属于精神消费。

(2)与闲暇时间的多少有关。

闲暇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它是消费者享用自己的收入和进行文化、娱乐和交往活动的时间。

(3)与生活环境有关。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所以,改善生活,不能只注意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还应当努力提升生活质量。

学会正确消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应当努力使我们的消费做到既是适度的,又是合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2、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

提倡艰苦朴素不是反对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是提倡“禁欲主义”。

而是反对脱离生产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奢侈消费。

艰苦朴素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品质。

提倡艰苦朴素:

(1)有利于实现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

(2)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有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提倡艰苦朴素,在生活中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费倾向。

例如:

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等。

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日常的生活消费做起,努力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观点辨析:

流行在大学生中的顺口溜: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千三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

你如何看待呢?

A、消费观念不断更新、体现时尚的消费潮流

B、家庭生活水平提高,“潇洒”消费无可非议

C、攀比消费、奢侈消费不利于健康发展

D、超前消费有利于实现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

三、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和恩格尔系数(考点3)

1、消费结构及其分类

(1)含义:

消费支出的不同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了消费结构。

(2)分类:

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2、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消费结构的这种进步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1)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2)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3)日常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4)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

(5)消费结构的进步还突出表现在食物消费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即恩格尔系数的降低。

3、恩格尔系数

(1)公式: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X100%。

(2)意义:

由于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因此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已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

四、学会合理消费(考点4)

1、含义:

合理消费也就是在一定消费水平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以提高消费效益。

要学会合理消费,就要顺应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相应调整消费项目,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消费效益。

2、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1)合理安排不同的消费项目,了解消费需求的弹性和刚性。

(2)保证刚性消费,合理安排弹性较大的消费项目,提高消费的整体效益。

(3)学习消费知识,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要学习有关消费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五、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考点5)

1、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支配。

2、常见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1)含义

(2)主要内容: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

不成熟的消费心理:

出动消费;缺乏自制力;把购物作为宣泄情绪、疏解心理压力的手段。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会导致不良的消费习惯,不良的消费习惯将形成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从而影响消费的总体效益。

六、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考点6)

1、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

相互制约

2、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要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信息不对称:

多——少

(2)地位处于弱势:

强——弱

3、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也就是说,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仅对消费者自己有利,对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者也是有利的。

4、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1)安全权

(2)知情权

(3)选择权

(4)公平交易权

(5)受尊重权

(6)获得赔偿权

此外,消费者还有权对商品和服务质量、价格、计量、经营作风、服务态度等提出意见,有权举报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和将有关情况如实向传播媒介反映;并享有获得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知识的权利,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消费者维权必须依法。

5、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维权途径

特点

优点

缺点

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是否为必经程序

与经营者

协商

最普遍

及时、方便、经济、友好相处。

可以反悔

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服务免费

耗时耗精力少,经济负担轻。

可以反悔

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申诉

同上

同上(相关部门有行政处罚权)

可以反悔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

仲裁

一经做出,不得再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经营者不履行可以申请法院

强制执行。

不可以反悔

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最具权威性

最终途径

时间、费用、精力等负担比较重。

徐汇中学高中2013届唐佶顺

第三课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

考点解析

一、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考点1)

1、三大产业

(1)三大产业的产生和划分

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行各业的性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近代社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两个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最基本部门,他们构成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

(2)三大产业的关系

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劳动力;为第三产业提供重要市场、劳动力。

第二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

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第三产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等各种服务,吸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促进各经济部门的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发展,推动我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

2、第一产业(农业)

(1)含义:

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通常被称为“广义农业”。

(2)地位和作用:

(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基础作用。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

(3)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直接关系着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粮食不仅解决吃饭问题,还提供大量的副食品。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重要市场,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为国家提供资金积累。

可见,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

(4)因此,我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时政:

(1)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巩固农业的基础作用;有利于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效益农业。

(2)雪灾过后农产品价格上涨。

猪肉涨价、农副产品涨价等,都说明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3、第二产业(工业)

(1)含义:

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2)地位和作用: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工业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工业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装备,能源动力、大量的原材料。

尤其是以提供物质技术装备的作用最为重要。

②工业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消费品。

③工业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国防的巩固,都离不开工业。

相关时政:

思考

我国实现工业化需要走什么道路?

为什么?

新型工业化道路。

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等

3、第三产业(服务业)

(1)含义:

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2)特点:

一般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因此,也被称为广义的服务业,也被称为劳务,也为社会创造财富而统计进国内生产总值。

(GDP)

(3)地位: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4)意义: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时政: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意义。

二、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考点2)

1、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

产业结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的变化的。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崛起,并在各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

(1)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

3%以下。

随着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粮食、畜产品的总量迅速增加,但是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下降。

(P85)

(2)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发达国家:

30%以下。

新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传统工业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改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P86)

(3)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发达国家:

60%以上。

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上升。

(P86)

相关时政:

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例题:

2006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比重不断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4个百分点。

这说明(B)

A、农业经济效益下降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D、服务业已经取得主导地位

三、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考点3)

1、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2)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

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措施: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工业的内部结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措施:

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国际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产业结构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劳动就业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化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

随着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批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

但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